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應該怎樣運動?

大牛無形


不知道怎麼運動是正確的,說說我自己吧!

在化療期間,本身身體的消耗比較大,所以基本不怎麼運動,基本是走走,沒有一定的目標,累了就不走,感覺身體還好就在太陽☀️底下溜達溜達!放療期間,感覺身體還不錯,每天我會到外面走走,走的時間大概二十幾分鍾,累了就在邊上的公園拍拍照,坐著聽聽看看!治療結束,我開始運動了,當然也是循序漸進地,之前是跳跳舞,後來發現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於是開始健走,直到現在,一直健走,微微出汗,挺好的!找個閨蜜,一邊走一邊聊聊生活中的瑣碎事,一邊運動,一邊洩壓,一會兒時間就走了一萬多步了!倆全齊美!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瑜伽,氣功,舞劍,慢跑……找到適合自己的,不強求,自己的身體可以承受就行!


kitty1380


適當進行運動,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很多好處的,不僅強身健體,甚至還可以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所以,平時大家最好是能養成適當運動的好習慣。那如果已經得了癌症,運動還有抗癌效果嗎?

當然是可以的。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的幫助癌症患者減輕焦慮、疲倦感,使患者能以一個更好的心態去積極的應對一系列的抗癌治療,而積極樂觀的態度對癌症患者病情的康復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不僅如此,適當的運動還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癌症患者的身體機能,這對預防癌症復發,也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是鼓勵癌症患者進行運動的。只不過癌症患者的情況畢竟是比較特殊的,所以癌症患者在運動時還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患者最好是提前瞭解清楚,以免“好心辦壞事”。

第一,癌症患者運動要特別注意遵照“力所能及、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原則。

第二,屬於不同階段的癌症患者,對運動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在診斷前久坐不動的患者,應該採取低強度的活動,如拉伸運動、慢速步行等,逐漸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便於後面更好的對抗一系列的抗癌治療;進行放療或者化療的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只能選擇一些強度比較低的運動,進行短時間的鍛鍊;而治療後的恢復期,適當的運動更是不能少的,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加量;還有就是對於年齡較大、有骨轉移或骨質疏鬆症、或嚴重損傷如關節炎或周圍神經病變的癌症患者,運動時應注意安全,以降低跌倒和受傷的風險。

第三,不同的癌症患者對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應儘量避免在公共場所的運動,直到其白細胞計數回到安全水平;接受放療的癌症患者應避免照射皮膚接觸氯,例如游泳池,所以這類患者就不適合進行遊泳這些運動。

第四,不是每個癌症患者都可以進行運動,比如有嚴重貧血的患者應該避免運動(除了日常生活活動),直到貧血得到糾正。

總的來說,就是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是可以進行運動的,但是畢竟是屬於特殊人群,所以在運動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情要比健康的人多的多,但是由於每個癌症患者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癌症患者在運動時具體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還得先讓醫生先了解患者的情況才能做決定。

關注“腫瘤的真相與誤區”,每天瞭解一點腫瘤知識~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運動可助癌症患者康復!最適合癌症患者的運動方法你知道嗎?


1、珍愛自己·造就自己,今天您運動了嗎?

運動就像一個存款的賬號,存的越多能用的就越多。運動的意義在與增強耐力與活力,對於心臟,體能、情緒與精神都大有幫助。讓運動成為您的健康推手,活力帶來更多希望!

要活就要動,要讓身體每個細胞都有活動力,就要靠自己。研究顯示,運動對癌症病人有很好的幫助,不只可以增進組織彈性、恢復體力、並且能強化體能。癌症患者常因為疾病或治療產生身體痛楚,進而限制活動方式及內容,易造成肌肉緊繃和身體疼痛,更加不敢活動,進而造成心理壓力、情緒沮喪;當此惡性循環產生時,生活品質也隨之降低。

運動除了對生理健康有助外,目前很多研究也發現運動對促進癌症患者的心裡健康與精神愉悅有正面的幫助。

2、癌症患者運動的基本原則

癌症患者醫生的許可下,增強耐力與活力是運動的主要目標。開始時,先找一兩個您能夠掌握並且符合日常生活作息的運動,之後慢慢調整並設定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執行運動時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包括:

1.治療期間是否能運動,應該請教專業人員。如果有動手術,更應依醫療人員建議,選擇一些不影響傷口癒合同時又能維持關節和肌肉活動的動作。

2.在各種療程治療結束後,越快開始運動越好。所進行的運動必須是體力所允許的,可依個人每天體能狀況不同以及整體的健康情況而調整。建議由日常生活活動開始,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別人幫您做,如此至少可以維持基本體力。在儘量將運動融入生活中,比如走路或騎單車上班,爬樓梯不要坐電梯,做家務事也可以包含在運動計劃當中。

3.做運動時不要貪多或操之過急,否則容易受傷。應該採取漸進式的活動方式,依身體的狀況及特殊的情況去調整運動計劃,從適度的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時間、頻率和強度;例如開始先散步,從體力允許在逐漸增長時間或增加走路速度成為快走等。

4.並非一定要做非常費力的運動。研究顯示,中等程度的運動即可達到功效。中等程度運動的定義為運動後最快的心跳速率增加介與65-75%之間(例如:您原來的心跳為80次/分,運動後的最快心跳最好達到122-140次/分,才可達到功效)。

5.確定明確的目標。像“保持身材”或是“多做運動”這樣比較籠統的目標,比較具體的目標則是“每週二、四、六要走路20分鐘”或“每天早上要做伸展操5分鐘”。

6.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運動。這樣才可以維持一生,運動並不是處罰,運動的好處非常多,但唯有選擇您喜歡的運動形態並將它轉換成享受,才能持之以恆。

3、癌症病人的運動處方

運動的時間可以先由一天1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30分鐘以上。運動的頻率原則上是一週至少三次,但最好不要連續3天停4天,而應採隔日運動的方式較好。運動的效果是累積的,一次完成一整週所需的運動量並無法得到運動的好處,反而容易造成肌肉痠痛及運動傷害,且無法將運動計劃持之以恆。適度的運動並配合休息,可以提高體能使精力充沛、減輕壓力、減少焦慮及沮喪、並且刺激食慾。

經研究證實適合癌症病人且能增進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的處方如下:

1.走路,每週3-5次,每次20-30分鐘,活動目標為心跳速率增加67-75%。

2.走路也可以改成慢跑、快跑、游泳、登山或騎單車等有氧活動;或各種運動方式混合進行

3.至少必須持續6周以上,才能有顯著的成效,養成運動習慣後,最好能一直持續下去。

4、家屬可以幫忙什麼?

在癌症病人運動的旅程中,家人的配合及陪伴是不可或缺的。有了家人的陪伴,運動對癌症病人就更具有意義了。家人陪伴病友做運動的意義在於:使雙方的心情都能解放,且能有機會做更頻繁的溝通與互動;除此之外,陪伴著運動的附加效果是自己的體能也變好了,所以,家屬可以:

1.陪伴病人一起散步或外出做運動;活動有伴時,比較能夠持續。

2.鼓勵病人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自己完成;但儘可能陪伴在旁,提供必要協助。

3.若病人無法下床,與醫療團隊討論可在床上執行的活動並協助運動。床上運動以病人為主,當病人無法自己完成時;學習如何幫助患者,並適時給與協助。

5、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strong>

1.運動時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選擇保護性佳的運動服;鞋子太大或太小容易受傷。

2.不要在大太陽下運動,在清晨、傍晚或在溫度適中的冷氣房中運動較輕鬆。

3.運動前、中、後喝足夠的水。

4.任何運動應緩慢增加在緩和停止,不宜急速增加運動量或驟然停止。在運動中感到身體不適時,請立刻停止運動。

5.運動前先做暖身運動,讓體溫逐漸上升,也讓肌肉及循環逐漸適應。

6.開始運動時,動作要緩慢、小心、從容,建議從走路開始。

7.運動停止時,應慢慢的放慢腳步至停止,約5分鐘,是循環及新陳代謝和降至正常,此時以走路為佳。

8.同一運動量在經過2到3周的規律適量期後,即可稍增加其運動量。


6、應停止運動的情況

醫生與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每位病患的診斷與身體狀況,給與合宜的運動方案。若有下列情形者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將不適狀況告訴醫療人員:

1.脈搏不規則

2.胸痛

3.頭昏、視力模糊

4.突然呼吸困難

5.臉色蒼白、發紺

6.運動中嘔吐

7.腿部抽搐

在已建立運動習慣後,若運動後有嘔吐或腹瀉、不尋常的疲倦或越來越虛弱、不尋常的肌肉無力、及開始失去平衡等狀況也應在與醫療人員聯絡,尋求協助。



  • 一個人患了癌症,會考慮怎麼運動這樣的事嗎,我感覺還是比較少,畢竟生存危機和治療過程的難受和痛苦會讓人無所適從。面對生活突變,似乎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疾病來的更迫切,例如改善病人對於癌症的茫然不知所措,作為家屬理解其內心苦楚情緒,治療上給予足夠多的照顧和支持,能得到家人的寬慰支持等,如此的心理建設,才能讓患者在疾病面前有個樂觀、積極地心態來面對癌症,從而可能戰勝癌細胞。



  • 當然在這個階段,根據體力,安排些力所能及的身體活動也有利於病情恢復。手術後,不能下床可在床上做肢體和翻身動作,或者適當按摩、敲背等,逐步鍛鍊實現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放、化療期間,適當散步、打太極、舞劍、慢跑等可以緩解精神抑鬱,減少噁心不適。總之,這個階段,有運動,但不急不躁,慢慢來。

  • 當疾病的手術和放化療階段暫時告一段落,疾病趨於穩定或者恢復期後,安排適當、有規律、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是非常有必要的。運動前最好:

1.先請自己的經治醫生,做個較全面的身體檢查,瞭解身體身體狀況並徵求大夫意見。

2.運動形式,可以有氧運動例如慢走,快走,跑步,游泳,瑜伽,太極等都可以,或者主要是不太激烈的都可以。

3.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對於普通人群提出的防癌建議是,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快走,下限是4km/h)。隨著身體適應後,可以逐漸加強到中等強度運動(60分鐘或者以上),或重度強度身體活動(30分鐘或者以上)。總之,運動要注意強度和時間。

  • 此外運動貴在堅持,為了失而復得的健康,好好鍛鍊,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珍惜自己的最好的方式。超過10年癌症沒有復發或者轉移,臨床上你的癌症就治好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樂觀積極,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蔡建霞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主管護師//大連營養學會理事。

營養百事通


癌症患者的運動的問題在國內關注較少。這方面國人的態度更寬容,可以多吃點好的,可以多去遊玩下,難受就多休息不要太累。但是如果比較系統的運動方面,關注和研究的很少,有也是侷限於康復中。

但是癌症患者運動這個事情在國外還是受到關注的。比如著名腫瘤學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發表綜述文章為癌症患者的體重管理和體育活動提供了指導。

這個指導是基於:(癌症)<strong>治療的任何時期,甚至治癒後,身體狀況對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都顯而易見,這就是控制體重和規律運動貫穿治療始終的意義。好的身體狀況意味著更好的治療耐受度、更少的治療副作用、更快的恢復、最重要的是更高的治癒概率和更好的生活質量,而這些都是體育運動所能帶給患者的。<strong>

好吧,這個說法挺有道理的,畢竟我們身邊經常運動的人大部分身體更健康,免疫力也強一些。這些可能在癌症中也是適用的。但實際情況是很多癌症患者身體已經變得虛弱,那麼該如何運動呢?

如果癌症患者因多種併發症而非常虛弱、體能受限,那麼最適合的方案就是在理療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步行鍛鍊。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物理治療師對放療、化療患者的最低運動要求:每天至少8個小時不躺在床上。

如果患者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也沒有其他的嚴重併發症(淋巴水腫、外周神經病變、疼痛、肌無力)則可以在家中進行鍛鍊。美國運動醫學學院(ACSM)為此類癌症患者提供的運動指導總結為以下幾條。

當然,任何針對癌症患者運動的建議都不能是盲目的,開始鍛鍊之前應進行適當的檢查,確認是否適合該項運動。同樣的情況美國人也有相關的指南。

運動分許多種:有氧運動、阻力訓練、靈活性訓練。癌症患者因為各自病情、治療手段差異,並不適合所有運動;癌症患者進行訓練的強度,漸進程度和注意事項也與健康人有區別。應聽從醫生和理療師的指揮,選擇合適的運動進行恢復性鍛鍊。


門道還是很多的,只是目前在對癌症患者還是以治療為主,並沒有更多運動和鍛鍊方面的研究。希望我國的專家也能夠把這部分補上,提出適合中國人身體狀況的癌症患者鍛鍊標準。

PS:從個人的經歷看,鍛鍊對心態的調整有很大的幫助,大部分堅持運動的都更積極樂觀,這對癌症患者的治療也很有幫助。


美中嘉和聊腫瘤


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會有一段比較長的臥床休息時間,如果不注意鍛鍊,就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強直、器官組織功能退化等問題,因而必須進行適當的、有規律的體育鍛煉。

康復體育鍛煉分為主動和被動兩方面:

主動鍛鍊是指自己能做的各種形式的運動,以提高肌肉張力、改善持久力和忍耐力。被動鍛鍊是指藉助於他人的操作,如按摩而使患者被動接受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身心,從而幫助機體功能的康復。被動鍛鍊一定要諮詢醫生。

適當的鍛鍊對增進食慾、恢復體力和提高睡眠質量都有效果。原則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運動項目。比如肺部做過手術或者放療後,肺功能較差的情況下,就不適合爬山、游泳。

適當的鍛鍊對於患者來說,重要程度超過過於充分的休養。不同的腫瘤,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

  • 肺癌

經過手術切除或放化療之後,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礙。可以選擇恢復或者增強肺功能為目的的鍛鍊項目,比如吹氣球和腹式呼吸。吹氣球用普通氣球即可,要求連續吹,儘量一次吹鼓。腹式呼吸可以將手放在腹部,要求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落下,在整個過程中胸廓動作不大。

  • 骨癌

患者可能會因病情需要做了截肢手術,術後鍛鍊以恢復運動功能為目的。鍛鍊方式或以健側肢體彌補患側功能,如練習單手料理生活;或者以假肢或者柺杖代替患側肢體,如學會拄拐、用輪椅、正確使用假肢等。此類運動量一般較大,患者常常由於術後疼痛或者對殘疾在心理上的不接受而不配合,此時需要家屬耐心的安慰和照顧,練習時熱情幫助和指導,幫助患者儘快能恢復正常生活。

  • 乳腺癌

部分患者會因為手術而側上肢運動受限,術後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鍊可以使患側肢體的關節、肌肉儘快恢復功能。

鍛鍊方法:術後1-3天,臥床,每天伸手指、屈手腕、握拳50-100次;術後3-4天,每天坐起來練習曲手肘50-100次;術後5-8天,可練習用手摸對側肩膀以及對側手;術後9-13天,練習患側上肢伸直、抬高和內收、屈曲。動作要求:使肩關節前屈90度,上肢平伸,用健側手託扶患側肘部,練習肘關節屈曲動作,每屈肘90度,握拳,再屈肘90度,伸指,這為一個完整動作。

由於癌症患者身體相對虛弱,鍛鍊一定要適度,嚴格控制運動或者鍛鍊的時間。一般每天不超過半個小時為宜,以自己不覺得勞累為限度。在戶外鍛鍊時,一定要有家人陪護,以便出現意外時家人能及時救助。

如果覺得答案有用,請點贊;如果覺得答主靠譜,請關注。


司馬說了


癌症患者要不要運動,不只是客觀要求,還要看患者的體力狀態(PS)。簡單的PS分級為0~IV級,0級患者基本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I級患者可以從事簡單,輕鬆的工作和日常生活。II級患者一般日常生活可以自理,臥床時間少於二分之一。III級患者可以離床,但臥床時間大於二分之一。IV級患者則是完成臥床了。那麼,可以活動的患者應該怎樣活動呢?我認為,剛剛治療結束的患者,即使PS為0,也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以散步,慢走為主。時間應該在每日1~2小時為宜,且不宜一次完成。而且,選擇氣溫最適宜的時間,如冬天應該在午後2~3點,並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感染。I級~II級的患者就要量力而行了。


wpzdm


系列答案之二:

癌症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狀態選擇運動方式,能自主運動的,可以選擇進行推薦的有氧+抗阻+柔韌訓練;臥床者可由他人協助,做些被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或關節變形;或者兩者相結合,達到鍛鍊的目的。

推薦的有氧+抗阻+柔韌訓練的運動處方,簡要介紹如下:

1.有氧訓練,以提高總運動水平、峰值攝氧量和耐力為目標,可以選擇步行、功率自行車,或是有大肌群參與的運動,如健身操、廣場舞等,傳統的太極拳等也十分有效。每週3到5次,50%-85%儲備心率(或儲備攝氧量),RPE11-14(Borg20分表),可以循序漸進,每天增加20s-2min的量,逐步達到每週≥150min中等強度或75min較大強度的運動量。可以將每天的練習量分2-3次完成,開始時每次5-10min,或依個人感受進行。積極治療期間,強度減低,控制在RPE9-11,或儲備心率<50%。

2.抗阻訓練,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為目的,可以用各種器械,或者自身重力,每週2-3次,每次50%-70%1RM的下肢上抬或40%-70%1RM的上肢上抬運動,8-12次一組。訓練也應從小負荷起始,連續兩節沒有不適症狀,可以增加1.1-2.3kg的阻力。骨病或轉移性骨病者應避免負重過度,防止骨折。

3.柔韌訓練,以提高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為目的,比如瑜伽練習等,以耐受為度,避免多度用力導致疼痛。每次15-30s,重複2-3次,在運動前後進行。術後患者應遵醫囑,避免牽拉傷口。乳腺癌患者應注意肩關節的伸展活動度,應在醫師指導下完成。


科學運動與健康


癌症患者是否需要運動,答案要分情況看。

---先說好的方面---

在有些情況下運動是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對抗癌症的,適宜的運動可以幫助恢復新陳代謝,促進營養吸收,改善精神壓力,提高免疫力,人體免疫水平提高,對於殺滅癌細胞是有積極幫助的。

另外,運動時人體血液含氧量提高,有科研表明,癌細胞屬於厭氧細胞(這個觀點我還沒去證實),血液富氧有利於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另外很多腫瘤患者通過練習瑜伽、氣功也都對抗癌產生了積極效果。

---再說不好的方面---

如果腫瘤已經轉移,人體運動必將加快血液、淋巴的運轉,因此癌細胞轉移將有可能加劇。癌症本身將有可能發展出併發症,有些併發症可能不適合運動,比如運動關節上發生了癌轉移,關節受損此時運動就要謹慎。


總的來說,要看情況,如果條件允許,事宜的運動是有助於癌症治療和康復的。


癌我去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人健康長壽非常重要,適當的運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有效方法。巴甫洛夫長壽的秘訣,一是靠勞動鍛鍊,二是靠遵守生活制度,三是節制菸酒。那麼癌症患者能不能進行體育鍛煉呢?

許多癌症患者消極的認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參加鍛鍊也沒有什麼用。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的,癌症病人不僅應當參加體育鍛煉,而且有些鍛鍊項目對癌症病人是很有意義的,比如參加慢跑,每天獲得氧的供給可以比平時多8倍,還可以使人流汗,汗水可以把人體內的鉛、鍶、鈹等致癌物質排出體外,並能提高人體制造白細胞的能力,通過體育鍛煉,還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消化功能和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解除病人大腦皮層的緊張和焦慮,有助於休息和睡眠,有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疾病的康復大有益處。

癌症患者在參加體育鍛煉之前,應請醫生較全面地檢查一次身體,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狀況的運動項目,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要善於自我觀察,防止出現不良反應,並定期複查身體,以便調整鍛鍊方法。

癌症患者運動的五項原則

(1) 個體化原則。要根據病人的年齡、病情和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

(2) 分段性原則。癌症患者的運動療法可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長期臥床或手術後臥床的癌症患者,可以做些不費太多力氣的簡單動作或臥位氣功鍛鍊,各種形式有節律的重複動作都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

第二階段:當癌症病人可以起床活動時,可以適當地進行散步、站位氣功等運動鍛鍊,增加運動強度,提高體力儲備,為恢復正常活動創造條件。

第三階段:當癌症病人可以整日離床時,可以再增加運動量,逐漸延長散步距離和時間,進行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鍛鍊,以加強體力,促進恢復健康。

(3) 全面性原則。要注意全身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其康復醫療的最大作用。一般以全身運動為主,局部截肢或伴有腦血管病的患者,還應配合相應的局部運動和功能鍛鍊。

(4) 漸進式原則。運動要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在開始時,運動量要小,隨著病人機體功能的改善,運動量可逐漸加大。達到應有的強度後,應維持在此水平上堅持鍛鍊。防止突然加大和無限加大運動量,以免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特別是臥床病人,要想恢復原來的體力活動,一般需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

(5) 持續性原則。運動鍛鍊對癌症的康復具有一定效果,但並非一日之功,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尤其進行太極拳等運動鍛鍊時,堅持不懈方能取得療效。

各種劇烈運動如快跑、爬山、打球、武術等都不適合癌症患者。應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選擇適宜的鍛鍊項目。在腫瘤病人的康復運動中,散步是最好的鍛鍊方式,運動量不大且簡便易行,不受時間、空間等條件限制,除臥床不起的病人外,所有的腫瘤病人都可選擇這種運動方式。

如果遇到體溫升高,癌症病情復發,某些部位出現出血現向,白細胞低於正常值等情況時,最好停止鍛鍊,及時就診以免意外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