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15岁小学生日子"苦",3年用坏6双耳机,只因家中父母"拖后腿"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小孩子正是因为年幼、不懂事,做出种种错误行为,家长们纠正了之后他们有的还屡屡再犯,

有些孩子甚至是抱着一种好玩的态度故意重复这些错误行为,这让家长们又气又恨。

然而还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小孩子比较懂事,不懂事的反而是家里的大人,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9岁的男孩赵元(化名)就天天都觉得"日子过得好苦"。

15岁小学生日子

全小区最乖的小男孩,从小被家长炫耀"神童"

赵元从小就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他爸妈觉得特别的"神奇",因为一般孩子从小都是很喜欢玩耍的,小时候玩玩具,长大了打游戏,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基本操作"。

然而赵元却不这样,他在3岁上了幼儿园之后,老师就非常激动地和他的爸妈表示:"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有大出息!"这让爸妈又惊又喜。

原来,其他孩子刚刚来到幼儿园都哭闹的时候,赵元却掏出自己小书包里的绘本看了起来,一点都没有受影响。

下课了之后其他孩子一窝蜂地跑出去玩,这个时候老师们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玩起来没个分寸,互相打起来,而这时候赵元却窝在座位上练习上课时候学到的内容,看课本看得津津有味。老师要求赵元出去玩耍,他就非常乖巧地站在操场上晒太阳做体操。

这样的举动简直让老师震惊,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孩子,懂事到这个地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老师们甚至都好奇,这孩子在家里爸妈是怎么教育他的,怎么会教出这么好的素质来?

15岁小学生日子

但其实赵元的性格他爸妈一直觉得比较闷,过于乖巧不活泼,但是他平时出门了也会开开心心和其他人打招呼,让他和其他孩子玩耍他也会去玩,所以赵元的爸妈就没再多担心了。

这次听到老师们的夸奖,赵元的爸妈自豪地合不拢嘴,想着原来儿子是天才神童啊,不用教育什么,天生就是个好孩子的材料,于是逢人就夸自己儿子有出息。

糊涂家长"不懂事",反而给孩子的生活"添乱"

赵元小朋友的懂事随着他的长大并没有改变,上了小学之后,他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作为第一名还会在全校的学生大会上做演讲。

赵元的爸妈一直觉得很自豪,看到别的家长一说起自家孩子就愁眉苦脸的样子,他们就觉得自己真是个宝贝。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赵元的爸妈也就习惯了这种荣誉,那种自豪和快乐的感觉也就渐渐淡了下去,后来也就不再炫耀儿子了,他们甚至觉得儿子不是第一名那才是搞笑。

不过赵元一直品学兼优,并没有从第一名的位置上下来,这让他的爸妈非常放心。

15岁小学生日子

也正是这种放心的态度久了,赵元的父母不再关注他的学业,毕竟他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每次父母只要看看他拿回家的考卷分数是不是100分就可以了,等到一学年结束,看看儿子有没有拿回来荣誉证书和奖学金就好。

后来赵元的父母就连考试卷也懒得看了,彻底"放养"儿子,他们平时除了工作,就经常出门去娱乐,很多时候甚至晚饭也不回家做,让孩子在外面吃或者自己做饭吃。

后来赵元的爸妈在外面玩腻了,就聚集了一些亲朋好友在家中打麻将,搞得家里每天都很吵闹,尤其是这些人玩得高兴了还会喝酒,在周末经常举办聚会,一起喝酒划拳。而这时候赵元12岁,正是小学毕业即将进入青春期。

赵元每天在家中都被父母和他们的亲友玩耍闹出的巨大噪音所困扰。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养成了学习时听歌的习惯,尤其爱听一些声音巨大的"重金属"纯音乐,让音乐声盖过家里的噪音。

后来赵元的爸妈发现他一学习就听音乐,觉得这孩子肯定是学坏了,也不听孩子的解释,就把他打骂了一顿。

赵元向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时谈到,实际上从12岁到15岁这3年期间,他自己购买了6双耳机,都用坏了,才15岁的赵元就已经出现了耳鸣、听力下降的情况,夜间睡觉质量也变差,还经常有失眠的情况。

但是他的父母却从不听他诉说这些事情,太懂事了,结果他们就从不在育儿上花心思,导致了赵元比一般叛逆的孩子还"瞧不起"父母的情况发生。

15岁小学生日子

家长栽进育儿"新坑":放养模式愁坏孩子

近些年来,有各种各样新潮的育儿理念被提倡,但是我们总是在告诫各位家长,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自家孩子的个性,去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们都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存在多种多样的差异性,成年人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要去勉强孩子接受他不认可、不适合他的思想。只要孩子的三观、素质没有社会公认的错误之处,我们都不必太过苛责。

在提倡尊重孩子特性的同时,有不少家长就顺着这种"提倡特性"的理论,跌入了育儿理念的一个"新坑":所谓的"该放手时要放手"的理念,被很多家长误用成了"给孩子拖后腿"。

15岁小学生日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家长,他们非常推崇这种"放手"的育儿方式,认为家长确实要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允许孩子犯错误、再改正的不断进步的生活方式,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探索自由,这在我们遍地都是"中国式家长"的育儿模式中,是比较难能可贵的精神。

但是我们要格外注意,不要将这种适当的放手演变成"推卸责任",有很多家长一放手就"上了瘾",最终给孩子的生活添了不少麻烦。

放手"成瘾"的原因是,家长们在按捺住内心想要指挥孩子的冲动、给予孩子自由学习的空间之后,发现孩子确实提高了自主进步的积极性,能够自己尝试在生活上逐渐变得自立起来,那么相对而言家长需要操心的内容自然就少了。

这样的"省事"会让家长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因而会鼓励孩子在生活、学习、社交上都自己做主,而家长轻松了之后,自然就可以进行自己的娱乐活动,就会感觉生活比以往快乐多了。

然而这种"双赢"的局面,却非常容易促成家长的过度"放养"。作为家长,如果太轻松,沉迷在自己的享乐之中,其实就是减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能够发现,这类家长最后往往变得对孩子"一无所知",甚至和孩子的对话内容也寥寥无几。

我曾经看过一个节目,一个宝妈就是这样的过度放养型家长,当她问自己的儿子"你想吃什么"的时候,孩子甚至白了她一眼,不想回答。

15岁小学生日子

宝妈觉得很尴尬,在摄像机面前想要表达自己对儿子很关爱,于是说"我记得你喜欢吃炸酱面的,我今天给你做炸酱面吃好不好",结果儿子更加反感,爱答不理地丢下一句话"那是我3年前爱吃的,现在早就不爱吃了,你到底了不了解我啊?"

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并不等于"放养"孩子,更不等于让家长卸下自己关爱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过度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和过度的放养,都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我们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感到窒息,更不能让孩子的生活中失去父母存在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