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终将过去,读阿尔贝·加缪的《鼠疫》


疫情终将过去,读阿尔贝·加缪的《鼠疫》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提示:加缪法国文学家、哲学家,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这个荒谬的人世间只活了47岁,47岁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来说也许太短暂了,但对于一个天才来说,在人世间的47年也就够了,短暂的生命毫不影响他在世界文学史及文化史的地位,纵使对于他本人来说,他就是历史中的一缕青烟,消散得无影无罪,但他的作品就像矗立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直到永恒。

《鼠疫》的创作背景


疫情终将过去,读阿尔贝·加缪的《鼠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就像一场瘟疫一样蔓延于整个世界,他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世界变成了人间炼狱,尸横遍野,生命就如同草芥蝼蚁一般,被战争肆意践踏。《鼠疫》就酝酿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1942年加缪因肺病复发,从炎热的奥兰转移到法国南部山区帕纳里埃(后来作者在《鼠疫》中以帕纳卢作为一位天主教神甫的姓名)疗养,不久英美盟军在阿尔及利亚登陆,德军进占法国南方。加缪一时与家人音讯断绝,焦虑不安,孤单寂寞。1946年,战争的硝烟已经熄灭,而和平却变成了一种不治的伤疤,《鼠疫》诞生于人间。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海滨城市奥兰城,4月16日的清晨,里厄医生在诊所的楼梯上发现了一直死老鼠,后来接二连三的死老鼠被发现,接着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堆满了成堆成堆的死鼠。不久,门房米歇尔老人得了一种怪病: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咳嗽,发烧。最终吐血惨死,米歇尔的死拉开了鼠疫的序幕。奥兰城中相继出现相似病症并痛苦死去。然而这些零星的受难者并没有受到奥兰政府和市民的重视,只有里厄医生认识到情况的不同寻常。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奥兰政府终于勉为其难的召开了一次会议。但多数人反对。在里厄医生与同行老医生卡斯特尔的要求下,市政府终于勉强答应采取简单的预防措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叫约瑟夫格朗的市政府小公务员提供给里厄医生大量的数据,数据显示鼠疫患者不断增多。大量的人死于鼠疫,才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于是宣布封城,进入鼠疫状态。城中活着的人进入了一种孤独、焦虑、无助的流放状态中。其中一个从巴黎来的记者——朗贝尔,不甘于被困在城中,极力想逃出奥兰城与留在巴黎的妻子相会。在炎热的六月,每月都有7万人死于鼠疫。里厄医生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查看隔离那些鼠疫患者。他与格朗、塔鲁(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人)、朗贝尔(后来放弃离开奥兰城)一起组建了志愿者卫生防疫队。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没有英雄主义,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此来对抗鼠疫。秋季,鼠疫蔓延的火苗仍然没有熄灭的征兆,老医生卡特尔研发出了一种疫苗,它是人们战胜鼠疫的最后希望,一个叫菲利普的小男孩注射了这种疫苗,但疫苗没有挽救这个纯洁的孩子,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痛苦中死亡。人们彻底陷入并习惯于绝望的境地。但世界末日最终没有来临,在漫长冬日的某一天,疯狂肆虐的鼠疫终于停下了它的攻击。原本没有任何效果科斯特尔疫苗突然发挥了功效。患鼠疫的人越来越少,病情不断好转,鼠疫在出乎人意料中消亡。而里厄的战友塔鲁,在即将解除封城的最后两天患上了鼠疫,他在痛苦和默默的反抗中死去。里厄医生也接到了妻子病逝的电报。城门打开了,鼠疫最后的阴影消失了,人们沉浸在欢乐当中。但在里厄的内心里有一个声音,那个声音在说,这些欢乐的人们对潜在的灾难一无所知,鼠疫不会消失,鼠疫病菌潜藏在阴暗的角落里,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唤起它新的鼠群,给幸福的城市带来灭顶之灾。

疫情终将过去,读阿尔贝·加缪的《鼠疫》


小说主题

  • 存在主义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加缪自然将其哲学思想,浸润在《鼠疫》的字里行间。他以鼠疫这一“极端境遇”,来表现世界的荒谬,历史的荒诞,存在的无意义。“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他否定天主宗教,里厄医生认为:如果真的有天主存在的话,他就不会让鼠疫肆虐人间,他也什么也不用干了,等着天主来拯救好了。他否定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认为:他们不相信天灾。天灾怎能和人相比!因此大家想,这灾祸不是现实,它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然而,噩梦不一定会消逝,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其间逝去的却是人,首先是那些人文主义者,因为那些人没有采取预防措施。”他也否定英雄主义,里厄医生认为:“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问题。这个概念可能会引人发笑,但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在荒谬的世界里,人的存在的是毫无意义的,在小说的中,纯洁的,还不经人事的菲利普挣扎着死于鼠疫;宣扬天主救世的帕拉鲁神甫讽刺性的惨死于鼠疫,死时手里还紧紧地攥着十字架;塔鲁为反对死刑,反对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奔波大半生,却成了鼠疫中的最后一个牺牲者;就连里厄医生自己,在鼠疫结束后,却接到了妻子的死讯。

  • “无为”的存在状态

“无为”的生存状态不是毫不作为,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哲学,是世间万物按照他应该有的样子存在,人各负其责,各行其是,做他该做的事。就像小说中的里厄医生,他只是在做他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每天工作20个小时,脚踏实地、诚实地工作;也像埋头默默工作,收入极为微薄的小职员塔鲁。

  • 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

加缪在《鼠疫》和鲁迅在《野草》中一样,表现出了一种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正如小说中所说“习惯绝望的境地比绝望更可怕”。人在绝境中,应努力求得生存。里厄认为,人追求幸福,没什么羞耻的。因此,里厄认为只有反抗,才能战胜这该死的鼠疫。

艺术形式

作为一部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手的文学名著,《鼠疫》有它独到的艺术形式美。

  • 象征手法的运用

鼠疫象征人类的一切灾难,战争、瘟疫、地震、饥饿,等等。也可以象征每个人一生所遇的“极端境遇”。

  • 复调小说模式的叙事手法

加缪深受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在《鼠疫》中借鉴了这一手法,小说中人物各自发声,里厄医生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塔鲁的英雄主义;帕塔鲁神甫的基督思想;朗贝尔追求个人幸福人文主义思想,等等地位平等的意识,在同一事件中,各自发声,各抒己见,各自为体。

  • 浓缩时空叙事

小说将叙事的焦点集中在奥兰城,4月16日发现第一只死老鼠开始,到来年1月鼠疫消失,以鼠疫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围绕鼠疫,展开在鼠疫爆发前后,奥兰城的众生相,情节紧凑集中,故事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这种叙事,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是很少见的,加缪可能借鉴了戏剧的创作手法。

  • 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

小说主要以里厄医生作为“叙述者”进行叙事:文章中在进行一件事件与另一件事件的转换时,往往是以里厄医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引起过渡。将叙事领域严格控制于某一人物的视野范围中而不越位,正是采用“内聚焦”叙事视角的表现。如对鼠疫肆虐的奥兰城环境的描写,人们行为活动的场面描写,就如拍纪录片一样,真实地还原记录。而在对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时,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也更客观冷静,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大片的空白和想象空间,“加缪通过这一叙事视角在满足读者认知需求,给予读者思考的缓冲余地的同时,发挥这一视角影响读者主题诠释和伦理选择的功能”。(1)如:“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无非是想像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1)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鼠疫》:存在主义代表作 .人民网.2009年08月03日[引用日期2013-1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