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小時候非常聽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發現他們會講條件了。“想要我好好吃一頓,就得給我看電視了!如果我通過鋼琴考試,你就得給我買玩具!在我做作業之前,讓我玩會兒iPad吧!當然,一個孩子學會討價還價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這表明他自我意識的建立和思辨能力的成熟。但是硬幣的另一面可能是我們用錯了或者用了太多物質獎勵。

過多的物質獎勵讓孩子“唯利是圖”

心理學家Rapper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挑選了一些喜歡畫畫的孩子,把他們分成兩組。

他對A組的孩子說:“如果你畫得好,你會得到獎勵。”然後他對B組的孩子說:“我真的很想看你的畫。”

三週後,A組大多數兒童不願主動要求畫畫,興趣明顯下降。B組的孩子和以前一樣活躍。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物質獎勵可以強化某些行為,直接激勵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但同時也讓人們不由自主地思考任務。這使得最初的“自主感”變成了“受控”的約束。

這種剋制感會讓大腦完全集中於獎勵的誘惑,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到要完成的認知任務。

物質獎勵無法讓孩子開動大腦

24名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被要求完成兩項任務:

一個是純粹的機械按鍵任務,它不斷地來回推鍵盤上的兩個字母鍵v和n。

另一個是認知加法任務,他們在12個數的矩陣中找到2個數和為10。共有20個題。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為了研究物質獎勵對不同任務的激勵效果,學生將完成兩項高獎勵任務。

結果表明,在高獎金的激勵下,學生很好地完成了按鍵任務。

在高獎金的驅動下,學生的附加任務完成得很差。

換句話說,高物質獎勵只對機械體力勞動有效,但它抑制了認知的腦力勞動。

這就像是說,如果我們用金錢鼓勵孩子做家務,我們可以得到預期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用金錢激勵孩子努力學習,可能不會有太明顯得效果。

真正能夠激勵孩子的只有他的自我意識


我們給孩子物質上的獎勵,希望他們能努力學習。這與僱主支付的更多酬勞或者獎金相同,僱主希望員工努力工作是一樣的。

但現實情況是,獎金的激勵作用是有限的。

心理學家Herzberg曾在雙因素理論中說過,物質獎勵只是一個基本因素,它只能確保員工不會抱怨,並將工作動機保持在基準水平。但這並不能使員工滿意,也不能使他們熱情地投入工作。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如果你想從本質上提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你必須從核心激勵因素開始,比如“成就感、認可度和工作的吸引力”。也就是說,我們經常談論的“內驅力”

孩子們也是如此。

物質獎勵可以促進孩子們做家務、做作業、練鋼琴,但不能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去完成一件事情。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真正真正、發自內心的做某件事,你必須從激發他的“內驅力”開始,從“要我做”變為“我想做”。

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為兒童設定中等難度的目標


對一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在學生管理課程中,經常提到“先進可達性”的概念。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這一目標既不容易實現,也不遙遠,需要通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實現。

強烈建議家長使用這一原則為孩子設定中等難度的目標。

因為這樣做不僅能使孩子養成勇敢的態度,接受挑戰,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也不會因為目標太難挫敗他的熱情。

讓孩子們得到成長的認可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他的TED演講中說:“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學會明智地表揚我們的孩子。”

不再總是讚揚他的才華和智商,不給孩子貼上標籤,而是讚揚他積極參與的過程。

這種以成長為導向的鼓勵可以讓孩子感到完全勝任,激發他的潛能,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的更好。

多閱讀傳遞積極向上信息的書

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研究: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十七世紀初,英國兒童讀物中包含的成就激勵信號增加,國民產值在一段時間後也出現了增加;到了十八世紀初,成就激勵信號下降,國民產值也隨之下降。

梳理其中因果關係,我們會發現:

兒童讀物中包含積極向上、鼓勵孩子追求成功的內容越多,未來幾年兒童成長為有強烈成就需要的成年人的數量就越多,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這又回到了我的觀點:”讀什麼樣的書,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想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就多給他讀些勵志的傳記故事,使他始終充滿熱情和奮鬥精神。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我的偶像,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學者——彼得·德魯克

中等獎賞促進最佳表現

杜克和卡梅倫大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激勵是有臨界點的,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最終的表現。

激勵孩子自我意識,激發他的“內驅力”


這實際上是雅克斯-多德森心理學定律。

獎勵水平與任務結果呈倒U型曲線關係,適度的獎勵水平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就拿做家務來說,全然沒有獎勵的情況下,孩子的積極性處於零點;當提供中等獎勵時,孩子的動機最高,做家務的效果也最佳;當獎勵過高時,孩子做家務的動機和效果反而會下降。

因此,即使在某些情況下適合物質獎勵,尺度也必須是適當的。

如果獎勵標準太高,只能是“好心做壞事”,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最後,我敲黑板,給你畫出要點。

1、物質獎勵只對機械體力勞動有效,對認知的腦力勞動無效。

2、物質獎勵並不是越高越好,達到一定閾值後,獎勵越高只會產生負面影響;

3、物質獎勵只是一種外在的力量,我們仍然需要從根本上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說了這麼多,我想告訴你,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敢於利用和用好物質獎勵,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最後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這裡,給大家講講羅傑·羅爾斯的故事吧。

羅傑·羅爾斯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裡的孩子成年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面的職業,羅傑·羅爾斯是個例外。在他就任州長的記者招待會上,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隻字不提,他提起了一個大家非常陌生的名字——皮爾·保羅。

皮爾·保羅是羅爾斯的小學老師,他在1961年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皮爾·保羅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

當羅爾斯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皮爾·保羅對他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羅爾斯大吃一驚,長這麼大隻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他記住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成為紐約州的州長”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面旗幟。

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後的40多年裡,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羅爾斯真的成了州長。

對於以上,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