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防疫養娃日記#

恐慌來源於未知,所以對孩子們的恐慌,我們應該讓他們做個“明白人”,從而更好地建立安全感。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最近宅在家裡,聽或者看新聞的頻率比之前要高很多,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感受,每天都看一下疫情的情況,關心一下最新的新聞或者信息。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比如最近,我家除了疫情,對重大新聞就比較關注。尤其最近疫情未去,蝗蟲災害又開始席捲全球的消息。因為蝗災已經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我國境內僅一步之遙,所以關注也就格外多了一些。

關注新聞之餘,我發現孩子在家也有了新的情況。4歲的女兒不停地問我幾個問題:

1、媽媽,4000億隻蝗蟲是不是非常多?它們是不是把看到的糧食、樹、草什麼的都吃掉了?

2、非洲離我們是不是很遠?蝗蟲飛的是不是非常快,明天會不會飛到了我們這兒?

3、媽媽,這麼多的蝗蟲會不會搶我們的糧食吃,我們要不要多買些東西,我們家的吃的還夠不夠?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看到孩子擔心的樣子,我想,應該是最近的疫情的狀況引發了他們的小焦慮,所以對災難性新聞也會格外敏感,甚至產生了小恐慌。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無獨有偶,2月初的一則報道也是如此,一位鄭州的老年市民因疫情引發恐慌,導致心臟病發作。

這位老人的情況不是個例,在疫情期間,不僅僅孩子有焦慮的狀況,很多的成人也有類似的情況,總懷疑是不是自己被傳染了?出門遇到的人會不會是攜帶者?在家待著會不會被鄰居傳染等等焦慮。

因為疫情形勢帶來的這種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屬於應急相關的障礙。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心理學表述為:

在重大的生活改變或應激性生活事件的適應期,出現的主觀痛苦和情緒紊亂狀態。

這種情況根據程度不同有不同的表現:

1、抑鬱心境、焦慮、煩惱,或者這些情緒的混合。

2、無力應付的感覺,無從計劃或難以維持現狀。

3、一定程度的處理日常事務能力受損。

4、可伴隨品行障礙,尤其是青少年。

疫情期間的恐慌,如果不能合理引導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不安全感,對於孩子而言,安全感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因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只是促進當下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還是兒童認知情緒、社會性、自我發展的基礎,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可能波及到成年之後,甚至將來組件的家庭。

所以,不僅僅是成人需要疫情期間的心理建設,孩子更需要疫情期間的心理建設

怎麼能發現孩子是否產生焦慮了呢?

首先,孩子可能會對某個本不該關注的話題格外關注。

比如我家4歲左右的孩子對蝗蟲災害的過度關注,就已經超出了她應該關注的範圍。

其次,孩子某個階段可能變得超級乖巧。

前段時間,女兒在家乖巧得有點超常,而且還跟哥哥說,“哥哥,咱倆說好了,以後再也不準惹媽媽生氣了。”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那段時間,她還會突然抱著我的脖子,特深情款款地跟我說“媽媽,我不想和你分開,一分鐘都不想。”說的時候還突然眼淚汪汪。

看起來是不是應該覺得女兒太愛自己而得意呢?

後來她和我聊天,讓我明白了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4歲左右,她開始對“死亡”有了初步的概念,而她在和哥哥聊天的時候,哥哥無意中說過很多人是被氣死的

4歲的女兒聽後,對於“氣死”這件事產生了惶恐,而在陪伴他倆的時候,我其實也會因為馬上進入小叛逆期的老大偶爾生氣。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基於此,她內心得出“媽媽會生氣”,於是對“媽媽會不會被氣死”產生了焦慮,所以她才會因為焦慮而壓抑,進而超級乖巧。

最後,還有一種表現就是情緒或行為變得反常。

比如孩子某段時間突然失眠、過了尿床的年齡又尿床、噩夢連連等等情況。

對於孩子而言,尤其像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一旦出現和平時差距很大的性格、行為表現,我們都要留意一下,孩子是不是焦慮了。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當孩子有焦慮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對孩子的這種情況進行引導和調節,這樣才能更好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引導和給孩子建立安全感方面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要自我檢查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焦慮了。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的情緒很輕易就能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關注事態的進展,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進入過度緊張的狀態。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如果發覺自己也進入過度緊張狀態的話,可以進行積極調節。

如果自己處於焦慮狀態無法走出的時候,及時求助專業機構,走出過度焦慮的陰霾期,才能給孩子撐起一片晴空。

其次,如果不是自己過度焦慮了,要儘量和孩子講明白事情的始末。

比如我們每天關注疫情的進展,並不是過度恐慌,而是要看一下我們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再就是,用孩子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告訴孩子情況的積極進展,讓孩子對所焦慮的問題有較客觀的認知,做個“明白人”。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比如在疫情封閉期間,告訴孩子我們這麼做其實也是在參與戰勝疫情的行動,而在武漢醫生叔叔阿姨們正在努力戰勝新型冠狀病毒。

還有就是可以通過繪本,例如《媽媽要去打怪獸》,讓他們明白事情的經過,同時接納自己害怕的情緒,並鼓起勇氣,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疾病。

我在感受到孩子對於蝗蟲災害有點小焦慮的時候,就採取了這樣的措施:

1、和他們比較客觀地談論起蝗蟲災害。比如蝗蟲成群遷徙,的確會給所到之處帶來很大的破壞,所以,當世界上別的地方發生蝗蟲災害的時候,我們關注新聞是希望其他遭遇蝗災的國家不要有太大的損失。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2、客觀地告訴孩子們我們應對蝗蟲災害是有很多經驗和方法進行防治的。

比如,2019年4月新疆等許多地方發生蝗蟲災害。沒想到此時出現了群居的鳥類粉紅椋鳥,數以萬計的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蟲。

除了粉紅椋鳥,雞鴨鵝鷹也能食蝗於成災之初。

比如,據報道,2000年發生蝗蟲災害,3萬隻鴨子乘飛機趕往新疆吃蝗蟲,保證了當年的收成。

雞鴨鵝除外,我們也可以噴灑滅蝗蟲的藥物。

疫情引發恐慌,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三步讓孩子做“明白人”

3、確認和接納他們的感受。

我問孩子是不是對蝗蟲災害有些焦慮。並告訴她們這種焦慮是正常的反應,不過知道我們有應對方法,是不是就放心了呢?

當和孩子聊完這些之後,我發現,4歲的女兒又可以很安心地和哥哥一起玩了。

——————————

我是晨光微曉,學英語、愛繪本、專注育兒心理、育兒經驗分享的倆娃媽,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