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二年级孩子成绩不好的情况下,到了三年级又会如何?

A00Dizuo周


小学一二年年级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少,也比较简单,孩子不用花很大的力气就能学会,很多孩子都能考到95分以上。在一二年级有比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刚开始上学,正是习惯和态度养成的关键期。


一二年级的孩子极度依赖父母,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能让家长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也就是这个时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一二年级如果孩子成绩跟不上,跟态度和习惯绝对有直接关系,家长要负主要责任。一二年级也是孩子性格的养成时期,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课堂上的表现,在家长、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到了三年级之后,态度和习惯就逐步形成,在这个时候孩子的性格也会有一些转变,不再那么依赖于父母,独立自主能力在增强,会积极主动地区接受和学习新东西,家长对孩子的约束力和影响在逐步减弱。


因为之前的态度和习惯,再加上性格的转变,于是就出现了再学习生涯中的第一道坎,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提到过:三年级是孩子小学学习的一道坎,孩子之间的差距逐渐体现并逐渐拉大。


所以在一二年级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孩子态度和习惯的培养,这是三年级拉开学生差距的关键因素。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是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是认真努力的还是敷衍应付的?在上学初始就树立的学习态度,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人,往往学什么都能学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牢,有了端正的态度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逃避。


如果一二年级刚开始上学是随便学学学习态度的孩子,在三年级及以后知识点更多更难的时候会自动转化成认真学学吗?不用思考,诸位家长也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到了这个时候再想去转变,难度往往会很大,态度一旦养成再想去转变,花多倍的精力也不一定有效果。


一二年级知识点比较少,学起来比较简单,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课外时间可以不用花特别多的功夫在学习上,多发展些其他兴趣,但学习态度必须端正,不能随便学学,学的时候就要好好学,玩的时候使劲玩,必须要分开。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好的时期,也是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刚开始上学的第一天起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的差距已经悄悄拉开。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不注意好习惯的培养,可能就会慢慢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这些可能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此时盯紧一些,把习惯培养好,以后就轻松了;相反如果家长此时偷懒,将来需要数倍的精力来弥补、修正、偿还。所以此时家长要重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和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等等。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要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一些就会好,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这是压根不可能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事情,如果一开始没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等到问题集中凸显后再去想办法就已经晚了。


胡老师数学课堂


说说我自己:小学三年级之前是班里倒数,班主任曾和妈妈说:这个班里哪个孩子能出息,你家孩子都够呛。据说妈妈险些气晕过去。记得二年级暑期前,老师按期末成绩先后进教室,当时下着小雨,等轮到排在23名的我走进教师时,已经浑身湿透了。

成绩好转,是在小学四年级,换了一个班主任。她刚把学习优秀的哥哥送到初中,对我也非常喜爱。不知不觉间,我的成绩和表现都变好了。爸妈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此后,我的学习一路绝尘,遥遥领先,最后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师范生,第一个保送上大学的人。

话说回来,这是三十年前的故事,发生在农村,我提前一年上学。用父母话讲,三年级前我属于不开窍,不知道啥叫学习,经常逃课,经常生病,不写作业;四年级的转变和年龄有关,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赏识起了关键作用。当时教育起点比较低,不存在补课等外力因素,聪明勤奋很容易就追上来了。

换做今天,我绝对不敢说一二年级成绩不好,到了三年级就会好转。家长首先要弄明白,一二年级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身体不好没上学、用功努力就不行,还是孩子只玩不学习呢?

无论是什么原因,孩子若想在三年级或者以后的学业道路上走的更顺畅,家长都需要保证孩子身体好、习惯好,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尊重老师父母。如果做不到这些,烦恼会越来越多。


入青0601


分二种情况。


①,

孩子努力,有人管,孩子会进步。我儿子今年上三年级,一二年级他爸我们俩忙,没怎么辅导他,两科成绩总是60 ̄70分,有几个声母韵母都分不清。今年,他爸教他们班语文和英语,对儿子要求也比较严,必须字写好,作业完成。儿子还有一个优点,不论上那科,都很积极回答问题?问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也不说,不会也不问,愁死人了。晚上,我会让儿子读课外书,书他自己选,我陪着儿子读。儿子一点点在进步。

没人管,不努力,什么也不会。这个男孩今年上三年级,转我们这里。一二年级在城里的私立学校上学,什么也不会。每次老师上课,他坐在那里,什么也不会,老师让他写简单字,认字,他就头疼。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他也不问。这样的孩子说真的已经毁了。.




会动的小狗



一二年级 成绩不好,是为什么呢?题主分析过原因吗?只要孩子本身不是智障儿童,一二年级成绩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1、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一二年级的知识本身比较简单,语文方面只要拼音关过了,汉字关会认、会写、会组词造句;数学只要会做计算题,会做简单的应用题,一般都不可能成绩不好。而此时孩子成绩不好,往往都是学习习惯差,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没听课,或者没认真听课;孩子不爱写作业,不管是课堂还是家庭作业,都不爱完成。

2、学习完全没有方法,还处于“门外汉”的状况

孩子完全不知道怎么预习,不知道怎么听老师讲课,更别说思考问题了。这样的孩子成绩是不可能太好的。


3、家庭教育没有跟上

一、二年级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按规定孩子是不应该有家庭作业的。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基础不好,家里还不加强辅导,那只会越来越差。如果家里辅导方法不对,会使孩子产生厌情绪,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4、孩子没有形成“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从孩子读书第一天就要努力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但如果在一二年级没有让孩子养成这些基本能力,孩子的语文成绩往往是不尽人意的。

面对这样的孩子三年级会怎么发展呢?

1、成绩突飞猛进

在一二年级成绩不好,三年级是完全有可能变好的。记得我家小妹,一二年级成绩就不怎么样,三年级之后,成绩慢慢起来了,到小学六年级毕业,考了全校第一。所以还是有逆转的可能的。不过我觉得要有以下的因素:

(1)孩子有了学习兴趣

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鼓励中增强信心,他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学习。

(2)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我记得我接手三年级时,我班有一个孩子长期不做作业,结果一了解:该孩子二年级就不爱做作业。但是很快地孩子变得爱做作业了,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现在五年级,常常都会进入前几名。所以习惯非常重要,我们应该让孩子养成写好字、多阅读、爱朗读、遇到问题要主动解决,实在不会要主动请教、上课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复习等好习惯。


(3)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语文要学习主动识字、会朗读课文,并学习默读、能使用工具书,会写话等;做题时要会审题,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4)学习的内驱力较强

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学习要靠自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外因变为内因。

2、学习变得更糟

到三年级,学习的知识越来越难,语文不再是看图写话,而是写作文了;数学的计算和应用的难度都在加大。如果孩子在三年级时依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依然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任何的学习方法。此时,想要孩子学习好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赶快行动起来吧,好帮助孩子实现三年级的逆转。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看待这个问题,不仅是以成绩为观察点,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悟性。

我有个大学同学,他小学一二年级成绩一般,基本都没有进过前十名。但是三年级之后,当难度增加之后,他很快就进入前十名了,之后一路猛跑,最后出国留学。


本来,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就是一些基础知识。有些还是,是花了很多时间都没有学好,那么这些孩子的学习力可能就没有培养出来,以后出现大幅波动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而有些孩子,尽管成绩不一定拔尖,但是这些孩子如果有专研精神,自己喜欢的东西能玩得特别好,那么到了三年级之后,静下心来,很容易就能追上。


所以,我一直认为,与其关注成绩,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动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些培养,又是比较难的,甚至过程是比较痛苦的。


一个学习没有动力的孩子,即便是成绩好,后劲也是不足的。这样的孩子,依赖于父母或者培训机构的帮助,尽管取得了一时的成绩,但是却养成了被动接收的习惯。这个习惯到了后期高年级,反而成了障碍。


我们都说悟性很重要,但是什么是悟性呢?悟性不是简单的理解,而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知识建立联系,可以从无到有的生成理解,这是智慧。

现实的情况是,知识可以传授,但是智慧是不可教的,需要自己悟。如果大脑习惯了接受,那么悟性就会减少。悟性更像是被逼出来的,是大脑无数次尝试之后猜得到的。


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知识性的教育,能够培养悟性的很少。培养孩子的悟性,更多的依靠家庭,而家长,明白的又不多。就算是明白,能够坚持的也很少。毕竟,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简单的检验的方式,你就看自己孩子学习感觉到有成就感还是痛苦?孩子生活中学习上是依赖大人的指挥还是能够自主计划?孩子平时的生活是否有规范性?

如果孩子平时生活有规则,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活,能够自己独立照顾生活起居,那么这样的孩子一般心都不会太乱,学习比较容易掌控。

如果孩子平时欲望很重,被自己的欲望牵引。电视,游戏,无聊发呆等占据了很多时间,那么孩子的内心是混乱的,学习起来就非常麻烦。

重塑孩子,需要很多的细节,而不是简单的一剂猛药就能改变。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成绩不好,很烂,那么到了三年级还会更烂。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可能您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但是,却是实情。除非有奇迹发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奇迹呢?

想知道是什么奇迹,得先分析下这部分孩子的情况。对于一二年级来说,学习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而且很多内容,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都已经掌握。

这个时候,只有稍微用点心,就不会出现题主描述的情况。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这部分孩子课上基本不听,而且小动作不断,手里总会拿点东西,要么是只笔,要么是个橡皮,总之吧,永远不会让自己闲着。

也就是说,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老师,也想纠正,但是有时候真的做不到,一个班六十余人,总不能一直盯着一两人不放,总不能一直提醒,总不能不讲正课。

所以,久而久之,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再有,这部分孩子中又有一小部分,家庭比较特殊,要么父母双方不合,要么离异家庭。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阴影,心思不在学习上,甚至走极端的路上,希望通过这种捣乱的方式,引起老师注意。

于是呢,为了引起老师更多的注意,课上不听,作文不写,在错误的路上越行越远。再有就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孩子。

老人带孩子,根本管不住,这已经是一大世界性难题啦。于是呢,孩子慢慢地爱上了手机,爱上了游戏。回到家,对付式写作业,或者直接不写。来到学校,整个人无精打采,还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想着怎么打怪怎么升级。

至于说学习嘛,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

于是,成绩就别提了!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就不再多言。

我想看到这里,知道了原因,想出现奇迹,应该知道怎么做了。没错,一句话,对症下药,从根上做起,让孩子改变起来,摒弃之前的习惯,养成有助于学习的好习惯!

加油!


说文写作


如果一二年级孩子成绩不好,到了三年级有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一种是三年级完全跟不上课,因为课上听不懂,产生厌学现象,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难度也随之加大,一二年级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学习会更加吃力。

另一种是进入三年级后孩子成绩逐步提升,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无论是对学业的上进心还是自尊心都有根本性的改善。同时,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方面皆有很大的突破。对于此种情形,突破的孩子所占比例相比前一种要小很多,主要取决于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程度,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和引导。

或许有的家长会抱有侥幸的心理,我的孩子可能像上述第二种情形,那我的孩子学业就不用担忧了。如果你这么想,恐怕只能沦落到前一种,孩子在没有家长助力的情况下,无法突破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现实。因此说,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往往会注意培养孩子识读和阅读兴趣,不断提高亲子互信关系,让孩子口语和思维理解能力得到有机培养。

不知道我上述所讲,是否对部分家长有所启发,小学生的学业水平,仅靠孩子自己去突破,恐怕非常有难度。因此,这对家长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韩国成老师


对于长期研究中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些看法: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那到三年级后果会更严重。

首先,我就各年级所授知识的特点来分析原因:

一二年级的知识,相对简单单一,语文较注重识字和简单句子的感知,数学则注重算数,一些加、减、乘、除的简单认知和计算。而英语要求则更简单,甚至有些地区要到三年级才起步学英语。而到了三年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的提高,各学科知识点纷至沓来。单就语文来说,知识点包括“各种句子间的句型转换”而一二年级一般只接受“陈述句变为把字句被字句”这样简单的句型转换,而到了三年级,各种句型转换将全部渗入。还有“修辞的判断和运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及作用”“句子鉴赏及课文主题分析”等,更重要的是还加入了“作文”的写作。就更别说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的《数学》和《英语》等领域了。


其次:我就一二年级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来分析为什么到了三年级后果会更严重

一二年级的学习成绩不好的话,一般来说极少数是因为孩子的智力问题,而大多数孩子都不是智力问题。据观察研究,一二年级的学生成绩不好,原因有三:

一、学习兴趣低下,不会听课。

一二年级的孩子,本来注意力的集中时效就相当的短的一二年级孩子,再加之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一部分同学上课,东瞅西看,摸摸索索,插话结舌等,能被老师极时发现并提醒他专心听课,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那里呆呆的看着你,但心里却在想在家里看的电视节目或者下课时玩的某个游戏。这类学生,老师不容易发现,听课效率更低下。

二、接受能力差,听不懂课。

一二年级的孩子,知识面浅,能理解的内容相当有限,加之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家长过度保护,接触的事物少,又不爱看书,那么这类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时很难产生共鸣,从而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上课反应灵敏,接受能力也强,但懒于做,疏于练习,一说写作业就头大,造成基础掌握不牢固。再好的头脑不去认真打基础也会被落下。

综上三种原因,如果不改正,不提高,会让孩子越落越远,一旦被落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孩子会将自己定位为“自己不行”的行列,缺乏自信,限制孩子能力的进一步发挥。

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同策同力,绝不让一个孩子落队,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


指尖教育帝国


前几天看了一个小的教学案例分享一下,我们就可以自己总结出答案。

班级里有一个小朋友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中下游,原因是他的父母是做生意的,经常开车跑来跑去,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接送全部由他的爷爷奶奶来完成。

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过了两年,孩子并没有什么出色,也没有什么特别。

前段时间刚上三年级,在9月份的时候,他爸爸因为在路上行走,不小心出了车祸受了伤,然后爸爸没事了,必须在家里养病,于是爷爷奶奶接送完孩子就送给了爸爸。

爸爸有时间关心孩子自己的学习情况,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了,仅仅只用了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孩子的各门课程在班级内都是前几名,孩子的精神状态也正常了,也喜欢和班级内的小朋友们玩耍了。也能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

其实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位孩子在12年级的时候缺乏了家长的关心与关爱,或者说关注,但是仅仅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在自己爸爸的关注下竟然学习成绩,从下面翻了个个儿,跑到前几名去,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123年级的成绩急剧不稳定,根本就不能代表孩子的最终成绩。

从这个案例中许多家长都可以分析出来,对于孩子我们应当怎么做。

那就是关心关注加爱心加耐心。


谈笑有白丁往来无鸿儒


说说我家孩子情况,今年暑假过后就四年级了

孩子太淘气顽皮,只知道贪玩,从幼儿园开始就是班里的头疼户,从来不静下来坐一会儿学习,到学前班都不能安静坐下来学习,爸爸和奶奶(奶奶是老师)一直说孩子还太小,就应该让他玩,以后大了自然就会了,不用担心什么的。

上一年级二年级学校不让留作业,回家就是各种玩,书包都整理不好,上课东张西望,不认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爸爸奶奶归结为年纪太小(确实是全班最小的),三年级一开学,各种作业就堆上来了,孩子没养成好习惯,力不从心呀,天天下午3:30放学到家差不多16:00,各种墨迹小动作,差不多17:00能坐下来,写几个字就开始小动作,到18:00吃饭才写了几个字,吃完饭又是喝水上厕所等一系列小动作,差不多就到19:00了,语文作业做完差不多20:30数学做完差不多21:30,然后还有英语阅读打卡复习做完就22:00了,老师还布置了阅读差不多要半小时,孩子睡觉每天没早于22:00的,归根结底还是孩子太墨迹,不过作业确实也多了,三年级爸爸奶奶不说话了,也不管孩子学习,只能我来狠抓呀,一二年级班上倒数第一名,三年级虽然还是倒数,但确实进步还是蛮大的,主要是一二年级拉下的太多了,三年级在使劲追,孩子辛苦家长更辛苦,现在爸爸奶奶不再说孩子小了,哎头疼呀。在一二年级一定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不然后面要累死。说多了都是泪,学习态度很关键,这学期还要继续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