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問:你認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嗎,為什麼?

快到碗裡來258465296


可以肯定地說,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要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讓我想到了在諮詢中比較常見的一類案例,分享一下:

龔碩是個讀大二的19歲男生。因心情壓抑、悲觀、孤獨,對未來感到悲觀已經有兩年,自己來機構做心理諮詢。

龔碩來自平窮山區,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當他考上大學時,父母對他寄予極大的期望。可當龔碩進了大學後,馬上發覺他在人才濟濟的大學裡成績平平、缺乏才藝、不善交際。為了不辜負父母對他的特別期望,他拼命學習,但因巨大精神壓力導致學習感到非常吃力。加之經濟貧困,他在生活消費、娛樂活動上與大多數同學差距大,又沒有引以自豪的才華,在同學面前非常自卑,同性異性同學交往都匱乏。慢慢感到生活沒有希望,想一死了之。

諮詢中瞭解到,龔碩有一姐一妹。他自小聰慧好學,多受父母寵愛。因為家庭貧困,三個孩子中只有他一人繼續了學業,姐姐和妹妹分別在小學畢業和初中畢業之後回家務農。姐姐因不能繼續上學,絕望之下服毒自殺。

龔碩的父母都是農民。母親沒有文化,父親上過幾年小學,後因家裡窮,被迫輟學。父母對龔碩很疼愛,尤其是父親,因自己年幼失學,就決心要龔碩這個孩子完成學業,因此對龔碩管教很嚴,期待也很高。父親為了龔碩成才,自己就拼命幹活,並且犧牲了兩個女兒的學習。

現實生活中,做父母的有意無意地想靠孩子或者透過孩子來彌補父母本身未曾滿足的心願,而不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什麼是子女所需、所適合的事情。龔碩的父親本意是良好的,但他要兩個女兒輟學來供給兒子讀書,來滿足父親自己的內心需要,導致大女兒服毒自殺,兒子負疚感深重,給孩子造成較大的心理傷害,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人無完人,父母也不可能完美。

從另一個角度講,不完美的父母也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自我成長的機會。比如龔碩,通過心理諮詢,明白和學會了要區分父母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就不再會為了滿足父母或者他人的需要而讓自己那麼痛苦地生活。從這一點上講,父母的不是也可以成為促成孩子成熟的契機,比如有些孩子小時候挨父母打罵,長大了成家後就發誓不打罵自己的孩子,也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心理專家劉愛民


個人觀點是認同這句話的!

有朋友會說難道父母就沒有過錯,也許德高望重的學者都可能會犯過錯呢?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所不同,我們常常按著自己的觀念去評價他人,我們的觀念大都受到自己環境、教育等的影響,或多或少都帶有凡夫心,如果我們已是聖人,也許從我們的視角看出去已無過錯!

那時我們心中處處充滿感恩,感恩今天的陽光、雨露;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恩今天買菜時佔我們便宜的小販,因為他擴大了我們的心量;感恩城市吵雜的環境,因為他保障了我們的生活;感恩農村寧靜的生活,因為他讓我們內心獲得安寧等等等等。

當然除了感恩,我們還應該學會"認不是",對方的不是其時就是"我"沒做好;如果父母在犯錯了,"我"及時的提醒到,就不會有最壞的結果;當我們和父母觀念產生衝突時,如果我能有同理心的態度去對待,就不會有更多的不理解等等等等……這就是"認不是",如果"認不是"的思想在我們心中紮下根,我們看到的外界全是好處、全是優點,我們心中不在有抱怨、負能量、不理解,生活將會寧靜、祥和。

我們心中念念充滿感恩,時時"認不是",我們走到哪,哪就有光明,因為我們自帶光芒,世界將無黑暗,這樣我們將與宇宙萬物和平共處!


玲玲媽de生活


當然不認同,自古就流傳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升級成父母就不會犯錯嗎?當然有人會說,天下沒有會害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有的時候溺愛,縱容,嬌慣這樣的中國式父母比比皆是,甚至還有的父母為了包庇自己孩子犯的錯禍害辱罵別人家的小孩,難道這些日常生活中就能見到的例子都不是犯錯嗎,不要用這句話綁架孩子,讓孩子認為父母都是對的,錯就是錯,每個人都會犯錯,最主要的是能認識到錯,而不是找一些藉口掩飾自己的錯!



花開不長久


僅僅用對與錯不能用來評價父母。

天下父母一顆心,那就是愛子女之心。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與父母不合呢?

有時候,父母疏於表達;

有時候,父母恨鐵不成鋼;

有時候,父母乾著急;

有時候,父母操心過度;

有時候,父母捨不得放手;

有時候……

可是,反過來想想,

真的都是父母的問題嗎?並不全是。因為:

更多的時候,子女習慣不好;

更多的時候,子女太懶散;

更多的時候,子女忽視了那份愛;

更多的時候,子女沒有嘗試與父母溝通;

更多的時候,子女在世間迷路了;

更多的時候,子女沒有一個問候電話;

更多的時候,子女讓父母變成空巢老人;

更多的時候,子女被生活所逼;

更多的時候……

當你想父母了,都是該回家看看的時候。父母與子女之間無所謂對錯,只要心繫在一起,永遠是至親。


雀歌燕舞


這句話我不認同。

不認同。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親也是最愛我們的人,父母的尊尊教導,我們應該虛心的接受,認真的反思,久坐長思己過,作為子女,更應該孝敬父母。當然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也有犯錯的時候,當父母犯錯的時候,作為子女應該告訴父母正確的做法是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讓父母一錯再錯。更不應該指責謾罵父母。





繡鏽


首先,我不認同這句話。人都有缺點,並不是每個人越老越開明,如果不學習不進步,一輩子都會頑固不化。所以他們做為父母也會有很多做的不對、說的不對的地方。遇到這種時候,我們要默背兩遍: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無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應該就是對待父母有過失最好的態度了。


木子侃侃


我不認同,這種思想是典型的中國封建家長制度的產物,雖不能把家長和孩子放在完全平等的關係,但作為每一個獨立的人,是需要互相尊重的。不能認為家長做什麼,怎麼做都是對的。


杜秀娟888


不認同。當一個人是子女時,經常犯錯,只是生了一個孩子,升級成父母以後,就立馬成了完人沒錯了?怎麼可能


努力走向詩和遠方


手心手背都是肉 ,拿錢的是手心,你看誰用手背拿錢了 ,有些事情心裡有數就行了 ,不能擺到檯面上說,父母養你一回,該孝順的還要做 ,不能留遺憾。


lucky加菲貓


古話教人,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兒女尊敬父母,更要包容父母。但要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太專橫了。時代在前進,一代勝過一代。青出於藍勝於藍,冰出於水寒於水。兒女的思維跳出父母束縛的匡匡應該是好事,長江後浪推前浪。所以說兒女要勝出父母,就要敢於挑戰父母是還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