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鮮與清王朝的關係

歷史上,從古朝鮮、箕氏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到成為中國曆代的王朝藩屬國,中國對朝鮮的宗主權一直到近代甲午戰爭為止,日本開始了在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直到大韓帝國的亡國。在二千多年的時間裡,朝鮮不斷地學習中國的文化、技能、禮儀、文字,對中國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說,中國有恩於朝鮮。

李氏朝鮮與清王朝的關係

清朝取代明王朝後,朝鮮認為這是華夷的轉變,中國不再是“華”。滿清雖然在武力上征服了朝鮮,但朝鮮並不認可滿清的中華正統地位。李氏朝鮮建國的理念是朱子學,其政治理念是儒教民本主義,在朝鮮人的文明觀中,當時只有朝鮮才能成為“華”,是世界上只唯一的“華”。這種思想就是所謂的“小中華思想”。

李氏朝鮮與清王朝的關係

滿清在部落時期與朝鮮的關係,要從明朝初年說起。在黑龍江依蘭的女真翰朵裡部、胡裡改部南遷到了圖們江現在的朝鮮咸鏡北道一帶,這裡本是野人女真的領地,由於李氏朝鮮的不斷北拓,雙方在此經常爭奪領地發生殺伐戰鬥,女真部後來又輾轉遷到了蘇子河一帶,成為明朝的建州女真部。

努爾哈赤時期,建州女真已經不是大小分散的部落族群,是不斷向周邊女真諸部武力擴張,兵強馬壯,即將完成女真統一的軍事政權。朝鮮感受到了來自鴨綠江以北,建州女真的威脅,在明萬曆朝鮮戰爭時,努爾哈赤野心勃勃,請求出兵朝鮮,明朝雖然同意,但朝鮮堅決反對,歷史留下無限的遐想,大明的精銳軍隊如果不損失在朝鮮戰場,讓努爾哈赤與豐臣秀吉交戰,雙方誰勝誰負呢?朝鮮躲過了初一沒能躲過十五,皇太極繼位後,二次出兵朝鮮,徹底把朝鮮打趴下了,被迫臣服於後金,稱臣納貢,對滿清實行事大主義,華夷思想先放下,活下來重要。殊不知,清朝作為內亞帝國,征服朝鮮只是第一步。

李氏朝鮮與清王朝的關係

滿清對朝鮮的征服是朝鮮的屈辱,也就是滿清的榮光。朝鮮人的心中,對滿清混雜著恐懼、憎惡等複雜的情感。朝鮮曾經想要出兵討伐滿清,這種北伐思想最終也沒能付諸實踐。後來,這種複雜的情感又被日本對朝鮮的殖民侵略所取代。

1884朝鮮發生甲申政變,朝鮮的開化派推翻了閔妃政權,組建了新的政府,右議政沈舜澤請求清軍出動,袁世凱率清軍平叛,將開化派擊敗。這一時期,清朝加強了對朝鮮的掌控,給予袁世凱總理朝鮮通商交涉事宜,當時的袁世凱年僅27歲。李鴻章任命袁世凱,正是看中了他在鎮壓壬午兵變中的殺伐決斷,袁世凱對朝鮮一直採取高壓政策,不僅獲得了商務方面的權力,還獲得了參與外交的權力。中國在朝鮮的宗主權越來越大,遺憾的是,李鴻章始終沒有同意將朝鮮變為近代意義上的屬國,努力維持著傳統朝貢關係。朝鮮已經成為中、日、俄,各方勢力爭奪的角逐場。

李氏朝鮮與清王朝的關係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甲午農民戰爭,朝鮮請求宗主國清朝出兵,但也引來了日本的出兵,日本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朝鮮,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清朝與朝鮮的宗屬關係被廢除,朝鮮獲得了“獨立”。在日本顧問的策劃下,為了明確朝鮮的“自主獨立”,擺脫日本之外的國家控制,朝鮮國王高宗於1897年稱帝,改年號為光武,朝鮮國號改為大韓帝國。對此,清政府表示反對,認為朝鮮是妄自尊大。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日本佔領了朝鮮,開始了殖民化統治,最終併吞了大韓帝國。

李氏朝鮮與清王朝的關係

結語:朝鮮自從對滿清執服屬之禮以來,秉持事大主義,卻從未放棄獨立自主的志向。朝鮮一詞來自於古朝鮮,是在李成桂建國之初,由大明冊封的國號。所以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因為朝鮮稱號不符合帝國的身份,按照朝鮮傳說中的檀君朝鮮,箕子朝鮮,朝鮮半島一直處於被分割,互相爭雄時期。半島南部的三韓(辰韓、弁韓、馬韓),及橫跨中朝的高句麗政權,到李氏朝鮮,一直保持著同中原王朝的臣屬關係,接受冊封。直到近代日本擊敗清朝,廢除了同中國的宗主權關係,朝鮮被日本殖民統治,1910年被日本併吞,清朝與朝鮮的關係基本上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