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一個月在家不出門會怎樣?不得不說,“愛宅”優勢終於暴露

文丨福林媽咪

從過年前到現在,差不多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了,很多家庭除了必要的買菜買口罩基本不出門,孩子也在家悶了一個月。

福林每天都會問一遍,媽媽,我們什麼時候能出門啊,每次我都說,專家說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等學校通知你可以上學了你就可以出門了。看著孩子這個時候煩惱的小臉,我總忍不住想笑,看在孩子真的“受苦”了的份上,就不去計較他每天都要把玩具全倒出來還不讓人收拾的小脾氣了。

孩子一個月在家不出門會怎樣?不得不說,“愛宅”優勢終於暴露

不過今天在一個短視頻平臺,看到一個寶媽分享的自家孩子的日常,一個小男孩兒也是差不多5、6對的樣子,穿著紅色格子的睡衣,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卻像個退休的老大爺,吃飯做事一幅老幹部畫風,媽媽忍不住想讓孩子鬧騰一下,但孩子行動坐臥依然自由節奏,簡直是撒潑打鬧頑皮孩子中的一股清流。

看來精力旺盛喜歡出門的孩子有,安靜平緩喜歡宅家的孩子也有,孩子太鬧騰父母想讓孩子安靜會兒,但想想也會覺得這樣正常,但是如果孩子過於安靜,父母反而會憂心,想讓孩子多多出門,更活潑一些。

孩子一個月在家不出門會怎樣?不得不說,“愛宅”優勢終於暴露

其實這背後反映出不少家長對孩子的一種認知,孩子天性就應該是活潑,太過安靜不太正常,或者至少有些弊端,需要糾正。現在年輕人中有很多宅男宅女,“宅”這個詞,有人覺得是褒義,有人覺得是貶義,在很多父母看來,宅說明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生活無趣乏味,不利於事業,還會擔心他們成為社會的“零餘人”,失去和世界交融的能力。

但這次疫情,卻讓我有了新的啟發,很多孩子不喜歡一個人在家待著,其實是缺少獨處的能力,體會不到安靜的趣味,而這正是喜歡“宅”的孩子所具備的優勢。

“社交小達人”VS“安靜小朋友”

有的孩子天生安全感足夠,看到陌生人也不害怕,甚至可以和人自來熟,擁有非常好的社交能力。我小時候本家有同齡的姐姐,由於是同一輩,在同一個班級,常常被大家拿來比較,家裡有什麼婚喪嫁娶的事,我們一起出現,她總會甜甜的主動叫人,哪個該叫爺爺,哪個該叫嬸嬸,哪個改叫姑姑,信手拈來,長輩們非常喜歡她,誇她聰明,而我則不怎麼說話,於是被大家誇“文靜”。

孩子一個月在家不出門會怎樣?不得不說,“愛宅”優勢終於暴露

我當時就屬於喜歡待在家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因為對外面的世界有些陌生,他們不能再公眾場合達到自如的狀態,所以更喜歡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可以沒有任何負擔。

不能很好的和陌生人交往,這看起來是個劣勢,不過卻也可以轉化為孩子的優勢。

那就是可以減少被他人評價所左右的機會,建立自我評價的體系,在自己身上找到支撐和信念。別人的誇獎會讓他害羞,別人的批評會讓他慚愧,孩子下意識逃離這樣的狀態,同時激發孩子的自省和深思: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別人的評價有幾分符合事實,我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等等,我的言行收到這樣的評價時因為什麼,我還可以做出怎樣的改進……

安靜的孩子更善於思考,思考正是孩子後天智慧的來源。

所以,不管孩子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兒還是喜歡自己玩兒,都應該得到尊重。

孩子一個月在家不出門會怎樣?不得不說,“愛宅”優勢終於暴露

“上下求索”VS“格物致知”

愛出門和愛宅在家,還讓我聯想到兩種追求真理的方式。

有的人想要成長,認為只有不斷尋找經驗,不斷開拓眼見,不斷得到成功,不斷得到別人的認可,不斷得到名利,這才是人生應該走的路。而另一個方向,則是向內尋求,真理和智慧都在人的內心當中,不必向外尋求。

這種向內尋求,正是儒家著名“心學”發明者王陽明的主張。

王陽明認為,儒家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君子人格”,不在外界,而在內心,人的內心中本來就有,只有不斷撥開內心的迷霧,才能發現真理。

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濟公和尚,佛家最終的追求雖然和儒家不同,但是同樣的,佛家弟子想要達到最終的修煉目標,需要遵守很多清規戒律,通過這些外在的方式,最終“得悟”。而濟公和尚則從不在意外在的規則,他吃肉喝酒,不修邊幅,但他的一顆心他的領悟,卻是真的,這和王陽明的“此心光明”是一致的。

孩子一個月在家不出門會怎樣?不得不說,“愛宅”優勢終於暴露

說回孩子的成長。

向外求,被環境所左右,這彷彿是很多人默認的成長方式,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成長方式是被忽略的,那就是修煉自己的內心。

哪怕是追求快樂,玩兒的方式除了依靠外界的刺激,還有不借助外界因素而馳騁自己的內心。並不是只有遊樂園的遊玩項目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孩子在家不借助外物依然能收穫快樂。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自己編故事,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閉上眼睛勾畫屬於自己的世界,是不是嘴裡唸唸有詞,然後被媽媽發現我還沒有睡覺。

雖然被限制只能躺在床上,只能閉上眼睛,但是依然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快樂,這是習慣了“有項目才叫玩兒”的孩子體會不到的。

“真實世界“VS”虛擬世界“

孩子愛宅,很多父母會擔心他是喜歡用手機玩兒,沉浸在虛擬世界,而脫離了真實世界。

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

孩子一個月在家不出門會怎樣?不得不說,“愛宅”優勢終於暴露

不過,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未來是什麼樣子還真的不好說,也許對孩子來說,越早適應宅家的生活方式,越早適應虛擬的世界,反而是一種優勢。

5G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是網速更快,還是萬物互聯,它會推動人工智能、無人駕駛、AR、VR等很多技術的發展,未來將有更多現實世界的事情可以被代勞,而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更多更真實更便捷的體驗。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而孩子們還小,等他長大,世界是什麼樣子,可能以我們的想象力,不一定能想象的到。

這次突然的疫情隔離,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宅”家的感受,愛宅家的孩子,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優勢,至少在都不出門的情況下,他們過的更自如更悠然。

不管是喜歡出門和喜歡在家,都是孩子的性格偏好,都有好處,而我們能做的,可以是教孩子更好的適應環境,讓喜歡出門的孩子在“禁足”時也能平和,讓愛宅家的孩子在出門時也能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