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商朝的甲骨文和西周开始用的篆书有什么关系?

幻翠


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了解一下,先知道什么是篆书?

书法史专家一般都认为书法艺术起源于殷墟甲骨文,所谓殷墟甲骨文指殷代王室刻在龟、兽骨上的占卜记录,也称“卜辞”。由于书写材料的缘故,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刻的,亦有极少数是用墨或漆写的,还有刻好后填以朱砂的。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它已经具备汉字点画结构的均衡、对称、稳定等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所以一块刻有“卜辞”的甲骨,也可以说就是一幅颇为精美的书法作品了。

使用甲骨文的殷商朝代也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青铜时期,当时将文字浇铸在青铜器上,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叫“钟鼎文”,也称“金文”。殷末周初的金文,在艺术特征上大抵与甲骨文相同,只是刻画略浑厚,行笔也稍方整,有竖行而无横行。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完成统一。为了整治当时六国文字形态繁杂、混乱的状况而提出“书同文”的主张,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六国通行的各种同义而不同形的异体字和繁难的金文。命令丞相李斯制定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所以秦以后的文字通称“小篆”。

我们知道夏、商、周三代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三代的青铜文明极其辉煌,也独具特色。这些精美的青铜器物集雕刻、绘画、书法艺术于一身,其中的金文为中国书法艺术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文风格变化分三个时期:

(一)商、西周前期,商金文较少,铭文也不长,风格朴茂自然,多见肥壮的笔迹。西周前期则质朴凝重,显现了一种博大气派,给人浑然天成之感。

(二)西周中期,书风趋向端庄遒丽,铭文增长,文字也整齐雄浑、雍容典雅,显示了宗周气象。

(三)西周晚期,即金文最成熟时期,其书风绚丽多彩,走向了艺术高峰。


弄墨人3476384831199


篆文是大篆 、小篆的统称。

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则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后,在秦代通行的篆书。

籀文在春秋时期就已在秦国流行了,此后"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见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序》)。

籀文(西周篆书)据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整理,所以称为籀文。籀文和金文相比形状与结构有些相同,籀文只是更趋于简化和线条化,形体齐整稳定。籀文可从《石鼓文》等金石器物上得见,《古籀汇编》等书收有籀文资料。


超级科学奶爸


甲骨文在商代因成熟而通用,到了西周逐渐减退,而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后世称之为"钟鼎文"、"金文"、"籀文""大篆"成了推广文字,从西都沣镐到东都洛阳流行极广而成为正统文字。青铜器也起源于商代,器物上有铭文存在,如商代司母戊鼎的"司母戊"三字,妇好墓出土的鼎"妇好"二字。可见,甲骨文与西周文是并存的。通常在讲书法史的过程中,往往先讲甲骨文后将金文,这样可能带来一些误导和不正确的认识习惯。






蓝天云一朵


商朝被周推翻了。在那个时候敢于推翻政权,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这是造反的代价是杀头灭族和永远不得安宁。

商代过份的祭祀仪式。让参与人员轻者浑身是血,再者断手残足,更有以身相许杀身成仁来表达自己的悲愤交加的感受。自杀以陪伴失去自己的生命。

参与的人受到环境感染,也行不知不觉。但是其他的人感动毛骨悚然。都害怕失去自己的亲人。也害怕自己面对这样的场面。

周武王群体付出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剩下的就是自己了。因为迫在眉睫的死亡威胁,所以依然的选择造反,推翻了商族祭祀祖先的过份行为,但是保存了商和大家的祭祀文化。

文字在祭祀和占卜文化中盛行。用符号和标志来代表祖先。区分是刚需。我们现在都是这样来区分。

了解商代的文字。祭祀为主,占卜为主。

周也需要祭祀。文字体现在贵重的金属制品上。这些文字行为在商代铸造中已经成型。

文字传承中占卜群体被消弱了。金属制品的文字被保留。

贵族和祭祀的群体最少要能认清到底哪个符合代表自己的那个祖先。所以他们必须学会认识字。

丰功伟绩是祖先光耀的历史,这些会被记录下来。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周早期的文字用途都是这样。作为需求是一脉相承的。负责施工的人也是一脉相承的。

因为需求而保留,因为是高层人群的需求而被神圣。这种行为对社会有带动作用。

识字教学变得普及。


2019年的朱红兵


商代甲骨文可考的是从盘庚迁都定居安阳算起。我们感觉是,它不是突然出现的,它应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此前应该有甲骨文产生,它可能写在了如树叶,羊皮,竹简,石头(非刻)上,可能因这些东西不好保存,没有遗留下来而已。殷人迷信,事事卜,时时卜。他们认为龟有灵性,能够与上天祖先,神灵沟通,于是用龟兆紋占卜贞问吉凶,并把结果刻在龟甲上,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甲骨文。

掌握这种文字的人可能不多,或许局限于商代王室贵族,商的方国也没有发现甲骨文。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在陶瓦器物上找不到成熟的甲骨文的原因,作陶瓦器的,都是下层奴隶,刻画点文字符号还可以。甲骨文反映的范围广,时间长,为我们了解商代的社会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依据。它记载了商代的政治,经济,科学,农业,手工业,畜牧养殖业,军事征战,方国,以及天文气象医学等。因为史书对商代记载不多,这些甲骨文字,殊可宝贵。

商代甲骨文是后世一切文字的基础,周人早期,使用的也是甲骨文,这从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就知道。与殷商甲骨文大同小异,也有其特点。但是,周人取得全国政权后,他们却不占卜了。故此,遗留的甲骨文甚少,只有周原少数地方有。代之而起的是金文大兴。先周金文无法确定,早周灭商代的金文可以确定的有几个。如《利簋铭文》《宜侯簋》《何尊》《禽簋》等即是。周金文与商金文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如,两头尖,有的笔画中间有肥団,原始性强。这也许是使用了商代书写人的缘故。究其原因是周人“周革殷命”,不信天命,代之以“礼教”,把文字铸在吉金铜器上,时时把玩,铭记于心。

结论,商代甲骨文是占卜文字,字数多,全面,文字内容不长,金文少。它是周代甲骨文金文的基础,也是后世篆文等古文字的基础。周代甲骨文少,金文多,字数长,周代金文是庙堂文字,多歌功颂德,笔意明显。

①“出虹”甲骨文②“次亡祸”③“田鄂有大雨”④周《禽簋》⑤“燎于河,王亥,上甲”⑥周甲骨文。⑦“贞,唯侯豹”⑧“妇好女其有子”










卜甲院人


商朝的甲骨文与西周开始的篆书是传承关系,先有甲骨文,后有篆书。百度载: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篆书分为大篆,小篆。小篆是秦灭六国统一后的文字叫小篆。大篆又叫金文,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附我昨天书写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金星753


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后,认为甲骨文已是六书具备的成熟文字,而它的发展和演变,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1500年以上。因此,夏朝文字、商朝文字、西周文字的载体可能有龟甲、兽骨、泥板、竹简、布帛、青铜器、石壁或陶器等。商朝甲骨文特指商代刻在龟甲和动物骨殖上的文字,同样,殷商文字也有的镂在铜器上、写在竹简(布帛)上或刻在陶器上的文字。《尚书•多士》所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其典、册为何呢?甲骨文、金文、陶文,这些材料与当时日常书写所用材料和文字,是不是一样呢?在没有新的考古材料前谁都难下结论。我们只能通过已有材料分析推断。把过去对“典”、“册”像手持竹简的字形分析,加上可证明商代有毛笔书写的考古资料, 综合来看,前面所谈三种材料和文字,都没有毛笔写在木牍竹简上的文字和材料,方便通行,而且材料容易获得 。只是竹简在地下不如甲骨与铜器易存留。因此,我们还可以有这样的推断,就是甲骨文与西周篆书同时“相承”于现在还未见到的商代简书,所以,在没有充足的证据时,暂时不便单纯界定甲骨文、金文的时间先后,甚至不便界定殷商甲骨文和西周篆书之间 为一脉相承关系。如果非说一脉相承也应该是商代甲骨文与西周金文有相承的关系。

周初文字直接承袭商文字的主要是金文,只是周人青铜器上的刻字比较多而已,同时周人为占筮灵验也需要刻甲骨,然而,当时甲骨和青铜已不是西周主流写字工具了,大量的公文书写应该是竹简,因为这样一来,既可创新增加文字,也可使字体更加美化和规范化,以宏扬和显示“周革殷命”所产生的重大历史作用,只是竹简(布帛)容易腐烂,致使今天考古未能发现而已


来取笑


当然是祖宗亲人兄弟关系!不要忘记我们的传说史记,炎黄时我们己经统一,各个地方人样貌口音生活方式虽然有差别,但文化技术生活用品大同小异,最关键都是黄种人,而且可以流动迁居,这等于现在欧洲人相处方式状态了,一切都是共通的,西周篆书好明显己经是成型成熟的文字,可以写文章了,这就是文明了,但它还是字划一样粗同甲骨文相似,未到汉唐宋书法地步!



嘉哥64


甲骨文也是经历数千年,人们从日常的劳作中发明的一些符号,总结而产生的。汉字的雏形是在八千多年前的贾湖陶片上发现的一些符号,这是在河南的舞阳,二十一个字符,被考古专家破译了十一个文字。

甲骨文据今也有三千八百多年,它是一百多年前,王懿荣先生发现的,并发现它大量散落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它已形成了最早的记事文,己把人类带入到了文明礼义时代。

随着甲骨文的成熟,人们对文字的需求的广泛,人们对文字变化的探讨。对甲骨文的美化,就出现了篆书,由于它的圆润在钟鼎上便于浇筑,所以,在钟鼎上发现篆书是古人的智慧。

由甲骨文文发展到篆书是必然的,就象由篆书发展到现在的楷书一样,中国文字在不断地发展,发现,更新。随着和世界的接轨对缝,中国汉字还将会有更多的更新,涌现。将来汉字的发展和变体也是必然的。



墨泉郡


甲骨文和篆文都是古文字。所谓古文字、就是隶书之前的文字:“小篆”、“大篆”、“石鼓文”、“蝌蚪文”、“金文”、“甲骨文”

甲骨文便是中国古文字较早产品、一般就是按照图案的外形来写字 。简单说,就是画画。

看看甲骨文的“火”! 有没有觉得很热。

再看看甲骨文的“人” 有没有觉得....就像个人。

甲骨文的替代产品的“金文”、金文其实也是画画 ,但是,有没有发现,画得开始标准了。

直到篆书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汉字。

篆书中的大篆是甲骨文,篆书是大篆以及小篆的统称,大篆是指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籀文以及石鼓文,是最早出现的文字,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曾失传过,直至公元1899年,在中药“龙骨”中被人发现。

小篆是大篆的演变、 区别是:小篆的每一个字、外部结构开始方方正正,而内部笔画依然同大篆一样:“图画性质”。

隶变!中国汉字史上划时代里程碑 简化线条、彻底抛弃图画性质 自此中国汉字真正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