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口腔黏膜炎是鼻咽癌患者放療過程中的常見併發症,且會隨著放療時間和放射劑量的增加而進一步惡化。鼻咽癌患者常因口腔黏膜炎造成的劇烈疼痛而影響進食,甚至被迫中斷治療,嚴重影響其治療和恢復。因此,採取有效措施來防治鼻咽癌患者放療所致口腔黏膜炎對減輕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1、全程口腔護理

從第一次放療開始,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2次/d,一直持續到放療結束,讓患者先用4℃的0.9%氯化鈉反覆含漱,再用消毒棉籤蘸取漱口液擦洗患者舌面、齒齦、口腔黏膜。

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2、口腔黏膜炎護理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抗癌藥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將鼻咽癌病人口腔黏膜反應分為4度。

Ⅰ度口腔黏膜反應:紅斑、有輕微疼痛,不影響進食;

Ⅱ度口腔黏膜炎:斑點狀黏膜炎伴漿液性滲出,疼痛加重,可有散在潰瘍,可進半流質飲食;

Ⅲ度口腔黏膜炎:成片纖維素性黏膜炎且疼痛劇烈,只能進流質飲食;

Ⅳ度口腔黏膜炎:為壞死、潰瘍,出血,進食困難。

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Ⅰ度口腔黏膜炎反應:在口腔護理的基礎上,早晚用小頭軟毛牙刷及防酸含氟牙膏刷牙,時間>3 min;每次飯後用4℃的0.9%氯化鈉含漱3-5 min,漱口時閉合雙唇,頰部鼓起與收縮交替,保持口腔內部充盈,牙齒及粘膜充分清潔。

Ⅱ度口腔黏膜炎反應:在口腔護理2次/天的基礎上,根據pH值檢測結果選擇漱口液(pH值6.5-7.5採用0.02%呋喃西林溶液;pH值<6.5應用2%-4%碳酸氫鈉溶液;pH值>7.5應用2%硼酸溶液),於每日晨起、餐後、睡前正確漱口,使口腔內pH值維持在正常範圍;應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噴灑口腔2-3次/d;按醫囑使用口服黏膜保護劑康復新,促進潰瘍面的炎症吸收。

Ⅲ度口腔黏膜炎反應:患者口腔護理每日3次,此時需要醫務人員給予0.9%氯化鈉5 mL+地塞米松2.5 mg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減輕黏膜水腫,口腔疼痛影響進食睡眠的患者,可以改用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漱口水(0.9%氯化鈉100 mL+1%利多卡因0.1 g+地塞米松5 mg。),在三餐前和臨睡前使用。

Ⅳ度口腔黏膜炎:立即彙報給醫生,暫停放療,繼續對症處理,依據藥敏試驗結果使用抗菌藥物,通過靜脈營養支持,使用促黏膜生長劑。

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3、飲食指導

放療時患者口咽部受到放射性的照射,正常黏膜被破壞,患者覺得口乾、咽痛,尤其吞嚥時疼痛加重。此時要鼓勵患者多喝水,每天飲水量>2500 mL,保持口腔清潔溼潤、減輕疼痛,可選用胖大海、金銀花適量泡茶冷卻後飲用;調整飲食結構,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比如牛奶、蒸雞蛋、雜糧粥等,戒酒戒菸、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細嚼慢嚥,以免加重口腔潰瘍影響組織修復;鼓勵患者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加強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攝入,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口腔黏膜修復。

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4、疼痛護理

疼痛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緒體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造成的口、咽部疼痛多在放療2-3周出現於第5周到達疼痛高峰。疼痛不僅影響患者進食,導致免疫力下降,還可引起患者出現焦慮、抑鬱、煩躁等不良情緒反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當患者感覺疼痛時應當主動評估疼痛的程度,疼痛劇烈者要使用止痛藥物,評估止痛藥物使用效果,並指導患者應用自我放鬆技巧緩解疼痛。

鼻咽癌放療後口腔護理很關鍵,避免出現口腔黏膜炎,影響治療

5、張口鍛鍊

顳頜關節在經過高劑量照射以後發生反應性僵硬、滲出等現象,頜間的軟組織纖維化和粘連,致使關節活動受到限制,造成患者張口困難。張口困難一旦發生,則難以逆轉。因此放療開始即指導患者進行張口鍛鍊,練習叩齒、張口與閉合、鼓腮、磨牙、吸吮、舔舌,微笑、咀嚼口香糖等運動,通過口腔功能訓練,改善患者血液循環,促進炎性產物吸收。研究表明提高遠期鍛鍊的依從性至關重要,患者出院後仍應繼續堅持張口功能鍛鍊1-2年。

6、預防感染護理

放療對骨髓造血系統產生抑制作用,表現為白細胞減少,粒細胞下降。此時,要加強患者個人衛生行為,保持病房空氣流通,保障充足睡眠,加強營養的攝入。發生粒細胞缺乏的患者要進行保護性隔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