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多渠道解決復工復產技能人才短缺問題

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關係到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係到包括就業在內的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也正不斷鞏固,目前各地企業復工率和員工到崗率均穩步提升,已有1億農民工外出務工,佔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的80%。

但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反映在復工復產中存在技能人才短缺現象。這就給復工復產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說是新課題,其實也是老問題,只不過在當前錯綜複雜形勢下表現更加明顯而已。近年來,我國技工求人倍率一直維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維持在2以上。技工短缺現象,從過去的東部沿海地區逐步延伸到中西部地區,從過去的季節性演變為經常性。

國家層面對此問題高度重視。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提出了實施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確定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餘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最近,針對復產復工的實際需求,相關部委又及時跟進並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兩類補貼”,也就是對各類勞動者參加線上培訓併合格的給予培訓補貼,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四類人員在培訓期間給予生活補貼。

下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還需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更好發揮用人企業的主體作用以及勞動者自我上進的主觀能動性。

除了上述“兩類補貼”之外,人社部日前還表示,在全力支持企業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方面,還有3個方面的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在受疫情影響停工期間,對各類企業自主或委託開展的職工線上培訓,按規定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範圍。對受疫情影響企業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按規定預撥一定比例的職業培訓補貼資金。

另外,新型學徒制培訓政策也擴大了範圍,從原來的面向企業新招用技能崗位職工,擴大到企業所有在職職工(含見習期的員工),只要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都可以享受新型學徒制的補貼。這一補貼是每人每年4000元。

上述財政補貼政策,一方面是為了緩解用人企業在技能人才培訓上的資金壓力,但更重要的是,鼓勵用人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畢竟企業是用工的主體,也是培養培訓技能人才的主體;技能人才是企業的骨幹,也是財富的源泉。當前,之所以有些企業面臨技能人才短缺的窘境,說到底還是企業自身的人才儲備不足。

當然,或許有些企業會存在疑慮,認為企業在當前資金面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是否要去拿出資金做技能培訓的事。應該看到,國家政策正全力支持企業大規模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全面加強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這對企業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充分發揮勞動者上進的主觀能動性,是解決技能人才短缺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截至目前,全國線上實名註冊培訓人數超過341萬,相信這一數字還會繼續增加。

普通勞動者與技能人才在就業機會和待遇之間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人社部下一步計劃,從今年3月下旬至6月底,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行動的目標是面向全國遴選50家以上線上技能培訓平臺,推出覆蓋100個以上職業工種的數字培訓資源,實現實名註冊線上培訓500萬次以上的目標。這次行動的對象、範圍覆蓋了企業返崗待崗職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兩後生”、貧困勞動力等城鄉各類勞動者。

總之,為配合復工復產、考慮更為長久之計,國家政策給出的職業技能培訓的“蛋糕”是很大的。不但侷限在財政補貼方面,也表現在培訓模式和培訓評價標準的認定方面。這對企業和勞動者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