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本報訊(文/記者 邢靚 圖/新疆疾控中心提供)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直觀地告訴我們流行病防控是多麼重要,曾有許多流行病經過人們的努力,最後變得可防可控,危害降到了最低。

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在此之後,是一段時間的麻風病宣傳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疾控中心在南疆四地州舉辦了一系列防治宣傳活動,既提醒公眾,又進一步落實麻風病人的發現、上報、救治、防控措施,共同推進麻風病防治工作。

麻風病在新疆曾流行一個多世紀。新中國成立後,幾十年間新疆共免費查治4000多名麻風病患者,經過新疆各級麻風病防治人員的努力工作,現在全區絕大多數縣(市)已經達到了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目標。

目前新疆屬於麻風病低流行區,去年新發麻風病患者僅4例。

為此,新疆各級麻風病防治人員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麻風病曾是新疆的多發病

麻風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病,由麻風桿菌引起。起病時往往症狀隱匿,只是皮膚出現紅斑等,如果未能正確診斷或沒有及時治療,病變會從皮膚累及神經,進而影響全身,患者可出現足部潰瘍、手臂萎縮、手指萎縮乃至消失,雙目失明等嚴重症狀,最終造成畸形、殘疾。

自治區疾控中心結核病麻風病防治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尚修建從事麻風病預防工作已有20多年,他介紹說,比之於大家熟悉的結核病,麻風病的傳播沒有那麼快、那麼廣,因為麻風病是一種熱帶病,在溼熱地區高發。就自然條件而言,新疆並不是麻風桿菌的溫床。

而且,麻風病患者通常具有遺傳易感性,也就是說,接觸麻風病患者後是否被感染,跟基因有很大的關係。

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尚修建(中)正在為患者做簡單檢查

尚修建說,在過往病例中可以看到,有些夫妻共同生活一生,妻子並未被丈夫傳染麻風病,但孩子們大多患病,這是因為孩子遺傳了父親的易感基因。

即便如此,只要不加防範,麻風病照樣能在新疆肆虐。由於人口流動、衛生條件差等諸多因素,新中國成立前,麻風病是新疆尤其南疆四地州的流行病,有些村落裡麻風病人隨處可見。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高度重視麻風病防治工作。

1951年,烏魯木齊市建立了新疆省防疫醫療大隊,1953年改為新疆省性病防治所。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新疆省性病防治所改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膚性病防治所,根據每年工作的地區特點和任務大小,組成若干個醫療隊到全疆各地進行皮膚性病防治工作,包括到麻風病人所在地進行防治調查,向群眾宣傳麻風病防治知識。

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一年四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都在為防治麻風病而努力

1954年,一所專門療養院成立了

鑑於新疆麻風病的流行情況,1954年,和田地區麻風病院(洛浦療養院)成立了,這是一所麻風病的專門醫院,收治全疆麻風病人並做麻風病調查工作,是新疆收治麻風病人的主要專業機構。

醫院除了有針對麻風病的相應醫療設備和專業醫護人員外,還有由當地政府無償劃拔的耕地。

病人入院後,衛生部門給予免費醫療,民政部門給病人發生活補助。許多病人都是家庭的頂樑柱,為了讓病人不要產生過多思想壓力,病人在醫院可以進行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從而以村為家,安心養病。這種“線索調查,集中治療,生產自給”的收治模式,促進了新疆麻風病防治工作快速發展。

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曾經的和田地區麻風病院(洛浦療養院)

通過對入院患者的調查,基本查明瞭麻風病在新疆的流行區域:西起塔什庫爾幹,東至民豐(延至且末)的崑崙山北麓山區等9個縣的患病率在1‰以上,另如若羌、莎車、澤普、溫宿、拜城等縣也有一定數量的麻風病人。同時,在到北疆的內地支邊人員中也發現了麻風病人。

對症下藥,1955年-1958年,新疆各地州相繼成立了皮膚性病防治站,形成了自治區到地州兩級的皮膚性病防治網,充分發揮基層人員的力量,發現、救治麻風病人。

1956年,自治區皮膚性病防治所又建立了麻風桿菌檢驗室,麻風病的檢驗不出疆了。

1984年,自治區流行病學研究所成立麻風病研究室。2002年,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立後,麻風病的防治工作歸到中心工作中來。

傳播麻風病知識,消除公眾恐慌

電視劇裡常有聞麻風病而色變的情節,這些情節是寫實的——由於從前治療手段的落後,人們對麻風病有許多錯誤認知:天譴、遺傳、不治之症……進而產生對病人的恐懼心理,嚴重妨礙了麻風病防治工作開展。

上世紀50年代,和田地區麻風病院曾碰到過此種“盛況”。針對在全疆各地不斷髮現的麻風病患者,有關部門派專車把他們運送到麻風病院檢查治療,但常有司機懼怕被傳染,拒絕執行運送任務。再加上一般皮膚病患者被誤診等因素,收治麻風病患者的措施未能很好執行,造成不少患者滯留健康人群之中,不斷引發當地群眾恐慌情緒和歧視麻風病人的糾紛事件。

為提高人們對麻風病的認識,轉變錯誤觀念,提高社會參與意識,上世紀50年代,專家們就到麻風病患者所在地進行防治調查,向群眾宣傳麻風病防治知識,安撫群眾的情緒,同時積極發現、收治患者。

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上世紀80年代,自治區各級衛生健康部門更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幻燈、報刊、宣傳車、宣傳冊和記者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防治麻風病的基本知識,讓大家相信麻風病可防、可治,正確對待麻風病人及其家屬。

自治區疾控中心的資料顯示,截止2002年底,累計編印麻風病宣傳單4萬份,麻風病圖譜200冊,製作麻風病防治錄像片100份,麻風病宣傳冊2萬份。各級政府及衛生部門的領導也經常訪問和關懷麻風病人,使麻風病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麻風病防治工作者感受到職業的高尚,讓社會公眾感到麻風病沒什麼可怕。

尚修建說,近年來,老百姓提起麻風病,不再有歧視、害怕的情緒,他們知道這就是一種傳染病,早診早治就沒什麼可怕的。

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建立防治網絡,將麻風病消滅在萌芽期

早期發現麻風病很重要。尚修建說,如果等到致殘、致畸,儘管麻風桿菌可以清除,已造成的損害卻不可逆。

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初,新疆疾控工作者通過麻風病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治實踐,總結出一套突擊與經常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所謂突擊,就是在一定的地區用一定的時間進行全面的專業普查,過濾調查或線索調查兩種方法交替或反覆進行。所謂經常,就是通過流行區的日常門診,各種體檢,接觸者檢查和巡迴醫療來發現病人。

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大批病人的治癒,現症病人和新發病人日漸減少,麻風病患者由隔離住院轉變為社會防治,和田地區麻風病院僅收容畸殘患者及無家可歸的治癒者,或自願留下治療的患者。

新發僅4例,幾十年“追捕”,麻風病在新疆無可遁形

同時,新疆各麻風病流行高發區的地、州、縣衛生防疫站都建立了麻風病防治組,配備有專職的麻風病防治醫生,各高發流行鄉村配有兼職麻風病防治專業人員。至2002年底,新疆有自治區級機構2個(和田療養院、自治區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麻風病防治研究室),地區級機構2個(喀什地區衛生防疫站、阿克蘇地區衛生防疫站),縣級專業機構16個。

在流行程度較低的地區和縣,則由各級衛生防疫站承擔麻風病防治任務,從而形成了自治區、地、縣、鄉完整的麻風病防治垂直系統和基層防治網絡。

近幾年來,累計病人得到登記管理,新發病人就地治療,採用報病(有獎勵)、接觸者檢查、專業體檢、治癒病人複查和重點地區人群普查、線索調查等方式發現病人。

目前,新疆全區94個縣(市)的疫情得到控制,達到基本消滅麻風病標準,近幾年來的新發麻風病人都在個位數。

尚修建期待麻風病徹底在新疆絕跡,但這還需要時間。“現在患者這麼少,基層醫院對麻風病都不熟悉了。”他說,“我們現在主要擔心漏診,防治網絡還是非常有用的,發現疑似患者,就能及時上報到我們這裡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