02.26 朱元璋为何要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李解


《云蕉馆纪谈》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想要扩建南京城,可是当时国库空虚,拿不出钱财。这时,沈万三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一半的工程款,还与朱元璋约定,同时开工,看谁建得快,建得好。结果最后,沈万三比朱元璋快三日完成任务。朱元璋设下酒宴犒劳他,心里却不痛快,毕竟你一个小百姓竟然胜过我皇帝。最后找了个理由,说沈万三用茅山石为心,有谋反之心,将其斩杀,并将全部财产充公。

我个人认为这个故事听听也就罢了,千万别当真,不足为信。

《明史》关于沈万三,有这样一段记载:

“洪武时,苏州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场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明史·马后传》)

意思是说,洪武年间,苏州有个富民叫做沈秀,也就是沈万三,帮助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都城(南京城),又主动拿出钱财犒劳军队。朱元璋大怒,说道:“这个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收买军心,居心叵测,乃是乱民,该杀。”马皇后进谏说道:“臣妾听说法律,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的老百姓,老天爷必然会降灾祸给他的,陛下你又何必亲自动手杀他,坏了名声呢。”朱元璋闻言后,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心中的怨气解了不少,便不在斩杀沈万三,将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关于沈万三的记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记载:

“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吴江县志》)

意思是说张士诚占据称吴王时,沈万三已经去世了,两个儿子,一个沈茂,一个沈旺从海上运米到燕京。

据说《吴江县志》材料来源于莫旦撰写的《吴江志》。这莫家可是和沈家是儿女亲家,莫旦说的话,应该是可靠的,故而《吴江县志》的编纂者最后采用了他的说法。但是当时正史却说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他们自然不敢推翻,所以在后面加上一段注释:莫旦说张士诚占领吴会的时候沈万三早已经死了,但《明史》里又说沈万三帮高皇帝(朱元璋)修南京城,请求犒劳军队,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谁对谁错,我们也搞不清楚。

《明史》是清朝人编写的。前面我们说过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朱元璋用蒸鹅毒死徐达之事,都是满清政府为了妖魔化朱元璋而故意捏造出来的,因此我对沈万三因为要犒劳军队而被朱元璋流放之事比较怀疑。我个人认为莫旦之言比较可靠,沈万三乃是元朝人,在朱元璋建国前已经去世。


清风明月话历史


朱元璋将沈万三满门抄斩,按民间野史记载,1367年朱元璋和张士诚火拼时,沈万三为张士诚资助粮草,张士诚兵败自杀后,朱元璋对沈万三怀恨在心,只是沈万三是首富,联络了很多江南士子富户,威望很高,没对其动手;1370年朱元璋大刀阔斧修南京城,命沈万三捐钱,而沈万三带着银子跑去劳军,朱元璋认为,你一介平民怎可劳我天子之军,有异心,下令诛灭沈氏一族,幸得马皇后苦口相劝,改为流放西南,家产没收,沈万三捡了一条命;1393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蓝玉案,明朝有个惯例,如果是流放之人,满了60岁后,可以申请赎罪回乡,所以当时沈万三已回到家乡颐养天年,好死不死的沈万三后人牵连了蓝玉案,这时再没人救得了沈万三,于是被满门抄斩。

江南水乡周庄,沈万三故居于此。

事就是这么个事儿,也还有很多版本,各不相同,但这些都是民间野史,就连沈万三这个人都传说各异,几年前曾去过昆山的周庄,当年沈万三的宅子,里面万三蹄、万三饼卖得热闹,商业气氛相当浓厚,但是问起沈万三这个人,哪年生的,哪年死的,怎么发家的,怎么死的,死哪了,就连导游都说不清楚,这么出名的人物,记载颇多,还有故居供考,他的面貌应该是很清晰的,怎么全是模糊的,《明史》里面记载的沈万三是流放云南客死他乡的,而《吴江志》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

图为周庄沈万三故居的沈万三雕像。

《吴江志》是当地县志,里面明确记载了沈万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已经死了多年,那就说明沈万三是元朝人,并非元末明初人,跟朱元璋没有任何瓜葛。如果只有《吴江志》一个孤证无法信服,接着沈万三儿子沈荣的墓出土,孙子沈茂卿的墓,侄子沈汉杰的墓出土,这些墓志铭虽然未把沈万三神秘部分彻底揭开,但已可以推翻现有的任何民间记载,比如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时,沈万三儿子沈荣已经62岁了,那沈万三多少岁?沈万三1393年去世又是多少岁?流放沈万三是1370年,而朱元璋平定云南是在1382年,都不是明朝国土,流放个锤子?再者沈万三一家子流放云南,可墓志铭里均记载的是沈家兴旺,生意怎么做,家族笙歌燕舞的,这不是相背离么?

图为沈万三水塚。

还有,沈荣的墓志铭,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初,荣父之先君子”,意思说父亲沈万三早就死了;另外还直接指出父亲沈万三曾数次拜访过元朝的侍读学士袁桷,《元史》里面有袁桷传,里面清楚记载袁桷1327年就死了,这个时间距离朱元璋建立明朝差了老鼻子远了。此外地方史料关于沈万三的活动内容,有据可考的都集中在元朝中期和末期,所以沈万三在元朝末期已经去世是既定事实。只是后来沈万三的孙子、沈万四的孙子们牵涉到了蓝玉案,导致家族覆灭,后人把沈万三子孙的事情附会在了沈万三的身上,然后用各种记载给传了下来。


图文绘历史


照例,先了解一下明朝的沈万三是何许人也。


沈万三,浙江湖州人,天生一副经商的好脑子,在元末时期的周庄做生意,用现在的话儿说呢,就是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生意,他以周庄为基地,广泛的收购江浙地区盛产的各种丝绸,各种瓷器,各种茶叶,以及一些高价值的手工产品,尔后把这些商品加高倍的利润卖到海外,由于经营得力,货品又极为优质,没几年很快沈万三靠着这买卖赚取的银子成为了全国首富,恩,地位就类似于现在的马云,有了钱之后,沈万三当然不能闲着,他接着把这些钱投资到家乡的房地产及各种买卖上来,他购置了大量的田产,盖了大量的房产(门面房),又再次让原本巨富的家产翻着翻的往上涨。到了后期,沈万三富可敌国。


后来,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让朱元璋给灭了,中国陷入了短时期的地方军阀混战中,身在江浙沪包邮区的沈万三自然首先支持先控制苏州的张士诚,毕竟当时谁能做皇帝,还是没办法说的事儿,沈万三把宝先投资到了张士诚,大量金钱的贿赂支持不说,还变着法的对张士诚歌功颂德,在今天的苏州报恩寺塔旁,至今还有一块当年沈万三给张士诚立的《张吴王纪功画像碑》,笔者曾亲自探寻到了它,先发一张图给大家看下~

后来的事儿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张士诚最后被朱元璋的大军攻破平江城,被擒后自缢身死。这个时候,朱元璋对这个沈万三印象极为不好,后来老朱建立的大明,并且定都南京,之后开始营建南京故宫及南京城墙,政治敏感的沈万三马上要求给朱元璋修城墙,并许诺,城墙的30%他全包了,朱元璋听闻后自然是来者不拒,沈万三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人物,老朱一高兴对其儿子进行了封赏,并允许他可以在南京城建造自己的住宅,没成想这首富膨胀了,他按照最豪华的款式给自己建造了个“豪宅”,朱元璋看他这样不知收敛的摆阔,就像找茬修理一下他,有次朱元璋便对沈万三:“朕有军百万,你能犒赏得完吗?”(意思是你丫最好消停点,你再有钱,别忘了谁是皇帝老子),没成想,这次沈万三竟然理解成朱元璋找他要钱,他立马说,我愿意给每个士兵一人一两黄金,乖乖,这得多少钱??


朱元璋听后,彻底怒了,大喊道:沈万三!你这个匹夫竟然敢犒赏天子的大军,是想造反吗?来人!给我杀了!幸好后来马皇后出面说情,沈万三才免死,但被罚流放云南,据说后来病死在了那边~


老猪的碎碎念



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

朱元璋更没有干掉沈万三家族。

先解释一下,沈万三不是名字,是一种尊称。

董谷的《碧里杂存》里说,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在富户姓后加“万”,以示尊敬。又,万户分五等,分别为:“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即称“秀”的人家产最富有。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因为在兄弟间的排行为三,家有亿万资产,故称以“沈万三秀”或“沈万三”。

关于朱元璋迫害沈万三的事,很多书都有记载。

明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记载,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献殷勤,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朱元璋因此垂涎沈万三的财富,想方设法盘剥沈家家财。

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写朱元璋盘剥沈家家财的手法令人发指:朱元璋在月初一召见沈万三,给了沈万三一文钱,要他生利,从初二开始,一文取两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级数增长,以一月为期。一月之后,沈万三付了无赖朱元璋利息为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十二文。

此外,朱元璋还硬性要求沈万三每年“献白金千铤,黄金百斤”,命令沈万三造六百五十间廊房,养数十“披甲马军”,并对沈家田产征以每亩九斗十三升的重税。

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京城(今南京)要筑城墙了,沈万三主动承担了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的任务。

《明史•马皇后传》记:沈万三帮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请求出资犒劳军队。朱元璋发怒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不是乱民是什么?该杀!”马皇后进谏说:“我听说法律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的。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动手杀他?”朱元璋听了,怒气稍息,饶过沈万三没杀,但全部查抄了沈家的财产自然,并将沈万三流放到云南。

对于《留青日札》、《碧里杂存•沈万三秀》等书的记载,大家也许可以一笑而过;但《明史》作为官修正史,其严肃性乃是非同小可。

而按《明史》的记载,沈万三是死在云南,或者死在去云南的路上了。

但是,《明史》明史也是人写的,而且是清朝的人写的,里面记载的东西就一定百分之百可靠?

实际上,清朝人写《明史》时,对沈万三事迹的取材,所根据的就是《留青日札》、《碧里杂存•沈万三秀》一类明代野史以及民间传说,其真实性让人怀疑。

乾隆年间吴江人在编纂《吴江县志》时,大量收集有关吴江的资料,发现了一本明代人莫旦撰写的《吴江志》。

这个莫旦是沈万三的儿女亲家,他在《吴江志》中提到,沈万三共有三个儿子,分别叫沈茂、沈旺、沈荣。还特别提到沈荣有一个儿子叫沈森。

现在,回到问题的正点上了,莫旦说,张士诚占据吴会时,沈万三就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沈茂、沈旺通过海道秘密向元廷输送粮食。

《吴江县志》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上了这一笔:“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再一次强调,莫家和沈家是儿女亲家,莫旦对沈万三的生死,应该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而且,他没有说假话的必要。

张士诚占领吴会的时间是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那么,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12年了。

朱元璋要杀沈万三,有可能吗?

当然,有人可能认为《吴江志》是孤证。

但是,按照《吴江志》的记载,沈万三有一个儿子叫作沈荣,沈荣不是有个儿子叫沈森。

杜琼《王半轩传》中有提到学者王行曾为沈荣父子撰写过墓志铭,这对父子的死亡时间都非常明确:沈荣死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秋八月,享年71;沈森与父亲死于同年,享年48。

推想一下便知,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的儿子沈荣已经62岁,孙子沈森已经39岁了,假如沈万三还活着的话,该是多大年纪了?

好,就算沈万三能活到八十、九十多岁,但朱元璋平定云南的时间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即朱元璋要流放沈万三到云南,那也是1381以后的事了——沈万三得有一百多岁了吧?

话说回来,沈荣的墓志铭里还提到了沈荣的父亲沈万三,称沈万三为“先君子”,即沈万三绝对是死于沈荣之前——洪武九年之前,那么流放沈万三到云南的事就绝对是不存在的。

墓志铭里又说,沈荣曾建积善堂用来“承夫先志”,继承先人的遗志。这先人指的就是沈万三。沈家积善堂建于元代末年。沈万三既然死于建造积善堂之前,那么沈万三就不是明朝人,而是元朝人!

由此,《留青日札》、《碧里杂存•沈万三秀》等书,乃至《明史》里面记载朱元璋敲榨、整治、流放或杀害沈万三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不足为信。


覃仕勇说史


沈万三在民间可是财神爷啊,传的神乎其神的,传说他有个聚宝盆,什么废铜烂铁扔进去都会变成黄金白银!这就太神奇了,不过那是假的,如果他真的有这个能生钱的宝物,早不知道死多少回了,一个商人拥有这个宝物,肯定各方相抢,不可能活得下去呢!可能朱元璋杀沈万三就是想找这个宝物,没想到找不到,白忙活了一场,在明史中,沈万三和朱元璋真扯上了关系!



明史中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想修南京的城墙,可没有这么多钱啊,于是找到当时的首富沈万三,希望你意思意思一下!沈万三兴奋啊,皇帝居然找上自己,惊喜之下就说,老朱你放心,钱我多的是,南京一半的城墙我包了,剩下的一半你老朱修!老朱很不爽,你沈万三是鄙视我没钱吗,于是老朱耍了个滑头,跟沈万三对赌,看谁修的最快,沈万三答应了。其实这是朱元璋故意给沈万三挖坑呢,你一个商人怎么可能跟偌大的朝廷比啊,我肯定比你快,到时就以沈万三消极怠工,给点颜色他看看!结果等工程完毕,沈万三居然比老朱快了三天,老朱算盘落空心情郁闷啊,皇帝居然比不过商人,这太憋屈了!



在城墙的庆功宴上,大家喝的很兴奋,喝多了自然舌头大了,沈万三居然主动提出要帮朱元璋犒赏三军!老朱懵了,你知道我三军有多少啊,整整一百万,你有那么多钱吗,你怎么赏啊?沈万三拍着胸脯说,每人赏金一两!朱元璋一听,立刻愤怒了,你这是狂的没边了,伤到了朱元璋的自尊心了,你沈万三是在嘲笑我没钱啊,收买我的军队,是挑战我皇帝的权威啊!朱元璋当场以沈万三有谋反之心,把他关进了大牢,想杀掉他!好在马皇后苦苦哀求,求朱元璋放过沈万三,朱元璋就没有杀他,把他流放云南,史书暗示马皇后和沈万三有奸情,所以救了他!



其实明史中记载的事是很精彩,不过很扯淡,正规官史就很少写到商人,毕竟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低,怎么还和至尊无比的皇帝写在一起了,分明是胡编乱造嘛,没有的事啊!真相是明史是清朝人修的,这个故事编造出来,完全就是抹黑朱元璋,清朝对明朝的历史那真是篡改的没边了,瞎编乱造多了去啦!让朱元璋去和一个商人计较,不就是说朱元璋冷血残暴,太低级了,故意贬低朱元璋的形象啊,所以就编造了这么精彩的故事出来了,后人还把故事编成了电视剧呢!据真实的资料证实,沈万三的确有这个人,也的确很富有,现在江苏周庄就有沈万三的故居!只不过沈万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就死了,也就没有和朱元璋扯上什么关系了,毕竟人都死了,也就清朝这些无脑的人乱瞎编罢了,当然沈万三的聚宝盘也是没有的,这是传说罢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沈万三被杀完全印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拍马屁虽好,但万一拍到马腿上,那可就致命了。

沈万三在中国历史算是一个商界奇才了。沈万三元末明初时期人,原名沈富,沈万三不过是他巨富之后人家给的别号罢了。所谓“万三”,乃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一般都作为巨富的别号。万三是对他的一种社会称呼,沈富发迹之后他的本名在无人称呼了,反而沈万三就成了他的名字。沈万三最初经商时期并没有做到很大规模。毕竟经商也是需要资本的。据说沈万三最早发迹是从农耕种植开始的。通过原始基本积累后,沈万三开始把手伸向商业领域。之后沈万三得到了汾湖大家族之一的陆氏的支持才得以壮大。

《周庄支镇志》记载,沈万三得到了陆氏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西接京杭大运河,同时开展“国际贸易”也就是“通番”赚取了巨大财富。南方地区尤其是苏州,这是沈万三的经商大本营。沈万三通过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航海便利展开海外贸易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由于沈万三财富的迅速积累,民间甚至流传出沈万三有聚宝盆的传闻,可见沈万三的巨富有多么令人吃惊。

很多人都知道沈万三的财富闻名于世。但很少有人知道,沈万三对于政治也十分的热衷。元朝末年乱世争雄时期,作为江南巨富的沈万三就站在张士诚一方。否则张士诚为什么能在朱元璋的猛攻之下固守苏州八个月之久呢?当时的张士诚就是因为得到了苏州绅商的支持才得以坚守那么久,作为首富的沈万三肯定也出了不少力。朱元璋对苏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形势的严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马屁以求得太平。

《明史》记载,原本朱元璋对于沈万三是要杀之而后快的。但奈何沈万三会来事,表示想要以钱赎罪。正好当时朱元璋要建南京城还缺钱,沈万三就表示要资助朱元璋修筑南京城。结果当时整个南京的三分之一都是由沈万三出钱建造的。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这一段就是当年沈万三出钱修筑的。沈万三一看拍马屁战术成功了,所以就想要继续和朱元璋加强感情。沈万三随即就对朱元璋说,要帮助朱元璋犒赏三军。朱元璋一听此话立刻就动怒了。毕竟军队是主要朱元璋的根本,沈万三犒赏三军算什么意思。结果沈万三拍马屁不成拍到马脚上了,朱元璋大怒,“

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结果马皇后劝谏不需要为了沈万三动怒,所以把沈万三发配到云南。最终沈万三客死异乡。”

沈万三死后沈家依旧巨富,但后来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因和一个女子偷情,牵扯到蓝玉案中,致使沈家几乎满门抄斩。也因此沈家彻底消沉了下去。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沈万三的财产有记载,说是“二百万”,就是二十亿两银子。首富的钱从哪里来?

沈万三的财富来源也很神秘。沈万三几乎一夜暴富,就像一匹黑马,闯入富豪榜榜首。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财富从何而来,只有神秘的解释。

1356年,张士诚征服苏州。这位以盐贩子出身的新霸主,深知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延续了元朝的对外开放政策。沈万三一家在经济上支持张士诚,以换取政治上的支持。

然而,这也预示着朱元璋上台后对沈万三家族的打击。

沈万三在政治投机上犯了个错误。

朱元璋修建了南京城,沈万三用家里的财力,承担了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建设任务。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诚意,这位世界首富主动出钱给朱元璋的军队。朱元璋问他,我有一百万大军,你能犒赏得完吗?

沈万三回答说,每人一金,没问题。

沈万三犯下了政治禁忌。皇帝的军队不是国家足球队。能犒赏军队,是不是想谋反吗?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蓝党案发。沈万三的儿子、女婿、姻亲和其他人卷入其中,要么要么流放,要么抄家。沈万三也被抄家流放了。


奇葩历史大观


很遗憾,题目中的说法本身不能成立,因为沈万三其人,早在朱元璋占领攻占苏州前,就已经亡故了,自然无法被朱皇帝来杀了。

关于这个问题及沈氏家族的考证,著名历史学者顾诚先生曾有专著介绍——《明朝没有沈万三》。沈万三本名沈富,其人确实是利用元末战乱期间的暴利型贸易而发了横财,据《吴江县志》记载,公元1356年,张士诚南下控制平江路(苏州地区)时,沈万三已死,张士诚委托沈万三的两个儿子:沈茂和沈旺,负责从海路运输江浙的贡米,前往大都补给元朝中央政府。。。。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当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沈万三至少已经死去了十二年以上。

不过,虽然朱元璋杀害沈万三是子虚乌有的传说,但沈万三后裔家族的衰败,倒是确与明初政治有关。明洪武二十六年,“蓝党”事件爆发,朱元璋出于铲除对皇太孙朱允炆可能的威胁的心理,整个案件完全在捕风捉影的态势下蔓延,大批在“胡案”中遗漏的军功勋贵和江浙富户遭到牵连,沈氏家族也就在劫难逃了。

沈氏具体的罪状十分的“莫须有”,当时苏州出了位才子式的人物,名叫王行,字止仲,号半轩。此人曾在沈万三之子沈达卿家任门馆先生,到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受都督蓝玉的邀请,王行离开沈家去蓝府坐馆执教,很快受到蓝玉的赏识,曾陪同蓝玉前往丞相胡惟庸家拜访,后“胡案”发生后,王行怕受牵连,遂辞去蓝府教职,返回苏州,继续在沈达卿家执教。洪武二十四年,年已60的王行鬼使神差又来到了南京,那时蓝玉已是凉国公,政治上炙手可热,他的儿子蓝碧瑛听说王行来京,坚持要其来蓝府教授自己的儿子蓝庆孙等,终于成为“蓝案”中之要犯之一。而沈家也因此被定为与“蓝党”勾结,家产被抄没,沈达卿虽已死,但他的嫡子沈德全等人,均被凌迟处决,凄惨无比。。。。


史海悠游闾春晖


说白了就是沈万三太高调了,惹皇帝眼红了。



首先第一点、沈万三是全国首富,他有多少钱呢?传闻沈万三被抄家流放之时。查抄的总家产价值20亿两白银,是当时大明国库的好几倍。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比满清巨贪和珅还要有钱,不过这也不奇怪。沈万三的生意遍布天下,又拥有广泛的海外贸易,据说沈万三的福州造船厂,有大船三千多艘,收下有一支上万人的船队,远远不断的为他提供财富。因此,他的钱多到连朱元璋都眼红。



(沈万三故居)

二、沈万三的商业帝国严重冲击大明的小农经济,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国家安定。另外加上东南沿海流寇的袭扰,以及流亡海外的方国珍等人的袭扰,为了维护大明的稳定,朱元璋实行了海禁,不许任何船只下海,断绝了沈万三的海外贸易。



(沈万三故居)

三、朱元璋对沈万三比较厌恶。朱元璋攻打苏州的张士诚时,沈万三曾经出钱出力,帮助张士诚守城。因为苏州是沈万三商业帝国的大本营,而当时他又在张士诚的势力范围之内,沈万三的帮忙,给朱元璋很大压力。朱元璋大军包围苏州城好几个月,直到最后苏州城断水断粮,连老鼠都吃干净了,朱元璋方才攻破苏州城。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事后,沈万三害怕朱元璋秋后算账。当得知朱元璋要修南京城时,沈万三主动提出要承包一半的工程量。所谓“对半筑金陵”,沈万三出钱出力,挑选了民间最好的工匠师傅,耗资千万两白银,而且沈万三督建的一半城墙,质量上乘,还比朱元璋提前三天竣工,这让朱元璋很不高兴,觉得没面子。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后来,沈万三又提出要为皇帝犒赏三军。朱元璋听后大怒,于是他便说:“朕有百万大军,你如何犒赏?”这实际是让沈万三赶紧认错,奈何沈万三不知,仗着自己有钱,于是便说:“皇上您有百万大军,纵使我每人犒赏一两银子,还是拿的出来的!”这话让朱元璋听的是雷霆大怒。


(民间“活财神”沈万三像)

于是,为了维护大明的稳定,为了除掉沈万三这个心腹大患。为了得到沈万三的无尽财富,朱元璋下旨对沈万三的家产全部查抄,把沈万三流放到了云南。后来,沈万三在云南病逝。一代巨富沈万三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沈万三被流放,他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也垮台了。


梵雅的绝世容颜


认真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前提条件是,朱元璋并不仇富,如果你觉得朱元璋是乞丐出身,理所应当的仇富,那你也太小看一国之君的肚量了。

至于沈万三,可以说他犯过两个最大的错误:

第一,修城墙。

朱元璋登基之初,定都南京,打算扩建应天城。

然而当时蒙元的残存势力负隅顽抗,国家的钱都拿去打仗了,朝廷腾不出银子给皇帝修皇城,朱元璋也对此事心知肚明,却苦于没有办法。

沈万三听说以后,自告奋勇,去面见朱元璋,说自己能出资修皇城,名为资助,实为献媚,毕竟沈万三是元朝人,在明初的政治环境中,身份尤为敏感。

朱元璋对此龙颜大悦,拍板同意,但只安排沈万三修建部分城墙,即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外加城中部分基建设施。

与此同时,朝廷也开始逐步的扩建应天城,这就等于说是两批人共同参与。

一方是来自民间的沈万三,一方是朝廷官府,两方人员自然就会有私底下的较量。

沈万三在修建途中,一直受到来自朝廷的暗中阻挠,不是派人捣鬼搞破坏,就是阻碍建材买进,即便如此,沈万三还是凭借阔绰家产,请了南京最好的工匠与工人,比预定工期提前三天完成修建,这让朝廷的人颜面尽失。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自然也觉得面上无光,皇室想建个东西,竟然还没民间商人建的又快又好,这不让天下人笑话吗?

但沈万三既然是给皇帝修住所,朱元璋也不好明说什么,于是这事儿就被暂且压下。


直到沈万三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朱元璋这才彻底愤怒。


天下平定以后,沈万三主动提议,由自己出资,代替皇帝犒赏三军将士。

朱元璋一听这话,当即龙颜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

他的意思非常明确:

我朱家自己的军队,本就该由我自己犒赏,哪轮得到你一届商贾插手?你拿钱犒赏,这不是在天下人面前打我朱某人的脸吗?


于是乎,朱元璋立即下令,要处死沈万三,但当时的马皇后却觉得惩罚太重,难免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所以就劝朱元璋,说:“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


沈万三这才捡回一条小命,但死罪能免,活罪难逃,朱元璋索性就把沈万三发配充军到云南边境上,并没收全部家产。

到此,一代巨富沈万三连其家族宣告没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他的儿子牵扯到蓝玉案,导致株连九族,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便不再赘述。

用现在的话说,沈万三两次拍马屁,都拍到了马腿上,他自持家财万贯无人可比,虽然是想在动荡的元末明初活下去,可还是妄图揣测帝王之心,这才最终导致了自身以及家族的灭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