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所知道的秦檜,其實是李清照的表姐夫


你所知道的秦檜,其實是李清照的表姐夫


(一)

如果以李清照為中心,勾列她身邊的是是非非,北宋末年、南宋初期所有的名人故事都將在她身邊扮演。

她的丈夫是趙明誠,趙明誠的父親是趙挺之,趙挺之曾身居相位,誣陷蘇東坡誹謗先帝,並且多次迫害本沒有關聯的黃庭堅。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門弟子,另一個蘇門弟子陳師道是趙挺之的連襟。秦檜的老丈人是李格非的親哥哥,也就是說,秦檜是李清照的表姐夫。這樣一群人生活在李清照的周遭,這個古今第一才女的身上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我們先不說李清照,還說她身邊的人。

蘇東坡也曾身居要官,但他的一生大部分時候在仕途無所事事。他沒有落魄,是因為這個人實在太聰明瞭,好像從一生下來就熟諳了人生,洞明瞭世事,所以,他非凡。

黃庭堅對蘇東坡的膜拜是那麼真誠,他們的友誼無論用什麼樣的詞彙來形容都不為過,他們是天生的知己,這種相知,在這個世界上,比完美的愛情更難尋找。而黃庭堅也沒有在蘇東坡的光芒下顯得黯然,他們互相襯托,互相照耀。

陳師道是被凍死的。一個冬天他去參加郊祀,家貧無衣,只穿了一件單衣,他的妻子從她的姐夫趙挺之家(事實上,也是李清照家)借來皮衣,他拒絕穿上,最後“中寒卒而終”。

趙挺之陷害了蘇東坡,最後卻被當朝重臣蔡京以“力庇元佑奸黨”的罪名投入監牢,並一病不起,不久辭世。

蔡京是司馬光從開封尹提拔重用的,而司馬光死後,蔡京差一點就要鞭他的屍,只是因反對聲太盛而放棄。

蔡京的哥哥是蔡卞,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安石是司馬光的死對頭。

秦檜這個人我們就不要說了。

討論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是不是有點庸俗?有時候,歷史就是玩笑,即便高格如李清照者,也同樣被捲入玩笑之中。不同的是,有人在玩笑中堅定如山,有人在玩笑中左右搖晃。

李清照呢?在玩笑中成長,她卻長成了一個風情萬種豪氣沖天玉樹臨風空前絕後的一代英傑。

(二)

李清照首先是被尊之為婉約派宗主,即使對其晚節頗致不滿的紀昀,修《四庫全書》為《漱玉詞》作提要,也稱讚其詞“抗佚周柳”,“為詞家一大宗”。也有人更欣賞她的詩,晚清樊增祥《石雪齋詩集》卷二《題李易安遺像》詩序雲:“其所為古詩,放翁、遺山且猶不逮,誠齋、石湖以下無論矣。”李清照的文章,讚賞者亦大有人在,明末學者錢謙益,讀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拍案叫絕:“其文淋漓曲折,筆力不減乃翁,‘中郎有女堪傳業’,文叔之謂耶。”這些評論,也許有偏愛,也許有過譽,但這些偏愛和過譽為什麼會落在李清照的頭上呢?

漢朝蔡琰是中國第一個成名的女詩人,但她就留下一首《悲憤詩》,雖然不錯,還不足以評。唐朝的上官婉兒編制過詩集20卷,《全唐詩》中也有她一卷,可是因為她的人品多有汙穢,歷來不受重視,觀其詩多應制之作,刻意修飾,詞藻華麗,難為詩人。薛濤曉音律,工詩詞,才思敏銳,著作頗多,但也只能是一個女中才俊,難稱大家。和李清照同朝的朱淑真,有風格,有性情,可惜內容過於侷限,境界也不算太高。

李清照呢?空前絕後,傲視群雄,不但女詩人,歷朝歷代所有詩人集合在一起,也要為她讓出一片天空,不管我們如何分類,如何評價,她永遠是屬於一流詩人的行列。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連七對疊聲,沒有自信,是不敢寫的;沒有大筆,是寫不好的。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首詩三十三個字,卻有十四個字是對話,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弦外音,味中味,躍然紙上。

元伊士珍《琅環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論這一故事的可信度如何,但它把李清照的才華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是嗎?不要說那些才子佳人輕薄文人,就是那些詩壇正宗如椽大筆,比得上李清照的能有幾個?

李清照雖為婉約正宗,但她並不是一味的纏綿悽苦,她的詩詞中都不缺少豪邁之情懷,博大之心胸。《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一首,無論是氣勢、意境還是格調、情懷都堪稱豪邁;《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一首,雖寫怨情,卻清新明快;《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一首,雖寫相思,卻不見脂粉。

事實上,即便她的相思詞、閨情詞、春怨詞,極盡婉約,也很少脂粉。

她的詩更是和脂粉沾不上邊,《烏江》、《詠史》、《浯溪中興頌和張文潛》、《上樞密韓肖胄詩》等詩,或借古諷今,或以古寓今,愛國激情,民族義憤,慷慨激昂,酣暢淋漓,哪裡有半點脂粉!讀這些詩,可以讓心中缺血的男兒臉紅。

(三)

想起李清照就想起愛情,倒不是趙明誠如何如何,而是李清照的愛情詩詞太經典了。中國詩詞少了李清照,必定有一頁會黯然無光。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這應該是談戀愛的時候。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一個新婚少婦在埋怨“奴面不如花面好”,這肯定是在撒嬌,你沒看她說完這話,扭過頭去,就偷偷笑了起來。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離緒別愁,難捨難盡,自古此詩常被人吟,求其原因,其實是因為這裡面的一種甜蜜,愛到濃時,分別又算什麼?

正是因為有了分別,才有了這樣的相思:“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在那個年代,這個少女敢把自己的心事表露出來,並且寫出來。這才是真正的“香閨詩詞”。 是愛情滋潤了李清照,滋潤了這個小女人,她有著小女人的期盼、情調、體驗,有著小女人的幸福。

(四)

上天不可能把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都給李清照,相反,正是因為她太幸福,所以才會給她更多的不公。

歷史之中,對趙明誠的批評不多,在我看來,是因為大家都在顧及李清照的面子,有時候甚至是不忍心對趙明誠有過多的指責,因為我們不願打碎李清照甜蜜的夢。

趙明誠對出仕的熱衷遠遠超過了對妻子的熱愛,這和他的家庭環境難道一點關係沒有?而他在金兵包圍南宋首都建康,身為建康知府的他順著一根繩子爬到城下棄城而逃,這和他的父親趙挺之當年無中生有陷害蘇東坡和黃庭堅又有何差別?

巨大的幸福總是伴隨著巨大的恐懼。趙明誠的每一次出仕對李清照都是一種折磨,一種傷害,一種苦難。

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金石家,就是金石讓趙明誠在病中再也沒有站起來。一個叫張飛卿的人送給趙明誠一個假的玉壺,最後被傳成趙明誠“玉壺頒金”,皇上要治他的罪。李清照收拾起了家中所有的玉石銅器,開始活動關係,為趙明誠辯誣。這時的皇上正如喪家之犬,一路逃跑,她也一路奔波,從杭州、到越州、到明州、到台州、到剡縣、到黃岩、到章安、到溫州,最後回到越州。一路三千里,李清照心力交瘁。

回到家,她不禁感嘆:“可能是天帝認為我這身子價格不好,不願意收留我才讓我再活幾年的吧。”回來不久,趙明誠終於帶著他的出仕入相的夢想和追求,去到了那個不知是叫天堂還是地獄的地方。

(五)

就是在趙明誠棄建康城而逃之後,李清照和他乘船沿長江上江西,船過烏江鎮,在這個天地英雄項羽自刎的地方,她是否在為丈夫的膽怯退縮羞愧呢?面對浩浩江水,她吟出了這首千古絕唱:“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天地英雄氣概,不是由一個男人表現出來的,而是由一個纖纖女兒喊出來的。 多少人該為此羞愧。

李清照的詩、詞、文、賦,除了詞據婉約,其他的均痛快淋漓,文采風流,直抒胸臆,慨當以慷。包括她的胸懷、志向、愛好。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八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這筆力千鈞的詩句,有誰能相信是出自一個女人之手?還有“難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還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青州一抔土”,還有“去天尺五抱壅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金石鑑定不要說古代,就是現在又有幾個女子為之?但李清照一篇《金石錄後序》,震爍古今。她在追隨宋朝天子逃亡的時候,隨身攜帶的就有五箱子金石拓片。

她還有一篇文章叫《詞論》,在《詞論》中她指出了當時幾乎所有聞名的詞作大家的瑕疵,甚至直言批評蘇東坡的詞常常不合韻律。我們且不說她的觀點對錯,就是她的這種批評的精神是不是應該讓我們一些只會唱讚歌的評論家汗顏呢?

李清照在趙明誠死後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騙子。張汝舟不是傾慕她的才藝,而是貪戀她的財產,並對她“日加毆擊”,當她知道這個騙子是因為考試作弊才當上官的時候,她毅然決然地告發了他。按照宋律,妻子告丈夫,不管告什麼,即便屬實,妻子也要被判入獄兩年。但李清照玉樹臨風,毅然走進了衙門。

(六)

而李清照的孤獨悲傷也正在一個“壯”字上。

與其說趙明誠的愛情讓李清照感到幸福,不如說是她把自己的幸福託付給了一個人,她不要求這個人給予她什麼,只要你活著,我就是幸福的。她為趙明誠苦苦等待,為趙明誠千里奔波,為趙明誠忍辱含羞,趙明誠卻一心仕途又毫無氣節,李清照的孤獨悲傷與何人說呀?

在多少王公將相“偏安”的時候,李清照這個寡婦卻時刻想著收復疆土,當她聽說韓肖胄要做為通使去刺探軍情的時候,竟“不能忘言”,揮筆寫下了《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一詩。 她和秦檜是親戚,秦檜的相府落成,大宴賓客,她收到了請柬,卻拒不參加。在人人都在趨炎附勢的時候,在秦府人頭攢動的時候,李清照孤獨嗎?她也許沒有孤獨,但她肯定有悲傷。

(七)

其實李清照異常清醒,她清醒於做人的高格,做詩的情趣,做事的原則。她才是一個真正有節操的人,當然,她的節操,有她心中的標準。

就象今人梁衡所說,她不是杜十娘,怒而投江;她也不是祥林嫂,到處控訴。她卻比杜十娘、祥林嫂更難,她要把那所有的孤獨和悲傷一絲一絲從身體中抽出來,用她的匠心,用她的感悟,用她的人格,用她的天分,編製成一件詩歌的美麗衣裙。不管她經歷如何,從洛陽而濟南而杭州,從詩歌而詞曲而金石,從甜美而痛苦而寂寞,她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認識:一切經歷都並非枉然。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隔著千年的雲濤星河,我們依然能看到那個美麗的女子。

你所知道的秦檜,其實是李清照的表姐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