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去企業、去模式

導讀:行業洗牌的危機不只是去產能,更是去企業、去模式的戰略危機,而企業及時做出戰略調整則至關重要。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加速眾多行業大洗牌。

以兄弟連倒下為標誌,線下教培機構首當其衝,更多中小機構面臨資金鍊斷裂;

整個健身行業的線下門面幾乎全部關停;


大洗牌!去企業、去模式


恆大全國75折賣房上熱搜,也預示了房地產行業大洗牌將加快開啟;

春節本是民宿的“黃金時間”,這次疫情讓原本可以借春節黃金檔緩一緩的民宿行業更加舉步維艱;

至於餐飲、旅遊、商業地產更是幾近陷入絕境;

反倒是生鮮電商從原來半死不活的狀態突然如沐春光,進入到“每天都過雙十一”的好日子,但供應鏈能力的考驗,也將讓生鮮電商在難得的發展機遇中進入行業洗牌期。


01

去過剩首先去企業

這波行業洗牌的直接誘因就是疫情,但實際上,行業洗牌的種子早已埋下。

在傳統行業,每一次的行業暴利或大發展時期都埋下了下一波過剩的苦果,只要有利可圖,就會吸引行業內企業的瘋狂擴張,行業外的企業也會蜂擁而入,以至於行業最景氣的時刻就是過剩的開始。

特別是在製造業,不少過剩行業動輒過剩30%、開工率不足60%,一旦市場行情突變或發生重大外部變化,整個行業都將飽受過剩的惡果,典型的就是汽車行業。

伴隨著中國汽車行業長達二十多年的高增長,中國汽車產能也不斷膨脹。

2018年,我國汽車產業計劃年產能已超過6000萬輛,其中,已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到2020年將超過2000萬輛,是《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銷量目標的10倍。

自2018年開始,汽車銷量逆轉為負增長,龐大的過剩產能成為行業難以承受之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7.2%,但具體到很多汽車企業,其產能利用率早已低於這個數字。


大洗牌!去企業、去模式


另據乘聯會數據,2019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為2110.7萬輛,同比下跌9.2%,繼2018年之後連續兩年陷入頹勢。2019年銷量前十五的汽車品牌累計銷量為1584.3萬輛,佔據著75.1%的市場份額,雖然同比下跌5%,但小於行業整體跌幅,這說明非頭部車企跌得更慘,成為市場行情逆轉、產能過剩洗牌的重災區。

除了製造業,商業過剩導致的洗牌也將在外部衝擊下進一步顯化。

近年來,各地以各類綜合體、辦公樓為標誌,商業地產供應呈現井噴之勢。

就以北京為例,2019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全年供應量超過90萬平米,是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9年底,北京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達到15.9%,這也是從2010年以來的最高值;受此影響,截止到2019年底整體北京市場平均租金水平較去年下降4%左右。

過剩終將被修理,只是在不同行業,表現方式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去產能其實就是去企業,以企業之死來實現殘酷的供需再平衡!而這也是市場機制下企業的宿命。


02

從去企業到去模式

進一步來看,去企業的洗牌往往不只是死掉一兩個企業,在某些行業還將表現為死掉一批企業的去模式。

大批企業之死的背後往往是企業所承載的模式與形勢發展不匹配,難以為繼。

過去成功的模式極容易被眾多企業所採用、推廣,殊不知,曾經被奉為圭臬的成功模式容易被時代所顛覆,以至於成為殺死一批批企業的致命毒藥,企業難免陷入到“生於模式、死於模式”的悲壯。

特別是在新經濟領域,新行業、新模式更是去模式大洗牌的重災區。

截至2019年12月24日,2019年關閉的創業公司超過330家,倒閉的公司中,不乏明星企業愛屋吉屋、全峰快遞、熊貓直播等。這背後隱藏的是風口行業的模式問題。

互聯網讓跨界、混搭、嫁接變得更加容易和時髦,也讓原有模式更加多變,企業隨時都面臨 “模式革命”的洗牌危機。


大洗牌!去企業、去模式


疫情之下,外賣又重新火爆起來,但是之前外賣市場大洗牌也十分慘烈。IT 桔子顯示,截止到 2019 年 7 月 25 日,美食外賣領域共計有 74 家公司死亡。大公司背景的百度外賣委身餓了麼,海外舶來品外賣超人選擇退出中國,創業公司中阿姨廚房、蹭飯網、e 食 e 客等外賣平臺結束運營。

你不跨界就有人跨界來打劫你,被跨界截殺的企業無奈而又悲壯。進入2020年,阿里巴巴推出“淘寶極有家”、“淘寶心選”、“躺平平臺”,京東推出“京東家”,開啟跨界打劫傳統線下家裝行業;

去年提出的iPhone11實現了長焦、廣角鏡頭的切換,華為P30系列具有高倍數變焦能力,手機制造商的野心勃勃讓數碼相機的未來充滿荊棘;

銀行跨界博物館,淘寶、京東跨界賣房,你永遠不知道誰會跨界來打劫你。

5G時代逐步開啟,移動互聯網領域又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的洗禮,諸如手機制造、網絡平臺、市場推廣等環節都將重構。

鑑於此,今日那些風光無限的成功企業,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明日洗牌的刀下鬼。

不僅層出不窮的新商業模式顛覆原有模式,而且原有模式賴以生存的政策環境也在劇烈突變。從食品藥品安全、環保底線,到八項規定、新反腐,都給不少企業以措手不及的打擊,甚至直接演變為殘酷的政策洗牌。

2019年兩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立案處罰企業11286家,罰款10.2億元人民幣,僅江蘇和山東兩大省關閉退出的化工企業,已近1000家。不少傳統企業面臨的已經不是盈虧的問題,而是環保浪潮之下原有發展模式與發展趨勢不相適應的生死問題。

模式之變還能給企業預留以尖尖角的警示和自我調整的時空,而政策環境的突變卻容不得任何妥協的餘地,由此引發的強制性洗牌更為殘酷,往往讓企業防不勝防、苦不堪言,只能靠企業自身在戰略把握上的先見之明。


03

企業戰略危機

綜上可見,如今企業所普遍面臨的洗牌危機,不只是行業供需失衡那麼簡單,企業過去所賴以成功的背景、前提、基礎也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包括政策變化、商業模式變化、技術革命等),由此引發企業在新環境、新時代中的極度不適應性,進而演變為企業自身的戰略危機。


大洗牌!去企業、去模式


戰略性危機的致命性就在於,原有的經營方式、理念、經驗在新背景下失靈,甚至成為企業失敗的根源。

可見,大洗牌背景下,戰略對企業意義重大,戰略上的失誤和忽略能夠迅速讓曾經的成功者跌落神壇,反之則能帶來不斷的成功和奇蹟,這從毛澤東戰略的成功中可見一斑。

在錯綜複雜、險象環生的特殊歷史時期,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僅靠“小米+加步槍”的低起點,就能壯大成功,堪稱是一大奇蹟,而其秘訣就在於在不同階段的戰略成功。

從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與長征,到國共二次合作、抗日持久戰,再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戰略佈局,無不是體現了戰略決策的前瞻性、大局觀、及時性、辯證性、靈活性。

而現實中,企業對戰略問題的忽視卻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整個經濟上升大週期中曾經的成功企業,更容易忽視戰略的作用。而戰略型企業往往具有前瞻性佈局,扛風險的能力也更高,甚至能夠化危為機。

那麼,在行業洗牌的大背景之下,企業如何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地把握格局之變,進行戰略抉擇,敬請關注後續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