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股市大跌 A股能否獨善其身?


美歐股市大跌 A股能否獨善其身?

美國衛安問題被日本等媒體披露之後,國際市場的風險敞口急劇擴張,隨著日本、韓國、意大利的情況也變得嚴重,週一國際市場呈現了金融危機的氣氛,美歐日等股市暴跌,恐慌指數暴漲,隨著全球金融風險的陡升,國際黃金價格一度放了衛星,但最終漲幅收斂。

週一,美歐股市哀鴻遍野,大宗商品市場也是一片慘淡,市場風險情緒激烈,這種場景往往在經濟或金融危機中才能看到,因此當前的國際經濟與金融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化了,投資者應該適當控制一下風險。

週一歐洲股市全線低開低走,德國DAX30指數跌4.30%,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4.18%,英國富時100指數跌3.9%,法國CAC40指數跌4.35%。而美股也同樣遭受重挫。

截至收盤,道指跌3.56%報27960.8點,標普500跌3.35%報3225.89點,納指跌3.71%報9221.28點。道指與標普500指數均創下2018年2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納指創下2018年12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其中道指單日下跌1031.61點。

VIX恐慌指數週一飆升,截止收盤上漲46.55%,直衝歷史高點,倫敦現貨金一度因避險情緒飆漲至1689美元,大漲40多美元,但最終因近期連續大幅上漲超買嚴重而遭受拋盤,至收盤時漲幅收斂,全日漲幅0.99%,報收1659美元。黃金的大幅衝高回落,可能預示著週一全球風險情緒的宣洩暫時不會連續性惡化,但是全球金融風險的走向還有待進一步密切觀察,大意不得。

週一,紐約證券交易所2548只個股下跌,317只股票上漲,35只股票收平;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2347只個股收跌,349只股票上漲,34只股票收平。

美歐市場現危機式恐慌,股神巴菲特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呼籲投資者保持平常心。巴菲特直言,“這是好消息,是趁低入貨時機。”雖然巴菲特的重要持倉昨夜都出現了大跌現象,但巴菲特淡定表態:大跌對我們有好處。

而我在上週日撰寫《巴菲特去年底重倉股給市場留下了風險信息》一文中,就分析了巴菲特的十大重點持倉特點,其實巴菲特去年底的重倉股與防禦金融危機有密切關係。即便巴菲特做了表態,認為美股大跌後可買入,但是這樣恐慌的國際市場短期還是比較難恢復,投資者需要加以重視,需要加強風控。

在投資過程中規避高風險(β),是擴大超額回報(α)的最好方式之一,在這樣的風險階段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投資水平的,投資是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在α與β的平衡過程中,給β做減法,就是α的擴張,所以在風險管理乃至風險對沖過程中,往往做的不是直接擴張收益,而是加強風控,當風險管理過關了,超額回報自然會水漲船高,這是投資者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在可能出現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加強投資的穩健性是首要的。

大宗商品市場昨夜也出現了普跌,能源、工業品、糧食等紛紛下跌,但是由於諸多工業品前期跌幅已經較大,所以昨日大跌之後跌幅多有所收斂。

從未來來看,全球證券市場的態勢不容樂觀,美歐股市幾乎一日之間就吃掉了今年以來的所有漲幅,這樣的走勢如果不能及時止血,美歐股市確實存在頭部嫌疑,一旦牛市轉向,那麼將會對國際市場形成長期影響,因此近期對於國際市場的走向要加強監督。

另外,希望國內夜盤期貨早日開通,當前的夜盤關閉顯然給國內投資者帶來了嚴重的干擾,在國際市場加劇動盪的前提下,國內期貨夜盤具有很強的風險對沖功能,這種情況下夜盤繼續關閉顯然對國內的投資機構、企業以及個人投資者都極為不公平,明顯放大了國內市場風險與投資難度。

對於當前的操作策略而言,個人給出如下建議:

一、對國內股市的影響預期不會太大,但是投資者需控制倉位,關於這一點我前期已經多次說明了,拋出漲幅過高的股票,待股市有所回調走穩之後,再增持前期漲幅不大的優質股。但是總體持倉不宜超過70%,以60%以內持倉更為合理。

二、美歐股市大跌,會加重美國經濟與金融的複雜性,再加上衛安問題的影響,預期美歐日經濟都會出現不利的情況,這種情況如果再延續1~2個月,美聯儲以及歐日央行的貨幣政策必然會轉向鴿派,繼續貨幣寬鬆的概率非常高,所以在大宗商品遭遇重挫之後,可根據美聯儲與歐日央行的信息伺機尋求反彈機遇,這應該是今年投資中不錯的機會之一。

三、由於全球風險情緒擴展,雖然貴金屬週一大幅衝高回落,但是從中長期來看,貴金屬在對沖金融危機等方面意義重大,所以待黃金等超買情況有所調節,技術指標合理後再適度投資,長期來看貴金屬的風險對沖作用依然非常突出。

四、今年的投資要注重多市場的投資,以及加強風險對沖的管理,不要過於偏重股市,而是要將資產在無風險與風險資產中合理配置,要適當利用期貨市場對沖風險。

五、當全球風險資產出現危機苗頭時,一部分風險資產會積極轉移至國債等市場避險,雖然國債收益率會下降,但是利於國債價格上漲,國債會有一些投資機會,所以可以適度投資國債等資產,以平衡投資風險,待國際市場風險回落之後,再做其他投資的選擇。

(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