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籍大学生硬核抗疫日记1: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湖北籍大学生硬核抗疫日记1: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襄阳东站

1月17日

2020年1月17日早起离校时,我还挺兴奋,在北京读了四年书了,终于可以坐上直达襄阳的高铁回家。以往每次都抢不到卧铺票,又受不了接近20个小时的硬座,我都会坐到武汉的高铁,再中转回襄阳。

那时,疫情好像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出发时的北京西站也基本见不到戴口罩的人,即便是在人群密集的窗口。临行前几天,妈妈还打电话过来问我要不要先去武汉见舅舅,之后和他一起回家。当时只是有报道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未放在心上。但我还是买了直达襄阳东站的高铁,第五年了,终于可以坐高铁回家了。


1月18日:网吧和KTV依然热闹

刚回家就是连续频繁的聚会,和家里人(包括刚从武汉回来的舅舅),还有同学(一大半都是从武汉回来的,包括同济医学院的)。这个时候大家谈论的主题也很少提到疫情,街面上也几乎见不到戴口罩的。

作为湖北第二大城市的襄阳,每天都有二十余趟往返武汉的火车,甚至100元能坐黑车从家门口直达汉口火车站。在距离襄阳最近的县级市宜城市,恰逢过年很多人都刚从武汉回家。

就像往年一样,大家都沉浸在寒假、过年的气氛中。县城年轻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还是KTV和网吧,从中午开始网吧就满满当当;县城里网吧又不禁烟,通风环境不太好的网吧,往里走甚至能看见飘在室内散不出去的烟雾,让人喘不过气。而这些年轻人们,起码一半以上的都是在武汉上大学。


1月19日

形势开始严峻了,新闻里有关武汉肺炎的报道多了起来,疫情的严重性在距离武汉300公里的县城得到了体现。街面上出现了戴口罩的人,在我的观察里也仅仅只是这一点。人流并没有减少,似乎这场疫情的发生距离自己还很遥远,大家该聚聚,该吃吃。茶余饭后多了一个议题,提醒大家戴好口罩出门或者少出门。


1月20日:靠外卖度日,“你是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广州的钟南山院士肯定了“人传人”现象,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输入型病例。湖北省内的各地市报告病例,甚至都不如北上广多。直到25日,襄阳才报告了首例确诊。朋友圈开始刷屏武汉肺炎的消息,提醒大家少出门。我也开始在家里待着,一日三餐靠外卖解决。爸妈在乡下经营一个养殖场,平时就我一个人待在家里。

楼底下的烧烤摊生意还是红红火火,家附近的网吧人倒是比以往少了,要说这场疫情引起了县城人的重视,我看也只是在一个尚在萌芽的阶段。人们开始有了警惕,但是丝毫不影响日常生活。朋友们也开始开玩笑,“你是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我在老家的朋友们,大多数都在武汉上大学,包括马上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每年寒暑假少不了很多聚会。他们在1月初学校放假时就已经从武汉返乡,而那个时候,新闻里极少见到武汉肺炎的有关报道,并不显眼,大家也没有料到会发展到这么严重。于是聚会里也没有戴着口罩,但是也开始出现了担忧。以往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要回到乡下的老家,今年有朋友说他们一家三口都不准备回老家,老老实实在家里做好隔离。不过有朋友还是选择了回到天门老家,天门市距离武汉100公里。


湖北籍大学生硬核抗疫日记1: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睡不着的深夜

1月21日:完蛋了,我身边如果有一例感染者,我就逃不掉了。

宅在家里好几天实在无聊,我就约上了两个朋友去家附近的咖啡店斗地主,街面上人流倒是比前两天少了一些,但是戴口罩的仍然是少数,基本上商家都开门了。我们一行三人在咖啡店一下午的时间,基本没有看见戴口罩的,咖啡店里也是满满当当。在我朋友圈里看到已有不少记者前往武汉,从他们的言语中我发觉事态远远不止我身边这么简单。刷着朋友圈看着如临大敌的媒体们,一边看着身边仍然沉浸在过年气氛的人们。大家都不怕吗,我想是不到自己身边,没人会在意。

我开始刻意减少外出,尽量一直待在家里。这个时候新闻里都在说华南海鲜市场是传染源,我搜索了下地图,发现华南海鲜市场离汉口火车站不足一公里,而从我回家开始接触到的基本都是从武汉回来的。心里咯噔一下,完蛋了,我身边如果有一例感染者,我就逃不掉了。同济医学院的朋友回来之后告诉我,他当初还从同济医院门诊大厅拖着行李箱直接走过去,而且其他朋友都是从汉口火车站坐车的。春节前,频繁密集的人员流动,如果有一例病毒携带者,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21号的晚上我在家中,本来想吃饭后把卧室窗户打开一点透气,结果夜里睡着了忘关。第二天早上睡醒之后头疼无比,还出现了一些感冒的症状。起床后我看着朋友圈里刷屏的有关武汉肺炎的消息,意识到不对劲,新闻里已经开始告诉大家过年不要走动,尽量待在家中,不要聚餐聚会。此时爸妈打电话过来一直催我赶紧去乡下,要过除夕了一家人一起吃个饭。这个时候我已经出现了一些感冒的症状,我在想万一我之前被传染了,再去乡下和家里人待一起,这不一家人都传染了吗。我就说我不想去,我就待在家里面,这个时候疫情在武汉已经很严重了,钟南山院士在电视上说武汉人不要外出,也都不要到武汉去了,我们离武汉根本不远。可是我爸妈说,大过年的你都不过来吃个饭,除夕吃个饭怎么了,一年到头就见你这一次,你跟爸妈吃饭又不是出去聚会,自己家里人吃个饭不应该吗?

说心里话,确实一年到头没有见到父母,只是除夕吃一顿饭。而且身边之前接触的人没有出现发热的现象,感冒咳嗽都很少。侥幸的心态,确实思家心切,也拗不过父母的一再电话催促,只好让舅舅把我送到了乡下。


湖北籍大学生硬核抗疫日记1: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宜城空荡的街道

1月22日

街面上已经没有什么店家开门了,似乎是一夜之间大家都不再出门了。

我们只是普通的市民,这次又恰好身处疫区,虽然不是在武汉,但襄阳和武汉的联系也相当的密切,人员流动频繁。突然经历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一时手足无措。所幸身边人没有出现疑似或者确诊状况,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湖北籍大学生硬核抗疫日记1: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乡下父母的房间,除夕我基本都是躺着度过的

1月24日:忐忑不安的大年夜

除夕夜里和父母简单吃了顿年夜饭,他们还提到大年初一想去一个伯伯家里拜年吃饭。我说现在都这个情况了,你们就待在厂里哪儿也都别去,也不要见外人了。相比于物资储备,父母那里比我充足的得多了,他们常年备着口罩和简易的防护服。而来厂里之前,我想在城区内的药店里买一些口罩,这时候已经很紧缺了,我只买到了我自己够用一两天的。

吃饭的时候我一直头昏昏沉沉的,我仔细在网上对比了感染初期的症状,测了体温也很正常,回忆我之前接触到来往武汉亲戚朋友的情况,可以初步确定就是因为睡觉忘记关窗户导致的头疼着凉,吃完饭早早喝了板蓝根休息了。


1月25日:父母也向我保证了过年不去走动了

大年初一一起床,朋友圈直接像“爆炸”了一样,我看的后背发凉:物资不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死亡40多人... ...赶紧起床和父母反复交代不要接触外人,你们也要带好口罩不要接触,现在疫情已经很严重了,武汉突然封城都还没明白过来吗。父母也向我保证了过年不去走动了,我下午简单收拾了一下赶紧返回城区。一直待在乡下的话,一来加重他们的负担,二来我想实际去看看城区内的情况。

街面已经看不到行人了,除了超市也没有店家开门,但是国道上的车很多,大多是本地的牌照,207国道连接着襄阳城区、宜城市以及下面的各个乡镇。国道没有封闭,宜城市区内还有出租车和公交在运行。骤然空荡荡的城市,让我诧异之外,心里多了很多沉重感。

我又何时见过这种景象呢,只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商家都关上门。在我离开城区的时候,甚至在街面上很少看到戴口罩的人,而这个时候武商超市门口已经贴上了未戴口罩者禁入的标识。不过我心里想着,其实这影响也不是很大吧,毕竟在县城里从未见过慌乱的景象,也未听说襄阳有确诊病例,而且也不知道这种状况要持续多久。但是在超市购物的时候,我还是买了很多的泡面,零食。一来我不会做饭做菜,二来平常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么出去吃,要么买点泡面零食对付。

从超市回家的路上,要经过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空荡荡的,我拎着三大袋子沉重的零食,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次疫情对于我生活会有多大的影响。

开开心心回到家中,心里想着无非外面商家都不开门,大家也都不出去,就过几天肥宅的快乐生活好了,而且我的泡面和零食也只买了一周的量。襄阳这个时候仍然没有官方确诊病例,而且我接触过的朋友家人也都没有异常的状况。朋友群里还有比我心更大的,“放心,年轻人不会得的”、“出来打牌打麻将,我要回本”。

种种景象,也让我感觉到了几分紧张,唉,无非是不出门了,对于我的生活也没有多大影响吧。当时心里还在微微叹着气。


湖北籍大学生硬核抗疫日记1:从武汉回来的,不见,明年再见

一周的食粮

1月26日

我打开饿了么,竟然发现华莱士还开门了,赶紧下单点了几份炸鸡,这可比泡面好吃多了,吃了一天泡面也该换换口味。央视新闻里开始报道春节假期延后,也许到春节假期结束疫情也该结束了吧。

所幸这个时候我的感冒已经好了,继续我的宅家生活,零食、空调、WiFi,倒是过的很舒服,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吃泡面、炸鸡。


未完待续... ...


(自述:银盐,心像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