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以精準防控助力經濟秩序恢復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讓如何處理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成為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強調,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同時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這意味著,雖然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明顯影響,但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和 “十三五”規劃等任務仍要努力實現。而要實現2020這一關鍵之年的經濟發展目標,當下最重要的是統籌協調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

從目前疫情形勢來看,湖北以外地區控制頗具成效。22日,湖北省外新增數量進一步降至18例,有21個省份實現零增長,且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230例,遠超確診人數。不過武漢地區形勢的嚴峻與疫情在山東、浙江等地監獄的蔓延,說明防控仍不可掉以輕心。

對於當前疫情防控,習近平強調,要及時制定疫情防控戰略策略,把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為突出任務來抓,把武漢和湖北作為全國主戰場,加強對武漢和湖北防疫的統一指揮,統籌抓好其他地區防控工作,加強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就具體防控措施而言,則務求科學精準。此次會議和2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均提出要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即針對不同區域情況,完善差異化防控策略。除了區分湖北、武漢和省外地區,各省份也需要再分級,如安徽日前將全省分為5個風險等級。對於疫情較為嚴重及力量薄弱地區,要繼續加大醫務人員和醫用物資支持力度,低風險地區則儘快復工復產,如低風險的黃山市在連續20日無新增病例後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並開放黃山景區。

此次會議亦重點提出,低風險地區要儘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至於恢復經濟秩序正常運行,當前最緊迫的則是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本次會議上,習近平就有序復工復產提出8點要求,包括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等。

因此,當前各地為以“外防輸入”為名阻絕交通運行之類的行為,需要儘快糾偏,換之以科學理性的方式手段,而非“一刀切”的懶政。21日的政治局會議亦提到,復工復產,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主動服務,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跨區返崗,努力保障已復工和準備復工企業日常防護物資需求。

應該說,對於當前疫情既不應該看到數據好轉而過度樂觀,也不必因防控過度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而是要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之中找到平衡點,在復工復產時不忘疫情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