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為何要從新疆那邊走,不從雲貴緬甸方向走?

貝貝9166170


在現而今看來,玄奘西行由新疆、中亞,進而往南前往印度的確不是最佳選擇。新疆、中亞地區是大片荒漠、高原,自然環境遠沒有我國南方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適合人類生存。那麼,為何玄奘不經今雲南進入緬甸,借道緬甸、泰國等地前往印度呢?或者經今廣西,借道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等地前往印度呢?當然,經今西藏直接進入印度也是一種選擇,但青藏高原的環境恐怕還不如新疆、中亞,這裡就不去多說了。更何況,從西藏進入印度的線路直到明清時期才正式開發,唐朝時根本沒人走過,又或者有少數人走過但沒有進入公眾視野。

歷史原因

玄奘走的那條路其實就是後世引以為豪的“絲綢之路”。自漢朝張騫鑿通西域始,這條“絲綢之路”一直都是聯通西域乃至中東、歐洲、印度的重要國際交通線。漢、唐兩朝的鼎盛時期,“絲綢之路”上商旅穿梭往來不斷,是彼時中國與中東、歐洲、印度之間相互來往最“大眾”的選擇,也是彼時最成熟的一條“國際商貿旅遊”線路!

再看看彼時的東南亞地區。雖然秦始皇在位期間曾經派重兵越過五嶺、攻佔了今華南地區的大片國土,秦將趙佗還曾經趁著亂世、以今廣州為都城建立了著名的南越政權(不是後來越南的那個南越政權)。但是,在中原地區人們的眼中,五嶺以南仍然是“煙瘴遍地”的蠻荒之地!直到唐宋時期,“嶺南”地區仍然是流放罪臣、犯人的“首選之地”。在彼時,流放“嶺南”幾乎就是比砍頭略低一級的懲罰,根本沒有誰願意去!

如唐高宗時期被廢的王皇后和蕭淑妃,其家人後來就被武則天流放到了“嶺南”。再如宋朝著名的烏臺詩案中,蘇東坡雖然因為宋王朝“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的祖制僥倖保住了性命,卻被貶到了海南島!雖然彼時的“嶺南”在人們眼中已經沒有唐朝時那麼“恐怖”,但也絕對不是什麼“旅遊勝地”……後來蘇東坡那句著名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實際上就是在調侃這件事——“嶺南”雖然是你們所說的“蠻荒之地”,可天天吃著鮮美的荔枝,我的小日子過得還是相當愜意的!

玄奘前往印度的時間比王皇后和蕭淑妃家人被流放“嶺南”的時間還要略早,在彼時中原人的心目中,“嶺南”的環境要遠比“絲綢之路”惡劣,“絲綢之路”好歹是商旅遍地的國際交通要道,而“嶺南”地區卻是“煙瘴遍地”的“人間地獄”!試問,如果您是玄奘,是走一條繁華的“國際商貿旅遊”線路,還是去“鬼門關”趟一遭?不言而喻。

政治原因

自漢朝設立西域都護之後,無論漢、唐,鼎盛時期都將西域納入了帝國的統一管轄之下。“絲綢之路”上雖然民族眾多,西域諸國之間、西域與中原王朝之間的矛盾也不少,但相互之間對於這條“國際大通道”上的人員往來都採取了默許的態度。除了一些特殊政治背景下的特殊時期,大多數情況下,西域諸國對“絲綢之路”上人員往來是沒有特別限制的。玄奘所處的時期正值初唐,唐王朝與東突厥摩擦不斷,出於國防安全考慮,唐王朝關閉了通往西域的關卡!換言之,玄奘西行是“偷渡”。但是,西域諸國對東來之人並沒有刻意限制。西出陽關之後,玄奘一路基本上除了在突厥實際控制區域遇到點兒小麻煩,總體上還是比較順利的。

但東南亞地區、甚至中國的南方地區卻不同,唐王朝對華南、西南地區的控制力相對薄弱,對彼時的東南亞地區控制力則更弱。換言之,不僅東南亞地區處於當地土著的控制之下,甚至連華南、西南的邊境地區,有很多地方實際上也是處於當地土著的控制之下!這些地區與唐王朝、與漢民族的矛盾還是相當錯綜複雜的。已故金庸先生小說《天龍八部》裡的大理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直到兩宋時期,雲南地區實際上還是處於“半獨立”狀態、是大理國的國土而非宋王朝。唐王朝雖然比宋王朝強盛,但對南方邊境地區的控制力其實也並不比宋王朝好到哪裡去,差不多也都是一種“羈縻”統治。一個唐王朝的僧侶,突然出現在這些地區,勢必會引起當地土著政治勢力的警覺,玄奘很可能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畢竟這些地區不是商旅不絕於道的“絲綢之路”,人們對於異族人的接受程度要低得多……

現實原因

因為“絲綢之路”開發較早,到唐朝時,這條道路實際上已經相當成熟、完備了。還從哪裡走、怎樣走才能獲得充足的補給,先輩們已經幫玄奘完成了“勘探”工作,玄奘只要沿著先輩們的腳印走就可以了。但東南亞地區不同,因為對“嶺南”地區的“人為恐懼”,彼時的“嶺南地區”開發較少,對於玄奘而言,已然是沒有太多先例可以借鑑。至於東南亞地區,更加是一片空白。且不說走哪條路安全、可以獲得更多補給,到底有沒有路可以通到印度,恐怕彼時的玄奘都一無所知……面對一無所知的東南亞和先輩們已經“勘探”好的“絲綢之路”,如果您是玄奘,您選那一條路?

再就是所謂走西藏的問題了。且不說唐王朝的人根本不知道西藏可以通往印度。就算知道,彼時西藏出於吐蕃政權控制之下,與唐王朝的關係並不友好!唐太宗甚至不得已採取了和親政策以安撫吐蕃的松贊干布。在這樣的情況下,玄奘想要通過吐蕃進入印度,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這還沒有算上自然環境的影響,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之惡劣,就算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員進藏也是相當困難的,就更別說是唐朝了。

綜上所述,並不是玄奘放著好路不走,偏要選擇一條黃沙漫天的壞路走。而是在彼時的大背景下,只有“絲綢之路”是一條現成的、有人有過的路,也是一條可以明確知道能夠通往印度的路。從東南亞到底能不能走到印度,不僅玄奘不知道,彼時的唐朝人恐怕都不知道!至於走西藏,同樣道理,這一切還不包括政治因素……更何況,以彼時唐王朝與吐蕃的關係,就算有現而今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恐怕玄奘也進不了吐蕃腹地。


農民工歪說歷史


玄奘之所以選擇從新疆去西天取經,原因主要有三個:

1、玄奘不知道從雲貴緬甸可以到達天竺。在玄奘之前中國沒有人從雲貴再經緬甸去過印度,而印度也沒有人走這條路到達過中國。而且雲貴山川眾多,道路難行,即便玄奘知道能從雲貴到達印度,估計也不會選擇那條路。

2、在玄奘之前,有許多高僧來中國傳法,都是從西域來的,中國也有許多人西去取經的,鳩摩羅什和法顯就是代表。玄奘內心是十分崇拜這些前輩的,自然會沿著前輩的路線。另外西域有諸多佛國,玄奘西行不僅是為了取經,還是為了學習求法的,一路上玄奘證法的機會多一些。

3、玄奘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沿著西域傳播到中國的,而從緬甸傳播到中國的是小乘佛教也就是上座部佛教,雖說都屬於佛教,但兩派修行的方法和讀誦的經書還是有區別的。玄奘肯定會選擇一路上與自己信仰相同的路線。

其實當時中國去印度走水路很方便,只是玄奘到達印度後才知道這條路,但因為與高昌國國王有過約定,所以玄奘返回時走的依舊是新疆。


足下三尺


雲貴緬甸那邊根本就沒有路,或者說沒有商路。根本就沒有人走過。那裡到處是原始森林,遍地都是大蟲,長蟲,豺狼,瘴氣!

從新疆走,有成熟的商路,每年都有商人行走。是成熟的路線,玄奘也不會一個人出發上路,不管走到哪裡,多半都是跟著商隊行走。一來有個照應,二來方便玄奘乞討(化緣),不然的餓死。

玄奘是去西天取經的。

如果玄奘是荒野求生的貝爾,那肯定選雲貴緬甸,點擊率一定高。

如果是要安全的把西經取回來,肯定走新疆!


泥封老酒


首先要知道玄奘去天竺幹嘛。

玄奘是河南偃師人,地道的北方人。小時候出家,大約28歲從長安出發–河西走廊–西域–中亞–天竺。他修習佛學典籍,在此時已經名動京師,只是佛學傳入中原近一千年,其中典籍的佛理有相悖和未盡的地方使玄奘迷惑。所以他去取經是想知道佛學原來完整的樣子,他的志向是大道。可惜大唐滿足不了他。所以他要去佛陀證悟到地方問問。

其次,玄奘為什麼在中亞轉了一圈才去天竺。

佛教分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南傳佛教經印度傳東南亞、雲南地區。北傳佛教經印度–中亞–西域–河西走廊–中原。

玄奘是北傳佛教的信徒,所以他希望溯流而上,瞭解各地佛理和解答自己的疑問。

所以,從新疆到天竺,不僅僅是因為絲綢之路的通達,還因為他是想順著北傳佛教的方向回到佛的源頭。況且他從長安到天竺走了兩三年,在印度呆了十幾年。


吉耶221


古時候,南方地區被稱為蠻荒之地,雲南貴州緬甸等地被原始森林覆蓋,沒有道路,到處是瘴氣沼澤,毒蟲虎豹,當地都是一些未開化的少數民族,一般人經過那裡九死一生。

而新疆等地就好多了,雖然有沙漠,但人們起碼有行走得道路,人們一直在開發改早大自然,人口也較多,人們繁衍生息,整體環境好多了,適合人們旅行。


科技改變生活2018


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從中國到達印度很簡單。有好幾條路可以選擇,而且幾乎是一條直線,可是玄奘偏偏繞了一大圈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玄奘可以選擇穿過西藏接著翻越喜馬拉雅山,然後到達印度,可以說這是最近的一條路,文成公主也是如此進藏的。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文成公主是收到各方面支持的可以說是一路都有人保護跟隨。但玄奘不一樣,玄奘西行並未得到當局政府支持,玄奘是需要時刻躲躲藏藏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抓回去。這樣的一個背景想要穿越西藏的千里無人區那是不可能的,更別提還有一個喜馬拉雅山了,這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最近的這條路直接就被否定了。

二、玄奘可以穿過雲南通過緬甸進入印度。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以我們現在來看這條路是切實可行的但在唐朝那會確實很難走的,這條路雖然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但是並沒有人切身實踐過。再者說這條路上雨林密佈,形勢複雜,玄奘如果選擇這條路的話可能就永遠也到不了印度了。

三、我們再來看一下玄奘所選擇的路線,可以說這條路是最為保險的。雖然可能繞的比較遠,但是卻是經過實踐的一條路線,因為自漢代時,這條路就是商人們所選擇去印度的路線,也就是說這是一條近千年的絲綢之路。

再者說了,古人都信奉“天圓地方”這一說法,玄奘自然也不列外。玄奘選擇的這一條道路雖說遠了一點但是卻是可以保證自己能到達印度的,也是最為安全的一條道路。


有心才有詩


這個問題是有當時的地理狀態所決定的。

玄奘西遊的終極目標是古印度,即《西遊記》中所說的“西天”。印度在當時大唐首都長安(今西安)都城的西方偏南方向。在比唐朝之前的數千年,歷史考據證明,已有多條同往西域的千年古道,如“絲綢之路”,使得玄奘比較有可能一路向西,最終抵達西天。

據記載,玄奘西行去時經過新疆(自漢代開始,已經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蔥嶺以東新疆等地的事務)地區南疆的喀什、塔縣等地。出警經今阿富汗前往印度;返程則由新疆北部經過,最終經過青海,甘肅抵達長安。(據歷史記載,玄奘西行時,新疆為佛國。經過一白年的血腥宗教戰爭,伊斯蘭教戰勝佛教,統治了新疆。玄奘東歸時,新疆已經變成伊斯蘭教的天下)

相比玄奘往西有歷史古道或絲綢之路,往南一方面距離自己的終極目標~西天,有南轅北轍之嫌,要多走一些路。

另外受地理影響很大,中國地理特徵是南北之間更難通行。很多地方有東西方向延伸的崇山峻嶺不說,尤其是中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決定很多河流的流向都是由西北往東南流,玄奘若向南進發,必須經過若干條大小不一的河流,在當時的交通情況下,將很難一一穿越。

還有,在古代,南方很多地區屬於蠻荒之地,有可讓人斃命的瘴氣。(三國時期諸葛亮進攻西南少數民族,七擒孟獲遭遇)所有這些令玄奘很難適應,如果往南行取經,成功的幾率極小,危險幾率會更大。

在此可以佐證的是,隋代,隋煬帝為了改變南北交通不暢對統治不利的問題,花費國力開通了大運河。遺憾的是,大運河的走向與玄奘西天取經的方向相悖,因此也無法利用。

長安作為遠離大海的西部內陸城市,玄奘由此出發 也不會考慮往東走海上絲綢之路繞道抵達印度的想法,這在當時科技水平下是不可想象的。回到當時的現實,玄奘向西經由新疆地區前往西天取經應是必由之路。


老喬遊記


首先當時的新疆不叫新疆那時叫西域,

其一;唐朝當時疆域遼闊,西域屬於唐朝固有領土,而且佛教勝多,那時的新疆主要以佛教為主,絲綢之路更是輕車熟路。

其二;唐朝的國土疆域最強時沿長安走西域幾乎直接可到天竺國(畢竟走自己的國土更加安全),沿途還可以傳誦佛法。

其三;回頭我們在看看如果走雲貴,緬甸,路途遙遠不說,南有南詔國非唐朝領土,緬甸當時多是部落聯盟,脹氣環繞實在危險,況且唐朝之前中原王朝從未深入緬甸地區,也不瞭解,放著現成安全輕車熟路的西域不走,會走一點都不瞭解的東南亞,當時的情況可不是像現在這麼美好。

結語

綜合考慮玄奘走西域是非常正確而且明智的選擇,不是不想走緬甸我想應該根本就沒想過走雲貴緬甸之路。


外太空的首富


首先,肯定有地理因素。因為如果要到印度去取經,肯定要路過高山區域,所以玄奘才會繞遠路從新疆走。其次有可能是玄奘根本不知道從長安到那爛陀寺可以有最短的直線,當時因為對西天這塊地方沒有確切的地理位置記載,所以玄奘只知道從西域走。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是最終於取到了真經,玄奘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的那種鍥而不捨,向著目標勇往直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軒哥Stomach


一,玄奘北方人,不太適合南方的天氣,南方古代屬未開化之地,多虎豹蟲狼,多種消息綜合沒有十足把握不會選擇。

二,南方經過緬甸等地,全是原始森林,容易迷路,怎麼辨識方向都無法完成。

三,向西有各國經過絲綢之路的客商,當時唐王朝強大,西域客商小國不會難為。

四,西域荒無人煙,地方平坦,適合偷渡出國,玄奘本身就是偷渡,人多地平國家強,向西是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