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看慣生死的ICU主任,為何這一次淚流滿面?他的週記讓人動容

近日,一段視頻讓許多人感動。從浙江來到武漢馳援的一位ICU主任,在接受採訪時,不知不覺就哽咽流淚了,而聽了他的話,許多人也禁不住落下眼淚。

看慣生死的ICU主任,為何這一次淚流滿面?他的週記讓人動容

(圖為接受採訪的李立斌)

這次接受採訪的醫生是浙大二院外科重症醫學科負責人,2月14日,他從浙江馳援武漢,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ICU(重症監護室)。

看慣生死的ICU主任,為何這一次淚流滿面?他的週記讓人動容

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心就隨著疫情的發展而起伏。

在採訪中,他坦言當自己在電視上看到全國的同行,“當他們取下口罩”,說到這裡,李立斌的聲音哽咽了。

只用手勢在臉部劃了一道線。

大家一下就明白了,許多人透過鏡頭,通過照片,都看到過這樣的場景:當醫護人員取下口罩,他們、她們的臉上都會有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看到他們躺在地上”,李立斌說自己當時就在家裡大哭起來。

奮戰在武漢前線的同行,他們有多辛苦、多勞累,作為醫生的李立斌感同身受。

2003年前曾經參與過抗擊“非典”戰鬥的李立斌,感到這次的疫情非同小可。

2月12日晚,當醫院通知李立斌去開會,他就意識到要投入戰鬥了。

看慣生死的ICU主任,為何這一次淚流滿面?他的週記讓人動容

他對家人說:號角已經吹響,戰士要衝鋒了!

李立斌來到武漢,就立即感受到這是一次嚴峻的挑戰。

首先,他們整體接管了武漢腫瘤中心的ICU,原來只是普通的骨科病房。初來乍到,要在一天的時間內,完成硬件設備的改造,完成醫護團隊的建設,要把重症病人收治進來,壓力可想而知。

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更大的考驗接踵而來。

危重病人的救治,事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李立斌清楚地記得,2月18日,有兩位危重病人需要插管。

新型冠狀肺炎是通過飛沫傳播,插管要近距離接觸患者,患者氣道開放,操作者被感染的風險很高。

看慣生死的ICU主任,為何這一次淚流滿面?他的週記讓人動容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立斌當即表示:第一個插管,自己上。

當天,完成了兩例插管後,患者的病情穩定了。

當李立斌回到酒店的房間,接到了領隊打來的電話,他聽到電話一頭領隊哽咽的聲音,自己禁不住流下眼淚。

這眼淚有許多的內容,這是戰友之間的相互鼓勵、安慰,這是共同應對艱鉅挑戰的團結、信任。

明知這樣的任務,戰友有風險,甚至可能會犧牲,但為了職責,他們只能選擇一往無前。

當晚,李立斌無法入睡,他含著眼淚寫下了一篇週記。

這篇週記,也就是他接受媒體現場採訪時的內容。

看慣生死的ICU主任,為何這一次淚流滿面?他的週記讓人動容

這個年過50的醫生,他自言見過世面,也看慣生死,可是,他真的是一次次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流淚。

他說,自己這樣流淚哭泣,也許別人會笑話,但我覺得這是正常的。因為,“只有身臨其境,你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李立斌,其實是許多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的縮影,他們真的就是戰士,他們承受著身體與心理的巨大壓力,他們是血肉之軀,他們的眼淚,讓我們更加相信,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在危難之時,選擇忠於職守,選擇愛與善良,這樣的人就是真的英雄。

你覺得真正的勇敢的人會不會當眾哭泣流淚?堅強的人就不應該流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