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個黨總支 三地橋頭堡

一個黨總支 三地橋頭堡

清掃農村集市。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牛街鄉是一個山區鄉,距離縣城60多公里,有著非常特殊的地理環境:南與臨滄市鳳慶縣的魯史鎮和詩禮鄉隔江相望,西與保山市昌寧縣的珠街鄉接壤,處於三州(市)三縣的結合部。牛街村是鄉政府所在地,25個村民小組2972人,有彝族、傈僳族、白族、漢族、苗族五個民族。村黨總支下轄16個村黨支部,有黨員72人。在黨總支帶領下,各村黨支部共同發力,衝鋒在前,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先鋒戰鬥堡壘作用。

一个党总支 三地桥头堡

傈僳族語音宣傳疫情防控。

“用民族語言宣講,用民族幹部宣傳,用民族歌聲宣教”成為牛街村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推進器。2月24日,牛街村黨總支書記陳家國帶領其他同志,拉著移動音箱帶上話筒,走進瓦媽伍村廣場,開始新一輪宣講。“村裡的鄉親們,請你們先停下手中的活計,聽聽今天的宣講,村裡要跟大家說疫情防控的新知識……”他用漢語宣講了一遍,又再用彝語說了一遍。今天的內容是宣讀縣裡關於疫情防控的通告,宣講有關疫情防控知識。瓦媽伍村有105戶379人,彝族群眾佔總人數90%,當地部分老人家只能聽懂本民族語言。用漢語和當地民族語言共同開展宣講,接地氣,聽得懂,群眾有親切感,更容易接受,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傈僳同胞要記牢,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風……中國‘擦利子’!武漢‘擦利子’(傈僳族語言:中國加油!武漢加油!)”一陣陣悠揚悅耳的蘆笙開場之後,牛街村架媽佐小組大喇叭裡傳來了傈僳族歌曲。這是一個傈僳族小村莊,有70戶175人。村裡有一個傈僳族文化傳習隊,平日裡由隊長羅鳳光,黨支部書記羅鳳伍帶領大家學習傈僳族歌舞,傳習本民族文化。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積極發揮文藝優勢,編排了群眾喜聞樂見的傈僳族歌謠,以民族歌曲的形式讓村民牢記等相關的疫情防控知識。

一个党总支 三地桥头堡

編排傈僳語歌詞。

“守住了人口稠密、外來人口最多的牛街村,就守住了牛街鄉,某種程度上就是守住了三州三縣的健康安全。”通過加強與相鄰的魯史鎮、詩禮鄉、珠街鄉聯防聯控,互相掌握動態情況信息,牛街村實現了社會面管控全覆蓋,有效建立起守護三州三縣健康安全的疫情防控防火牆。在明德丫口等5個執勤點,一面面鮮紅的黨旗迎風飄揚,村黨總支把黨員、村組幹部2人編為一組,輪流值守,日復一日開展著信息登記、體溫測量、消毒殺菌等看似枯燥實則重要的防控工作,他們逐車逐人排查,做好外來人員勸返。同時,認真監測重點人員,紮實做好信息收集上報。由專人負責動態收集彙總疫情防控相關信息,每天由16個支部書記負責收集整理,在當天下午2:00上報給村信息員。鄉村兩級還建立起牛街鄉防疫工作群、牛街鄉村委會社長群、牛街村支部書記交流群等多個微信群,傳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到快速上情下達,全面掌握動態信息。

“地毯式摸排、網格化管理”,促進了聯防聯控取得實效。在牛街村,每一個村組幹部掛鉤聯繫4至5戶群眾,負責入戶走訪、做好宣傳,掌握信息、管控服務。彝族黨員茶文勝掛鉤聯繫9戶群眾,他每天至少入戶走訪一次。在村民茶家花家中,他提醒大家不要放鬆防控意識:“現在不能大意,不要到村外去喝酒、吃燒烤;要勤洗手,家裡多通風,注意搞好衛生”。茶家花告訴他,她家一直都聽從村裡的安排,1月25日回來後就沒有外出過了。同時,村黨總支注重引導群眾積極做好復工復產,為群眾外出務工提供相關服務。24歲的彝族青年小字,準備和夥伴一同到廣東省東莞玻璃廠打工。村裡為他準備好了“通關文書”,小字到村委會領取了《復工人員健康承諾書》《健康證明》等相關材料後,高高興興地離開,踏上前方追夢的征程。

一个党总支 三地桥头堡

小山村沃柑豐收。

“菜市場平時有多少種蔬菜,現在也一樣。”牛街村蔬菜肉類等日常必需品供應有保障。集貿市場每天有四頭豬上市,還有來自永建鎮的牛乾巴,也有黑潓江裡剛打的鮮魚,水果攤位上蘋果、香蕉、火龍果等水果琳琅滿目,大小超市糧油米麵等商品和往常一樣一應俱全。由村幹部和市場管理員組成工作組,對牛街集貿市場運行管理。兩個人為一組,做好清掃和消毒,要求村民進入市場都要戴口罩,並設立了廢舊口罩回收點。

“小夥子,不要蹲在街上玩手機,買完東西就回家了,不要逗留”。市場管理組組長赫明升勸離了幾位聚集在街場的群眾,讓他們儘快離開街場。他告訴記者,以往牛街每逢六天只趕一次集,除了本地的,還有三州三縣的鄉親們來做買賣,人山人海非常熱鬧。現在為了防止人員聚集,外來人員暫時都不進牛街。但為了保障群眾生活,每天農貿市場都有商戶擺攤做買賣。“群眾想買什麼東西基本和平時一樣,沒有一樣買不著,不同的只是買了就要趕快走,不聚集不逗留。”

雲南網通訊員 納惠敏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