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三国演义》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大圣福来借人说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承平四百年,至恒帝禁锢善类,灵帝宠幸宦官,汉之江山已到大厦将倾之时,我想问一下你准备好了吗?迎接这乱世!

曹操:出身低微,用命拼出人生第一桶金。

乱世将至、人命如草芥。曹操本姓夏侯,其父曹嵩过继给中常侍曹腾,所以改姓曹。当世时,大将军何进为除宦官之乱欲召董卓进京,曹操劝说不可,被何进讥讽为无知小辈,此后何进被十常侍所杀,董卓入京,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李儒绞死唐妃,弑杀少帝。自此董卓淫乱后宫,把持朝政,轮杀无辜,人人得而诛之。董卓要行废立之事时,袁绍曾站出来反对,剑指董卓。董卓想杀袁绍,因袁家乃豪门郡望,四世三公,门人故吏遍布朝野,董卓不敢轻动,于是拜袁绍为渤海太守,以安其心。又有越骑校尉伍孚刺杀董卓未果,身死族灭。自此董卓出入常带甲士护卫。曹操刻意讨好董卓,降低董卓的戒心,借王允家的七星宝刀意欲灭杀董卓,这一日董卓约曹操看马吕布相陪,正值吕布出去寻马,室仅余董曹二人,卓大胖,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循此良机正要刺杀,不料被发现了,乃机警而献刀。布回,借机试马,奔逃。而后曹发檄文,召集各路诸侯反董,自此曹操被世人所知,位列十八路诸侯之一。

像曹操这样的,出身不算寒门,但是和顶级世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乱世世家可以拉出一支部队正对天下,左右他人生死。曹操没有这样的资本,他要想和世家大族平起平坐,就得有过人之处,或者做被世人所敬佩的事,所以曹操就用命来拼一个机会,用命拼出一个未来。

诸葛亮:完善自我,以最好的姿态来面对“老板”

诸葛亮我今年二十七岁了,在之前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南阳躬耕读书,当然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读书,耕地是不需要我亲自去做的,怎么说我诸葛家也是郡望、传承悠久。我有四个密友,他们分别是崔州平(名钧)、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我们曾一起游历天下,现在我们也是常常通过书信交流,一起讨论天下形式,以及最近国内发生的大事。就在最近徐庶给我写信说他向刘玄德推荐了我做军师,给我介绍了刘玄德的种种优势。皇叔这个人之前我们讨论过,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他是汉室正统,为人宽厚,仁名众人皆知,深受百姓爱戴。劣势是到现在他也没有建立自己的地盘,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寄人篱下,没有什么根基。可是这样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我年龄小没有资历,如果去了曹操那里,他已经有自己的嫡系班底了,我去了就得一步步熬资历,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再说我的才能也不比他们差。江东是根本就不用考虑了,孙策如果不死还可以,但是现在孙权为了维持统治拉拢世家,与世家共治江东,而江东世家不过是一群守土之辈,不足与谋。我决定了就辅佐刘备了。还有一个问题,在这之前我一直隐居读书,没什么人知道我,怎么才能让刘备重视我,让我能一开始就能在刘备那里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有了让我的好友司马徽去刘备那里探探他看他有没有想让我去辅佐他,如果想的话,刘备之前肯定没有听说过我,就让司马徽把我的本事才能告诉他,让他知道他要邀请的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神人”。我也要准备准备让家族具体收集一下刘备的资料,召集一下密友与他们再讨论一次世局实事。刘备第一次拜访,怎么来的这么快我还没有准备好啊,到时候露怯就完蛋了,第一印象很重要的,而且我还要看看他刘玄德的对我耐心有多大,像不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宽厚,所以现在不能见,让我的好友崔州平来救救急去见见刘备,我去我岳父家避避,正好问问他对刘备的看法及世道的分析。刘备二次拜访,这次劳烦石兄和孟兄帮我去看看刘玄德此人志向,弟弟诸葛均看看刘备其余心腹对我的态度,再让我岳父黄承彦最后把把关。刘备第三次拜访,好了该准备的已经准备好了,刘玄德我来了。

这是我眼中的诸葛亮,十年如一日的耐得住寂寞,增强自己的知识才能,等待机会,机会来临时,多次准备,让自己以最好的姿态来抓住机会,所谓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家归晋:戒骄戒躁,没有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

若说东汉末年有谁能够取代汉室一统天下,非袁绍莫属,当时曹操刚刚被世人所知,刘备还在当县尉,孙权还是个孩子,而袁绍袁家四世三公拥两州之地,实力雄厚,是天下逐鹿的有力竞争者,可惜袁绍骄傲自大,不听谋士之言,兵败官渡,身死翼州。此后曹操统一北方带百万军队拿下荆州直逼江南,差一步统一天下,可惜赤壁一战,损兵折将,数年修养生息,刘备借此机会拿下巴蜀之地,形成天下三分局面。关羽兵败麦城,张飞命丧小人之手,刘备为报仇亲征孙权,不料被陆逊火烧八百里连营,身死白帝城。而曹操也身死洛阳。诸葛亮七出祁山,出事未捷生先死。本以为天下会在曹孙刘之间选出,可没想到天下最后被司马家统一。

正所谓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到最后我们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所以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做事我们不能一丝的懈怠。


乡间明月2


《三国演义》书中共120回,电视剧共84集。里面的故事共有100余个,每个故事都寓意深刻,对年轻人影响更深的其实是里面的人物。

《三国演义》对年轻人的启示更大

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年轻时候更应该看三国。从以下人物中可以看出对年轻人启示更大。

1、蜀汉先主——刘备

三国第一创业大佬刘备,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虽然创业不易,但坚持就是胜利。

  • 第一次,23岁,创业失败。官没做成,投奔了公孙瓒,从老板变成了员工。
  • 第二次,34岁,创业失败。赔了徐州,损失惨重。
  • 第三次,38岁,创业失败。最后找到袁绍避难。
  • 第四次,39岁,创业失败。跟着刘表,但没有得到重用,曹操并了荆州,没地可去。
  • 第五次,47岁,创业成功,借了荆州,有了益州和汉中,三足鼎立。49岁称帝。

在这过程中,刘备清楚他需要武力和财力,所以找来了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还需要高人指路,三顾茅庐找来了诸葛亮。当然还需要办公室,占据了湖北、四川等地。

想成功需要不断尝试,并且成功也需要资源和经验。不要怕失败,就怕你不敢尝试失败。

2、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奉先

先后投靠过袁术、袁绍、张扬,张邈、刘备等,最后占据徐州,占据一方,却遭部下反叛,最后刘备与曹操联合攻打吕布,在下邳战败,被曹操处死。

反复的跳槽,导致没人敢“录用”,在任何时候不能刚愎自用,目中无人。

一本名著,不仅仅是启示,还有许多文化与道理,让我们共同品读。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我是小十二,一名爱好读书与写作的普通人,欢迎一起交流。


十二十页


三国给我们那些启发?

我想肯定大家都读过,或看过三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给我的启发有很多。那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我的启发。

三国里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段子。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离间计,七擒孟获,等等!还有很多计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可以用到。

1我喜欢鬼才郭嘉。他为什么叫鬼才呢,后人评论他说,他的计大都是有一定赌成分。只不过每一次都赌赢了。他生活作风不好。曹操只爱惜他是个人才。他生活在那些问题都可以包容一切。只不过他英年早世。享年三十八岁。他的才能超过诸葛亮。郭嘉在曹操手下。当郭嘉死的,曹操非常的可惜。经常和手下人说的一句话。如有郭嘉在也不至于这样!他们俩如朋友一般。曹操有三次哭郭嘉。还流传这样的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一句话。那我下面就给讲一下郭嘉的才。平吕布,定河北,平乌桓,统一北方。在早年,郭嘉还预测,孙策之人将会遇害!的确后来让郭嘉说对了,不知道是猜的准,还是人就是他派出去的。那就不知道了。

郭嘉的死已经把曹操的北方统一已经成为三国鼎立时期的一大国了。

这个曹操于郭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是个人才,知道你有其他的小毛病,我都可以包容你。

大家大故事听的都太多了,我就给大家讲一些小故事。曹操手下的杨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他非常的聪明,有时真的应了那就话聪明翻被聪明误。杨修把自己关在家里,半个月已久来研究曹操,把曹操什么都给研究的明明白白。你说你研究谁不好,研究曹操。研究就研究吧。还喜欢说出来。曹操故作说前半句。杨修就把后半句和其他人就说了。后来杨修让曹操找了一个借口给杀了。

这个事告诉我们怎么做人呢?即使你是一个人才,你要在老板面前也要装作不知道。不能把老板的所有心思都猜到。做人不能太傲。不能把任何人都瞧不起!即使猜到了也要装作不知道罢了。不然会引来杀身之祸!

大家都应该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在小时候先不吃,把梨让给了老人。的一个故事。今天我给大家在讲一下孔融的故事。

孔融在曹操帐下。在建安9年吧。曹操把袁士妻子嫁给了曹丕。而孔融就给曹操写信说古有苏妲己今有丞相您啊。武王伐纣,把苏妲己赠给了周王。一下曹操就生气了,狠的他。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曹操下禁酒令。而孔融就喜欢喝酒,无酒不欢啊。孔融又曹操写信说,古有孔圣人饮酒如果不饮酒就成为不了孔圣人。就这样的把曹操又一次的骂了。孔融还天天不听命令天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狐朋狗友的天天喝酒。曹操听见大怒。孔融一家全杀。孔融就这样的死了,他死了他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而死的。

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的酒都是拿粮食弄的。其实曹操也非常喜欢喝酒啊。可谁知道前线还在打仗,粮食都不够年年战乱。哪有粮食酿酒啊。曹操这个人非常的节律。你犯错误可以原谅你。但一再的犯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啊。

孔融的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当你猜不到,或者想不到上级的任务的话。你就先执行。不要违背任务反其到而行之!

我们再来讲一下。许攸大家应该初中的历史上有写过,曹操看许攸前看,高兴的连鞋子都没有穿就去见许攸。许攸原来是袁绍的谋士,因在袁绍军中得不到重用,给他献计献策都没有用。后来才有曹操不穿鞋见许攸的场景。许攸献计才有了大财袁绍。后来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也就是河北。许攸见曹操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曹操都是忍了。后来有很多人连合告状。说他见人就说,如果我不献计给阿瞒,我们住的用的未必是他的。

曹操这才痛下杀心,让许褚给杀了人头。

许攸的一生,给我们什么启发啊。

做人啊即使有了非常大的功劳也不能忘本,也不可以骄傲,傲慢。

我希望我写的东西可以对你能有所帮助。





我爱你中国北部湾


大家好,这问题虽然在文化标签下面挂着,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文化领域的问答,正在过兴趣认证,凑凑热闹吧!“前度刘郎今又来”乃一个出道金融且半途而废的如今文化领域的小学生,献丑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流传了几百年。普通人看和读,大家们也多有点评,比如毛宗岗父子。一部书读下来,其中体会,当是各有不同!我聊几句个人看法。


做人要看清形势

书中诸葛亮,智多似妖,在罗贯中笔下,那是打了败仗也能潇洒地跑,如同《大话西游》里面紫霞仙子赞至尊宝“跑都那么帅”!但是,蜀国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刘皇叔的夙愿,还第一个被灭!为啥?汉,从根子已经烂了,气数已尽。汉能代秦,咋别人就不能代你?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挽救不了团队!

做人要诚信

三气周瑜,被不少孔明的粉丝认为是诸葛的伟大胜利。胜利何在?既然是借,为啥不还?本是该报团取暖的。把人家实力削弱,对你有好处?最终和东吴掐架,夷陵一战,损失惨重!

伙伴很重要,别拆伙伴台。

包装好自己

刘备,给自己找了一个靖王之后的头衔,成了皇叔,从一个破落户一下子就光芒四射了。这大金片子往外一亮,能晃瞎好多人的钛合金狗眼啊!就好比现在,有的人本来没上几天学,一旦有了点身份,就得到豪门挂靠一下,在里面逛一圈,出来就是什么mba 了,教授的头衔都可能有!这点,人家比吕布强!吕布咋不说自己是吕不韦后代呢?还耍酷认干爹,现在那些认干爹的是不是都跟吕布学的?这不好!

做个好片片很重要,能给自己加分!

装13要有度

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为啥非得三呢?一肯定不行,显得自己轻,二么不好听。三好啊,这是万物基础,吉利!自己把谱摆足了就可以了!如果他敢再让刘备跑一趟试试?估计张三愣子到了烧房子抡砂锅那么大拳头了!

关二爷装13就过了,人孙权愿意和他结儿女亲家,他冷冰冰拒绝不算,还骂人!后来就不说了,都知道!前边说的夷陵之战就是为他报仇,结果,赔了!

凡事要有度,别忘形!

该忍则忍

诸葛最后一次和司马懿交手。司马闭门不出,免战牌高挂,知道他那边坚持不下去,就耗着!你送女人衣裳,么事,不在乎,要不穿上再跳一曲艳舞?

熬,也是策略,二十四拜都过了,就别在乎最后一哆嗦了!

书,是读的,不是看的!学以致用的读书才能帮助人生!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有道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那为什么有“老不读三国”之说?《三国演义》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以东汉未年,魏.吴.蜀为历史背景为线索。生动的描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发生的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回溯历史,通过厚重的历史事件描述。把一个个性格迥异,形象丰满的历史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淋沥尽致勾勒出那个历史时期全貌!

书中通过人物的语言,性格,动作的详实描写。来讲述他们如何化危难为神奇,决胜于千里之外!

现代人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应该有以下启迪。

一.我们应学会如何察人.识人.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使自己有一个好人脉关系网!

二.我们应学会“运筹维握,谋事在先”使自己在处理繁杂事情时井井有条.不慌不乱!以筹万全之策!

三.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扬长避短。经常审视自己不足,学他人之长。逐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宛城老张


【子应的观点】:其实,我们中国人是不太重视历史的,却是非常重视历史背后的道理,叫作历史意识。我们读历史是读历史后面的道理,那个道理是永远不会变的。一部《三国演义》放眼望去都是家国大事,但是归根结底说的还是世道人心。对于世道人心和做人做事,大有助益。

《三国演义》中最广为人知的计谋——空城计。孔明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当时情况下,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蜀军五千,其中一半派去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军士在城里。孔明传令将旌旗尽藏匿,诸军各收城铺,城门大开,每一门用二十军士装扮百姓,洒扫街道。而孔明引二小童于城上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千军,千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城门大开,必有埋伏。我若进兵,中其计也。孔明见魏军退去,扶掌而笑。

司马懿率领着众多士兵,大有兵临城下的气势,却看到城门大开,诸葛亮丝毫不惧他的兵马。便认为城中防守坚不可摧,否则又如何泰然自若,不禁感叹‘必有埋伏,若进兵,中其计也。’后来也成为我们口中相传三十六计的空城计。然而,事实真的是我们表面上面看的这么简单吗?


一、空城计真的能骗过司马懿吗?绝对不可能。

我们看《三国演义》,不要只看表面上的文字,要看到文字后面的东西。司马懿从小就读兵书,专门研究孔明。没有孔明,就没有司马懿,可以说孔明就是司马懿的老师,人生的贵人。《三国演义》里只要孔明不打,司马懿就会被关起来,孔明一打,就把他放出来了。

司马懿心里很清楚,他的老板完全不相信他,只是利用他,所以司马懿一看到孔明给他摆空城计,他要怎么办,难道真的杀进去把孔明抓起来吗?那后面就没有戏了。他只要杀了孔明,他的老板就会把他杀了。他很聪明,只讲了一句话,“孔明真神人也”,然后撤退。从此过上一段人生中最愉快的生活,领高薪,不工作,天天玩,那是孔明给他的福利。


二、尽人事,以听天命。

<strong>

孔明最后把司马懿父子三人困在上方谷,用火烧,司马懿叫两个儿子跟他一起跪下来说,我们现在完了,这关逃不掉了。但是老天却在这时候下起了暴雨。孔明当时讲了一句心里话,汉朝气数已尽。他尽力了,问心无愧,因为他的命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strong>

所谓天命,绝对不是迷信。孔子一生比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苦,想当官当不到,想发财发不了,儿子比他早死,最优秀的学生三十几岁就走了。他最后讲了一句话就是“知我者其天乎”,只有老天知道我,其他人都不了解我。尽力了,问心无愧,剩下的才是顺其自然


三、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看《三国演义》,并非《三国志》呢?

因为我们心里都知道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真实的历史往往都随着时间掩埋于地下。如上文所说,我们读历史是读历史后面的道理,重视的从来都是历史背后的道理,那个道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历史是你怎么写都可以,但那个道理不行。<strong>

顶着金字招牌的曹操、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以及空有秘方却苦于人力、奖金都不足的刘备,如果看到三国归晋的结局,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感想?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公司被兼并,多年来的理想与努力落空?要知道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两面兼顾,也不可能完全达到合理的标准。

尽管有人心中佩服曹操,却很不方便明白说出来。刘备当然有可疑的地方,大家却宁愿相信他是仁人君子。人生的价值,即在活着一天,就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把握宝贵的时光,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任务好好完成,方才能够提升人生的价值。

《三国演义》是史实加入传闻的故事,所以叫“演义”。写的是历史,但揭示的是人性,在今天仍然意义不减,是大人的启示录,也是孩子的教科书。金庸先生也曾经说过:“《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读懂三国中的故事和人性,能使我们的人生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欢迎大家一起留言交流,我们一起成长!

我是成长的子应,分享用心的成长心得和传统文化,欢迎关注


成长的子应


一部经典名著不仅体现在文学价值上,更有诸多启发后人的处世哲学,《三国演义》涵盖了军事,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元素,一位好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国里面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典故,群雄割据,博古通今,通达谦逊,启示人生。

典故“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欣赏孔明的才学,放下身段,谦虚请君出山,孔明不仅仅是军事家,为刘备出谋划策,协助建立蜀国,更是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等,作为君臣,事必躬亲,运筹帷幄,作为父亲,学识渊博,教子有方,作为历史大家,留给后人值得斟酌的智慧,特别是他的处世哲学,令后生为之敬仰。

说到三国,不得不说一位传奇人物,曹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开创建安文学,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创立魏国,唯才是举,提倡多项政治主张,文学方面的贡献,著有《短歌行》,《七步诗》,等等,通兵法,好文学,有勇有谋的军事战略,滔滔不绝的文笔气势,被后人称为“一代枭雄”,野心勃勃,逐鹿中原,成为一代传奇。曹操的儿子,在才学方面非常优秀,

曹丕,曹冲,曹植,这得益于父亲的熏陶渐染。

孙权,最为著名的是”赤壁之战“,与刘备联军,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少胜多,在孙策和周瑜的协助下,创立吴国,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孙权不仅爱学习,更是说服吕蒙一起学习。笃志不倦,博览群书,可见孙权是一个谦虚,博学之人。三国里面的君臣都是颇有智谋之人,沿袭到现代,军事哲学和处世之道也是诸多领域研究的经典。


萌智


《三国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我四大名著,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三国里人物的描写有血有肉、生动呈现了那段历史:

首先,奸雄可恨。东汉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当了太师,废少帝,立献帝,卧龙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吕布只是一介勇夫,他背信弃义,为金钱而杀丁原,为美丽而杀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最后被曹操杀死在白门楼,董卓和吕布都落得历史骂名。

其次,英雄心痛。周宇,三国时东吴大将,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至死,埋没了一肚子的才华。关羽熟读兵书、有勇有谋,曾经打过无数胜仗,但由于骄傲轻敌,中了吕蒙之计,致使自己败走麦城,为吴所害。庞统与诸葛亮合称"凤雏卧龙",但在落风坡中了张让的埋伏,被乱箭射死。悲哉!状哉!

最后,钦佩英雄。钦佩诸葛亮的奇计百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钦佩张辽威震逍遥津,跟随曹操屡建战功;钦佩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人称"常胜将军"。

那么读《三国演义》对我们有些什么启示呢?

第一、认清历史趋势;袁绍本是政府高级官员、18路诸侯盟主,因为对时局判断有误,加上对汉室的关系和其他军事团体的关系处理上不得当,落得身败名裂;

第二、人才重要、团队更重要;吕布乃武列第一,可惜认不清敌我、大义面前选择失当最后早败;曹操唯才是举,广罗天下英才,最后成就大业;

第三、人生须努力、何时都不晚;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是年60岁。凭着一个“义”字,刘关张加上诸葛孔明,经过九死一生最终建立蜀国政权。关羽还成为中国“义”字的代表人物;

第四、外交利益为重、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吴国本是最弱的,但是吴国在危机当头可以联蜀抗曹,赤壁一战,成为经典;夷陵之战,吴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打得了随后长时间的安定;

第五、纵观三个国家的胜败,总结出一条真理,团队是胜利这本!

三国的精髓就是认清形势、把握机会、坚持努力、团结天下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鹏学天下


三国之所以成为古典名著,除了故事的精彩,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味人生,品味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才是书中奥妙之处。

三国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都不能过度,过度了,本来是好的也会变成坏的。

曹操一位“多疑”的,三国中最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就这么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人物,多疑却是他致命的缺点,诸葛亮在多次与曹操的较量中都充分利用了他的缺点,就连张飞在长坂坡都知道利用疑兵之计使曹操上当,多疑最终也葬送了他的性命。

三国中的关羽,大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伤英雄气概。正是这样的人也有缺点“狂”目中无人,最终导致败走麦城,留下千古遗憾。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处身立世,不论你有多大的能力,获得多大的成功,谦虚待人待己,你才会一直成功下去,否则可能会像关羽一样败走麦城。

周瑜年少有为,义气风发,这样一位有才气的年轻军事家,偏偏气量狭小,眼中容不下比他智高一筹的诸葛亮,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唉!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做一个有度量的人,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进步。

人生赢家赵云,赵云在三国中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家,有勇能谋,忠义耿直,他的威名应胜于关羽和张飞,功劳也不比关张小。但赵云做事卖力,做人低调,比起关羽的"狂”张飞的“暴”则更显大英雄气节,就这样一个人,既有才华又谦让于人的美德,最后得以善终。

三国能教予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蕴藏的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习。这是前人血和泪的凝结。阅读它,能帮助我们矫正身姿,让你行的更正,走的更直。






墨舞人生


《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也是家喻户晓人人喜欢爱看名著,其小说围绕三国时期所发生的诸侯战争体裁。刘备,孙权,曹操,形成的三国鼎立,描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具有能贤智谋谋士,也有智勇双全的各路豪杰,书中描述故事如,桃园结义,三雄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联营,军事上谋计等,书中所刻画的人物各各栩栩如生,看三国很有知识性,趣味性,也从书中启发领悟人生的境界,如何去掌握与把握自己,从中认识借签学习古人智慧谋略方针,承前启后的帮助自己去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