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李白和杜甫,谁的诗作水平最高?

秦地俗人


李杜之争,扬杜抑李者历代居多。先讲优点,李诗豪迈不羁,时有瑰奇之句,非常人所能,诗意超逸,无视礼法规矩。飘逸多瑰丽梦想,好山林神仙自由之理想,故名诗仙。而杜诗构句含蓄深刻迂曲,用词严谨,无一字赘余或不适,诗理清晰,节拍啮合。诗意入世,胸襟天下,忧国忧民,沉郁悲苦,情重味永。无无病呻吟之造作,多写实入里之真境,故世称之为诗圣:。


一斗楼


我认为,李杜两人的诗,其成就和水平不存在谁高谁低,既然一个称"诗仙",一个叫"诗圣",那一定代表了诗坛的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如果说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也只是诗的风格不同罢了。之于后人特别是文人墨客和专家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也只能是代表一家之言,就像我们讨论大米和面粉、萝卜与青菜哪一种食物更好一样,也只能说"各有所爱"!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欣欣向荣的盛唐时期,其性格开朗,性情豪放,浸润于酒绿灯红、纸醉金迷的生活环境中,仕途不顺的矛盾心理,看不惯权贵的骨气傲气,为诗人的创作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基础,也许只有以梦、以酒、以诗来寄托感情和情怀,所以其诗作大多呕歌美好,酒后有诗,入梦成诗,仙气十足。诗作也是大唐盛世的真实写照。

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集大成者。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既有短暂的欢歌笑语时期,却转瞬即逝,其一生大部分是孤苦伶仃,漂泊不定,他亲眼所见底层百姓的生活疾苦和艰难,也是最了解下层劳动者状态的诗人。大半辈子为自己的生活而愁,为老百姓的艰难而怜,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忧。按现在说法,真是个穷困潦倒的苦逼诗人。其诗作也大多充满忧国忧民之情,由此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的伟大诗篇。

总之,李杜之间,一个生前就声名远播、举世闻名,一个是死后才家喻户晓、名扬天下。从李杜的诗作中,也看出了彼此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称赞,正所谓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就像一个是剑法的一等一高手,一个是刀法的一等一高人。


石润居


李白为唐代诗坛浪漫派的盟主,杜甫为现实派之正宗。

李白歌行纵横咨肆、天马行空,断句尤妙绝古今、别有天地。

杜甫七律风骨最高,涵浑雄健、复饶远韵。

李诗纵横变化,凌轹百代,谓之诗仙,当是天才,天才原为天神授,世间凡人休步后。

杜诗学博才大、力充气盛,汪洋涵浑、无所不包,谓之诗圣,的是地才,地才可学难为苦,只得皮毛难追神。

李崇道,天性豪放不羁,酣歌纵酒,游仙好道,得意则壮浪纵恣、飞扬跋扈,失意则飘洒俊逸、寄情山水。

杜尊儒,性情静悄宽拓,谨饬沉郁,悲悯苍生,慈爱父老,同情底层,君用之则直言敢谏,指陈时弊,君弃之,仍忧国忧民,哀时伤乱。

李杜二人年轻时都想入仕作官,“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李白心雄万夫,历抵卿相,梦想着出将入相,象谢安那样建不世之功业,靑史垂名。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希望做亮辅良弼,一如孔明佑后主,为千秋楷模,徳昭日月。

但命运多舛,造化弄人,两人都屡仕不第,李白只做了两年空头翰林,杜只当了几载挂名工部。

但国家不幸诗人幸,李白修成诗仙,杜甫修成诗圣。

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

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中跋涉。

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副豪客形象;

杜甫是儒,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性豪放,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性谨饬,未有涓埃答圣朝。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

杜甫近佛,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李白与杜甫,他们俩人一生都在燃烧,。

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李白诗以气氛拟虚景;杜甫诗以实景画气氛。

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虚晃一枪。

杜甫说:“关塞萧条行路难”,是真实记录。 

李白写幻想;杜甫写现实。

李白写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

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分。

李白多好梦;杜甫多恶梦。

李白多开心事;杜甫多失意事。

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杂。

李白是传奇剧;杜甫是编年史。

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至宝。

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员。

李白类庄子,杜甫似马迁。

李诗气象高,杜诗风骨正。

李诗多名篇,杜诗多名句。

李诗以高胜,杜诗以大胜。

李当世称雄,杜后代领袖。

李集中“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二语惟他自己足当之,他人莫敢望尘。

杜集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本人就是泰山之绝顶,余者诸峰罗列似儿孙。

故二人的诗歌造诣和成就难分高下、互为伯仲,可谓双峰并峙,千载标程。




武丁仗剑决云霓


个人认为李白较杜甫略胜一筹。因为李白可谓天纵奇才,没有那份才气,学不了李白,硬学的话,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杜甫的诗比较规矩,工整,只要愿意学,可以写出不错的诗。

先看李白的“乐府·白马篇”可谓意气纵横,夸张爽快,豪迈潇洒,脑洞大开,狂狷之态,一览无余,其诗曰: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再看杜甫的“送高三十五书记”,相比李白,遣词用句平实得多。其诗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性命幽观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是唐朝诗坛上两颗最璀璨的明珠。两人同是唐朝伟大著名诗人,但两人的诗歌艺术各异。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上天入地,纵横八荒,与神仙牵手漫游,饮宴斗乐,无处不显示出他的豁达无畏。读着他的诗,壮怀激烈,逸兴大发,似乎可以冲破一切羁绊束缚,而达到自己的理想,义无返顾。而杜甫则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士大夫家庭,他虽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但现实却把他推向战乱的生活。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则把笔触更多地伸向底层,关心民众,描绘安史之乱给当时社会造成的危害,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痛苦。所以,杜甫的诗更接地气,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战乱之中人民妻离子散,国破家亡,夕不保命的悲惨景况。杜甫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而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同时形成了唐代诗歌的两大高峰,要论水平,两人可谓堪称伯仲,难分高低。至于真要分出个高低,那也要根据各人的对不同诗风的喜好,不同的欣赏角度去评判。




愚人1954


问题:你觉得李白和杜甫,谁的诗作水平最高?


前言

一般认为,杜甫的五七律更强一些,李白的古体更好一些。另外李白的七言绝句常被人与王昌龄相比,是唐朝七绝双璧。

关于李杜二人的评价,在中唐的时候有过著名的争论。白居易和元稹都评价过李白和杜甫,韩愈还专门写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一、元稹 尊杜贬李

李白的名声与社会地位都远远高于杜甫,在元稹以前,一般认为李强于杜, 元稹是第一个高度评价李白的诗人。

元镇《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写到: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元稹评价李白,他的壮浪纵恣、摆去拘束的风格,以及乐府诗歌与杜甫不相上下,但是“排比声韵、属对律切”等等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二、白居易 李杜都有问题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也是诗歌史上极重要的一篇文章::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白居易和元稹不同,似乎对李杜都有点贬低,说李白的“风雅比兴,十无一焉”。寻找李白风雅比兴的佳作,十篇找不到一片。

评价杜甫诗, 白居易说,杜甫的格律诗尽工尽善,比李白强。但是,杜甫仅仅《新安》、《石壕》等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十篇中也不多三四篇而已。

白居易最得意自己的讽谕诗,《与元九书》中说过: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白居易认为自己最好的诗是讽喻诗,可以别人却只喜欢《长恨歌》这样的作品。时人重视的,正是我白居易所轻视的。看到我的讽喻诗的人,才应该理解我的“道”,我的道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居易喜欢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李白这种浪漫主义的诗人,反映现实的作品“十无一焉”。因此白居易对李杜有这种评价。

三、韩愈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元稹认为杜强于李,白居易认为李杜都一般般,一个“十无一焉”,一个“不过十三四”,两人半斤八两。元稹处于诗的本身来评价,白居易站在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评价李杜。

中唐时褒贬李杜的言论应该不少,元白两人的影响最大,但是还有一个战斗力爆表的大诗人:韩愈。他对于褒贬李杜这些人以当头棒喝: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略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这首诗是写给自己弟子张籍的《调张籍》,韩愈对于大家评价李杜颇不以为然,但是李杜到底谁强呢?韩愈没有说。

宋代诗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说:

元微之作李杜优劣论,谓太白不能窥杜甫之籓蓠,况堂奥乎?唐人未尝有此论,而稹始为之。至退之云:“李杜文章在……那用故谤伤”,则不复为优劣矣。

据说韩愈这篇文章就是看了元稹的文章后后感而发。不过话说的挺重: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但是韩愈只是批评元稹,自己并没有评价李杜的高低。

结束语

后人把李杜并称,自然是认为两人的地位相等。老街感觉这两位就像c罗与梅西、乔丹与约翰逊一样,难分伯仲。

后人学诗多学杜甫,不是李白不能学,是学不好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虽然两人在同一个水平,但真要分出个高低。

我觉得杜甫更厉害。

让我来说说,杜甫比李白优秀的十大理由。

1:杜甫被称为诗圣。

在中国其他领域,被称为“圣”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比如书圣王羲之,史圣司马迁等。

李白被称为诗仙,仙不如圣,其历史影响不如诗圣的地位高。

2: 杜甫是儒,李白是道,道不如儒。

春秋之后中国两千年历史,儒家一直压制着道家,占据着统治地位。相对而已,作为儒家代表的诗人杜甫,其影响力和地位也正如古代儒道关系,完爆道家代表诗人李白的。

3:杜甫是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李白不是。

清代叶燮《原诗》中说:“ 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唐朝可谓集大成的时代。在唐诗的国度里群星灿烂,李白星悬日揭光映万代,孟浩然闲淡冲旷,王维明丽空灵,岑参豪迈奇峭,上面每一位作家都是诗国耸入云霄的高峰,在诗国的天空光彩夺目,然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才有所偏才,集诗歌大成的诗人唯有杜甫。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尽得古今之体势,古体近体兼擅,七言五言并美,绝句律诗双飞,各种诗歌体裁,都取得卓越成就的诗人。

4. 杜甫的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古代中国诗歌发展,从四言的诗经到变式的楚辞,再到后来的汉乐府,魏晋的五言,以至隋唐的绝句,最后发展到盛唐的诗歌黄金时期的律诗。

杜甫是历代公认的律诗第一人,不管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都是最正统的典范。

而李白的优秀诗作主要是绝句和乐府,在律诗方面,成就非常低,还不如崔灏。5: 杜诗研究是历代对诗人作品的研究最丰富和最全面的,作为一种研究学科,堪比红楼梦之红学。

自宋代以来,对杜诗的辑佚选编、注释笺证、考订辨伪、圈点品藻、述事论说从未间断,经过对杜诗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研究阐释,逐渐奠定了杜诗作为文学经典著作的基础,在世代层积的发展演进中形成了渊源有自、色彩缤纷的专门之学——杜诗学。到目前为止,杜诗研究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已几近精、深、专的层面,为历代诗人之最。

古代有“千家注杜”的盛况。

6:杜甫对中国诗歌的贡献比李白更大。

近体诗兴起于唐,中唐以后近体诗已压过古体诗,成为人们写诗的主流。

而盛唐诗人李白在诗史上主要不是开启近体律诗的一代宗师,他的优秀作品多以古体诗,绝句为主,他对诗歌的贡献更多是扫荡齐梁绮靡诗风、开启盛唐诗风气象的继往者。

杜甫对诗歌的贡献,首先在于扩大了格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创造了大量拗格的格律诗,一举突破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框架,用字险奇,拗救得当,音律浏亮。

杜甫在格律诗的句法上更是作出了不朽贡献,创造了上二下五、上三下四等句式。另外,错综倒装的句式、串句对、交换句法的使用,类似的创新不胜枚举,其挥洒自如,难以逾越。

杜甫的格律诗,特别是七律,联篇迭唱,一气呵成,在诗坛独步,无人可及。7:杜甫对历代诗人的影响,总体上比李白更大。

杜甫生前没有生后得到名气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超前的创新所导致的,当时的文人甚至认为有些大胆古怪。

在他死后,他的诗对后世诗歌非常大。首先影响了白居易元镇提倡注重时事的“新乐府运动”,其次是韩愈孟郊诗派的苦吟推敲,还有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唐末皮日休、杜苟鹤现实主义诗派等 。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更是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还有北宋诗人王禹偁王安石,苏轼,南宋的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无论中唐的新乐府运动,还是清末的诗界革命,无不深受杜甫思想的影响。

你,喜欢谁呢?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小莺看西游


杜甫诗的意义是普通人不懂的,普通人就知道杜甫爱国忧民,其它都不知道。

外国人认为杜是中国第一文学家,梁启超认为杜是情圣,范笑歌认为杜甫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美之虹。其中的理由,老百姓很难懂。




阿肯之花


李白并不是公认第一,古代推崇杜甫的诗人和学者也很多。虽说杜甫生前名声不高,但经过元稹吹捧后,声名日益显赫,再由文坛领袖韩愈肯定后,隐然已和李白齐名。先不说元稹和王安石等那种有明确态度,认为李白不如杜甫的文人。大多数大文人都是提倡李杜并尊的,从他们的诗文中并没有认为杜甫不如李白。

如果非要严格说来,白居易和苏轼作为唐宋权威诗词大家,从涉及到的诗论来看,这两人对杜甫似乎更为推崇点。比如白居易,他和基友元稹发起“新乐府运动”,很大程度是追随杜甫,通俗浅白的诗风也多受益于杜。元稹和张籍是历史上著名的崇杜诗人,作为白居易的好基友,显然对白是有影响。再说苏轼,苏轼词和李白诗很像,苏轼诗词里多有仰慕李白的浪漫人格。但苏轼毕竟是大文豪,有着自身独立的文学观,在结合时代审美,以苏轼为主,以苏澈秦观黄庭坚为辅的苏门又掀起新的“捧杜”潮流。苏轼虽然也是李杜并尊,但涉及到诗坛地位,苏轼对杜甫似乎点评更多:似乎很推崇李白诗的完美,可在苏轼看来李白诗还是有缺点的:原意是指李白作诗过于随意,以至水平参差不齐,外人模仿的伪作容易混入,而不易辨认。而杜甫诗却少有。

杜甫诗在《唐人选唐诗里》少有选录,确实挺奇怪的。但杜甫在唐朝中晚期的文人推崇者却不少,甚至有很多是认可元稹“扬杜抑李”的说法。古今之体势,其实历史上“扬杜抑李”,“扬李抑杜”或“李杜并尊”都有很多。李杜作为双子星,是中国一千多年文化所选择的结果。艺术成就本来就是玄乎的概念,杜甫能随心所欲的驾驭多种风格和写法手法,开辟众多后世流派,贵为两千年诗坛的“诗大成者”,这显然也不是李白能做到的。

写这贴的原因,并不是强行讨论杜甫比李白更优秀。而是举例说明,李白杜甫是各有胜负手。并不存在“公认”杜甫不如李白的这种无稽之谈。李白比较符合直接审美受众,杜甫显得更苦大仇深些。跟四大名著一样的,肯定是三国更受欢迎,但红楼梦很多人就不太喜李白类似库里,手感来了就是各种神仙球,惊艳绝伦。

杜甫类似杜兰特,水平极高而且发挥稳定,扎扎实实。很多人推崇一个人的时候总喜欢贬低同地位的另一人来彰显这个人某些方面的突出。实际上两人都很出色,没必要分个高低。其实读多了你会发现李白更有意思。浪漫狂放,但却是更积极。杜甫还是体制内公务员的那套儒家情怀 悲天悯人 但是没有半毛钱用。士大夫会推崇。杜甫是可以学习的对象,虽然学习以后一定会明白,人家的天赋吊打自己一整个银河系,李白打眼一看就光芒万丈轻易不会想着学习,这大概是我觉得两人唯一的区别了。


柚子微视频Yz


先说李白:

有诗有酒,不醉不归。

醉酒诗仙,无酒不诗。

说杜甫川人也:

杜甫草堂在成都,

诗圣一家居住过。

忧国忧民大情怀,

诗歌传颂史悠久。

论私心则喜杜甫,他是四川人的骄傲,论诗二人不相上下。不知这样回答可否[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