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釋讀中國歷史015:三皇五帝小結(2)

<strong>你能看見多遠的過去

<strong>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



釋讀中國歷史015:三皇五帝小結(2)

生產力快速發展,私有財產出現

三皇時期的社會是典型的漁獵採集生活方式,採集和狩獵的收穫全部落共有,實行公有制。由於採集比狩獵的收穫更有保障,所以婦女的社會地位更高,社會結構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社會。

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隨著人工取火和弓箭還有漁網的發明,男人成了生產的主導,生產力得以快速發展,私有財產得以出現,父系氏族公社社會逐步形成。

後來,人們培育農作物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糧食產量逐步穩定且有保障,人口數量大幅增加。但農耕的土地是固定的、且需要更多的勞動力,男人也開始從事耕作,人們就開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社會進入了農耕文明時期,也就是傳說中神農氏成為領袖的時期。

​五帝時期部落聯盟規模不斷擴大,開始形成了早期國家的雛形

黃帝領導的部落聯盟是遊牧部族,生活在黃河上游,現在的陝西、山西一帶,通過阪泉之戰戰勝並融合了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以農耕為主的炎帝的神農氏領導的部落聯盟,接著又一起通過涿鹿之戰戰勝了長江中游流域的蚩尤領導的也是以農耕為主的部落聯盟。

黃帝部族的主體是融合了夏族的華族,是由華胥氏數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涿鹿、阪泉之戰後黃帝繼續對四方大事征討,華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響也隨之增大。周圍許多氏族不是歸順就是被同化。華夏族人口也不斷增多,逐步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

涿鹿阪泉之戰後,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輕易發動戰爭,中原及其四方趨於安定,使得氏族成員由遊獵為生逐步轉向農耕為生,使得生產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另外,這一時期還逐步確定了中國的早期疆域,奠定了華夏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並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

帝位繼承製度的變化

儘管早期部落聯盟的首領都是軍事貴族,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父子相傳的情況很常見。但還是需要得到其他部落的認可,理論上是推選出來的,尤其到後期戰爭相對較少,就出現了堯舜禹帝位的禪讓制。

堯舜禹帝位禪讓的故事流傳很廣,但有的歷史學者也有另一番說法,提出了“陰謀論”。認為堯是靠發動政變取代了哥哥摯,舜是經過了一系列的政治陰謀和手段,最後謀害了堯才獲取帝位的,禹也是用類似的方式獲得的帝位,這些在《竹書紀年》這本書裡有記載。呂思勉早期還經過一系列的考證來佐證陰謀論,看起來也很有道理。但畢竟遠古時期的歷史在文獻記載上較少,而且文獻本身的可信度也相當值得懷疑,所以呂思勉後期也都不糾纏這個了。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就我們先講到這裡,下一期我們再繼續介紹。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我是王清斌,讓我輕輕的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