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著力解決小微企業復工難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以外地區逐步得到控制,讓企業復工復產成為近日各地工作的重點。而在幫助和推動企業復工過程中,一般性支持政策難以惠及的小微企業,日益成為關注焦點。

2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就此專門提出解決之策。會議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緩衝期。具體為湖北以外省份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徵收,湖北省則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徵,力度不可謂不大。

國務院層面專門提出針對小微企業復工的幫扶政策,原因之一是小微企業復工率不甚理想。近期在系列支持政策推動下,企業復工率明顯提升,國家發改委19日介紹,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其中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雖然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從所見所聞可知,小微企業復工率明顯偏低。

而小微企業又至關重要,特別是關乎“六穩”之首的穩就業。根據央行行長易綱此前曾給出的一組數據,截至2018年中小微企業已發展到2000多萬法人,此外還有6000多萬的個體工商戶,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小微企業復工率不高,除了部分行業如餐飲等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外,亦有部分地方對企業復工復產要求較高的原因。日前,四川某地一家企業復工申請表蓋了八九個公章,涉及諸多部門,看似誇張,但這不過現實狀況的一個縮影。而且,雖然各大城市政策越來越開明,但中小城市及欠發達地區不少仍然執行“嚴防死守”、“寧可錯傷一千不能出現一起”的疫情防控政策。

以江西為例,該省疫情防控指揮部15日就發文要求全面取消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疫情檢測點,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復工復產和群眾生活的影響。不過直到19日,大部分縣市的道路管控和城區封鎖並沒有放鬆。該省16日又發文,取消因疫情防控對各類企業、建設項目復工復產的批准手續,復工復產改為報備制,這一政策在縣市一級也未能落實。

因此,為提升小微企業復工率,各地應及早自查,一則對企業復工復產不合理的門檻和限制,要堅決取消;二則省市一級疫情防控部門要深入瞭解所屬區縣對政策的執行情況,讓中央和省市指定的助力企業復工政策不打折扣地執行。而且,政府部門還應該主動幫助企業復工,如提供必要的疫情防護物資等,讓企業有能力在復工的同時兼顧疫情防控。

與此同時,政策層面應聚焦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遭遇的困難。對小微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成本是員工工資和場所租金。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有針對性地解決了社保繳費這一問題,對緩解用工成本作用明顯。租金方面,目前已有萬達、龍湖、華潤、新城、遠洋等房企對商業地產推出減免租金的舉措,可倡導其他相關方效仿減租舉措,與企業共渡難關。在信貸方面,部分銀行開始推出小微企業專項資金,如工行提升信用貸款額度至1000萬,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應該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當前關鍵時期,各方都應該堅信,中國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經營環境不會因疫情發生根本性變化。對於小微企業而言,目前需要的是政府政策、銀行信貸和社會幫扶等協力相助渡過難關,儘快復產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