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致敬護士阿姨:謝謝你救我?培養孩子感恩意識,從小做起

2020年2月22日,浙江紹興中心醫院隔離病房一位3歲的小男孩病癒出院,向照顧自己的護士阿姨鞠躬致敬。這一暖心舉動正好被同事拍到,瞬間風靡全網,大家都被小男孩的感恩行為圈粉了。

3歲男孩致敬護士阿姨:謝謝你救我?培養孩子感恩意識,從小做起

3歲的小男孩心存感恩,給我們譜寫了一曲“感恩”凱歌,讓我們看到人性之美。100年前,一張百年老照片:時任浙醫二院前身廣濟醫院院長的英國人梅滕更醫師在查房時,面對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禮地向梅醫師鞠躬,深諳中國禮數的梅醫師也深深鞠躬回禮。

3歲男孩致敬護士阿姨:謝謝你救我?培養孩子感恩意識,從小做起

  • 網友們感慨:經典瞬間在柯橋重現。
  • 也有網友留言:百年的重現,詮釋著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託付給醫生的感激,也湧動著醫生對病人的尊重和關愛,春天已來,疫情會散,但對醫護人員的讚美不能退卻。

疫情讓這個春天有些冷,但是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溫情融化著疫情帶給我們的堅冰,讓我們看到春天,看到美。印尼華僑籌錢捐獻口罩送回祖國,海南3名中學生籌款12萬捐獻物資支援武漢,普通老百姓捐獻口罩到巡邏點,每天給巡邏人員送熱氣騰騰的飯菜……一件件、一幕幕出現在抗疫的畫面中,也譜寫了一首團結一致的民族之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仁義禮孝信的禮儀大國,懂感恩,講仁愛,知廉恥,也湧現了一批批民族英雄和普通英雄。他們在平時默默無聞,可是,在國家遭遇災難時,不求回報地報效祖國。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等都體現著我們的感恩品質。而這些美好的道德文化生生不息,在傳承中薰陶著我們幾千年。

一、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是內疚教育,不是我為了你付出這麼多的犧牲?不是我對你這麼好,你居然不回報我的綁架?父母這樣的犧牲和綁架,只會讓孩子瞬間心生愧疚,但週而復始中,孩子會以為不是我讓你這麼辛苦,就會重新鬆懈自己。而有的孩子則會在父母的綁架中,唯唯諾諾,把別人放在首位,唯獨失去了自我。

真正的感恩教育是我們不求回報地愛孩子,而孩子就會積極地回應我們。 感恩是以無條件的愛為基礎,是對愛的回應,沒有愛的感恩就是綁架和裹挾。

也許很多人會擔心,我們不求回報地愛孩子,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豈不是讓孩子無法無天?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講道:人類天生就有關心別人的能力。

也就是說,孩子天生就有感恩之心,有“利他”之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回應,會讓孩子的內心得到充足的心理營養。而在愛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則會愛滿則溢,懂感恩,善助人,多仁慈。

1989年,心理學家Trevarthen和Logotheti在研究中發現:人類作為社會性物種,天生就具有與別人形成合作關係的動機,以相互信任和給與的態度接近他人的策略,構成和發展了這種最初在家庭背景中建立的人際關係模式,兒童通過與自己親近的人交往,學會了如何與別人相處。

孩子天生就有感恩之心,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孩子聽之任之,就會幫助孩子成長為符合社會道德的人。

因為周圍的環境和複雜的社會,決定了孩子的感恩教育仍然需要我們的引導。

二、三招培養孩子的感恩品質


只要我們發自內心地對孩子好,孩子也會更快樂,也更願意向周圍傳遞愛,感恩的品質也會傳遞開來,社會也會更美好。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品質呢?

1、父母的言傳身教

洪蘭教授在《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教育》中講道:人類大腦中有鏡像神經元,專司模仿。

我們希望孩子懂感恩,知禮儀,我們自己就要懂感恩。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力量是無窮的,會在潛默移化中影響孩子的品質。

2018年,泰國的“愛與感恩”的公益紀錄片中,一位老師把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媽媽帶到教室。因為家長和校長怕耽誤孩子的學業,就要求老師把自己媽媽送回家或者請人照顧。就在老師的媽媽突然走失,老師心急如焚尋找媽媽的時候,學生們也紛紛加入尋找老人的隊伍。

3歲男孩致敬護士阿姨:謝謝你救我?培養孩子感恩意識,從小做起

而最讓人感動的是,找到老師的媽媽後,孩子們都跑過去抱著自己的父母,或者緊緊地握住媽媽的手,或者告訴正在開車的媽媽:要是我長大了,我一定會給媽媽開車。”

3歲男孩致敬護士阿姨:謝謝你救我?培養孩子感恩意識,從小做起

正是老師對自己媽媽的愛,在潛默移化中影響著這些孩子們,讓他們重新看到父母,模仿老師來愛自己的父母。

他們從巴乍老師對媽媽的感恩中,學到了感恩和孝順。在巴乍老師的言傳身教中,感恩的種子已經悄然在孩子們的心裡生根發芽。

所以,我們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就傳遞給孩子壞的示範。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潛默移化中,長成父母的翻版。

2、鼓勵孩子感恩表達


我們民族是內斂的,不喜歡錶達愛,但是吝於表達的感恩會削弱感恩的力量,也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善良和溫暖。

所以,我們鼓勵孩子要將感恩表達出來,不論是用賀卡的形式,還是用文字傳遞出來,亦或是用鞠躬的形式致敬幫助者,都會讓感恩行為外顯化,傳遞給更多的人。

3歲男孩致敬護士阿姨:謝謝你救我?培養孩子感恩意識,從小做起

如同開頭的寧波3歲小男孩,面對照料自己的護士阿姨,通過鞠躬致敬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恩心情,也感染了身邊更多的人的感恩的心,將感恩的品質傳遞到華夏大地。

護士阿姨照顧小男孩是出於職業道德,沒有要求小男孩回饋,但是小男孩感恩的表達就讓彼此的關係更美好,社會也更和諧。

而孩子對別人表達感謝,也是對自己感受到的善意進行回饋。 在彼此的回饋中,孩子對別人善意的覺察力和敏感度也會得到提高,就會具有同理心。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書中講道:感恩練習可以克服我們大腦的負面偏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對別人的善意的行為進行感恩表達。感恩媽媽做得香飯菜,感恩爸爸買回來的玩具,感恩哥哥和我分享玩具,感恩外婆給我做衣服。

3、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具有同理心,就會設身處地體諒別人的辛勞,就會懂感恩。

在孩子小時候,我們可以教孩子情緒卡片,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只有孩子認識情緒,瞭解情緒,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才會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才會具有同理心。

不論孩子是大哭還是大笑,都是他們的情緒表達,不要因為我們忍受不了孩子的哭泣就阻止孩子大哭。哭泣也是孩子情緒宣洩、自我療愈的手段,幫助他們疏導自己。

3歲男孩致敬護士阿姨:謝謝你救我?培養孩子感恩意識,從小做起

所以,允許孩子哭泣吧!

當孩子可以宣洩自己的情緒,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就會逐漸理解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別人也渴望被理解,就會慢慢具備同理心。


寫在最後


孩子天生就有感恩之心,我們對孩子充盈的愛和積極回應會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也就會“愛滿則溢”,就會知感恩,多仁慈。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雪曾經說道:當我們能夠在家庭中創造幸福快樂的體驗時,不需要任何感恩教育,快樂的人自然會感恩每個親人朋友,甚至感恩整個宇宙。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好榜樣作用,鼓勵孩子進行感恩表達,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來培養孩子的感恩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