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的第二天上午,市委常委會就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會議強調,學習宣傳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全市上下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大背景下,在新中國成立70 週年這個重要歷史節點上召開的重要會議,專門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進行研究並作出決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決定》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回答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個具有極強思想性、政治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的綱領性文件,是立足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戰略性謀篇佈局,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再出發的宣言書,必將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要著重把握好八個方面:一是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十分重大,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立足首都實際,積極探索完善各方面制度和體制機制。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的制度保障,是“中國之治”制度密碼。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牢牢把握全會提出的總體要求和總體目標,不斷提高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五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和根本。我們要帶頭講政治,加強對黨中央負責、向黨中央請示報告的制度安排,落實加強黨的領導的各項規定,確保首都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六是準確把握、全面落實全會各方面制度安排,著眼更好發揮首都功能、履行首都職責,不斷健全方方面面的制度,確保全會精神落實落地。七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是全面深化改革。我們既要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舉措,又要緊密結合實際,鼓勵基層大膽探索創新,及時總結提煉基層創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八是加強黨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領導。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更加飽滿的熱情,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提高政治能力,做好全會精神的宣傳引導和深入解讀,履行好首都職責,更加奮發有為推動首都新發展。

《前線》雜誌2019年第11期目錄

社論: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

社論

01 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04 怎樣認識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張志明

09 中國精神的涵養與話語體系建構/ 王海濱

慶祝新中國成立70 週年

13 由對抗走向兩國關係正常化/ 李振

17 統計數據裡的首都民生/ 徐榮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0 想著政權哪裡來記得前人為初心/ 陳夥成

24 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 方力

戰略視野

27 亞洲文化融合的新特徵和新增長/ 王蕾

30 我們應當怎樣看德國/ 劉英

理論前沿

34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社會建設效能/ 宋貴倫

38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歷史價值與當代觀照/ 劉漢峰

42 準確理解新時期鬥爭精神的實質/ 邱海平

45 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動因與展望/ 餘淼傑

48 新時代人才工作的理論意蘊/ 朱光好

前線論壇

51 論決策/ 前線評論員

52 背街小巷為什麼難治理/ 本刊特約評論員

53 用心守護新時代愛國主義/ 左鵬

本刊關注

55 聞風而動接訴即辦/ 姜嶺

59 聚焦南城:講好豐臺新故事/ 徐賤雲

京津冀協同發展

62 地緣經濟與地緣文化/ 文魁

65 雄安新區資金籌措創新機制研究/ 宣宇

“四個中心”功能建設

69 老城保護的新路徑/ 王建偉馮建國

73 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鄧乃平

首都治理

75 新媒體格局下如何推進治理機制創新/ 盧映川

78 “疏整促”背景下北京居民社會情緒調查/ 徐樂曾榮

人文時空

| 中國故事|

82 荀子入秦/ 張美玲張沫飛

| 北京文脈|

85 戾陵堰和車箱渠:沉睡歷史深處的“北方都江堰”/ 吳文濤

| 百年風雲|

88 1919年11月:為有犧牲多壯志/ 劉嶽

| 燕山札記|

90 聲音的素養/ 遊宇明

91 開會之樂/ 梅桑榆

| 前線文薈|

92 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話語體系的精品力作/ 彭顏紅

94 1860 年:英法聯軍只焚燒了圓明園嗎/ 趙連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