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脾氣不好的孩子應該怎麼引導?

記錄小玉生活


你好,你的孩子正處於向青春期轉變時期,在 性格 上會表現出自我成長的意識,會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什麼事自己都有自己的想法,會對父母的意見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有的甚至會反抗,有些則會表現出 抑鬱 ,不愛說話的表現.因此,基於你孩子的情況,建議多給他自己 獨立 思考的空間,比如有的時候他做錯了事,家長不要馬上去糾正指出他的不足以及缺點,而是適當的給予他提醒,讓他自己去領悟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去糾正自己的錯誤,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比較羞於被人當面指出錯誤,這樣他會認為比較“丟臉”,進而會覺得父母也是不能信任不可靠的.在生活當中,父母應該以朋友的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跟他融入到一個共同的空間,適當的博取他對你們的信任,這樣,他也會告訴你們他對你們的意見,如果實在比較叛逆,家長可以嘗試用小紙條小信件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比如一個小留言,一個小紙條,既不能當面揭穿孩子的不足,也會讓孩子吧自己的想法反饋給你.


數學胡老師


上週的早教課上完之後,桃子的老師特地找到桃子媽媽,跟她交流了一些最近桃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據老師反映,桃子最近完成課堂項目明顯更有耐心了,原來碰到自己不會的拼圖或者比較困難的任務的時候,最多隻會嘗試兩次,如果還完不成,就直接推給老師或把教具弄亂並且大發脾氣。而現在,卻願意在老師的鼓勵下一遍遍的嘗試著完成,甚至還會給自己鼓勁,讓自己加油試試看。

由原來一個急性子,沒有耐心的小朋友,到現在慢慢的嘗試,改掉自己的急性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桃子的進步是巨大的。

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像桃子這樣的小朋友,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耐心,吃飯的時候著急,玩玩具的時候更著急,雖然任何東西都想第一個嘗試,但卻對任何有困難的東西都沒有耐心,這是這類孩子的通病。

這樣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性格使然,屬於脾氣急躁的膽汁質性格,脾氣急躁、勇於嘗試、但卻沒有耐心。孩子天生喜歡模仿,而父母就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模仿對象,如果父母性格急躁,總是遇事對孩子大吼大叫,那孩子很可能就在無意中習得了這種焦躁的行為模式,養成了急性子的習慣。

另外還有一部分父母輕信一種叫做延遲滿足的教育理論,認為延遲滿足能夠鍛鍊孩子的心性,讓孩子更加擁有更強的意志力,但卻忽視了被延遲滿足的孩子更容易產生焦躁的性格。

如果你有一個性格急躁沒有耐心的孩子也不要著急,其實作為家長,只要給予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完全可以打敗體內的急脾氣,變成一個性格穩重,有耐心不怕困難的孩子的。

首先,孩子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有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親密育兒理論認為,在孩子三歲之前,一定要及時響應和滿足孩子所有的合理的要求,只有孩子的合理要求被滿足,孩子的安全感才會全面構建起來。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肯定也是一個遇事不急躁,有自信,踏實有耐心的孩子。

其次,家長的表率作用也很關鍵。不管家長平時的性格有多急躁,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充滿耐心。

即使孩子的某些做法影響了事情的進度,家長也要從實際出發,有理有據的規勸和教育孩子,而不是盲目的催促和謾罵。遇事也要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有思想準備,在孩子磨蹭的時候,催促孩子語氣和態度要平和,不要讓家長的急性子不知不覺影響到孩子。

最後要和各位家長分享的是,改變急脾氣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家庭持之以恆的不斷努力,孩子耳濡目染,才會慢慢的改變急躁的性格,變得勇於挑戰,富有耐心。這段過程是曲折前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個人的脾氣和性格對人際關係、學習和生活都很重要,耐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我們在幫助孩子改掉急躁的脾氣性格時,自己也會從中受益良多,何樂而不為呢


象山易學堂


孩子脾氣不好,有的時候很暴躁,輕易發脾氣,甚至還會有一些過激的行為,這是十分令家長頭疼的事情。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細心引導,不要動不動就懲罰

小孩子犯錯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不能行為孩子一犯錯就直接懲罰,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我們應該首先了解孩子是因為什麼而犯錯,只有瞭解了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然後平時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建立較好的親子關係,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告訴孩子面對一些事情該怎麼去做,細心引導,這樣他們才能夠改變。

二、要學會冷靜處理

當孩子發脾氣時,他們往往會尋求其他人的幫助,這個時候爺爺奶奶就會來衝當和事老,所以我們這個時候絕不能軟弱,應該告訴孩子做錯了事誰都保不了他,錯了就是錯了,就應該接受後果,然後他要發脾氣就讓他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去發,不要理他,讓他自己冷靜。

三、及時鼓勵

每個人都喜歡被人鼓勵和表揚,小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當他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鼓勵,讓他有成就感,並且這個時候告訴他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讓他繼續努力。拉進你和孩子的距離,順便還可以和孩子做個親自互動,幫他改正以前錯誤行為的處理方式。

四、提高孩子的情商

父母可以藉助平時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後,根據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通過故事的方式說出來,並且故事主人公不受歡迎,讓孩子理解,身上不好的行為是會讓人討厭的,慢慢的引導,之後就會有改變。

五、一定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

對於孩子身上的問題,對錯一定要明確。千萬不能讓孩子覺得他沒有錯,讓後我們要告訴他們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以及通過故事、電視等真實例子讓他感受到以及讓他們知道犯錯的後果。在生活中如果別人有類似問題,也可以讓他告訴我們怎麼做是對的。這樣他在自己發脾氣時就會注意了。

六、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孩子的模仿性很強,我們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讓他有一個溫馨的環境。孟母三遷也就是這個道理。



青崖物語


孩子的成長其實並不是一路順暢的,每個孩子天生的抗壓能力不一樣,反應也不一樣,每個孩子性格、個性是不同的。

孩子脾氣不好,往往是家長的第一反應影響了孩子。因為孩子的脾氣就是家長的一張臉。所以作為家長要注意樹立榜樣。開心的時候就應該開懷大笑,感染別人。想發脾氣的時候就應該努力剋制,想想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

孩子脾氣不好,往往容易矇蔽孩子成長的明亮眼睛。我們都知道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引導孩子:來,別生氣,我們先靜心想一想這個事情該怎麼解決,往往答案就順其自然的出來了。

凡事多往好處想!


才藝規劃


脾氣不好的孩子多數有可能跟家裡的長輩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孩子的性格急躁,脾氣不好有可能在教導他方面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就要去觀察到底是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到底是自己太過於嬌慣孩子呢,還是長輩過於嬌慣孩子,如果是父母自己比嬌慣孩子的話,導致孩子脾氣暴躁,那一定要引起重視了,要給他樹立正確的人際相處關係,如果是長輩嬌慣孩子的話,一定要及時跟長輩溝通。


吃貨小天地


當你碰見這個問題的時候,請先做到這五步:

1、帶著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

2、然後去認識自己現在是什麼情緒

3、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4、做一些舒緩情緒的事情,諸如大喊,聽音樂,擊打沙包,跑步等

5、最後處理導致這個情緒的這個事情

在做完這幾個步驟之後,再來和孩子談引導這回事


徐英說家庭教育


1 平靜陪伴。先處理情緒,但不過分寵愛,主要耐心陪伴,幫助引導平靜。

2 幫助情緒認知。通過當場對情緒進行解釋,說明,告知情緒處理方法。比如說,麻麻聽到你哭,你有什麼不開心的嗎,可以告訴麻麻嗎,是不是什麼事情不開心,我們下次遇到可以怎麼怎麼樣

3 引入繪本,故事等。增加閱讀和認知。


1017飛翔


沒有天生就脾氣不好的孩子。

所謂孩子的脾氣不好,多數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慢慢積累出來的,身邊人如何表達,他就如何模仿嘍。

想要引導孩子的脾氣,第一步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情緒,同時做到接納,接納孩子現在的脾氣,這是他現階段能夠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而已。只有接納了理解了,才談的到後面該如何引導。

為人父母,不應該把改變的起點,放在孩子的身上。

脾氣,是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的情緒之一,表現方式因人而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