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各種疫情信息而無助、腹瀉甚至失眠?你需要了解這些

過年這幾天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各種消息迅速傳播,有醫療資源短缺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救治的,有疑似病人匆匆出逃被隔離的,也有全國醫務工作者馳援武漢的。響應號召居家自我隔離的同時,不停刷手機的手指似乎快要得腱鞘炎了。


雖然客觀、真實疫情信息的廣泛流通對社會是好事,但同時各種情緒化、個體化的消息也得到爆炸性傳播,特別容易引起廣泛的焦慮


因各種疫情信息而無助、腹瀉甚至失眠?你需要了解這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各種消息讓你感到焦慮嗎?


每當一場嚴重的、會波及到許多人生命的災難發生,比如地震、洪災、重大傳染疫情等一般生活中不會遭遇的危機狀況,人們都會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見但“正常”的反應,有些人會感到恐懼、無助、悲傷、憤怒;有些人會變為冷漠、麻木,對環境與他人少有反應;還有些人會出現不舒服的身體症狀,比如疲倦、發抖、失眠、心神不寧、呼吸困難、肌肉疼痛、噁心腹瀉等。這些情況叫做“應激反應”


對於應激反應的機制和過程的認識源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一系列研究。目前認為,應激反應的出現通常會遵循警戒—抵抗—耗竭三個階段順序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和應對緩解方式。願你認識到此刻自身和周圍人已經產生的反應和未來可能有的反應,做出積極應對。


事件發生之初,身體全力適應


疫區人群出於恐懼而逃離,進入疫區的人員承受不住壓力而嚎啕大哭,遠方的各地群眾則坐立難安,不停刷手機,對國際局勢、明星八卦等往日熱點也不再關注,這些現象對應了應激反應第一階段的“警戒反應”。


當遭遇突發事件,當事人通常首先表現為警覺性、敏感性增高,同時調動自我控制能力,以滿足針對外部事件採用各種應對手段的要求。如果在此階段出現焦慮、恐懼、抑鬱、失眠、消化道或身體其他方面不適,社交和工作受到影響,則說明採取的適應手段沒有取得成效,原有的內心防禦機制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滿足當前的需求,對危機事件進行了不恰當的思維判斷,導致心理情緒失衡。


因各種疫情信息而無助、腹瀉甚至失眠?你需要了解這些

消化道不適也是此階段可能的表現之一


譬如倖存者親歷生死後除了普遍感受到心有餘悸,也可能會自覺苟活對不起死者而產生自責自罪,進而導致抑鬱甚至消極自殺;而罹難者家屬除了可能會有的焦急、哀傷情緒體驗,也可能因親人獲救的希望落空而導致憤怒、指責救援者甚至產生辱罵、攻擊行為。


這種情形通常出現在事件發生早期,比如受刺激後若干分鐘至若干小時。這或許能解釋此次疫情爆發初期,人們表現出的不適應行為與情感體驗。


但是,在得到包括人員、物質和信息的充分支持後,這一系列情緒反應通常會在數小時至一週後迅速緩解


給不同人群不同的支持,有助於緩解警戒反應


因此,為了應對疫情這一突發事件,除了儘快提供各種實質性資源保障措施以抗擊病毒、消除應激源外,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針對普通人群發佈客觀、真實資料及具體的應對措施以滿足信息支持也非常必要。


對於在應激源下暴露程度不同的人群,應當採取的行為措施也各不相同。


對於直接和間接暴露於應激源的人群


新型病毒肺炎患者、疑似病例等被隔離患者、直接參加救護的醫療及其他工作者等屬於直接暴露於應激源下的人員,他們在危機開始階段就承受了巨大壓力,應當及時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儘可能採用安撫、暗示、保證、疏洩、鎮靜藥物等支持性技術方法,儘可能減輕他們的焦慮水平,使其情緒狀態恢復到危機前水平。


因各種疫情信息而無助、腹瀉甚至失眠?你需要了解這些

直接暴露於應激源的人群,危機開始階段就承受了巨大壓力


而對於以上人員的近親屬和疫區普通人群等間接暴露於應激源的人群,其焦慮水平管理也同樣不能忽視。除了給予安全性評估和必要的安撫、疏導等正面心理支持,也須重視健康教育,並協助他們與外界或親人的信息溝通,避免產生對未來的過度樂觀或悲觀期望。


以上這兩類人群的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工作通常都需要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一協調下有序展開,救援者往往由有災後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經歷或救援經驗的專家組成。一方面災難早期往往困難重重,諸如物資不足、交通不暢等常見問題限制了災區人員進入;另一方面,這些心理救援人員也將直面應激,這就需要救援者具有更強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對於其他社會大眾


其他社會大眾,則可以通過改變自身以順應環境的要求。具體做法包括:


  • 遠離應激源——待在家裡,瞭解一下必要防治措施和新聞通報即可,少看各種帶有情緒性的傳聞;
  • 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在家中保持合理飲食和良好作息,該吃吃,該睡睡,提高免疫力,不要老是刷手機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 可以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多和家人閒聊打發時間,表達和疏洩情緒,也可以一起做些愉快的事情,減輕壓力,比如提高一下廚藝;
  • 各種菸酒能抗病毒的說法就別信了,過多的酒精和尼古丁攝入不利身體健康,也極大地影響情緒。


未來一段時間,大家更需守望相助


然而也有部分當事者無法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就會隨著應激繼續發展,進入第二階段——抵抗期:個體竭力設法利用既有資源和手段,避免倦怠等適應不良狀態的發生,心理行為趨於僵化,偏執於某種防禦機制的使用。嚴重者則會由於手段無效而在連續極度應激後進入第三階段——

耗竭期,出現心理混亂和脫離現實,發生心理崩潰,表現為極度淡漠、木僵狀態。


這些情形通常在重大事件發生後的較晚時間出現,因此也意味著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更需要大家守望相助,及時發現周圍人身上的情緒和行為,確保他們的安全,並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介入(全國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列表見文後)。


對於過年不能走家串戶的人而言,要相信難關終會過去。休息在家中也並不是逃避,這不僅僅是不為一線工作人員添麻煩,還是為了保持自身健康,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堅強站出來。


危機事件之後,人們依然可能面臨很多問題


比如一些地方出現了“不歡迎武漢人及鄂A車牌車輛”的標語,還有“武漢人”被部分網友當成標籤和疾病的同義詞,冷嘲熱諷,甚至待之以“舉報、投訴、抓、趕”等不友善詞彙。這些“汙名化”現象令人痛心,既不恰當也無助於疾病傳播的防控工作。每一位感染病毒、發病的武漢居民,都是此次疫情的受害者——沒誰想過要“主動”染病。


當一個人不能幫助別人解決所有問題時,可能感到做得不夠和有挫敗感。但是任何人都沒有責任去解決所有人的所有問題。因此,當下最需要的,是大家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心存一份善意,不發佈、傳播各種侵犯他人隱私和尊嚴的信息。我們需要隔離病毒,而不是隔離同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