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種植小麥,孕穗期影響著最終的產量和品質,該如何正確管理?

韓延雷


1、追肥

這裡說的追肥也就是俗稱的追穗肥,有人說,我在返青期或者是拔節期,已經追過一次尿素了,這時候還用在追施嗎?一般情況下,是不用的,追肥一次即可,但是對於土壤貧瘠的地塊,一次追肥所提供的營養不足以維持小麥的正常生長,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再次追肥,同時葉片噴施的葉面肥也少不了。

2、水分

相信大家澆返青水的比較多,但是,小麥在孕穗期時,對於水分的需求是很敏感的,也就是說,這時候小麥是非常需要水分的,看有些朋友留言說,他們當地從過了年以後,還沒有下過雨,土地比較乾旱,這時候即使澆了返青水,也要在孕穗期繼續澆水,不過,事情都有兩個極端,對於那些這時候經受連陰雨天氣的地方,注意田間不要有積水,及時排水,以免發生漬害。

3、病蟲害

病蟲害的防治要跟上,小麥孕穗期時候,病蟲害的爆發也是比較厲害的,比如病害,條鏽病、白粉病,蟲害如蚜蟲等,一旦發現病害蟲害,一定要在初期進行防治,特別是病害。

很多種植小麥的農民朋友,往往過了年澆一次水、打一次藥,然後就不管了,其實穗期的管理很重要,推薦一噴多防,有效預防病蟲害。



不停跳動的猴子


孕穗期正確的管理將最終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孕穗期在我們這裡指的的這一段時間陽曆4月上旬至5月上旬。我經過這幾年的種植總結出來以下幾點:既管理的目標是防凍害,防病蟲害,提高小麥的出穗率!


首先預防倒春寒和晚霜凍害。

倒春寒這幾年發生的概率比較大,特別是2018年清明節後的一場“倒春寒”,直接導致我們這裡不出穗的小麥比較多。最後才導致了小麥減產35%左右!對於預防措施我覺得應該關注3月20號至4月10號之間的天氣預報。如果預報霜凍的情況應該及時提前澆水,或者噴施一遍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等防凍害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防治小麥的病蟲害。


這段時間氣溫回升比較快正是小麥病蟲害高發個多發期。主要的防治:蚜蟲,吸漿蟲,赤黴病,白粉病,紅蜘蛛,鏽病等!重點是赤黴病,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如果碰見陰雨連綿和大霧的天氣,應該及時噴施農藥,可選擇的農藥有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多菌靈,甲基硫菌等!對於病蟲害的主要採取以預防為主的防治措施!可以在4月中旬的時候噴施一遍高氟氯氰菊酯+戊唑醇咪鮮胺+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中微量元素肥即可!


豫東小農


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畝地施3~5kg尿素或5~10kg,硫酸氨。


種植小麥,拔節到孕穗對磷鉀的吸收一般隨小麥生長的推移而逐漸增多,拔節後吸收率急速增長,40%以上的磷鉀養分,在孕穗期以後吸收。



種植小麥科學的施肥方法:

基肥:小麥的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使用,配合化肥,北方地區一般在每畝地施有機肥2000~5000kg的基礎上,再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根據地塊土壤肥力高低,確定基肥是否使用氮肥。最好將磷肥與農家肥混用或堆漚後使用,這樣可以減少磷肥與土壤接觸,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於小麥的吸收。

種肥:在小麥基肥施足使用少量肥料做種肥,可用尿素每畝地2~3kg或硫酸氨5kg左右和過磷酸鈣5~10kg,種子和化肥最好分別播施,碳酸氫氨不易做種肥。

追肥:根據小麥各生長髮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分期進行追肥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

  1. 苗期追肥,一般是出苗的初期,每畝地追施碳酸氫氨5~10kg,尿素3~5kg或少量的人糞尿,若基肥和種肥比較充足,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2. 越冬期追肥對於北方冬麥區,播種較晚。一般使用半速效性和遲效性有機肥為主。
  3. 返青期追肥,對於基肥不足播種遲,生長較弱的麥田,應早追或重追反青肥,每畝地施碳酸氫氨15~20kg或尿素3~5kg,應深施6cm以上為宜。
  4. 拔節期追肥,對旺苗不追施氮肥應控制澆水,對壯苗可少施氮肥,每畝地施尿素3~5kg或碳酸氫氨10~15kg,使用配合磷鉀肥,每畝地施磷酸鈣5~10kg,氯化鉀3~5kg並配合澆水,對弱苗應多施速效性氮肥,每畝地施尿素10~15kg或碳酸氫氨20~40kg。
5.孕穗期追肥主要是氮肥用量少,一般每畝地是3~5k及尿素或5~10kg硫酸氨。

6.後期施肥,小麥抽穗以後需一定的氮磷鉀等元素,此時一般採用根外追肥的辦法,抽穗到乳熟期,有早衰的現象,可以噴施1%~2%濃度的尿素,每畝地噴溶液50L左右,對,有貪青晚熟趨勢的,每畝地可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L,在生產實踐中不少地方的小麥生長後期噴施黃腐酸,核苷酸,氨基酸等生長調節劑和微量元素,對於提高小麥量產起到一定作用。



種植小麥需要注意以下幾項,第一,對土壤肥力的依賴性很大,體現了施肥的重要性。

第二氮肥用量過大,易造成前期生長過旺,後期倒伏減產。

第三,小麥對磷特別敏感,如果三葉期缺磷,會導致次生根少,三葉期後缺磷會延遲抽穗開花和成熟,使穗粒減少,千粒重下降。


土壤微生物


小麥孕穗期確實是在其生長週期內比較重要的階段,這段時間管理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著後期小麥的產量與品質。農大山東老家當地也是屬於冬小麥的主產區之一,由於當地不少村莊小麥澆水還是依賴於溝渠引流,近期村民們正不分晝夜的為麥田澆灌,大家都知道這個時期,給小麥澆好水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小麥進入孕穗期的管理方法

1、澆水:小麥孕穗期,此時的關鍵任務是為了促進小麥灌漿,獲得麥粒飽滿等。這個時間階段,也正恰逢乾旱少雨的季節,為了保證小麥的產量與質量,就要注重做好澆水工作,以確保小麥此階段對水分的需求。

2、追肥:當開春後,小麥進入返青階段,小麥種植戶們都知道會給小麥進行根外追肥。因此,不少人就認為小麥孕穗期就不需要在追肥了,其實這樣的認識也並正確,開春的小麥返青肥所提供的營養是不能維持小麥的整個後期需要的,小麥進入孕穗期也是需要營養比較旺盛的時期,這時可採取噴施葉面肥的追肥方式給小麥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能有效促進小麥後期的灌漿。

3、病蟲害防治:在小麥的拔節孕穗期間,做好病蟲害的防治,也是維護小麥健康孕穗的關鍵,此時小麥容易發生白粉病、小麥鏽病,再就是還會受到蚜蟲類等害蟲的危害。對於小麥的病害可使用農藥粉鏽寧或三唑酮等藥劑進行噴施。對於小麥蚜蟲可使用農藥吡蟲啉等藥劑噴施即可。

小麥孕穗期做好以上的三點管理,對於小麥提高單產與小麥品質基本上就有了保障。你對小麥孕穗期還有哪些管理常識,歡迎評論!


農大知事


小麥孕穗期是小麥生育中期,指小麥旗葉葉片全部從倒二葉葉鞘內伸出到抽穗這一段生育時期。 這個時候每畝穗數基本定型,50%莖櫱旗葉葉片全部抽出葉鞘並完全展開,旗葉葉鞘包著的幼穗明顯膨大。小麥孕穗期必須加強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及時灌溉澆水。

小麥孕穗期是麥田管理的重要時期,這時小麥根、莖、葉完隨著氣溫的回升生長髮育很快,由營養生長開始轉向生殖生長,必須有充足的水份供給,否則會造成麥穗發育不良,比如小穗不孕或小花不孕,這樣致使麥粒減少,產量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這個時期要保證澆水及時,而且澆水澆透,確保在孕穗期時不缺水,還能有效調節田間小氣候,預防乾熱風。

有一點要注意,現在種植戶都喜歡密植求高產,這時植株吸足水份,莖葉青翠堅挺而且長勢已高,對於群體較大的麥田很容易發生倒伏現象,這是得不償失的。我們最好選擇無風的天氣澆水,而且灌既完畢保證麥田不能長時間積水,發現應設法排出,避免成片倒伏。

第二,增施速效肥。

在小麥孕穗期,由於根、莖、葉的快速生長,對營養的需求量也開始加大,為了防止小麥孕穗期脫肥,就有必要追施肥料,否則這會對小穗、小花的發育形成及後期的灌漿都會造成影響,最直接的現象是由於養分不足小穗籽粒減少早衰,小麥灌漿不足,千粒重明顯降低,小麥產量肯定大幅下降,影響種植戶經濟效益。 所以,小麥孕穗期若發現肥力不足,就要及時施肥了。

一般情況下,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施肥易早不易晚,否則一來影響小麥發育,二來會造成小麥不願成熟,影響收割及下一季的耕種。施肥可結合澆水同時進行。此外,我們還可增施葉面肥,提高小麥的抗逆和光合作用能力。

第三,小麥孕穗期的病蟲草害防治。

小麥孕穗期,小麥植株莖葉增大,再加上群體過大,麥田間會通風透光不良,同時由於澆水造成溼度過大,這給小麥的病蟲害創造了滋生條件。


這個時期的病蟲害主要有鏽病、白粉病、紋枯病、紅蜘蛛和小麥吸漿蟲、小青蟲等,應根據病情對症施藥,以防為主。比如對於紋枯病可用5%的井岡黴素200mL+20%三唑酮150mL兌水100kg,噴施小麥根莖;白粉病、鏽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150mL進行全田噴霧;小麥蜘蛛可用15%噠蟎靈乳油40mL兌水噴霧防治;小麥吸漿蟲可用48%毒死蜱200mL兌水100kg全田噴霧防治;小青蟲可用樂果噴霧防治。對於藥物的選擇,可到當地農資部門諮詢瞭解,不要盲目使用。

還有一點,由於肥水充足,麥田雜草同樣會生長迅猛,消耗大量的肥水,並造成田間通風透光不良,影響光合作用,引發各種病蟲害。這個時候小麥時除草劑特別敏感,如果施用會造成藥害,得不償失。唯一的辦法就是人工拔除,但有時會連帶小麥植株一塊拔出。實在沒法,也可把旺草壓入小麥田間底部,可這樣會影響底部通風,一般不提倡這樣做。

第四,預防倒春寒危害。


在小麥孕穗期,氣候變化不定導致氣溫不穩,經常發生倒春現象,輕者小麥小穗不孕、小花不育造成大減產,重者直接造成小麥不抽穗!去年的倒春寒造成山東寧陽的小麥大面積減產絕產,主要以臨麥4號為主,給種植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預防小麥孕穗期凍害,一來我們可選擇抗寒品種,二是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在寒潮到來之前提前澆水,可有效防止或減輕小麥的凍害,這個許多農民都是有經驗的。

第五,預防小麥孕穗期倒伏。 小麥在孕穗期有時會發生倒伏,主要原因是群體過大、灌溉遇風,還有品種問題。主要應對措施有:用種適量,合理密植;避開風期澆水,及時排掉積水;選擇抗倒伏品種;年前苗旺及時鎮壓或控肥水,年後注重培植壯苗,促進根系發育,調節好群體結構,特別是在起身拔節期要根據苗情,合理調節肥水,及時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控制。


小麥孕穗期是小麥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決定小麥植株健壯、穗大粒多、增產增收的關鍵期,必須加強管理,爭取高產豐收,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


魯中農三代


一勤查勤看。以防治結合制療。查看是否有病蟲害。這時主要的病是白粉病,鏽病和赤黴病等,蟲害為蟎蟲,蚜蟲,吸漿蟲。

二治療。病害用甲基託布津,粉鏽寧,代森錳鋅,戉唑銅等殺菌劑預防治療。

蟲害阿維菌素,吡蟲啉和高效氯氰菊脂藥物噴灑。吸漿蟲在5月|號一8號噴施,錯過晚矣。並且是成熟時者看到的白色被吸乾的麥穗的最魁禍首。切記。

三澆水。農村有頭水晚二水趕的說法。這就正明瞭這段時間澆水的必要性。:

四施肥。前期用了底肥和追肥。這時的施肥積中在噴灑微肥上。主要是噴灑,硼肥,磷酸二氫鉀十尿素和其它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來補充肥效。可以十天左右打一次。

五灌漿水要足水足量。但儘量避開風雨天氣。後期預防乾熱風。噴微肥可預防乾熱風的損傷。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用。我是一安全,安全生產是第一,分享知識,收穫快樂。頭條裡連著你我,認識是上世的緣份。在田間譜寫詩歌。








一安全


其實種植小麥的幾個週期都很重要,那個週期管理不夠都會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在孕穗期特別重要是養根護葉,延長上部葉片的綠色時間,防止早衰或貪青,保花增粒,促進灌漿,爭取粒飽粒重。



小麥孕穗期主要注意三點:

一.小麥的病蟲害防治主要有白粉病,小麥鏽病,小麥紋枯病,防治小麥蚜蟲,紅蜘蛛,粘蟲主要應該注意白粉病對小麥的危害。要經常去麥田觀察,提前防治。



二、灌溉這時候小麥正是需要水分多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水分的正常供給,及時灌溉以保證小麥的灌漿和後期需求。



三、防倒伏,這個主要前期工作要做好,這個時候小麥對鉀肥和磷肥的需求量大,特別是晚小麥,對肥料和水分的需求更為重要。

以上說法只是本人看法如有不對望諒解


生活有趣的老張


防病蟲害,防倒伏,充足的水份光照肥料


chuhan傳奇


在我們地區種小麥是頭年農曆九月到十月之間,也就是立冬前後十天播種完我們地區都是人工種殖,等小苗出土後有十會分高度加施追肥,以胺肥為主加農村廁所裡的水肥合施一次及可,在開年四月收割防冶方面的病蟲害,右紋枯病白穗病和黑穗病防冶方面用殺蟲劑,合三唑酮呲蟲啉合噴一次及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