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林冲对高俅父子无奈无脾气,对待王伦时脾气咋那么大呢?

空中的小飞


题主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说出了很多读者想说的话。林冲一生被人诟病的主要就是这两条,一条是被高俅父子陷害却不断容忍退让,另一条就是竟然火并了收留他入伙的梁山之主王伦。所以给读者造成这样的印象:认为林冲就是“欺软怕硬”之人,所以对高俅父子无可奈何也没有脾气,而对王伦则火气那么大,以至于要火并王伦。事实上,林冲果真是这种“欺软怕硬”之人吗?我认为林冲决不是“欺软怕硬”之人!

第一,林冲料想不到高俅父子想要把他置之死地。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职位虽然不高,但待遇应该挺不错的。我们从他后来能拿得出一千贯钱买宝刀就看得出来,林冲的待遇是挺高的。一千贯钱相当于一千两银子,武松曾给郓哥五两银子,郓哥说够他们父子三五个月的用度。也就是说,如果从购买力来说,一千两银子相当于如今一百万元人民币。林冲又有个温柔贤惠的娘子,可以说,既不缺钱,家庭生活又很美满。对林冲来说,这样的生活状态无疑问是非常满意的。后来,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林冲及时制止,也给足了高衙内面子,并没有打他泄愤。林冲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想得罪高太尉,他认为自己这么做,足以让高衙内此事到此为止。林冲哪里想得到高衙内会无耻到这个地步,林冲饶了他,他却就是一门心思想要霸占林冲娘子,而要霸占成功,就必须要除掉林冲。这就是高俅父子想置林冲于死地的根本原因。林冲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对高衙内的挑衅和欺压行为总是容忍、退让,因为他还想维持之前的那种幸福、平静的生活。

第二,林冲醒悟到高俅父子想要把他置之死地之后,彻底爆发,杀了陆谦等人,可见林冲并不是“欺软怕硬”。

林冲第一次是在大街上制止了高衙内调戏他娘子的行为,想要发作打人的时候,发觉是高衙内,便罢手了,因为他不想得罪高太尉;第二次是在陆谦家,由于林冲的及时赶到,高衙内想要奸淫他娘子的目的没有达到,但这次林冲认为是陆谦卖友求荣,为了巴结高俅父子而陷害他,所以,他把陆谦看作了自己的敌人,要找陆谦算账;第三次则是他中了奸计,带着宝刀被诱入白虎堂,因此被判处斩首,幸亏开封府尹相救,才让他只是刺配沧州。这个时候,林冲还幻想着刺配回来,还可以再继续后半辈子的生活,因而老老实实跟着董超和薛霸两个押解公人去了沧州,哪怕在路上董超和薛霸想趁机杀死他,他得鲁智深救命后还是谅解了这两个押解公人,原因就在于林冲还对未来充满幻想。直到在沧州牢城营的草料场,大雪之夜,林冲无意中亲耳听到了陆谦一行人想要烧死他,这才彻底粉碎了他对未来的幻想,也彻底激怒了林冲,林冲忍无可忍,彻底爆发,终于杀了陆谦等人,这就标志着林冲彻底和高俅父子的决裂,和官府、朝廷的决裂。由此可见,林冲并不是“欺软怕硬”之人。

第三,王伦对林冲欺人太甚,暴露出他是个无德无才之人,才导致最终被林冲火并。

林冲从陆谦等人的对话中才得知,原来高俅父子既陆谦等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他死,他不死他们都不安心,这才彻底粉碎了他对未来的幻想,他才想到了永远没有退路,因此才彻底和高俅父子、和官府、朝廷决裂,杀了陆谦等人连夜上了梁山。此时的林冲,可以说世界之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所,唯一能够容身的地方就是梁山了。因而他带着柴进的举荐信上梁山找王伦,想要入伙。王伦欺负林冲太甚,先是找理由拒绝林冲入伙,哪怕明知道这一拒绝就是得罪了梁山以及王伦本人的大恩人柴进,他也不顾。王伦没想到杜迁、宋万和朱贵三个头领都反对他赶走林冲,无奈之下,王伦又出个难题给林冲,要他下山纳个投名状,偏偏林冲运气不好,又遇到个旗鼓相当的杨志,王伦便突发奇想,主动招揽杨志,想以杨志来压制林冲,谁知道杨志并不想上山入伙,这么一折腾,王伦没有办法只好收留林冲。但他从此对林冲是极力打压的,就连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都听闻了林冲受王伦多少窝囊气,长期压抑。像王伦这种压根拒绝人才加入梁山的人,无异于祸害梁山。所以等到晁盖一行上了梁山,王伦故伎重演,终于彻底激怒了林冲,林冲觉得王伦再留着就是梁山的祸害,也是大家的祸害,所以干脆火并了王伦。可以说,王伦是自己把自己给害死的,怪不得林冲。


乔鞅


人都是为了生活,没有遇到绝境,有一点忍耐,谁愿意去拼命,高俅乃是林冲上司,当朝太尉,权高位重,高俅为了高衙内在白虎节堂设计陷害林冲这件事上,林冲只有忍气吞声,委屈求全的份,就是到了草料场,他还想着等事过后,在回东京,重新生活,可当听说妻子已死,又見高俅派人来追杀他时。感到万念俱毁,没有退路了,才在山神庙杀了人,上了梁山。

再说王伦,此人不可小看,落榜秀才,一介书生,能够拢络几百人在方圆八百里水泊梁山上逞王,多次击退官府征剿人马,足见此人非等闲之辈,林冲的到来,王伦意识到将给梁山带来二种不利因素,第一是林冲是杀人犯,而且杀的是高俅的人,官府会用力来拿。第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非池中之物,恐怕日后难于控制,对自己不利,所以才不肯让林冲入伙。这事林冲早已心知肚明,只是自已势单力孤,不便发作,晁盖等人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机会。火并王伦是早晚的事。王伦不留林冲的想法也是正确的。

《水浒传》中林冲对待高俅父子与对待王伦时脾气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这两次的处境不一样,高俅父子那时他还存在幻想,还有牵挂,杀王伦时孑然一身。





玉蝶侵梅


在《水浒传》中,林冲武艺高强,曾是80万禁军总教头,但是他面对高俅时委屈求全。而对白衣秀士王伦却大发脾气,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一,有些人可以得罪,有些人得罪不起。林冲不打调戏自家娘子的高衙内,因为林冲知道,如果打了高衙内,就等于得罪了高俅,而高俅是他的顶头上司,位高权重,得罪了高俅,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会因此而家破人亡,因此,当他“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但林冲在火并王伦时,林冲的武力值碾压王伦,又有晁盖等七人做后援,完全可以以绝对的优势控制住梁山上的众人。因而,林冲毫无负担的火并了王伦。然后推举晁盖做了梁山上的领导。

二,心中有无挂碍。后来林冲误入白虎帐,被刺配沧州,已经家破人亡,可是当他差点儿命丧野猪林,林冲仍然才取得委屈求全,是因为他心有挂碍,虽然他临走之时,把自己的娘子委托给自己的丈人照顾,但他仍然担心自己会给娘子惹祸,因此他不得不忍。

而林冲在火并王伦时,已经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纵然有,王伦也没有能力去对付自己牵挂的人,因此林冲毫无压力的火并了王伦。

当然,以上原因不能说明林冲势利,却能说明人生有时候很无奈,就是因为那一份无奈,有时不得不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萍风竹雨123


感谢题主的厚爱。收到题目多时了,一直没有回复。一则想回答认真一点,二则近日小忙。

首先说一下这三个角色。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性格上,大家多有错觉,多认为林冲懦弱,其实不然。您看《水浒传》是怎样写林冲相貌的,豹头环眼,惯使丈八蛇矛,他对应的是三国时期张飞。关胜对应关羽。而且在梁山上,林冲的绰号之一就是“小张飞”。显然,林冲是火爆脾气。

为什么给人懦弱的感觉呢?小说家就有这种本事,一方面他武艺高强、脾气火爆,一方面又处处委曲求全,这种矛盾更激发了您对林冲的故事的浓厚兴趣。反差越大,入戏越深。

高俅,本来是泼皮无赖,后来官居太尉,是林冲的上司,比林冲官阶高太多太多。高俅的干儿子迷上了林冲的娘子,高俅抵不住干儿子哭闹,就设计陷害林冲,经过误入白虎堂、暗杀野猪林、火烧草料场,几番欲置林冲与死地。幸亏林冲人脉广大,几次绝处逢生,最后逼上梁山。

王伦,林冲逼上梁山前后的梁山寨主。他原本是个落魄书生,绰号白衣秀士,手下只有两个不入流的好汉。

林冲来到梁山,王伦有自己的考虑。王伦不想因为林冲而与朝廷作对,这是其一;其二,林冲武艺高强,王伦感觉难以驾驭。王伦只想安安稳稳地做寨主,过逍遥日子,从不想树大招风。

马未都说过一句很诙谐的话,“见到怂人搂不住火,见到火人搂不住怂。”话糙理不糙。识时务者为俊杰,谁都有个胜算评判,何况林冲?林冲虽说不怂,但是也不敢乱来。

面对高衙内,他以为以后不会有事,就忍了;面对高俅,他杀不出去,也是忍了。您看他在山神庙忍了吗?火力全开。只要他有机会,他可不会忍的!

林冲的隐忍也跟他的出身有关,他从官场走来,而且曾经是春风得意,在火爆脾气之上又多了一些贵族气。比如他面对高衙内,面对董超、薛霸,都是宽弘,忍了。面对洪教头也是一忍再忍,这是贵族气质的一面。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林冲是双重性格。人是性格的统一体。林冲上山时,已经走投无路,王伦三番五次相逼,林冲也是忍了。骨子里谁想落草为寇?林冲可不是草莽之人。

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无处逃遁,也来投奔梁山。此时的王伦更加顾虑丛丛,如果留下这帮人,比留下林冲更可怕。事实也是如此。这帮人打家劫舍更专业、更猖狂。所以他们也是打破王伦寨主梦的。

林冲此时不高兴了。他曾经与晁盖同病相怜,对王伦做法自然不认可,又受了些吴用蛊惑,所以他火并了王伦。

理性分析一下,林冲火并王伦,不是为己,而是为人。而且,林冲出手绝对有胜算,这才是武林高手。为了留下晁盖等人,杀了王伦,这种火力正是林冲脾气的完美展示。他不怕王伦和其他两个首领以及一干喽啰。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林冲,这也是人们同情林冲、喜欢林冲的原因所在。不知道我的观点符合不符合您的思路。


履和斋


说出真相真的是挺残酷的。林冲骨子里是胆小怕事,欺软怕硬的。

林冲是个精细的人。他非常清楚谁能惹得起 谁惹不起。高俅父子他是真的惹不起,高俅地位高,人又诡诈。林冲斗不过。这一点林冲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所以他隐忍。

而王伦的无能,林冲看得一清二楚。火拼王伦这事在林冲心里指定是想过好几会了,只是没有机会。

只要时机成熟,杀了王伦并没有任何风险。况且晁盖没有上山之前,王伦这几个人的关系,这几个人的能耐,林冲是心中有数。林冲是不会干没有把握的事。

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当年王伦不希望林冲入伙,也不失为正确的主张。不狠不阴也是压不住林冲的。林冲与杨志厮杀之际,王伦也想请杨志上山,与林冲相互牵制。所以只能说王伦绝不是像林冲说得那么不堪。只能说是命运不济。段位太低。

林冲身上的奴性的确很可怜。可怜一身高强的武艺。可怜一腔心细如发的精细!

一生无害人之心,一生为他人做嫁衣。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从来未畅快的活过一天。

林冲的弱点其实我们的大多数都有,这也是人活着的悲哀。林冲是真老实,真懦弱。

也是真真正正的愚笨。


灵迅风水出谋划策




林冲是《水浒传》108个草莽里面,为数不多的“好人”。

这里的好人,不是说林冲没事帮穷苦人收个粮食打个水般的善良,而是他能够克制自己,恪守本分。

回想林冲上梁山的过程,似乎没有枉杀过一人,均是在逼不得已时才为之。梁山好汉中,此类人等寥寥数人而已。

林冲是封建社会的“体制内”人员,而且是世家,也就说他爹也是干教头的,他老丈人也是干教头的。教头这个职务,游走在大宋官员体制的边缘,说官吧,不像,说民吧,也有些权利。

所以,林冲的性格是豪迈中带着压抑的。尤其是面对上级时,他是从骨子里有敬畏感的,何况高俅位高权重,岂是林冲能够惹得起的。



对于高俅父子的责难,林冲从未想过反抗,因为他还有家人,幻想着自己的前程。没脾气,是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说实在的,要不是高俅父子太多咄咄逼人,林冲会安安问问在草料场上班,想都不去想落草。

落草之后,林冲上梁山。适时,梁山上做主的是王伦。要说明的是,林冲开始对王伦也没有大脾气,心情郁闷的他,只求个容身之所,委曲求全理所当然。

直到晁盖等人来投王伦,与林冲投机。也可能算不上什么意气相投,只不过林冲压抑久了,当“好汉”久了,对兄弟情有所期盼。



晁盖等人的到来,让林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有了可以值得交往的对象。可是王伦不识时务,依然不冷不热,想要赶晁盖等下山。

王伦真是不识时务,都是当山贼,谁拳头硬谁才有话语权。这一来,激怒了林冲等人。

原本林冲本领就在王伦之上,是他懦弱保守的性格才让他不去露头,俗话说,狗急跳墙,何况林冲这样一个被王伦压制的人。

林冲上了脾气,后果很可怕。他直接把王伦给咔嚓了。



毕竟,王伦没有高俅那样名正言顺的权利,能调动的人马有限,再者说来,王伦时代的梁山,本是乌合之众,没有有效的行政制约体系,已经不再体制内的林冲,顾虑少也就是必然了。


请关注风舞鹰翎。


风舞鹰翎


林冲是悲剧人物,人们形容走到低谷绝路时就会说"不逼不把梁山上"和"逼上梁山"就是岀自他的点典故,他的遭遇可谓一败涂地,这也是封建势力的摧残和他懦弱的性格造成的,有的人可能就会问了,"林冲武艺高强,八十万禁军教头还懦弱吗?你真是胡说八道,去、滚一边晒太阳去",大部分人会持这一观点,那么我就以林冲对高俅父子无奈、无脾气、对待王伦的态度来分析这点。

舍弃封建势力摧残就那回事,咱不详说,只说人的思想境介不同,方向和结局也是不一样的,就说那同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王进,因以前打过高俅那帮流氓地痞,高俅怀恨在心,刚上任就打了王进几十棒子,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王进就分析呆不下去了,迟早会送了命的,于是收拾行李,携家带口逃走了,这就意味着己逃岀了魔掌,先是投奔弟子史进,后又投奔廷安府重经略处去了,这就是人们说的智勇之人,达则兼顾天下,荣顺其身、不达则独善其身,即逃离了事非,又保全自己妻儿性命。

而把林冲性格换在王进身上,做事就不同了,他可能就会岀现这样一幕,林冲挨了打,叹着气回来,林娘子给他揉背换药,他叹着气说"高俅打了我,这日子咋过呢?娘子劝他远走高飞,他就会说”哪儿去呢,还是忍着吧!或者送他些好处就好了",过了段时间实在不行了岀走投奔史进,时间长了,在家三日不为客,史进也不耐烦了,这还算往好处想了,可惜他还没这样做,叫人家诬陷充军去了还追杀,这就充分说了林冲有贪图功名,放不下,委曲求全的性格,对狼乞命的理数他不懂,一味让人加害而吞声忍气,以致家破人亡。

对王伦火并时,林冲的性格己由懦弱转化为凶暴惨忍了,这种变性的残忍是由长期的压抑、烦躁和怀才不遇的愤恨积累起来的,这时的他己除了仇恨和不满,就是麻木不仁了,因此也没人和他亲近接触了,他的内心是自私的,他只考虑了他的立场,别人不同情他,他也看一切是和他过意不去。

火并王伦其实是内心焦虑矛盾的暴发,这一切的恨交织在一起,王伦成了他的活靶子,这一刀,泄了他心中积攒的恕火,原希望这一刀会是众望所归,以后他也可以扬眉吐气了,然这一刀也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戻气,他的无义、残忍、暴露无遗。

林冲最终郁郁而终,也可能在众叛亲离中一撅不振,也可能是所做所为中悟岀了人生的不易,总之后来的岁月在凄凉和孤苦中了结。


木火燊辉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

林冲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江湖上颇有名声,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且夫妻恩爱,日子过得应该不差。但自从林冲的娘子被高衙内惦记上以后,灾难就开始了。高衙内的最终目的就是想结果了林冲的性命,这样才能高枕无忧地霸占林冲的娘子。所以,林冲若不死,悲剧不停止。看起来,林冲的悲剧的确是因高衙内为非作歹而酿成的,但如果从林冲的角度去分析,其实很大程度上,林冲的悲剧也是源于其自身性格软弱。

林冲发觉是高衙内便收回了举起的拳头

细节之一:林冲娘子在庙里上香时被高衙内调戏,林冲隐忍不发,以为忍一忍,这事儿就过去了。正是林冲这种软弱的个性从某种程度上对高衙内造成错觉:他认为凭着父亲高俅官居太尉,弄死林冲不跟弄死个蚂蚁似的吗?看林冲这种个性估摸着也不敢翻天。所以,高衙内父子敢拿林冲开刀,认为林冲的命运必定是紧紧拿捏在他们手里。倘若换成是武松,或许会让高衙内知道此人不好惹,若惹毛了他,他不定干出什么事情来,实在是犯不着。或许,高衙内也就会放弃霸占其娘子的想法。即便是高衙内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想必第二次陆谦出面的毒计就会被武松识破,甚至陆谦、高衙内当场就会丢了性命。对武松而言,大不了浪迹江湖。

细节之二:在野猪林董超、薛霸二人把林冲绑在树上,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幸亏一路暗中跟随保护的鲁智深救下林冲,否则林冲就要命丧野猪林了。此时,董超、薛霸二人已经将陆谦受命委托他们在野猪林结果林冲的事情告知了林冲,其实已经足够粉碎林冲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了,高俅父子二人不杀了他誓不罢休,哪里还有让他忍辱偷生再回东京的可能?这个时候林冲还抱着幻想,还认为只要老老实实去沧州牢城营改造,高俅父子二人便会放过他了,他还是有机会回东京重新开始新的人生。软弱的性格导致他产生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他阻止了鲁智深要杀了董超、薛霸的举动。

细节之三:陆谦一行三人烧了草料场,想一把火烧死林冲,即便烧不死,也让林冲背上火烧军用草料场的死罪,早晚死路一条,到这个时候,林冲才彻底绝望了,愤而杀了陆谦一行三人,世界之大,却没有他林冲的容身之所,无奈之下,他只得在柴大官人的荐举下投奔梁山。可气的是,万念俱灰的林冲偏偏遇上了一个气量狭小、不能容人的王伦。别看王伦只是个落第的秀才,没什么大本事,看人的眼光却是毒辣,初次和林冲打交道,就看出林冲是隐忍之人,所以王伦才敢大胆作贱、折腾林冲。林冲果然还是隐忍,被迫听从王伦的折腾,后来王伦虽然勉强让他在梁山落脚,却被王伦看扁了,觉得他本事大又如何,还不是乖乖屈尊于我王伦之下。直到最后晁盖一行在王伦面前重新经历他的遭遇,加之吴用旁敲侧击的激将,才彻底爆发,手刃王伦。

由此看来,林冲是内敛、谦让、软弱的人,没有被逼得走投无路是绝对不会奋起反抗的。欺软怕硬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人性,倘若林冲不是这么软弱,或许他的命运不会这么悲剧。






历史名人物


在小说《水浒传》中,林冲之所以对高俅父子无奈、无脾气,而对待王伦时脾气那么大,主要是因为,林冲在这一前一后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段里,他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应该是随着人物的经历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林冲就是这样一个塑造的比较成功的艺术形象,比如说他的性格,就在风雪山神庙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隐忍的体制内的小军官,变成了充斥着暴力的江湖豪客。

林冲对待高俅父子没有脾气,是因为那时的他,还贪恋着自己的稳定的生活,以及那份微薄的俸禄。

林冲赶到调戏自己妻子的那人身边时,一手搬过那人的肩膀,一手举起来就要打,可是,当他发现那人竟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高俅的义子的时候,举起来的那只手,就慢慢地放了下来。为什么呢?

林冲在回答鲁智深的疑问的时候,说的很明白:“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

后来,即使是小衙内继续设计林冲的娘子,林冲也没有敢对小衙内下手,仅仅是想要报复陆谦一下,就如同有人欺负了他,而他却只敢回击人家的狗一样。

后来,林冲被发配到了沧州的草料场,遇到了以前的旧相识李小二,说起前事来,都是一口一个“高太尉”,可见,即使是到了被发配的时候,林冲还希望能够再次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呢。

在山神庙里,林冲听到了陆谦的计策时,被彻底激怒了,就在这个时候,林冲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刮大风,所以林冲不得不用一块大石头顶住庙门,也正是因为这扇关着的庙门,才能够让林冲听到高俅对他的赶尽杀绝的计划。林冲终于暴怒了,跳出门外,杀了陆谦等三个人,把他们的头割下来,祭奠在庙里的供桌上。从此,林冲也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谦谦君子的行事作风,用一种新的面貌开始行走江湖了。

林冲在路上遇到柴进的庄客的时候,就是一个明证,他在向众人多次讨酒吃未果的时候,开始发起了脾气,用花枪把炭火向众人身上一搅,接着又用枪杆打跑了他们,自己快活地吃酒。这在以前的时候,林冲是干不出来这样的事情的。

林冲之所以能够火并王伦,除了他在王伦的手下,长期地受到排挤以外,还有他善于审时度势的因素。

林冲到了梁山以后,在王伦的手下,过的也是很憋屈的日子,但是他只能忍着,因为杜迁、宋万以及朱贵,都是王伦的人,自己毕竟是寡不敌众。再说,即使是自己能够杀得了王伦,那以后呢?林冲并不是一个能够领袖群雄的人物。所以说,此时的林冲,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的隐忍,而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正是晁盖一行人的到来,才给了林冲火并王伦的勇气,自己既有了帮手,事成之后,还能够有义薄云天的晁盖来领导梁山,所以说,林冲的火并王伦,也是有他自己多方面的考虑后才做出来的举动。


烟雨江南话红楼



不是林冲无脾气,而是王伦把林冲逼到了绝路。

林冲在对待高俅父子的事情上,一忍再忍,直到了风雪山神庙,才迫不得已杀了陆虞侯和差拔几个,雪夜上了梁山。

而在山寨之上,林冲也是忍气吞声的忍了好久,甚至被白衣秀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边上,也不曾动怒杀人,只怨自己身乖运蹇,不逢明主,一直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和不平,甘做梁山泊的第四把金交椅。

若是论及林冲的能力和修为,起码也是占山为王的材料,就是因为林冲的忍耐和退让,才让王伦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一时间无路可走,无计可施。

但林冲的肚子里分明蕴含了发泄不出去的怨气,只是隐忍着不发作而已,就像他在草料场,若不是那几个人火烧了他的栖身之地,甚而要捡几块他的骨殖去邀功请赏,他也不会冲出来枪挑了那三个家伙。

而梁山之上豹子头手刃王伦,实在是王伦把事做绝 ,逼得托塔天王和林冲没了转圜的余地和空间,这才迫不得已怀揣利刃火并了王伦。

翻检书中一应描述,也不会看到林冲血灌瞳仁的愤怒状,除了他的绝对仇人高俅陆谦等人。能忍耐一时则会忍耐下去,直到憋得不能再行忍耐下去,才怒焰冲天的爆发出来,这也符合他在整部书中的一贯形象。

只是白衣秀士赶上了这个倒霉点,也碰巧晁天王一干人等英雄聚义,林冲是英雄相惜,自然会看不惯王伦的所作所为,临时爆发也是情理之中,要怨也只能怨王伦这老小子太不识抬举,一介腐儒穷酸,却硬要充大作妖,只能是自取其辱,自寻死路。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