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查理八世進入那不勒斯

公元1494年,法王查理8世率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經蒙熱內夫爾山口進入亞平寧半島。此次征討的最終目的地是位於半島最南端的那不勒斯王國,查理對那不勒斯王國的征伐並非一時的心血來潮之舉。在此之前,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德1世因拒絕向教廷交納貢賦而被時任教皇的英諾森8世下令剝奪教籍。之後,英諾森8世更是向查理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其能接管那不勒斯王國的政權。之所以選擇查理8世,是因為查理的祖父老查理(7世)曾迎娶安茹的瑪麗為王后,而瑪麗身為安茹王朝的後人,具備那不勒斯王國王位的合法繼承權。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蒙熱內夫爾山口

雖然此時的那不勒斯已處於新王朝的統治之下,但查理8世身為前朝家族的後人,也就擁有了統治那不勒斯的法理依據。雖然英諾森與費迪南德與1492年達成了和解,且兩位始作俑者亦先後於1492及94年去世,但查理卻無法平復自己那顆悸動的心。繼承費迪南德王位的是其長子阿方索2世,俗話說父債子還,既然老頭子已經不在了,那隻好向老兄弟亮刀子了。

其時,阿方索正與統治米蘭公國的米蘭大公斯福扎就公國的統治權爭執不下,為了解決眼前的危機,斯福扎決定邀請查理南下,雙方聯手對付共同的敵人。而未來的教皇儒略2世,時任樞機主教的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亦不時的敲打查理那不安的心門。終於,在各方勢力的鼓動之下,查理集結起一支約25000人的軍隊,並由其本人親自掛帥於1494年南征亞平寧半島。翻越阿爾卑斯天塹的法軍隨即穿過倫巴第平原,抵達亞平寧山脈西側的拉斯佩齊亞港,在那裡查理與他的火炮部隊成功會合。查理的火炮部隊是一支足以令當時世界上的任何軍隊都聞風喪膽的可怕的軍事力量,

這支火器部隊的核心力量由36門重型火炮組成。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查理8世的火炮部隊的核心力量由36門銅炮組成,輔之以發射石彈的臼炮

法軍的火炮革新

1450年的諾曼底圍城戰中,法國人的大炮轟塌了諾曼底城堅固的城牆,幫助法軍一舉收復失地,彼時統治法國的正是查八的爺爺查七。歷經比洛兄弟的改革及無數無名工匠們的辛勤勞動,至15世紀90年代,法國人終於設計鑄造出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可怕的新型火炮。

此刻,查理麾下的炮手們所使用的新式火炮比之其先祖們更為犀利高效,這些噴吐濃煙和彈丸的青銅怪獸們將會在攻堅及野戰戰場上向世人展現它們無與倫比的破壞力。在不久之後它們將震撼整個歐洲乃至西亞,在歐亞大陸上掀起一股革新火器及要塞設計的新風潮,其所產生之影響足以激盪未來近400年的軍事戰爭形態。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推動法軍火炮革新的比洛兄弟之一——讓·比洛

在此之前,誕生於14世紀後期的射石大炮是人類所創造的最具破壞力的火藥武器。這些多由鍛鐵或青銅為原材料打造的火炮炮身較粗短,因其所發射之石制炮彈密度較低,為了達到一定的破壞力,不得不增大口徑。因此射石大炮往往極笨重,不便運輸。石彈的受藥量較低,加之火炮管壁較單薄,炮身短,因此炮彈的出膛速度慢。石彈的穿透力有限,但其在撞擊堅固工事時具備優良的粉碎效果,爆裂的石彈不僅能破壞工事亦能大量殺傷附近的人員,即便是由塹壕遮掩亦難逃傷亡。

射石大炮往往重達數噸乃至十數噸,其所配備之彈丸重亦逾數百磅乃至上千磅之巨。因此,運輸這些金屬恐龍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都是痛苦且花費驚人的艱鉅工作。1433年,僅僅為了運送一門名為“布爾格尼”的射石大炮,勃艮第人就徵用了100匹馬以及6輛大車。僅火炮本身就需66匹馬以及2輛大車來裝運,26匹馬和3輛車則用來運輸彈藥及固定大炮的繩索。現存於蘇格蘭愛丁堡的

芒斯·梅格大炮是一尊於1449年製造完成並保存至今的古老射石大炮。此炮全長4.06米,重達15366磅,其所發射之花崗岩石彈重約170公斤。1497年,詹姆斯二世下令徵調巨炮攻打諾漢姆城堡,負責運送巨炮的民夫達百人之多,用來拖拽炮車的兩條繩索,每一條重104公斤。在一百人的合力運輸之下,其行軍路程也僅能勉強達到一天3英里而已。此外,牛車也是常用的運載工具。由於彼時射石大炮在打放時多被置於固定的木架上,因此在運輸前,炮手們需要將大炮從炮架上轉移至牛車上,而要搬動如此巨大的火炮,人們不得不使用吊車。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古老的芒斯·梅格射石巨炮,這門傳奇性的巨炮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紀火炮之一

此隨著鑄造技術的進步,鐵製炮彈的造價逐漸降低。與之相對的,石制炮彈的造價則居高不下,因為製造石制炮彈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對於匠人的體力和技術都是不小的考驗,因此擁有出眾手藝的石匠們不肯在工錢方面做出讓步。此消彼長之下,鑄鐵炮彈的需求量及產量自然不斷上漲。

查理的火炮部隊

查理統帥的這支火炮部隊主要由全長不超過8英尺的整體鑄造的銅炮組成,雖然體積和口徑不似射石巨炮般駭人,但其射程與威力足以與口徑在其三倍以上的射石大炮相匹敵。並且其炮身更加堅固、輕便,易於運輸和操縱。炮身兩側的炮耳不僅將火炮更牢固的固定於炮車上,更有助於炮手依據戰場需求調整火炮的俯仰射角。當炮手們需要調整火炮左右兩側的射界時,他們只需抬起陸戰炮車後部的尾撐並向左右兩側移動就可調整整門炮的射擊角度。

將各種型號的火炮都安置於帶輪子的炮車上而非固定的木架上,是法軍的一大創舉。此舉使得火炮在戰場上的靈活性和效率大為提高,重型火炮不僅可以較快速的推進至陣前對敵軍工事實施抵近轟擊。打放完畢之後,炮手們亦無需將大炮從炮架上轉移至車上,簡化了火炮操作的步驟,為己方接下來的軍事行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此時的法軍不只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火炮,法國炮手的專業素養及組織結構亦領先於他們的意大利同行們。

他們不僅在專業的院校接受過最高水平的訓練,而且身旁還有輔助其工作的各類助手。因此法軍炮手們才能對火炮的特性瞭如指掌,並且儘可能的讓他們手中的大炮發揮其所蘊涵的威力。據奎查蒂尼描述,法軍所用之火炮射速極快,鑄鐵彈丸的個頭雖不大,但重量與飛行速度卻很驚人,其破壞力之強在意大利前所未見。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鑄鐵炮彈的飛行速度及穿擊力遠在石彈之上

比出眾的破壞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法軍火炮部隊的機動能力,雖然在長途行軍中,重型火炮還如以前一樣,需要被轉移至大車上。但法國人一改以往用牛拖拽火炮的傳統,在行軍時大量選用強壯、快速且訓練有素的馬匹。而當本方的民夫及馬匹數量不足時,他們則會僱傭當地平民以及他們的騾馬。法軍的炮車及大車普遍安裝靠輻條支撐的大車輪而非實心木輪,因此較之以往的車輛更為輕便些。在路況較好的平原上,法軍火炮的行軍速度幾乎可以跟騎兵保持一致,但15世紀糟糕的路況依然對重型火炮的機動能力限制頗多,大軍往往需要放慢行軍的速度以避免火炮部隊掉隊。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法軍甚至還做出過掩埋重炮,以保持行軍速度的決定。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健壯且訓練有素的挽馬是行軍速度的保障

戰爭的進程

查理的行軍出乎意料的順利,對於不幸的意大利人來說,法軍的火炮部隊過於強大了,以至於沒有任何一座城堡能夠給他們製造足夠的麻煩。橫亙在查理行軍路線上的第一個對手是亞平寧山麓西側的佛羅倫薩共和國,此時統治佛羅倫薩的皮耶羅·德·美迪奇公爵正面臨著後院起火的困境。平民們日益高漲的愛國共和主義情緒早已使得美迪奇對該地的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下,當位於佛羅倫薩邊境之地的費韋扎諾堡陷落的消息傳來之時,內外交困之下的皮耶羅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投降。自此之後,薩爾扎納、薩爾扎尼洛、聖塔皮特拉以及比薩和利沃那周邊的要塞相繼投降。11月17日,查理躍馬進入佛羅倫薩城。驚慌的教皇亞歷山大6世亦仿照美迪奇之舉,對查理假道教皇國不做任何抵抗,而這也意味著查理與那不勒斯王國之間再無外部勢力的阻隔。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意大利戰爭形勢圖

很快,那不勒斯邊境的小小的蒙特·菲爾提諾堡失守,而雄踞王國北境,被稱為意大利中部最堅不可摧的蒙特·聖·吉奧瓦尼堡在僅僅抵抗了法軍的炮火8個小時之後即被攻陷,城中守軍被屠殺殆盡。在法國人猛烈的炮火打擊之下,即便是最堅固的中世紀要塞亦顯得不堪一擊。

據目擊者記載,在攻打諾沃城堡時,法軍在3個小時之內就發射了超過300發炮彈。強大的火力以及恐怖的屠城政策震懾了那不勒斯的抵抗勢力。1495年2月22日,查理如願進入那不勒斯城。

法國人在亞平寧半島上的強勢與殘暴激起了意大利諸邦的恐慌和不滿,米蘭、教皇國、威尼斯、那不勒斯、西班牙以及其他各邦國於1495年組成反法國的“神聖同盟”,不甘於在那不勒斯坐以待斃的查理亦帥軍北上,併成功突圍。但他也失去了在意大利所取得的一系列戰果,最終這一虎頭蛇尾的侵略行動未能如查理所期望的那樣取得成功,但於世界軍事技術的革新而言,卻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如亞馬遜雨林裡蝴蝶翅膀的輕輕振動會在千里之外的德克薩斯引發颶風,查理的南征對於炮學及城防建築學都產生了極大的推動。法軍精利的火炮震撼了整個歐洲,當阿方索之子費迪南德2世重回那不勒斯之後,即著力於其領地內火炮的設計與產量的提高。佛羅倫薩則從法國、德國及意大利北部的皮埃蒙特等地招募技術嫻熟的炮手為強援隨軍出戰。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法國人的火炮僅僅用了8個小時就擊破了曾在中世紀模式的圍城戰下屹立7年不倒的堅城

對軍事技術改革的影響

及此一戰,歐洲諸國逐漸意識到火炮革新的必要性。曾興盛於14-15世紀的野戰及要塞攻防戰中的各種不同類型及尺寸的射石炮和後裝炮要麼被侷限於某些特定的軍事用途(如城防或水戰),要麼被淘汰或被改進為輔助性的武器。以銅為原材料,通過模具整體鑄造的各式長管滑膛火炮成為戰場上的霸主。這股革新火炮的風潮進一步東傳,於16世紀上半葉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雄踞西亞的奧斯曼帝國的火炮製造業,並最終在17世紀的明清鼎革之際傳入我國,是清軍取代大明王朝定鼎中原的關鍵因素之一。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康熙年間所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其鑄造之精良無愧於我國古代火炮鑄造業的巔峰產物

於城防工事而言,傳統的深溝高壘的中世紀模式的要塞防禦體系難以抵擋鑄鐵炮彈的密集轟擊,筆直的高牆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強烈衝擊時即容易坍塌,又不便於守軍在城頭佈置火力,因此能夠有效抵禦炮擊的牆壁以及方便佈置火炮的炮臺成為新型要塞的必要結構。

通過與法國人的戰鬥總結,意大利的軍事家們意識到了交叉火力之於防守城防缺口的重要性,無盲點的、交叉火力平臺的設置也就成為必需。此外,僅靠一道城牆是無法長時間抵禦炮擊的。因此,向外延伸的多層城牆以至於多層外圍防禦工事的設計逐漸被接受,並最終衍生為“深度防禦”的城防理念。除意大利之外,低地的荷蘭、法國、西班牙以及天寒地凍的北歐國家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發展出不同流派的火炮要塞。而發源於歐洲的火炮要塞亦於百餘年後令遙遠的古老東方的軍事家們陷入苦戰。

劫掠如火——第一次意大利戰爭中的法國火炮部隊及影響

尖矛催生了利盾,意大利式防禦體系的發揚與進化在實戰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並發展出諸多流派。

此次遠征於查理8世而言雖然是一次徒勞的失敗之舉,但於人類軍事技術改革而言卻產生了極之深遠的影響。其影響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可能是當時參戰的各個勢力所始料未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