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三國演義》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啟示?

大聖福來借人說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承平四百年,至恆帝禁錮善類,靈帝寵幸宦官,漢之江山已到大廈將傾之時,我想問一下你準備好了嗎?迎接這亂世!

曹操:出身低微,用命拼出人生第一桶金。

亂世將至、人命如草芥。曹操本姓夏侯,其父曹嵩過繼給中常侍曹騰,所以改姓曹。當世時,大將軍何進為除宦官之亂欲召董卓進京,曹操勸說不可,被何進譏諷為無知小輩,此後何進被十常侍所殺,董卓入京,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李儒絞死唐妃,弒殺少帝。自此董卓淫亂後宮,把持朝政,輪殺無辜,人人得而誅之。董卓要行廢立之事時,袁紹曾站出來反對,劍指董卓。董卓想殺袁紹,因袁家乃豪門郡望,四世三公,門人故吏遍佈朝野,董卓不敢輕動,於是拜袁紹為渤海太守,以安其心。又有越騎校尉伍孚刺殺董卓未果,身死族滅。自此董卓出入常帶甲士護衛。曹操刻意討好董卓,降低董卓的戒心,借王允家的七星寶刀意欲滅殺董卓,這一日董卓約曹操看馬呂布相陪,正值呂布出去尋馬,室僅餘董曹二人,卓大胖,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面向內,曹循此良機正要刺殺,不料被發現了,乃機警而獻刀。布回,藉機試馬,奔逃。而後曹發檄文,召集各路諸侯反董,自此曹操被世人所知,位列十八路諸侯之一。

像曹操這樣的,出身不算寒門,但是和頂級世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亂世世家可以拉出一支部隊正對天下,左右他人生死。曹操沒有這樣的資本,他要想和世家大族平起平坐,就得有過人之處,或者做被世人所敬佩的事,所以曹操就用命來拼一個機會,用命拼出一個未來。

諸葛亮:完善自我,以最好的姿態來面對“老闆”

諸葛亮我今年二十七歲了,在之前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我一直在南陽躬耕讀書,當然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讀書,耕地是不需要我親自去做的,怎麼說我諸葛家也是郡望、傳承悠久。我有四個密友,他們分別是崔州平(名鈞)、石廣元(名韜)、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我們曾一起遊歷天下,現在我們也是常常通過書信交流,一起討論天下形式,以及最近國內發生的大事。就在最近徐庶給我寫信說他向劉玄德推薦了我做軍師,給我介紹了劉玄德的種種優勢。皇叔這個人之前我們討論過,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他是漢室正統,為人寬厚,仁名眾人皆知,深受百姓愛戴。劣勢是到現在他也沒有建立自己的地盤,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寄人籬下,沒有什麼根基。可是這樣對我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機會,我年齡小沒有資歷,如果去了曹操那裡,他已經有自己的嫡系班底了,我去了就得一步步熬資歷,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再說我的才能也不比他們差。江東是根本就不用考慮了,孫策如果不死還可以,但是現在孫權為了維持統治拉攏世家,與世家共治江東,而江東世家不過是一群守土之輩,不足與謀。我決定了就輔佐劉備了。還有一個問題,在這之前我一直隱居讀書,沒什麼人知道我,怎麼才能讓劉備重視我,讓我能一開始就能在劉備那裡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有了讓我的好友司馬徽去劉備那裡探探他看他有沒有想讓我去輔佐他,如果想的話,劉備之前肯定沒有聽說過我,就讓司馬徽把我的本事才能告訴他,讓他知道他要邀請的到底是怎麼樣一個“神人”。我也要準備準備讓家族具體收集一下劉備的資料,召集一下密友與他們再討論一次世局實事。劉備第一次拜訪,怎麼來的這麼快我還沒有準備好啊,到時候露怯就完蛋了,第一印象很重要的,而且我還要看看他劉玄德的對我耐心有多大,像不像世人所說的那樣寬厚,所以現在不能見,讓我的好友崔州平來救救急去見見劉備,我去我岳父家避避,正好問問他對劉備的看法及世道的分析。劉備二次拜訪,這次勞煩石兄和孟兄幫我去看看劉玄德此人志向,弟弟諸葛均看看劉備其餘心腹對我的態度,再讓我岳父黃承彥最後把把關。劉備第三次拜訪,好了該準備的已經準備好了,劉玄德我來了。

這是我眼中的諸葛亮,十年如一日的耐得住寂寞,增強自己的知識才能,等待機會,機會來臨時,多次準備,讓自己以最好的姿態來抓住機會,所謂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三家歸晉:戒驕戒躁,沒有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結果。

若說東漢末年有誰能夠取代漢室一統天下,非袁紹莫屬,當時曹操剛剛被世人所知,劉備還在當縣尉,孫權還是個孩子,而袁紹袁家四世三公擁兩州之地,實力雄厚,是天下逐鹿的有力競爭者,可惜袁紹驕傲自大,不聽謀士之言,兵敗官渡,身死翼州。此後曹操統一北方帶百萬軍隊拿下荊州直逼江南,差一步統一天下,可惜赤壁一戰,損兵折將,數年修養生息,劉備藉此機會拿下巴蜀之地,形成天下三分局面。關羽兵敗麥城,張飛命喪小人之手,劉備為報仇親征孫權,不料被陸遜火燒八百里連營,身死白帝城。而曹操也身死洛陽。諸葛亮七出祁山,出事未捷生先死。本以為天下會在曹孫劉之間選出,可沒想到天下最後被司馬家統一。

正所謂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時刻,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到最後我們永遠不知道結果是什麼,所以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做事我們不能一絲的懈怠。


鄉間明月2


《三國演義》書中共120回,電視劇共84集。裡面的故事共有100餘個,每個故事都寓意深刻,對年輕人影響更深的其實是裡面的人物。

《三國演義》對年輕人的啟示更大

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年輕時候更應該看三國。從以下人物中可以看出對年輕人啟示更大。

1、蜀漢先主——劉備

三國第一創業大佬劉備,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雖然創業不易,但堅持就是勝利。

  • 第一次,23歲,創業失敗。官沒做成,投奔了公孫瓚,從老闆變成了員工。
  • 第二次,34歲,創業失敗。賠了徐州,損失慘重。
  • 第三次,38歲,創業失敗。最後找到袁紹避難。
  • 第四次,39歲,創業失敗。跟著劉表,但沒有得到重用,曹操並了荊州,沒地可去。
  • 第五次,47歲,創業成功,借了荊州,有了益州和漢中,三足鼎立。49歲稱帝。

在這過程中,劉備清楚他需要武力和財力,所以找來了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還需要高人指路,三顧茅廬找來了諸葛亮。當然還需要辦公室,佔據了湖北、四川等地。

想成功需要不斷嘗試,並且成功也需要資源和經驗。不要怕失敗,就怕你不敢嘗試失敗。

2、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奉先

先後投靠過袁術、袁紹、張揚,張邈、劉備等,最後佔據徐州,佔據一方,卻遭部下反叛,最後劉備與曹操聯合攻打呂布,在下邳戰敗,被曹操處死。

反覆的跳槽,導致沒人敢“錄用”,在任何時候不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

一本名著,不僅僅是啟示,還有許多文化與道理,讓我們共同品讀。

囊螢映雪,韋編三絕;耽書成癮,篤信好學。我是小十二,一名愛好讀書與寫作的普通人,歡迎一起交流。


十二十頁


三國給我們那些啟發?

我想肯定大家都讀過,或看過三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給我的啟發有很多。那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下我的啟發。

三國裡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段子。如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空城計,離間計,七擒孟獲,等等!還有很多計我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可以用到。

1我喜歡鬼才郭嘉。他為什麼叫鬼才呢,後人評論他說,他的計大都是有一定賭成分。只不過每一次都賭贏了。他生活作風不好。曹操只愛惜他是個人才。他生活在那些問題都可以包容一切。只不過他英年早世。享年三十八歲。他的才能超過諸葛亮。郭嘉在曹操手下。當郭嘉死的,曹操非常的可惜。經常和手下人說的一句話。如有郭嘉在也不至於這樣!他們倆如朋友一般。曹操有三次哭郭嘉。還流傳這樣的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一句話。那我下面就給講一下郭嘉的才。平呂布,定河北,平烏桓,統一北方。在早年,郭嘉還預測,孫策之人將會遇害!的確後來讓郭嘉說對了,不知道是猜的準,還是人就是他派出去的。那就不知道了。

郭嘉的死已經把曹操的北方統一已經成為三國鼎立時期的一大國了。

這個曹操於郭嘉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是個人才,知道你有其他的小毛病,我都可以包容你。

大家大故事聽的都太多了,我就給大家講一些小故事。曹操手下的楊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他非常的聰明,有時真的應了那就話聰明翻被聰明誤。楊修把自己關在家裡,半個月已久來研究曹操,把曹操什麼都給研究的明明白白。你說你研究誰不好,研究曹操。研究就研究吧。還喜歡說出來。曹操故作說前半句。楊修就把後半句和其他人就說了。後來楊修讓曹操找了一個藉口給殺了。

這個事告訴我們怎麼做人呢?即使你是一個人才,你要在老闆面前也要裝作不知道。不能把老闆的所有心思都猜到。做人不能太傲。不能把任何人都瞧不起!即使猜到了也要裝作不知道罷了。不然會引來殺身之禍!

大家都應該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在小時候先不吃,把梨讓給了老人。的一個故事。今天我給大家在講一下孔融的故事。

孔融在曹操帳下。在建安9年吧。曹操把袁士妻子嫁給了曹丕。而孔融就給曹操寫信說古有蘇妲己今有丞相您啊。武王伐紂,把蘇妲己贈給了周王。一下曹操就生氣了,狠的他。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曹操下禁酒令。而孔融就喜歡喝酒,無酒不歡啊。孔融又曹操寫信說,古有孔聖人飲酒如果不飲酒就成為不了孔聖人。就這樣的把曹操又一次的罵了。孔融還天天不聽命令天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狐朋狗友的天天喝酒。曹操聽見大怒。孔融一家全殺。孔融就這樣的死了,他死了他都不知道他為什麼而死的。

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的酒都是拿糧食弄的。其實曹操也非常喜歡喝酒啊。可誰知道前線還在打仗,糧食都不夠年年戰亂。哪有糧食釀酒啊。曹操這個人非常的節律。你犯錯誤可以原諒你。但一再的犯錯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啊。

孔融的事情讓我們明白了什麼呢?當你猜不到,或者想不到上級的任務的話。你就先執行。不要違背任務反其到而行之!

我們再來講一下。許攸大家應該初中的歷史上有寫過,曹操看許攸前看,高興的連鞋子都沒有穿就去見許攸。許攸原來是袁紹的謀士,因在袁紹軍中得不到重用,給他獻計獻策都沒有用。後來才有曹操不穿鞋見許攸的場景。許攸獻計才有了大財袁紹。後來曹操攻破鄴城,佔領冀州。也就是河北。許攸見曹操直呼曹操小名阿瞞。曹操都是忍了。後來有很多人連合告狀。說他見人就說,如果我不獻計給阿瞞,我們住的用的未必是他的。

曹操這才痛下殺心,讓許褚給殺了人頭。

許攸的一生,給我們什麼啟發啊。

做人啊即使有了非常大的功勞也不能忘本,也不可以驕傲,傲慢。

我希望我寫的東西可以對你能有所幫助。





我愛你中國北部灣


大家好,這問題雖然在文化標籤下面掛著,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文化領域的問答,正在過興趣認證,湊湊熱鬧吧!“前度劉郎今又來”乃一個出道金融且半途而廢的如今文化領域的小學生,獻醜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部三國,流傳了幾百年。普通人看和讀,大家們也多有點評,比如毛宗崗父子。一部書讀下來,其中體會,當是各有不同!我聊幾句個人看法。


做人要看清形勢

書中諸葛亮,智多似妖,在羅貫中筆下,那是打了敗仗也能瀟灑地跑,如同《大話西遊》裡面紫霞仙子贊至尊寶“跑都那麼帥”!但是,蜀國最終還是沒能實現劉皇叔的夙願,還第一個被滅!為啥?漢,從根子已經爛了,氣數已盡。漢能代秦,咋別人就不能代你?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一個人能力再大,也挽救不了團隊!

做人要誠信

三氣周瑜,被不少孔明的粉絲認為是諸葛的偉大勝利。勝利何在?既然是借,為啥不還?本是該報團取暖的。把人家實力削弱,對你有好處?最終和東吳掐架,夷陵一戰,損失慘重!

夥伴很重要,別拆夥伴臺。

包裝好自己

劉備,給自己找了一個靖王之後的頭銜,成了皇叔,從一個破落戶一下子就光芒四射了。這大金片子往外一亮,能晃瞎好多人的鈦合金狗眼啊!就好比現在,有的人本來沒上幾天學,一旦有了點身份,就得到豪門掛靠一下,在裡面逛一圈,出來就是什麼mba 了,教授的頭銜都可能有!這點,人家比呂布強!呂布咋不說自己是呂不韋后代呢?還耍酷認乾爹,現在那些認乾爹的是不是都跟呂布學的?這不好!

做個好片片很重要,能給自己加分!

裝13要有度

諸葛亮讓劉備三顧茅廬,為啥非得三呢?一肯定不行,顯得自己輕,二麼不好聽。三好啊,這是萬物基礎,吉利!自己把譜擺足了就可以了!如果他敢再讓劉備跑一趟試試?估計張三愣子到了燒房子掄砂鍋那麼大拳頭了!

關二爺裝13就過了,人孫權願意和他結兒女親家,他冷冰冰拒絕不算,還罵人!後來就不說了,都知道!前邊說的夷陵之戰就是為他報仇,結果,賠了!

凡事要有度,別忘形!

該忍則忍

諸葛最後一次和司馬懿交手。司馬閉門不出,免戰牌高掛,知道他那邊堅持不下去,就耗著!你送女人衣裳,麼事,不在乎,要不穿上再跳一曲豔舞?

熬,也是策略,二十四拜都過了,就別在乎最後一哆嗦了!

書,是讀的,不是看的!學以致用的讀書才能幫助人生!


前度劉郎今又來


有道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那為什麼有“老不讀三國”之說?《三國演義》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以東漢未年,魏.吳.蜀為歷史背景為線索。生動的描述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發生的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回溯歷史,通過厚重的歷史事件描述。把一個個性格迥異,形象豐滿的歷史人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淋瀝盡致勾勒出那個歷史時期全貌!

書中通過人物的語言,性格,動作的詳實描寫。來講述他們如何化危難為神奇,決勝於千里之外!

現代人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應該有以下啟迪。

一.我們應學會如何察人.識人.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使自己有一個好人脈關係網!

二.我們應學會“運籌維握,謀事在先”使自己在處理繁雜事情時井井有條.不慌不亂!以籌萬全之策!

三.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揚長避短。經常審視自己不足,學他人之長。逐步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





宛城老張


【子應的觀點】:其實,我們中國人是不太重視歷史的,卻是非常重視歷史背後的道理,叫作歷史意識。我們讀歷史是讀歷史後面的道理,那個道理是永遠不會變的。一部《三國演義》放眼望去都是家國大事,但是歸根結底說的還是世道人心。對於世道人心和做人做事,大有助益。

《三國演義》中最廣為人知的計謀——空城計。孔明誤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蜂擁而來。當時情況下,諸葛亮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蜀軍五千,其中一半派去運糧草,只剩兩千五百軍士在城裡。孔明傳令將旌旗盡藏匿,諸軍各收城鋪,城門大開,每一門用二十軍士裝扮百姓,灑掃街道。而孔明引二小童於城上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馬懿頓然懷疑其中有詐,立即叫後軍作千軍,千軍作後軍,急速退去!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城門大開,必有埋伏。我若進兵,中其計也。孔明見魏軍退去,扶掌而笑。

司馬懿率領著眾多士兵,大有兵臨城下的氣勢,卻看到城門大開,諸葛亮絲毫不懼他的兵馬。便認為城中防守堅不可摧,否則又如何泰然自若,不禁感嘆‘必有埋伏,若進兵,中其計也。’後來也成為我們口中相傳三十六計的空城計。然而,事實真的是我們表面上面看的這麼簡單嗎?


一、空城計真的能騙過司馬懿嗎?絕對不可能。

我們看《三國演義》,不要只看表面上的文字,要看到文字後面的東西。司馬懿從小就讀兵書,專門研究孔明。沒有孔明,就沒有司馬懿,可以說孔明就是司馬懿的老師,人生的貴人。《三國演義》裡只要孔明不打,司馬懿就會被關起來,孔明一打,就把他放出來了。

司馬懿心裡很清楚,他的老闆完全不相信他,只是利用他,所以司馬懿一看到孔明給他擺空城計,他要怎麼辦,難道真的殺進去把孔明抓起來嗎?那後面就沒有戲了。他只要殺了孔明,他的老闆就會把他殺了。他很聰明,只講了一句話,“孔明真神人也”,然後撤退。從此過上一段人生中最愉快的生活,領高薪,不工作,天天玩,那是孔明給他的福利。


二、盡人事,以聽天命。

<strong>

孔明最後把司馬懿父子三人困在上方谷,用火燒,司馬懿叫兩個兒子跟他一起跪下來說,我們現在完了,這關逃不掉了。但是老天卻在這時候下起了暴雨。孔明當時講了一句心裡話,漢朝氣數已盡。他盡力了,問心無愧,因為他的命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strong>

所謂天命,絕對不是迷信。孔子一生比我們絕大部分人都苦,想當官當不到,想發財發不了,兒子比他早死,最優秀的學生三十幾歲就走了。他最後講了一句話就是“知我者其天乎”,只有老天知道我,其他人都不瞭解我。盡力了,問心無愧,剩下的才是順其自然


三、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很喜歡看《三國演義》,並非《三國志》呢?

因為我們心裡都知道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真實的歷史往往都隨著時間掩埋於地下。如上文所說,我們讀歷史是讀歷史後面的道理,重視的從來都是歷史背後的道理,那個道理是永遠不會變的。歷史是你怎麼寫都可以,但那個道理不行。<strong>

頂著金字招牌的曹操、繼承父兄基業的孫權,以及空有秘方卻苦於人力、獎金都不足的劉備,如果看到三國歸晉的結局,不知道有什麼樣的感想?會不會覺得自己的公司被兼併,多年來的理想與努力落空?要知道我們沒有辦法能夠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兩面兼顧,也不可能完全達到合理的標準。

儘管有人心中佩服曹操,卻很不方便明白說出來。劉備當然有可疑的地方,大家卻寧願相信他是仁人君子。人生的價值,即在活著一天,就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把握寶貴的時光,盡心盡力地,把自己的任務好好完成,方才能夠提升人生的價值。

《三國演義》是史實加入傳聞的故事,所以叫“演義”。寫的是歷史,但揭示的是人性,在今天仍然意義不減,是大人的啟示錄,也是孩子的教科書。金庸先生也曾經說過:“《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讀懂三國中的故事和人性,能使我們的人生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交流,我們一起成長!

我是成長的子應,分享用心的成長心得和傳統文化,歡迎關注


成長的子應


一部經典名著不僅體現在文學價值上,更有諸多啟發後人的處世哲學,《三國演義》涵蓋了軍事,歷史,哲學,文學等方面的元素,一位好的軍事家同時也是優秀的文學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國裡面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典故,群雄割據,博古通今,通達謙遜,啟示人生。

典故“三顧茅廬”,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欣賞孔明的才學,放下身段,謙虛請君出山,孔明不僅僅是軍事家,為劉備出謀劃策,協助建立蜀國,更是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出師表》,《誡子書》等等,作為君臣,事必躬親,運籌帷幄,作為父親,學識淵博,教子有方,作為歷史大家,留給後人值得斟酌的智慧,特別是他的處世哲學,令後生為之敬仰。

說到三國,不得不說一位傳奇人物,曹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開創建安文學,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創立魏國,唯才是舉,提倡多項政治主張,文學方面的貢獻,著有《短歌行》,《七步詩》,等等,通兵法,好文學,有勇有謀的軍事戰略,滔滔不絕的文筆氣勢,被後人稱為“一代梟雄”,野心勃勃,逐鹿中原,成為一代傳奇。曹操的兒子,在才學方面非常優秀,

曹丕,曹衝,曹植,這得益於父親的薰陶漸染。

孫權,最為著名的是”赤壁之戰“,與劉備聯軍,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少勝多,在孫策和周瑜的協助下,創立吳國,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孫權不僅愛學習,更是說服呂蒙一起學習。篤志不倦,博覽群書,可見孫權是一個謙虛,博學之人。三國裡面的君臣都是頗有智謀之人,沿襲到現代,軍事哲學和處世之道也是諸多領域研究的經典。


萌智


《三國演義》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我四大名著,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三國里人物的描寫有血有肉、生動呈現了那段歷史:

首先,奸雄可恨。東漢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當了太師,廢少帝,立獻帝,臥龍床,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呂布只是一介勇夫,他背信棄義,為金錢而殺丁原,為美麗而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最後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落得歷史罵名。

其次,英雄心痛。周宇,三國時東吳大將,因為妒忌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至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關羽熟讀兵書、有勇有謀,曾經打過無數勝仗,但由於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敗走麥城,為吳所害。龐統與諸葛亮合稱"鳳雛臥龍",但在落風坡中了張讓的埋伏,被亂箭射死。悲哉!狀哉!

最後,欽佩英雄。欽佩諸葛亮的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欽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隨曹操屢建戰功;欽佩趙雲在曹操百萬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那麼讀《三國演義》對我們有些什麼啟示呢?

第一、認清歷史趨勢;袁紹本是政府高級官員、18路諸侯盟主,因為對時局判斷有誤,加上對漢室的關係和其他軍事團體的關係處理上不得當,落得身敗名裂;

第二、人才重要、團隊更重要;呂布乃武列第一,可惜認不清敵我、大義面前選擇失當最後早敗;曹操唯才是舉,廣羅天下英才,最後成就大業;

第三、人生須努力、何時都不晚;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是年60歲。憑著一個“義”字,劉關張加上諸葛孔明,經過九死一生最終建立蜀國政權。關羽還成為中國“義”字的代表人物;

第四、外交利益為重、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吳國本是最弱的,但是吳國在危機當頭可以聯蜀抗曹,赤壁一戰,成為經典;夷陵之戰,吳國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打得了隨後長時間的安定;

第五、縱觀三個國家的勝敗,總結出一條真理,團隊是勝利這本!

三國的精髓就是認清形勢、把握機會、堅持努力、團結天下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鵬學天下


三國之所以成為古典名著,除了故事的精彩,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讓人品味人生,品味一些做人的道理,這才是書中奧妙之處。

三國每一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有血有肉!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都不能過度,過度了,本來是好的也會變成壞的。

曹操一位“多疑”的,三國中最成功的政治家,文學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就這麼集各種優點於一身的人物,多疑卻是他致命的缺點,諸葛亮在多次與曹操的較量中都充分利用了他的缺點,就連張飛在長坂坡都知道利用疑兵之計使曹操上當,多疑最終也葬送了他的性命。

三國中的關羽,大英雄,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傷英雄氣概。正是這樣的人也有缺點“狂”目中無人,最終導致敗走麥城,留下千古遺憾。這裡可以看出,一個人處身立世,不論你有多大的能力,獲得多大的成功,謙虛待人待己,你才會一直成功下去,否則可能會像關羽一樣敗走麥城。

周瑜年少有為,義氣風發,這樣一位有才氣的年輕軍事家,偏偏氣量狹小,眼中容不下比他智高一籌的諸葛亮,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唉!性格決定命運。我們要做一個有度量的人,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更好的進步。

人生贏家趙雲,趙雲在三國中算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軍事家,有勇能謀,忠義耿直,他的威名應勝於關羽和張飛,功勞也不比關張小。但趙雲做事賣力,做人低調,比起關羽的"狂”張飛的“暴”則更顯大英雄氣節,就這樣一個人,既有才華又謙讓於人的美德,最後得以善終。

三國能教予我們的很多很多,其中蘊藏的道理,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研習。這是前人血和淚的凝結。閱讀它,能幫助我們矯正身姿,讓你行的更正,走的更直。






墨舞人生


《三國演義》是四大古典名著,也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歡愛看名著,其小說圍繞三國時期所發生的諸侯戰爭體裁。劉備,孫權,曹操,形成的三國鼎立,描述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具有能賢智謀謀士,也有智勇雙全的各路豪傑,書中描述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雄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聯營,軍事上謀計等,書中所刻畫的人物各各栩栩如生,看三國很有知識性,趣味性,也從書中啟發領悟人生的境界,如何去掌握與把握自己,從中認識借籤學習古人智慧謀略方針,承前啟後的幫助自己去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