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祿本來被貶謫到西安近20年,為何後來能回朝,成為第一重臣

都知道榮祿是慈禧的寵臣,但很少有人知道榮祿還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外公。其實,溥儀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還要靠他這個外公的幫助。不過,溥儀對榮祿這個外公,評價卻很低。他在《我的前半生》給了榮祿很大的否定,言語中還帶著不屑的意味,這是怎麼回事呢?

榮祿本來被貶謫到西安近20年,為何後來能回朝,成為第一重臣

(榮祿劇照)

說起來,榮祿的才華和能力都不算特別出眾。但他有兩個很重要的條件:一是出身於滿洲八旗上三旗之一正白旗,出身顯貴。二是其家族瓜爾佳氏是清朝的世族,他的祖上世代為將,其祖父戰死在鎮壓回民的疆場上,伯父和父親又在鎮壓太平軍時,先後戰死,可謂滿門忠烈。因此朝廷不僅賜“世篤忠貞”的榮耀,更是對其後人多有優恤。

在這種情況下,榮祿靠著祖蔭進入仕途,再加上他根正苗紅,咸豐皇帝對他特別照顧,因此他入仕後,直接便被任命為工部主事。

不過,榮祿在仕途上卻並非一帆風順。

據《夢蕉亭雜記》記載,戶部尚書肅順喜好鼻菸壺和駿馬,曾向榮祿討要。

當時,榮祿年輕,不懂得官場裡的門道,由於這兩樣東西都是他所好,因此他一口回絕了肅順。

肅順便公報私仇,在工作上對榮祿百般挑剔,“甚至當面呵斥,禍幾不測”。

榮祿見此,也明白再不避風芒,只怕會大禍臨頭。乾脆在家賦閒,以避災禍。

不過,榮祿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1861年,咸豐帝病重,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的他,考慮到載淳年幼,為了穩固載淳的皇權,他任命肅順等8位大臣為顧命大臣,負責輔助軍政事務。同時他又擔心肅順等人專權,於是賜了兩枚御章給慈禧和慈安二人,命新皇帝頒佈的詔書,必須有這兩枚御章才能生效。

做完這件事後,咸豐帝便放心去世了。

榮祿本來被貶謫到西安近20年,為何後來能回朝,成為第一重臣

(肅順和慈禧)

然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肅順在朝中本就跋扈,豈能容忍慈禧和慈安分權。所以在咸豐去世不久,雙方的矛盾就不斷升級,已經到了有你無我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拉攏慈安,暗中聯繫被肅順等人排擠的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

由於榮祿和肅順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待肅順等人護送咸豐帝的靈柩走到京城外時,慈禧便命榮祿率親兵接駕,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抓捕入獄。

肅順等人被伏法後,醇親王奕譞和恭親王奕訢成了她的心腹大臣。

此時的榮祿一改年輕時的作派,他見奕譞不僅位高權重,又主管神機營,於是極力拉攏。再加上他極力建議以西法練兵,因此他得到了奕譞的重用,被委任為專操大臣,負責操練新兵。

此後在鎮壓捻軍的過程中,榮祿立有大功。再加上有奕譞和軍機大臣文祥的舉薦,榮祿得升工部侍郎,兼總管內務府。

總管內務府是個肥缺,同時也是個能經常接觸到慈禧的好差事。

在他主管內務府時,又幹了一件讓慈禧高興的事。

那就是在同治帝病逝後,慈禧為了繼續垂簾聽政,一心想立3歲的親外甥載湉為帝。但這個想法,卻遭到朝廷上下的反對。

榮祿本來被貶謫到西安近20年,為何後來能回朝,成為第一重臣

(垂簾聽政)

原來,同治無子,那麼就要到宗室中找一位來出任皇帝。

上至宗親,下至朝臣,都希望能選一位年富力強又文武有決斷的人做皇帝,而不希望慈禧繼續把持政權。

慈禧是個權力慾極強的人,她怎麼願意眼睜睜地看著權力離去呢?所以她為此事寢食難安。

榮祿見此,給慈禧出了個把載湉過繼給同治帝的主意。這樣一來,載湉做皇帝便名正言順,誰也不能反對了。

慈禧能繼續垂簾聽政,自然百般歡喜,對榮祿也愈發滿意。

載湉繼位後,是為光緒。

由於榮祿有功,他再次得升步兵統領,也就是九門提督,統掌兵權,拱衛京城。

1878年,榮祿升為從一品官職工部尚書。

但一場派系鬥爭,卻讓榮祿一朝回到解放前。

原來,當時朝廷裡,軍機大臣李鴻藻和沈桂芬互有爭鬥。

李鴻藻是帝師,又深得慈禧重用,榮祿自然站到了他這一邊,對沈桂芬多有發難。

然而沈桂芬深諳官場之道,他先暗中指使官員彈劾榮祿貪汙受賄,隨後又在慈禧面前,建議下放榮祿到邊地鍛鍊。

慈禧接受了沈桂芬的建議,一紙調令,將榮祿調往西安。

這一呆,榮祿就呆了將近20年。

榮祿本來被貶謫到西安近20年,為何後來能回朝,成為第一重臣

(甲午戰爭)

1891年,奕譞再次建議在西安創建神機營。由於榮祿先前有訓練新兵的經驗,在他的建議下,榮祿得封西安將軍,負責練兵。

1894年,對榮祿而言,是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慈禧為舉辦60大壽慶典。

同時,甲午戰爭爆發。

榮祿沒有錯過機會,他在進京拜壽時,特意針對甲午戰爭,發表了一番見解和對策,引得慈禧大為歡喜。

此外,榮祿還幹了一件事,那就是四處鑽營,指望能重回朝廷。

這鑽營的人中,就有被慈禧冷落多年的奕訢。

甲午戰敗後,不出榮祿所料,由於朝中無人可用,慈禧再次起用了奕訢。

在奕訢的舉薦下,榮祿終於調回了京城,被任命為步兵統領。

再次回到朝廷後,榮祿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認識到若想大權不倒,不光要巴結好慈禧,還要巴結好慈禧身邊的人。因此他對李蓮英多有賄賂,又通過李蓮英掌握到慈禧的好惡,投其所好,很快便成了慈禧身邊的紅人。

這樣一來,沒過一年,榮祿便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總理衙門大臣,一時位高權重,風光無比。

不過,這還不是榮祿最為風光的時候。

榮祿在成為慈禧的紅人後,曾向慈禧舉薦袁世凱督練新軍。

很快,他便因袁世凱的告密,走上了仕途巔峰。

榮祿本來被貶謫到西安近20年,為何後來能回朝,成為第一重臣

(光緒親政)

原來,自光緒親政後,便重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大力推行變法,在軍事、行政等方面都進行了極大的改革。

除此外,光緒還繞過慈禧,對那些反對變法的官員一律革職不用。而支持變法的官員則得到了重用。

這在慈禧看來,無疑是要拔掉她在朝中多年培養起來的勢力,從而架空她的權力。於是她對康有為等人成見很大,和光緒的矛盾也不斷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榮祿審時度時,上書請求在各地設立武備學堂。同時他公開反對變法。這一舉措再次彰顯了他對慈禧的忠心,自然讓慈禧愈發信任他。

1898年,在慈禧的迫使下,光緒不得不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榮祿自此成為朝中第一權臣。

為了感謝慈禧對他的信任,榮祿曾遊說於九卿之中,想聯合大家一起上疏,廢黜光緒的帝位,重迎慈禧垂簾聽政。

這可是顛覆政權之事,萬一失敗,那不光政途徑結束,甚至還有可能掉腦袋,所以眾人都不敢應。

為了能幫助慈禧奪回權力,榮祿又為慈禧獻上一計。待到天津檢閱新軍時,伺機發動政變,廢黜光緒帝位,重奪政權。

榮祿的計謀深得慈禧歡心,然而卻走漏了風聲,被光緒探得。

眼見火燒眉毛,考慮到袁世凱支持變法,維新派譚嗣同找到袁世凱,請求袁世凱兵圍圓明園,迫使慈禧放權。

袁世凱自然滿口應承,可是當譚嗣同一走,他便向榮祿告發了譚嗣同等人的計劃。

榮祿本來被貶謫到西安近20年,為何後來能回朝,成為第一重臣

(袁世凱劇照)

榮祿深知事情重大,連夜乘火車趕往北京,直接向慈禧報告了此事。

勃然大怒的慈禧發動政變,幽禁了光緒,並大肆捕殺維新人士。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隨之戛然而止。

慈禧再次垂簾聽政,榮祿得升軍機大臣,成為慈禧最為倚重的人。

庚子之亂時,榮祿又做了一件讓慈禧滿意的事。

由於洋人支持光緒,這讓慈禧頗為惱怒,於是她利用義和團“扶清滅洋”,不斷攻擊洋人教堂及大使館等,甚至還向十一國發起了宣戰詔書。

慈禧的行為,榮祿並不贊同,但是他害怕失去已得的權勢,因此只能任憑慈禧胡鬧。

當時,慈禧命榮祿攻打洋人的租界。

榮祿卻故意將炮彈都打到租界旁邊的空地上,隨後又暗中下令保持洋人,並送禮到各使館,以示安慰。

榮祿的消極應戰,雖然讓慈禧不滿意,但是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後,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慈禧西逃後,榮祿和負責和談的李鴻章等人商議,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責任,不要求慈禧交出政權,其他一切都好商量。

由於榮祿做出了和談的大方向,因此面對貪婪的列強,在經過幾次談判後,李鴻章最終簽下了《辛丑條約》,以換得八國聯軍撤軍。

簽完條約後,榮祿在第一時間趕到西安,向慈禧面呈此事。

惶恐不安的慈禧這才定下心來,當即對榮祿賞賜豐厚,加封太子太保等榮譽稱號。並將榮祿的女兒蘇完瓜爾佳·幼蘭,賜婚給醇親王載灃為妻。

1903年,67歲的榮祿走完了他的一生。

消息傳到宮裡,慈禧聞之潸然淚下,隨即命厚葬,並追諡“文忠”,贈太傅,晉一等男爵。

雖然榮祿位極人臣,但是溥儀卻對他頗為不屑。只怕也是看不上他為了個人的權力和榮耀,只顧討好慈禧,卻置國家危難而不顧的行徑吧。

(參考史料:《清史稿》《我的前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