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唐朝出了很多著名詩人,在唐朝以詩入仕的風氣下,這些詩人也成了官場上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僚。

​今天要說的李紳和韓愈就是同僚,但他們卻因一件小事兒,“大打出手”,到底咋回事兒呢?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好兄弟變仇敵,只因糾結誰向誰“磕頭”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韓愈被任命為京兆尹。本來是很常見的工作調動,卻惹出個大麻煩

當時李紳為御史中丞,按照唐律,雖然御史大夫是御史臺的一把手,但御史中丞卻是個以副代正的官兒,實際上就是御史臺的首長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韓愈的京兆尹,按規定級別高於御史中丞,遇見御史中丞必須參拜。不過韓愈上任的時候,他兼任御史大夫的虛職,按虛職算的話,韓愈還是李紳的上級

同時韓愈還有一道特旨,允許其不必參拜御史中丞。因此韓愈赴任的時候,就沒有去御史臺參拜李紳。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但是這件事卻讓李紳耿耿於懷,他直接上書彈劾韓愈不尊禮制。韓愈也是個較真兒的人,與李紳當庭抗禮,兩人各執一詞,“打得”不可開交。

要說李紳和韓愈,本是知遇之恩的故交,當年正是韓愈的舉薦,李紳才步步高昇,因此韓愈對李紳來說是伯樂之恩

但李紳卻因“臺參”之事,與韓愈翻臉。宰相李逢吉認為李紳薄情寡義,為人太不厚道,於是將李紳和韓愈紛紛貶官,兩人都沒得到好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牛李黨爭的犧牲品,李紳韓愈雙雙中計

但是,在這件事中,韓愈和李紳都是受害者,他們都中了李逢吉的奸計

唐朝統治後期,以李德裕和李宗閔代表的“牛李黨爭”成為最大弊病,“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而唐穆宗時期正是“牛李黨爭”的開端。

823年,與李宗閔同夥的宰相李逢吉,為了排擠李德裕,先是把他外放為浙西觀察史,又開始清洗李德裕的黨羽。李紳就是李德裕的心腹,他們二人和元稹並稱當時“三俊”。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李逢吉抓住李紳的“薄情”韓愈的“較真兒”,設好圈套,一下擠兌掉了兩大政敵。後來李紳也知中了圈套,還哭著向穆宗求情,勉強保住了他和韓愈沒被外調。

但是一年後穆宗去世,李紳馬上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同年韓愈也抑鬱而終兩人結局都十分悲慘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寫出《憫農》的李紳,竟如此薄情寡義!

韓愈大家熟知,但知道李紳的人不多,他的詩比人出名,3歲小孩都會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兩首憫農詩可見李紳是個心懷百姓的好官。

但是李紳卻被罵走出了一條六親不認的道,更被人罵作“短李”,意思是說他人品不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 一是薄情。

除了上文所述的李紳和韓愈的“臺參之爭”,李紳還有個“白眼狼”的故事。

根據《云溪友記》記載,李紳早年落魄時,曾寄宿在親戚家李元將家中。後來李紳飛黃騰達,李元將來投靠,自稱為弟、侄,李紳都不滿意,直到

稱孫子,李紳才見客。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 二是勢利。

據《南部新書》記載,和李紳一同考中狀元武翊黃,雖有才幹,連中解頭、狀頭和敕頭,人稱“武三頭”,但人品卻很差,李紳因為他是宰相武元衡的兒子,因此

多加包庇

  • 三是苛責百姓,製造冤案。

李紳鎮守揚州時,曾不顧百姓艱難,在冬季下令徵收蛤蜊。還有一次,為了討李德裕歡心,李紳把已有婚配的顏氏送給李德裕,製造冤案陷害其夫君江都縣尉吳湘。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李紳該被罵嗎?

但李紳為人究竟如何,恐怕這些也都是一面之詞

第一,李紳從小沒有父親,生活在社會底層,讓他深感生存的艱辛。入仕之後,李紳又趕上了“牛李黨爭”,經歷和環境造就李紳小心謹慎的性格,也不足為奇;

第二,李紳的這些毛病,大多通過筆記小說的形式呈現給後人,小說又有幾分真相呢?李紳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李德裕集團,人們往往把當時政治鬥爭的黑暗附加在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身上,這在歷史中也司空見慣;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第三,李紳真的不愛護百姓,製造冤案了嗎?蛤蜊之事,有個下屬拒不奉命,還與李紳爭辯,李紳後來竟叫停了徵收。如果他是個油鹽不進的惡官,哪裡還聽得進去勸呢?

再有說李紳製造冤案的事兒,更是被刻意曲解。發生這件事的時候,李德裕已經58歲了,李紳更是73的高齡,兩個老頭還能有這樣的興致?這件事更多的原因還在黨派之爭上,而不是某些下流的原因。

李紳的《憫農》家喻戶曉,和韓愈“打架”咋回事?詩人當官不好混

結語

在所有唐朝的詩人中,李紳譭譽參半,更多的是對他人格的批評。但不論是李紳前期的《憫農》還是後期的《追昔遊詩》,無不體現出對百姓和天下的憂心、還有民貴君輕的高尚思想。

李紳的詩既有濟世又有忠君,如果是一個奸惡之人怎會有如此情操呢?只怪黨派之爭害苦了這個偉大的詩人,詩人混官場,不好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