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攻城略地只在談吐之間,快意恩仇只在一人之辨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個飽含爭議的人物,對於他的事,後人各有評說。有人說他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妒賢誤國;也有人說他才華橫溢,雄韜偉略,富兵強國;還有人說他膽小怕事,趨炎附勢,就是一個無恥小人。他就是遠交近攻強秦者——范雎。

范雎:攻城略地只在談吐之間,快意恩仇只在一人之辨

范雎戰國時候魏國人,出身貧寒加上相貌醜陋,導致了他空有一腔抱負,卻不能遊說各國一展才華。聰明的他投奔到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一邊做事,一邊靜觀其變,等待時機。一個偶然的即位,他隨須賈遠去齊國做外交活動,齊王對於須賈的到來視而不見,卻對隨同須賈前來的范雎倍加青睞。這讓須賈十分窩火,他猜測范雎可能暗中通齊,卻又不敢發作。回到魏國後,須賈又把這次的外交情況彙報給了相國魏齊,魏齊知道後怒不可遏,對范雎大刑伺候,欲折磨死范雎以洩憤。范雎裝死才逃過一劫,為了能有一番作為,後來去了秦國,改名張祿。

范雎:攻城略地只在談吐之間,快意恩仇只在一人之辨

到了秦國後,范雎很快就憑藉著自己對秦國國情犀利的見解,贏得了秦昭襄王對他的賞識。當時的秦國,大權一直都在宣太后所親近的人的手裡,秦昭襄王雖然盯著秦王的名字,卻有名無實,他對此十分惱火。善於察言觀色的范雎,一眼就發現了秦昭襄王的苦惱之處。范雎對秦昭襄王深陳利害,讓秦王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在范雎的建議下,秦昭襄王對秦國的貴族權臣,廢的廢,驅逐的驅逐,最終把國家大權抓到了自己的手中。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可范雎卻把秦昭襄王的家事,給弄明白了,還輕描淡寫的幫助秦昭襄王成為了秦國真正的王。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也不過如此吧。

幫秦昭襄王取回王權後,他又根據秦國國情籌劃出了“遠交近攻”的對外策略。遠交近攻即和邊遠的國家交好,攻打鄰近的國家。交好遠處的國家,可以在自己攻打鄰國讓它沒有理由插手,一直這樣蠶食下去,可以不斷壯大秦國,直至一統六國。這一招真的不可謂不高明,秦昭襄王聽從范雎的實施了這條計策。直接把與秦鄰近的韓、魏打的低頭臣服,而三晉中較為強大的趙國,也差一點亡了國。老鄰居楚國也被收拾的沒脾氣。挫三晉,伐強楚,秦國從此一家獨大,就算是六國再合縱,也無力抗秦了。

范雎:攻城略地只在談吐之間,快意恩仇只在一人之辨

范雎功成名就後,成了大秦國的棟樑柱石,不禁想起了曾經的恩仇。魏國的中大夫須賈,因為不知范雎就是張祿,他看范雎寒酸落魄,就贈送給了范雎吃的、穿的。當他知道範雎就是張祿後,解衣脫袍,跪地求饒。范雎看在他,贈送衣物的份上,雖然饒他一死,但喂足了馬料,就放他回去了。范雎為秦國做了那麼多,秦昭襄王決定幫他報仇。差點要了范雎命的魏相魏齊,被秦昭襄王以兵屠大梁相逼,遠逃他國。此時天下雖大,但無魏齊容身之所,因各國都不願與秦交兵,紛紛驅逐他,無處可逃的魏齊心灰意冷自殺了。最後,魏齊的人頭被人交給了范雎,范雎復仇真的是大快人心!對於幫助過范雎的人,也都被范雎舉薦,並委以重任。

范雎所說的幾句遠交近攻,就讓各國的領土大面積縮水,不正是攻城略地只在談吐之間。他快意恩仇的事也廣為傳頌。至於有人說他是個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小人,我個人覺得無非是因為他舉薦的人無能,逼死仇人和他逼死白起。我真的很不明白快意恩仇為什麼會被人說成睚眥必報,他舉薦別人是為了報恩,因為舉薦的人無能,為什麼就沒有人說他“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逼死白起,又是為何?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為了自己仕途上更順利,只不過是在秦昭襄王的面前多說了幾句話而已。白起是秦昭襄王賜死的,為什麼就沒有人去說、去罵秦昭襄王?白起的成名之戰“長平之戰”,人們都記住了白起,有誰想過他為什麼能打的那麼順利?這不是因為白起多能打仗,多會打仗,而是因為范雎反間了趙王,任用不中用的趙括為將,為什麼沒人說他范雎成就了白起?

范雎:攻城略地只在談吐之間,快意恩仇只在一人之辨

范雎一生為秦,到老來卻譭譽參半。但是他對秦國的巨大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在我看來他更像一個功大於過,快意恩仇的大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