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盈餘:自媒體興盛的底層邏輯

近期,在老婆的鼓勵下,我開啟了自己的"自媒體"創作之路。一方面是對自己多年閱讀書籍和工作經歷的積累進行溫故知新,另一方面也給自己增加一種"副業"進行嘗試。正確地認識事物是成功的一半。

"自媒體"本質上是在內容分享的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內容創作,通過有價值內容的輸出,吸引網友的"時間流量",從而獲取平臺經濟或榮譽激勵的一種媒介形式。

認知盈餘:自媒體興盛的底層邏輯

提到內容分享,我不禁想起了2016年偶然間讀到的一本書《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作者是被業內譽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的克萊·舍基。果然應了那就話:"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只是你暫時沒有用到而已"。克萊·舍基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概念:認知盈餘。所謂"認知盈餘"指的是廣大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的人士,通過一種全新的消費、生產和分享方式,重新分配自己的自由時間,最終這些天量的時間匯聚在一起產生的巨大"社會效應"。

數以億計人員的微小選擇集合最終可能導致龐大的集體行為,從而創造巨大的社會影響。廣大互聯網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用戶自由時間分配數量的競爭。競爭成功的關鍵在於:將用戶的時間儘可能多的停留在自己的平臺上。 美國的Facebook、twitter以及中國的今日頭條、抖音等互聯網平臺的成功,都是"認知盈餘"的成果。在這些平臺上,數以億計的用戶群體既是內容的消費者,也是提供者。他們的知識貢獻、內容分享將是這些平臺成功與繁榮的重要保障。

認知盈餘:自媒體興盛的底層邏輯

定位為內容共享平臺互聯網企業的興起,需要同時具備4個社會環境基礎:

1.隨著工作工具的進步以及員工素質的提高,"8小時睡眠、8小時工作、8小時自由支配"的時間分配方式逐步變成現實。人們開始擁有很多能夠根據自己意願進行支配的自由時間。

2.具有數量龐大、教育背景良好且有強烈分享慾望的專業人士。他們既是消息的消費者,也是是信息的創造者與分享者。

3.智能手機的功能愈加強大、普及率逐漸提高,已經成為人們消費、創造和分享信息的主要媒介,從而使信息的消費、創造和分享方式開始變得極為便捷。

4.類似於今日頭條、抖音、微信、企業號等信息分享平臺的創辦。通過激勵機制的設置,吸引越來越多的信息消費者、創造者和分享者參與並獲取收益。

認知盈餘:自媒體興盛的底層邏輯

自媒體創作者作為內容共享平臺的重要參與者,根據克萊·舍基"認知盈餘"理論,一個成功的自媒體運營者需要具備4種資源或能力:

1.擁有充足的可自由支配時間,並用於內容的創造和分享。沒有任何成功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是大量辛苦付出持續積累的結晶。

2.具備一定的專業性知識技能、豐富閱歷、廣泛愛好。自媒體運營成功的關鍵是高價值內容的持續性輸出,而它們極度依賴於創作者在某個細分領域長期精耕細作的支撐。

3.善於多種形式的內容創作。不同網友獲取信息的喜好定有不同。例如,有的喜歡觀看視頻、有的喜歡欣賞圖片,有的喜歡閱讀文字,其中閱讀文字又分為短閱讀和長閱讀。自媒體內容創作者可以嘗試創作多種表現形式的內容,以便吸引不同獲取信息喜好的網友,增加自媒體的流量。

4.熟悉內容共享平臺的激勵機制。自媒體運營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否獲得內容共享平臺(例如,今日頭條、抖音等)的激勵,尤其是物質激勵。所有內容共享平臺經濟激勵的設置,必然遵循一定的分配規則。熟悉激勵機制分配規則,可以使自媒體運營者更加容易地獲取收益。

其實早在2015年,我就有做"自媒體"的想法,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采取具體行動,最終"完美"地錯過了"自媒體的風口"。有這麼一句話

"開始一件事情最好的時機,要麼是十年前,要麼是現在"。現在,既然決定了開始運營一個"自媒體",那就全力以赴開始吧。


我是盧國義,是一名閱讀愛好者,企業HR和內訓師,致力於為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職業成長的經典著作和理論。希望各位網友與我進行交流、點贊、關注"圍盧讀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