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瞭解晨讀的重要性:用這幾招,讓孩子不再“假”讀》,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有家長留言,說孩子從很小已經開始背誦國學了,也有些家長也很疑惑,孩子這麼小,懂什麼是國學嗎?有必要背嗎?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工作之中,我們也常常會被家長問道這個問題:“老師,我們現在可以背國學篇目嗎?”“老師,這些東西小升初會考嗎?背了有用嗎?”這些疑惑涉及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各個層別家長。

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的國學更是被推上了熱潮。舉國上下大興“國學熱”,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當然難逃此列。各種校外國學輔導班、校內國學社團此起彼伏,不僅僅成了語文老師的任務,也成了各個學校的重點宣傳項目,好像不讀國學,就不能學好語文,不讀國學,就不能理解中華五千年文化。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說實話,工作中每天被各種文件中要求的國學項目牽著走,今天讓搞一個“國學朗誦”,明天讓開一個“國學經典誦讀”社團,後天用的這個國學教材,大後天又需要自己去編撰整理教材。於學生而言,每天的任務繁重,光是語文就有作業本、習題冊、背誦、聽寫、默寫、小練筆、以及三天兩頭的手抄報、徵文競賽等等,一天時間有限,教科書中的古詩詞選篇尚還吃力,對課外“國學”的掌握成了一種負擔。

北京四中語文特級教師李家聲講過:

學習語文,並不是靠大量背誦國學經典就能學好的。

我很同意李老師的觀點。沒有哪一個語文成績優秀的同學是靠背國學名篇背出來的,而都是靠從小紮紮實實的識字、練習一步一步積累下來的。盲目的附和潮流,很可能起到“逆水行舟”的效果。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可是,不讀國學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如今,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改革,語文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現在很多地方使用的最新部編版教材也更是把古詩詞新增到了129首的量。由此可見,以古詩詞為基礎的國學真的是佔了一定語文市場。除此之外,小學階段的孩子,也正處於一生中記憶力最好、吸收能力最強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國學教育對孩子以後的人生也會有關鍵影響。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除此之外,通過對經典文化的學習,能讓孩子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能幫孩子樹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幫讓孩子去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句話:

學國學的孩子明顯比沒學過國學的孩子好帶,國學對小孩做人做事有一定指導,也讓父母比較省心。有些事情他明白了就會主動去做,這對他今後成長有一定的幫助。學習傳統文化能瞭解歷史,懂得現在,更為將來做好準備,多讀經典,能把根扶正。

因此,小學階段,國學不可不讀,但也不可盲目。任何東西過了度就會適得其反。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那麼,小學階段需要怎樣去學國學呢?

1. 課內為主,課外為輔

市場上的國學教材和資料魚龍混雜,至於孩子究竟該讀什麼,還是要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去選擇。到了什麼年齡就讀什麼樣的書,按照孩子的發展特點去選擇,避免拔苗助式的施教。

小學階段,最基礎的要以課本上所選擇的的古詩詞和古文為主。入選教材的內容,都是根據專家及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經過大量調研,結合兒童各階段心理發展特點去從博大的史書典籍中選擇的精華內容。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這些內容,孩子必須達到會背誦,會默寫,會理解,並能體會意境詩詞情景。如果這些都沒有掌握的基礎上,建議先不要去碰觸課外的內容。

在掌握了這些的基礎上,再去記憶一些老師補充的與課內內容相關的。比如,在學了《所見》之後,可補充其它一些有名的與兒童有關的古詩。這樣子拓展出來記憶的內容就是有關聯性的,整個知識是模塊整合的,有聯繫性,更助於孩子的記憶和運動,這樣記憶的東西才有用。

當然還會有一部分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強,自律性也比較高,除了這些之外,範圍就可以再拓展。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2. 注重在生活中的運用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認為,無論是語文學習,還是國學教育,都應該擺脫應試觀念,更加註重在生活中的運用,要用背下來的東西去服務生活,規範行為。我們要明確讓孩子學習國學背誦國學的目的。

對於課本之外拓展的內容,不需要死記硬背,理解的多麼深刻,父母可以在具體情景中去指導,在當下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國學知識中博大精深的內容。比如:在一二年級初始,我們會推薦孩子背誦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就是因為其中的諸多精華內容常讀熟誦,會潛移默化的滲透在孩子的血液中,進而去規範和影響行為。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比如,《弟子規》中的“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出。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是教育孩子要愛惜書目,並且學會規整自己的東西。單從現在很多還的習慣來看,這些地方都是非常欠缺的。因此,我從一二年級帶孩子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讓去背去誦,更是將一些國學名句設置成了圖書角、衛生角等教室裡各個地方的標語,時刻用來去提醒孩子注意行為規範。

其實家長在家裡同樣可以這樣去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慢慢的《論語》《千字文》《古今賢文》《增廣賢文》等也是可以納入選擇的內容。中華五千年文明所凝聚而成的國學文化經典中獨特的魅力,會幫孩子去成長。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3. 多種方式學習

如果說僅把學習當成任務,便少了很多趣味性。有些學習必須用汗水和苦力來拼,但有些學習完全可以苦中作樂。

現在科技的發展,科技手段在學習中的運用必須重視起來,以此為學習的輔助,能達到省力又高效的效果。比如可以通過聽書軟件去聽經典內容,資源是非常非常多的,而且也做成了適合孩子的方式,完全可以利用空閒的時間耳濡目染;還有一些可以錄音跟讀的軟件也可以利用起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總而言之,我認為,國學文化,博大精深,非短日可成,而是需要一生去追尋的經典。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我們作為老師和家長,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和引導孩子,在他們最關鍵的年紀,去真正學習一些有利於他們終身發展的知識。

但是在讓孩子誦讀經典、學習國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孩子年齡性格特點,多想辦法。有些家長會說,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如果大人不強制命令,他們會背嗎!沒錯,大多數孩子的本性就是貪玩,如果一個孩子天天都是沉浸在學習中不能自拔,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不可能永遠開心的沉浸享受於工作之中一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技巧去引導了。

最後,希望也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在誦讀國學經典中,尋找到自己的快樂,健康成長。

(本文完)

這裡是橘子育兒課堂,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故事,期待在這裡和你相遇。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