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信院:用好“三張表”全力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教學相長”

日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全面落實“不停教、不停學”要求,充分發揮“互聯網+職業教育”優勢,用好落實責任“時間表”、教學特色“課程表”、優化服務“績效表”,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教師教學“不鬆勁”,學生學習“不斷線”,教學相長“不減速”。

用好“時間表”深推責任落實。學校黨委行政靠前指揮,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第一時間成立教學工作組,在精準研析學情、系統摸排資源的基礎上,專題部署制定教學工作組織與管理方案、線上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網絡技術保障方案,織密責任網絡,細化落實到人。重點做好教學單位、教師、學生的網絡教學培訓,指導教師根據課程特點,靈活採用智慧職教、中國大學MOOC、超星等平臺,開展在線直播、網絡點播、實時輔導教學。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在官方微信、教務系統、智慧校園等平臺發佈線上教學指南,做好全天候在線諮詢及答疑服務,打通線上教學的知識盲點和技術盲區。

用好“課程表”提亮教學特色。學校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材,面向全校1萬多名學生專門開設“疫情防治公益課”。上線“雲班會”,教育引導學生在疫情鬥爭中爭當“守護者、修行者、識途者”。全面加大“助力防疫”教學內容比重,推動疫情防控知識與專業課程實現深融互促。兼顧不同學生類型特點,確保在線教學實效,合理編排、科學實施“設計一體化、課程結構化、資源顆粒化”線上教學,集中面向大一、大二學生開展2門思想政治理論課、10門公共基礎課程、173門專業課程線上教學,面向大三學生開展畢業設計在線指導。同時,利用“國家、省、校”三級在線開放精品課程等校本特色資源,確保線上教學與線下授課“實質等效”。面向全社會開放“電子製造技術與設備”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助力全國高校教師、學生、社會學習者、企業在職工等群體,在復工復產復學期間享受優質職教資源。

用好“績效表”優化服務質量。學校組織教務、質量監控等部門,建立線上教學質量“週報告”制度,採用隨機直插教學現場、離線查閱授課資料、開展學生滿意度測評等形式,從開課率、到課率、作業完成率、課程匹配度、知識掌握度等維度,深化教學質量實時督導和診斷改進,嚴把質量關口、提升服務效能、優化教學體驗,為開學前後教學有效銜接、動態調整、查漏補缺做足“提前功”。學校還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學生、已投入復工復產的社會生源、偏遠地區學生、重點疫區學生等群體,制訂便捷度高、實效性強的在線教學計劃,加大學習幫扶指導力度。開課一週來,淮信院各類課程在線開課率達70.8%,有238名教師全情投入在線教學,學生平均到課率超90%。

(李普前、尹昭輝、龔佑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