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不一樣的角度審視西晉滅吳,一群忠臣義士推動的統一之戰

<code>惟晉之伐吳,倡議為羊祜,立功為王濬,而從中慫恿者為張華,餘子碌碌,皆因人成事而已,武帝非不明察。——蔡東藩/<code> 

關於晉朝的滅亡,現在主流的結論是認為司馬氏原屬於士大夫階層,他們的生活起點較高,優越的生活環境練就了他們驕奢淫逸的浮誇作風,因此窮奢極侈的一群紈絝子弟,終將一國大好江山給斷送了。其實此種說法並不盡然,至少在晉武帝司馬炎身上是不準確的,雖然他後期作風不甚檢點,但是總體上來講還是勵精圖治的,尤其在他登基最初的十年間,他勤政愛民,簡樸卓絕,在治國理政上還是頗見成效的。因此,這時的西晉積累了大量的國家財富,為征服吳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炎篡位時,正值壯年,春秋鼎盛,大有可為,初政卻是清明,率下以儉,馭眾以寬。——《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晉初的司馬炎以身作則,禮賢下士,如果非要說這個時候的他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唯一可以詬病的就是他重用賈充、荀勖、沈紞等奸臣,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他慧眼識珠的識才之術。

泰始四年,鮮卑族樹機能於雍涼交界起兵為患,聚眾數萬,燒殺搶掠為禍一方。樹機能率兵盤踞於此十年有餘,斬殺西晉來將數人,最後攻陷涼州。此時的西晉朝廷正為是否徵吳吵的是不可開交,以賈充為首的反對派便以秦涼未平,不可用兵於東南為由,力阻出兵東吳,賈充黨羽甚多,三番五次的阻撓對吳用兵。所以晉武帝司馬炎便問道,哪位將軍可平秦涼之亂?這是一名名叫馬隆的小將站了出來,司馬炎力扛賈充等人的質疑,大膽啟用小將馬隆,最終馬隆憑藉自己募集的鄉勇3500餘人,蕩平賊寇,斬殺樹機能於涼州,

徹底掃清了徵吳的障礙。


不一樣的角度審視西晉滅吳,一群忠臣義士推動的統一之戰

司馬炎


木朽蟲生的東吳,勢必成為西晉的口中肉,盤中餐

而此時的東吳情況如何呢?與西晉形成強烈的反差,吳主孫皓看到西晉西北未平,無暇東顧,於是以為四海昇平,樂享淫佚。他大肆建造宮殿,廣開狩獵之所,築樓修閣,亭臺別院無所不涉。而且還頻選諸官之女,入宮淫樂,這時的他哪還有心思備兵防患。

孫皓最喜歡的就是宴請群臣,而且令群臣每宴必醉,這時,孫皓事先安排好的十餘個黃門郎便會監察群臣的言行。喝多了人難免會言語有失,然後黃門郎便會上奏彈劾,孫皓定會讓失言的官吏牽出其他的罪名,然後要麼挖眼,要麼毀面,弄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成為廢人一個。

賈充向皓冷笑道:“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面,此刑施於何人?”皓答:“人臣有敢為弒逆,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充聽此言,不由面目發赬,掉頭趨退。

東吳建平太守吾彥,此人謹慎細心,很是留意西晉的舉動,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己轄內的江面上漂有大量竹木,他料定這是上游西晉建造船艦所用,於是上書孫皓,言說西晉必定在準備攻吳。然後孫皓正忙於享樂,哪有功夫在意這些,所以將他的奏疏置於一旁。吾彥無奈,於是自己命令匠人鍊鐵鑄鎖,橫欄江面,以做江防。

東吳的後期有兩個鎮國之寶,一是左丞相陸凱,他治國有方,忠君之事;另一個是陸凱的弟弟陸抗,領兵戍邊,能徵善守。於是,此二人在位期間,西晉大將羊祜未敢進犯。只能對吳邊民施以德行感化,“羊叔子庶幾近之,或謂其刈谷嘗絹,送還獵獸,第愚弄吳人之狡術,殊不足道,不知外交以才不以德,必拘拘然繩以仁義,幾何而不蹈襄宋之覆轍也。”

羊祜與陸抗相互虛與委蛇,內心相互通明,但是這卻引起了孫皓的猜疑,下旨嚴責陸抗,指責其私交羊祜。陸抗上書奏陳,提出了十二條戍國之策,然而並未被採納,於是陸抗只能對手下人忿忿的說道:“彼專行德,我專行暴,是明明為叢毆雀了,今但宜各保分界,毋求細利。”由此可見,東吳最後一個明白人已經被羊祜所矇騙。


不一樣的角度審視西晉滅吳,一群忠臣義士推動的統一之戰

孫皓


羊祜,討伐東吳的推動者

羊祜,時任徵南大將軍,此人長時間駐守襄陽,為徵吳做準備。他在襄陽開墾良田800餘頃,足夠本部士兵多年之用。他觀察到吳主孫皓殘暴嬌盈,好酒愛色,便知道徵吳之事有隙可乘。但是當時東吳內有陸凱治國,外有陸抗戍邊,這兩個人都是東吳為數不多的功臣良將,有他們在,東征之事實在沒有把握。於是羊祜採取了對東吳邊民的感化之策,好在,不久陸凱、陸抗相繼病隕。

羊祜上書晉武帝,表述現下是攻吳的最好時機,竭力勸說晉武帝出兵。他表示徵吳實在是大勢所趨,吳主孫皓倒行逆施,天下人心所向,共待西晉入吳,結束東吳的暴政。況且現在西晉兵精糧足,軍械齊備,已然不是當年徵蜀時所能相比,而且蜀國我們都能征服,現在孫吳內患不斷,山川之險,不如蜀漢,孫皓之暴,更甚劉禪,所以以準備妥當的奇兵攻打毫無作戰準備的孫吳,定能獲勝。

孫皓恣情任意,與下多忌,將疑於朝,士困於野,平常之日,獨懷去就,兵臨之跡,必有應者,終不能齊力致死,已可知也。——《晉書》

晉武帝看到羊祜的奏疏很是心動,便召文武群臣商議征討東吳,然而以賈充、荀勖、沈紞為首的大臣極力反對徵吳,賈充等人在朝堂的勢力很大,很快反對派便佔據上風,他們以西北未平,不宜於東南用兵為由,力阻出兵。羊祜聽說後,長嘆道:“天下不如意事,常十居八九,當斷不斷,天與不取,恐將來轉無此機會了。”

咸寧四季春,羊祜病倒,他自知病情不好,便急切入朝覲見,當面向晉武帝陳述徵吳道意見,並且說:“臣死在朝夕,顧特入覲天顏,冀償初志。”晉武帝動容,決定採取羊祜的計策。


不一樣的角度審視西晉滅吳,一群忠臣義士推動的統一之戰

羊祜


張華,宮中斡旋,晉武帝最終下定決心出兵東吳

羊祜病倒後,漢武帝不忍心勞煩羊祜時常走動,便派張華奔忙於二人之中,羊祜懇請張華勸說皇帝,陳述厲害,張華連聲稱讚,最讓張華心動的是羊祜的這一句話:“若孫皓不幸早殞,吳人更立另主,雖有百萬,也未能輕越長江,後患不淺。”

之後羊祜病逝,小將馬隆也很輕鬆的滅掉了西北的兵患,此時,王濬上書請戰:“孫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臣造船七年,未得出發,反致朽敗。且臣年七十,死亡無日,原陛下無失時機,亟命東征。”

東征的議案再次被拿上臺面,賈充等人仍然是力阻東征,正好這時的將軍王渾調任揚州,與東吳經常發生戰爭,所以只有張華上前進諫道:“孫皓不道,意欲北上,應速籌戰守為宜。”

不久荊州都督杜預上書請戰,他表示現在出兵東吳,十之八九能夠取勝,現在晉朝邊軍處處備戰,徵吳的形式已經昭然若揭,若是朝廷猶豫不決,不僅軍隊士氣會收到影響,如果讓東吳察覺出來,孫皓心驚膽戰之下,若是遷都武昌,再完善城池防禦的話,我們就會一無所獲,所以懇請陛下,儘早出兵。

晉武帝看到奏疏後,將奏疏交給張華,讓張華提點意見,張華當然的順勢鼓勵晉武帝出兵,於是晉武帝當場決定出兵東吳。

第二天朝會,晉武帝宣佈徵吳,賈充上前勸阻,荀勖、沈紞等人也是隨聲附和,晉武帝大怒:“卿乃國家勳戚,為何屢次阻我軍謀?今已決計東征,成敗不幹卿事,修得多言!”幾人見晉武帝真生氣了,嚇得不敢多言,趕忙磕頭拜謝,但是這個仇他們卻算在了張華身上。此後,各路大軍攻伐順利,劍鋒直指吳都,這個時候,賈充等人卻進言說道,現在我軍士氣逼人,戰果頗豐,現在馬上就到了雨水季節了,不適合遠距離作戰,不如就此罷兵,況且我軍損失良多,這都是張華的錯,現在就是將張華攔腰切斷也彌補不了我軍的損失,所以懇請陛下懲罰張華。

百年逋寇,未可悉定,況春夏交際,江淮卑溼,一旦疫癘交作,宜急召還各軍,置做後圖,且此次行軍,隨似順手,所損實多,雖腰斬張華,未足以謝天下。

在外眾將聽說朝廷有意罷兵,於是加緊進攻,終於提前征服了東吳。


不一樣的角度審視西晉滅吳,一群忠臣義士推動的統一之戰

張華


王濬,南征首功

王濬本是羊祜手下參軍,後奉調廣漢太守,出兵蕩平了宜州的兵患,他在廣漢期間,講信立威,綏服蠻夷,很是一番作為。所以晉武帝決定升任王濬為大司農,羊祜聽說後,立刻密信給晉武帝,表達了王濬實屬軍事人才,不要將其內調,要在外邊統兵才能盡用其才。

原來羊祜的想法是,如若想要征服東吳,必須有水路由上而下的順勢攻擊,所以在長江上游必須要有得力的武將進行船隊的打造和練兵,於是羊祜請旨由王濬在上游造船練兵。

徵吳的戰事一爆發,王濬率先向東吳發難,他率領自己打造的艦船由上而下直擊東吳要害,一路勢如破竹。斬殺、降服東吳戰將無數,並且第一個攻入吳都,他嚴令手下親善待民,嚴禁侵略,絲毫不取,秋毫無犯。然後“收圖集,封府庫”,孫皓“肉袒面縛,銜璧牽羊”,王濬親自解開孫皓的綁縛,迎入營中,以禮相待。


不一樣的角度審視西晉滅吳,一群忠臣義士推動的統一之戰

王濬


總結

西晉與東吳的內治可見兩國之間的勝負輸贏,冥冥中早有定數,真想羊祜所說,如果孫皓早亡,重新換個君主上臺,西晉想滅掉東吳真的也就不可能了,對此來說,羊祜是非常有遠見的。雖然他看不到即將到來的八王之亂,當他能看出東吳之地是可以施展一番的,但凡上位的不是個昏君,那麼對於西晉來講要想滅吳,非常困難。

這時的晉武帝司馬炎雖說不如剛登基時那麼勤政、果敢,對東吳的戰事一拖再拖,但是好在西晉有一群愛國將領在拖著他走,如果這些將領也像賈充之流一樣的話,那時候別說統一東吳了,估計八王之亂都會提前發生,所以這個時候的西晉,是這些憂國憂民的忠貞義士在維護著國家,等這些人一旦沒了,西晉的動亂也就隨之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