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真的很危險!一起典型的家族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啟示

引 言

近段時間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每個人的心。省疾控中心在疫情分析中發現,在目前發現的聚集性疫情中,家庭聚集性疫情佔大多數。家庭聚會、聚餐,是造成該病傳播的重要原因。在疫情防控期間,大部分人都做到了戴口罩、少出門、勤洗手、不聚會,但是仍有少數人沒有認識到在疫情期間聚會的危害,走親訪友、聚眾聚餐,造成了更多感染的同時,也給防控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困難。

一起典型的家族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啟示

2月7日晚,某市中心醫院收治了一例發熱病人。患者劉秀香,女,83歲,胸悶、乏力,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正常,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接診醫生是臨床救治組組長,根據有關防治程序高度懷疑為新冠肺炎,並迅速提出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當日凌晨,疾控中心人員到醫院對劉秀香進行採樣,經過連夜核酸檢測,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

“空降”病例流調排查

牽出家族性聚集疫情線索

為了摸清劉秀香的感染源頭,並尋找在其生活中有過接觸的、可能被感染的人員,疾控中心人員迅疾對劉秀香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發現:劉秀香長期在家務農,平時與丈夫楊東明同住。1月19日,劉秀香開始出現發熱症狀。按照以往的習慣,她認為這是“感冒”了,自己吃了退燒藥,希望“扛一扛”就過去了。而在那之前半個月內,劉秀香和丈夫都沒有去過外地,甚至都沒有出過本鎮。

這個看似“空降”的病例讓流調人員疑竇叢生。沒有外地旅行史,這說明,在劉秀香之前,有一個人傳染了她。這個人一定是與她有過密切接觸的人——或者是來她家探訪的親戚朋友,或者是在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被傳染了。

為了摸清傳染源,流調人員對近半個月來與劉秀香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逐一排查。由於劉秀香歲數已經很大了,身體狀況也不好,老伴楊東明也很難準確地回憶起這半個多月來的事情,調查一時陷入僵局。

“到病人家裡來的,一般都是他的親戚。先從他的兒女和近親入手!”流調人員同時對劉秀香的兒子、兒媳、侄女等開始排查。

不出所料,在排查中發現,劉秀香的大兒媳婦李芳、侄女婿鄭立民已經出現了發熱、咳嗽症狀——兩人很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李芳和鄭立民被連夜轉運至隔離病房,流調人員為他們採集了標本送檢。

與此同時,另一組流調人員也在對轄區內劉秀香的其它親屬進行排查,採集劉秀香的大兒子楊剛、大孫子楊立強的呼吸道標本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劉秀香的大兒媳李芳、侄女婿鄭立民、大孫子楊立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陽性!

至此,一起新冠肺炎家族性聚集疫情開始浮出水面。

摸清感染途徑

所有接觸者都有感染危險

李芳,劉秀香的大兒媳,與丈夫楊剛在外省居住。1月8日,也就是農曆臘月十四,李芳和丈夫乘坐火車返回老家。在回家的第三天,李芳便出現了咽痛症狀。

也就在這一天,李芳和丈夫到母親劉秀香家中探望——這很可能就是劉秀香感染的來源!

那麼李芳又是被誰感染的呢?她們並不是湖北迴來的,而且返回的火車也不經過湖北,更未在武漢停靠。難道是在車上接觸了某一名武漢的患者?——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排查工作就太難了,整個車廂的人都有“嫌疑”,無異於大海撈針。

在流調人員的反覆引導和詢問下,李芳終於回憶起:她們在回鄉之前,曾經接觸過從武漢前去旅遊的一家人,時間大概在1月1日前後——也就是李芳發病的10天前。時間吻合!基本可以認定李芳的感染途徑!

李芳、劉秀香的傳播鏈條已經基本梳理清楚。但是,李芳在返回老家後一定還接觸過其它的人,這些人都有誰?他們發病了嗎?

毫無疑問,他們都有感染的危險!

摸排密接網

2人密切接觸120多人

1月20日,劉家村有一件大喜事。劉新剛家裡的大胖小子這一天滿百日。這天正好是年二十七,親戚朋友都已經陸續回到了老家,這場“百歲宴”也越發的熱鬧。參加這場宴會的人有家族裡近五十人。劉秀香是孩子的“曾奶奶”,這個“席”是當然要坐。兒媳李芳,也在被邀請之列。實際上,當時李芳的發熱、咳嗽症狀已經持續了近10天,劉秀芳也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症狀。如果她們的警覺性夠高,及時去醫院診察,是可以避免更多的人被傳染的。

而在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喜樂融融的“百歲宴”,潛藏著巨大的危機——這是家族成員的第一次集體暴露!

五天之後,大年初一,按照村裡的習俗,家族裡的大拜年是少不了的——這是家族成員的第二次相對集中的暴露。

大年初二,劉秀香的女兒楊梅接老兩口接到自己家裡,一家人一起聚餐——這又是一次聚餐暴露……

截至2月15日中午,本案例涉及的家族已經有了9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經過省、市、縣三級疾控人員聯合調查,已經排查了李芳、劉秀香兩人的所有密切接觸者120餘人。目前,所有密切接觸者都已經接受醫學觀察。而其他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仍在排查。這9例,可能還不是最終的確診數字。

(文中所有人物姓名均為化名)

不聚會,春節不串門拜年,出門戴口罩,這些都是重要的疫情防控措施。在這起案例中,聚會的教訓是很殘酷的。我們不難看出,任何一位感染者如果在出現症狀後能夠及時就診,如果村民能夠按照要求取消這次聚會,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佩戴好口罩做好防護,都可以避免更多的人被傳染。

令人欣慰的是,首診醫生警惕性高,及時發現了指示病例,進而疾控機構在相關部門配合下,高效快速地調查和管理,使得該疫情迅速納入管理範圍內,大大降低了繼續傳播的風險。但是在農村地區,感染後“在家治療”延誤發現時機,以及外地返鄉人員出現症狀仍多次參加聚會的現象,為疫情防控敲響了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