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玄武門之變大家都很清楚,若是李世民失敗了會怎樣?

上古風玉子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毛爺爺有首詩:唐宗漢武,略顯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其中的唐宗就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君臣聯手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也讓唐朝被世人所知!

在隋末的時候,隋煬帝屢次大興水利工程,民間怨聲載道,百姓苦不堪言。在國內民生凋敝的情況下,三徵高句麗,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導致國內盜匪橫生,隋朝的封疆大吏紛紛自立,醉生夢死於江南行宮的楊廣成了最大的敗家子。在自立的大臣裡,太原鎮守李淵迅速整合了山西的軍事力量,並且得到了門閥世家的支持,向長安進發,古有得長安者得天下的說法,李淵的目的就是佔領關中,八百里秦川足以成為李淵爭奪天下的基石。

主人公李建成和李世民為大唐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隨著李淵登基,作為長子的李建成被確定為太子,慢慢從軍中脫離,更多的時間用來跟隨李淵學習治國之道,李世民則成了軍隊的實際掌控者,繼續在戰場上奪取軍功。其實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小的時候,李淵的老婆竇皇后還在世,一家人也是兄友弟恭,其樂融融,到了李淵當了皇帝,竇皇后撒手人寰,失去了最後一個親情紐帶的兩人為了帝位最終反目成仇!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並且最終成功殺死李建成,逼迫李淵禪位,如果玄武門之變失敗了,李世民會怎麼樣呢?且聽小果慢慢將來:

一,史書對李建成的評價

史書記載李建成仁厚,直率,很有才能。首先李建成出色的軍事才能並不弱於李世民,經他組織的西河,霍邑,潼關以及長安之戰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絕不是李世民所描述的昏庸無能。其次,李建成成為太子後,更是協助李淵處理國家重要政事,在李淵外出的時候,李建成代為監國,並且推出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如租庸調,為大唐建國初期的政舉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李世民的野心

作為常年領兵在外的皇子,手中握有大量兵權,更有文臣猛將跟隨,隨著戰功的顯赫以及對權力的渴望,李世民在心裡會時常拿自己和兄長李建成比較。但是小果認為,李世民野心增長的罪魁禍首就是李淵。初嘗大寶權力的李淵年齡已經老了,正值年華的李建成以及跟隨李建成的大臣們肯定希望李建成可以更快的接受皇位,李淵又怎麼會輕易放手呢?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明爭暗鬥,可以登上皇帝寶座的李淵一定看在眼裡,李世民就是李淵為李建成尋找的對手。只是最後,李淵也沒有想到李世民心黑手辣到會發動兵變,徹底失去了掌控!

三,如果李世民兵敗,會怎麼樣呢?

這個純屬臆想,根據史書對李建成的記載,小果大膽設想,如果李世民沒有逃脫李淵的掌控,即使玄武門兵變失敗,作為仁厚的大哥,李建成說不得會在李淵的勸說下放李世民一條生路,終生囚禁在皇宮。

總結:李世民作為貞觀之治的締造者,為大唐百姓帶來了豐收和希望,是歷史上排的上號的皇帝。但是腹黑的李二殺死兄長,逼迫父親禪位,霸佔大嫂的醜陋行為即使他自己拼命掩蓋,歷史真相依然在某一天真相大白在人世間!8


詩涵果果


要說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失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他是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毫無防備之下出手的,短平快加上穩準狠,勝算在握。

假如李世民是人算不如天算,真的還就失敗了,唐朝沒有“貞觀之治”,李淵可能還要當一段時間的皇帝,而不出意外的話,李建成日後就繼位。

兩邊誰失敗,朝廷始終要有個皇帝,而且沒有“貞觀之治”也會有另外的盛世,李建成或者李元吉並非一無是處。

在李淵創建唐王朝的過程中找答案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北周的開國功臣,追封唐國公。父親李昞在隋朝任安州總管,襲封唐公。李淵由擔任州刺史、郡太守到中央衛尉少卿,在任命他為軍事重鎮太原留守時,李淵覺得時機已到。617 年,他自太原起兵反隋,進長安稱帝,建國號為唐。

當時有割據稱雄的地主軍閥武裝,有風起雲湧的隋末農民起義軍,還有突厥的威脅。又有王漫天的一支人馬,大概有數萬人之多,自稱歷山飛,結營於太原之南,上黨(今山西長治市上黨區)、西河、京都因而道路斷絕。

李淵親自出戰,大敗“巧手攻城,勇於力戰”的歷山飛,收降數人。

  • 這段歷史記錄在《大唐創業起居注》的第一卷,從中可知李淵並非平庸之輩,接著往下看。

  • 父子同心時期:李淵父子進一步結交英豪,善待下士,收攏人心。當突厥攻太原時,據守險要,開門迎敵,智勝突厥。
  • 兄弟二人同心時期:有“兵向西河,大郎二郎在路”,這裡大郎和二郎指的是,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他們兩人與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而且軍紀嚴明,所謂”民間近道果菜已上,非買不食,義士有竊取者,即遣求主為還債,亦不詰所竊之人“。全體人員上下齊心,勢如破竹,順利取得西河。
  • 李淵任命四子李元吉為太原郡守,他領兵入關,一路上禮敬年長者,救濟窮困之人,選任賢能,清理獄訟(特別是冤案)。
  • 進軍途中,忽報突厥乘虛犯太原,李建成和李世民堅決反對因此中途退兵,兩人領兵馳騁戰場,屢立戰功,使李淵大軍得以長驅直入長安。

小結:

李淵建立唐王朝,並非是李世民主要掌控,從他的出身以及官至什麼位置,便可知當時的老大還是李淵。所以玄武門之變,假如李世民失敗,唐王朝不會沒有建樹的,李淵既然敢想敢做,就不會太差。


唐代史書中大多隻說李世民,或者要說李建成就基本是差評,可上面記載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大郎。倘若他為皇帝,唐王朝想來不會敗在李建成的手中,有這種認為“李建成當皇帝必會葬送了唐王朝”的人,很多呀。

李元吉也完全變了個人似的,那麼記載這些內容的《大唐創業起居注》的人是誰呢?可信度多少?本書作者溫大雅,隨李淵起兵,自始至終都在李淵身邊,所記多是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之事,可以說是第一手史料。

所以玄武門之變,若是李世民失敗了,歷史的年輪仍然會繼續轉動著,皇帝不同而已,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


果笑


大家好,我是“遼寧有歷史”,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的“玄武門之變”,說的是公元626年發生的一件兄弟自相殘殺的事件。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玄武門,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為爭奪皇位,殺掉了太子,也就是他的哥哥李建成,還有他的四弟李元吉,以及二者的兒子。“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繼承皇位,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那麼,回到題主的這個問題:如果李世民失敗了,會怎樣呢?

 

第一,李世民的家人可能會遭到清算。政變之慘烈有時候超出我們的想象,就像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他們的家人被株連一樣,如果李世民失敗了,其家人也會面臨這樣的橫禍。  

第二,唐朝會有不一樣的發展。雖然說李世民通過政變這種不是很光彩的方式奪得了皇位,但就能力、胸懷、韜略等各方面來講,他是一位稱職且堪稱優秀的帝王,因此才會有“貞觀之治”等後續的盛世。如果李世民失敗了,李建成會當上皇帝,雖然他的個人能力也比較強,但僅僅從“玄武門之變”這個事件而言,他就不及李世民具有警惕心,以及前瞻性。所以說,他當上皇帝唐朝發展的會怎樣,不是很好預測。當然,歷史也不允許假設。





遼寧有歷史


選擇玄武門這個地方來動手,李世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也想過萬一失敗怎麼辦。

玄武門位於長安太極宮的北部,是皇親國戚和眾臣們進入皇宮的必經之地。關於玄武門在當時的重要地位,陳寅恪先生曾有評論:“玄武門在唐代多次政變中均處於關鍵地位,誰能控制它,就容易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取得勝利,因此乃兵家必爭之地。”

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集團之所以選定在玄武門起事,一是因為這裡是進出皇宮的要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聽詔入宮一定會從此經過,而且如果在玄武門設伏失敗,還可以利用地利控制住唐高祖,為自己謀求一條後路。

換句話說,題主的問題如果真的出現。李世民還是有機會通過控制他爹李淵來反敗為勝或拼個兩敗俱傷。

但最後的結果,依然會是李世民勝出。因為畢竟對他忠心的武將要比太子集團的多得多。

我們來回顧一下“玄武門之變”驚心動魄的過程吧:

在決定發動政變後,李世民首先派人收買了玄武門的守將常何,以此來保證日後在玄武門的設伏不會受到阻礙,加大政變成功的概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高祖召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入宮,準備著手調查他二人是否如秦王所說在後宮有淫亂之事。後世有人認為李世民舉報太子和齊王淫穢後宮其實是“調虎離山之計”,將二人調離東宮。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準備入宮之前,李世民已經帶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張公謹、公孫武達、劉師立、杜君綽等人早早埋伏在了玄武門。

事實上,老天還是給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一個逃生的機會的,就在李世民等人在玄武門積極準備的時候,後宮的張婕妤似乎覺察到了異常狀況,並派人告訴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說秦王府有異動,要他們多加防範。對於張婕妤傳出的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李元吉對這個消息非常重視,認為應該託病不要入朝,靜觀其變,並讓東宮的軍隊做好準備,以防不測。但是李建成卻認為皇宮“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

李建成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京師本來就是他的久居之地。他比李世民要熟悉得多。而且這裡的守兵都是自己的人,他相信李世民不會敢在皇宮設伏,因此便放鬆了警惕。李建成未免太過自信,根本沒想到玄武門的自己人早就被秦王集團策反了。

他和李元吉就這樣一步步邁向死亡的深淵。

當天、毫無防備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往常一樣,騎著馬從玄武門入宮。一行人走到臨湖殿的時候,才感覺情況有些異常,立刻準備退回東宮,但為時已晚。李世民已經在此等候多時,見狀便縱馬而出,追了上去。

眼見李世民追了上來,騎著馬的李元吉回過頭來張弓就射,但此時他內心十分驚慌,根本不住神,所以幾次都沒能射中。而李世民則沉著冷靜得多,他一箭就將李建成射下馬來。這時,秦王府的伏兵盡出,李元吉寡不敵眾,也在亂箭中摔下馬來。

此時,因李建成當場斃命,玄武門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李世民的坐騎也受了驚嚇。可能李世民在一箭射殺了自己的親兄弟後一時間沒有回過神來,所以身經百戰,弓馬嫻熟的他沒有控制好跨下的駿馬。這匹受驚的馬帶著李世民跑進了樹叢,隨後一人一馬都被困住不得脫身。李元吉見迴轉的機會來了,便趕緊跑上去,準備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就在這生死一線的關鍵時刻,尉遲敬德趕了過來,一箭將李元吉射死,解救了李世民,然後又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砍了下來。(這一年,李建成三十八歲,李元吉二十四歲。由於在政變中立下大功、在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之後,尉遲敬德成為受恩賞最多的官員,得到了齊王府的所有珍寶。)

聞得太子在玄武門被殺,東宮的兩千將士在薛萬徹和馮立的率領下,馬上拿起武器趕到了玄武門、準備反擊。在激戰的過程中,敬君弘與呂世衡被氣勢涵涵的東宮軍隊殺死。張公謹見一時抵擋不住,使下令將宮門關閉,以此來抵擋對方的猛烈進攻。

薛萬徹等人見玄武門難以攻克,掉頭準備去攻打秦王府,但當他們看到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級的尉遲敬德後,便知大勢已去,隨後便紛紛逃散了。

就在玄武門發生像案之時,完全不知情的唐高祖還在宮中和宰相們泛舟湖邊,準備稍後審理太子等人後宮淫亂之事。當他看見身穿飽鎧甲、手持長矛前來的尉遲敬德時大吃一驚,知道出了大事。

唐高祖問發生了什麼事,尉遲敬德稟報說:“太子和齊王作亂犯上,秦王已經舉兵誅之,現在特地派臣前來保護陛下的安全。”

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唐高祖是李世民最顧忌的人,他派尉遲敬德這樣的武將前來,表面上是為了保護唐高祖的安全,其實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逼宮篡位。

高祖聽後,便問此時在旁邊的裴寂和陳叔達等人:“聯不曾想會發生今天這樣的事情,現在該如何事好?”

陳叔達和蕭瑀就說:“太子和元吉本是無義之人,又無功於天下。他們嫉妒秦王的公德,共為奸謀。如今秦王已經將他們除去,更是天下歸心。陛下如果立他為太子,將國事交與他就無事了。”

見朝中大臣都已經倒向了李世民,高祖終於明白局面已經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了。只好言不由衷地地表示同意:“善,此吾之夙心也。”

說實在,高祖如今就秦王這一個嫡子了,而且兵權在握,大臣們知道李世民遲早是要做皇帝的,誰願意去反對他呢?在封建社會,與其說大臣忠於皇帝,還不如說忠於自己的飯碗!

李建成的失敗,是他的性格與自信不匹配的自然結果。李世民即使在玄武門沒有殺掉他,在李世民挾持高祖後,李建成一樣活不了。

所以說,玄武門之變,基本上不存在如果……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055185558737454"} --}

知行史話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以前就有準備,首先,玄武門的守將常河被收買策反,又對秦王府的精幹將領都有安排,接應、阻敵非常周全。李世民在行動之前可能跟帶領過的外地部將都有書信聯繫,以備失敗後策應。作為心思縝密的李世民,成功與失敗兩方面都有預備方案,以防突發事件留後路。

秦王所讓人舉報太子和齊王在後宮有淫亂之事,是這次行動的一部分。首先要把太子和齊王調離各自的宮府,還不能讓他們有懷疑之心,以有應變之策。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高祖招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入宮,調查兩人是否如秦王所說在後宮有淫亂之事。秦王府開始行動,李世民的帶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張公謹,公孫武武過、劉師立、杜君卓等人已早埋伏在玄武門。

皇帝后宮的嬪妃張婕妤似乎覺察到了異動,派人告訴太子李建成,李建成約李元吉過來商量應對情況。李元吉覺察事情可能有變,尋思著皇宮有危機存在,讓太子託病不入朝,靜觀其變後再做打算。太子自以為是太自信,認為皇宮戒備森嚴,守備宮門的將領都是自己人,他對宮廷情況比較熟悉,沒有什麼好害怕的,要和兄弟一同入朝,瞭解調查事情的原由。

其實太子一點不知道,所謂的自己人早已經被李世民策反了,便放鬆了警惕,和兄弟李元吉騎馬直入玄武門,到臨湖殿時覺察情況有異常,想要退回東宮,後來被李世民和尉遲敬德把兩人射殺。

玄武門事件李世民是勝利了,他也鬆了一口氣,假如太子和李元吉有防備帶上各自的防備兵馬一同前往,玄武門的戰爭就不可預知哪方勝利。再退一步,就像李元吉勸李建成託病不上朝做實不出宮,這次李世民的所有準備會功虧一簣虧,就沒有辦法再實施下去。

這件事情如果洩露出去被唐高祖得知,一定會偏向太子,李世民更不好收場,有可能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判亂謀反之罪”秦王府一干人等都會受到牽連,會被處決。李世民的盛唐治世“貞觀之治”就不會存在,再不出意外李建成順利繼承皇位,唐朝的歷史又是另一個場景。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拿著兵器,穿著盔甲能夠直接上朝,李淵和眾大臣看到朝堂上已驚亂。或許當日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上朝,李世民帶著眾將直接逼迫父皇李淵改立太子或讓父皇禪位,這樣的勝算有多大還不可預知。

總之,不管怎麼說,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已經成功,李淵就剩一個兒子,遲早會讓李世民坐上皇位,大臣們也不會反對李世民做皇帝,因為李世民的功績在哪放著,實力又是最雄厚的,大臣們不會自討不自在。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後代全部不在了,就沒有人威脅到李世民的皇權。

假如李世民會失敗,只能是後人的一種猜想和茶餘飯後的說資,歷史是不會改變真實存在。


五六居河西


李世民失敗了毫無疑問,被李元吉和李建成當場殺掉。

李建成一直把李世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旦有機會毫不猶豫的殺掉他這個弟弟,因為他這個弟弟李世民可了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唐朝的江山百分之八十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後來被稱之為千古一帝,可見李世民當時多厲害!能把瓦崗寨的人都收復了,全是頂級人才,都心甘情願的為李世民賣命,所以李世民失敗的幾率為零!




順達機械CEO


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其實很驚險,當時李世民在和李建成的鬥爭中並不佔絕對上風,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用弓弦差點把他勒死,幸虧尉遲恭及時趕到救了他。

假設歷史上李世民真的失敗,那麼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局勢,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被殺的殺,抓的抓。李淵發佈聖旨,昭告天下,給李世民定個擅自謀反的帽子後,和秦王府相關的人被一網打盡。李建成坐穩了太子的位置。

當李淵去世之後,李建成繼承帝位。由於李建成在唐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也有不俗的表現,因此可以想像他的統治不一定會輸給貞觀之治,並且有魏徵,李世積,褚遂良等名臣輔佐,李建成可能也會成為一代明君。

後面的事情就比較難於預料,例如是否會有武則天,是否會有三女亂唐,這些就不一定會發生了。但是歷史的大趨勢是一定的,不會因為某一個人而改變,朝代更替,盛極而衰,這是歷史的規律,因此,若干年後,大一統的唐王朝必然重新陷入分裂中,再由新的王朝來取代。


莫冬寶


在歷史上的所有政變中玄武門之變每個人都不陌生,可以這麼說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勝利就沒有李世民的登臺,也就沒有了貞觀之治,至於之後的李世民一脈在皇位上的演繹也就成了鏡花水月。

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以李世民的勝利,李建成、李元吉的身死而告終,在假設李世民失敗之前我們首先得知道李建成、李元吉失敗後的具體結局,這才能合理的推測出李世民失敗的結局。

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李元吉被尉遲恭擊殺,倆人死後事情還沒完李世民深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道理,對於二人的幾個兒子李世民也一併處死,更過分的是李世民對於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也沒放過,直接收入後宮。

同理李建成、李元吉若是再玄武門之變中勝利,李世民和他的孩子也逃不脫這樣的下場,至於李世民妃子是否會被收入後宮,就得看李建成的選擇了。

不過這一且只是後人穿鑿附會的假設,歷史之所以被稱為歷史就在於往事已經發生,不會因後人的意願而更改,在歷史上李世民確實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如此才有接下來的歷史歷史發展。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李世民如果失敗了,李建成當上了皇帝,那麼歷史肯定會被改寫。首先,李世民會被掛上亂臣賊子的名號,第一個被殺死,也就後續沒有所謂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也可能不復存在,武則天之流也可能不會獨霸朝權。而此後的唐朝皇位繼承權也應當是嫡長子繼承製,不會有安樂公主造次,宦官之流作祟。其次,李世民光輝歷史被掩蓋之後,李建成雖然沒有具有李世民那麼強的威信和實力,但是也是一個當皇帝的人才之選,手下也有很多能臣武將,如果當上了皇帝,也絕不是一個昏君,可能不會,也或許可以開闢另一個太平盛世。

李建成如果論不足的話,最大的地方是少了皇帝的不怒自威的一股霸氣。李世民登上皇位不久,突厥幾乎衝破了唐朝的屏障,眼看唐朝不保,李世民單槍匹馬便跑去與突厥談判,這股膽魄和氣場不是什麼人都有的,李世民敢做,如果是李建成呢?唐朝覆滅或許不會,或許做得更好,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解決不了突厥這個難題。






木頭陪伴


李建成應該不會殺他,應該是軟禁。李建成的心沒李世民狠,再說李建成是合法的繼承人,為顯仁義和大度,既然禍亂平息,留下二弟的性命是有可能的,除非李世民的餘黨異常猖狂,不殺他不行。

李世民是篡位謀逆,必殺李建成,只有死人不去辯解,李世民放心的粉飾一切。

李世民殺李建成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的手下太強了,只有李世民登上大位,他們才能加官進爵。還有若是不發生政變,李建成順利登基,必定會削弱秦王的實力,李建成不會殺秦王,但秦王的手下必遭屠殺,只有去除爪牙的秦王才能讓李建成安心。秦王手下的那幫強人早就料到這一點,所以一直遊說秦王發動政變,最終秦王為了以後幸福生活,把屠刀伸向了自己的親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