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挺經第一訣:入局

1)曾國藩的入局說

曾國藩生前最後一本著作是《挺經》,凝聚了他一生的處事哲學、闖蕩官場的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所謂”挺“,就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即講究勇氣,也運用智慧渡過劫難的意思。人生在世,就像過一條大河,河水時而平緩,時而湍急,每個人就像浮在上面的小船,一個浪頭打過來,隨時都可能被吞沒,還有數不清的暗礁在前方等著你。

挺經第一訣,曾國藩送給你的第一個錦囊,就是入局。所謂入局,就是要有參與感,例如想要學習游泳,必須跳進泳池才能學會,一輩子呆在岸上是永遠沒機會的。正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曾國藩提出要躬身入局,才能有改變的希望,所謂躬身就是”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入什麼局,為什麼要入局?

人天生有破舊革新、衝破束縛的本能願望,小到改善自身境遇,大到改造世界,甚至影響歷史前進的軌跡。歷史上此類人物,比如秦始皇、李白、商鞅,司馬遷;近代的曾國藩、孫中山、毛澤東;當代的喬布斯、馬斯克等等。

曾國藩入的局是挽救大清,他入局的原因有兩個,首先一介儒生,從鄉野到朝臣,歷經了民間疾苦,和家族親人的書信往來中,十分清楚老百姓的訴求,作為鄉親父老的指望,他要為百姓爭取更好的生活。其次,作為官至二品大元,他奉行不貪錢不受賄、培養人才,一心想做聖賢,要幫助皇帝振興大清,實現在其位謀其政。


2)解決人生困境:破局

從曾國藩的時代,拉回到現代,當前普通人最大的困境是改善自身的境遇,通過自身努力變的有錢或有權,總之是多佔用一些社會資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還有一些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認為要不負此生,做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事。但是無論哪種成功,都離不開社會關係,在關係中處於優勢地位,破局才成為可能。

我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權力和社會資源同樣如此。少數服從多數,除了在小學課堂上出現過,現實生活很少應驗,多數人都是服從少數人。在社會關係中,最常見的是競爭關係和合作關係,而這些都屬於強關係,在強關係中強者制勝的案例見過很多,古往今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勝者,除了天賦和後天努力,還要靠機遇和運氣,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就一個人,所以只要你盡人事,後面的就聽天命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弱關係,在不經意間左右著結果,比如同事們聚餐,其中有個同事是回民,最後聚餐地多半選清真館子,因為少數人的堅持,大多數人的隨便,結果會偏向少數人。我強我有理,我弱同樣有理,只不過更加證明了,多數人服從少數人,只因為少數人更在意結果,付出的代價更大。

不要輕信專家的話

專家分兩種,一種是理論專家,一種是實戰專家,不要輕信理論專家的話。比如,你想學炒股,最好的途徑就是開戶然後在實踐中交學費,再逐步總結經驗,聽炒股專家的推薦,還不如多看炒股失敗的案例有用。有經濟頭腦的人都知道股市不可預測,假設真如炒股專家所言,也是概率問題。自己缺乏思考,全部聽信專家所言,損失與專家無關,在經濟上有個名詞叫非對稱性風險,在經濟活動中不承擔風險的人,是對結果不負責的人,所以不要輕信專家的話。

風險共擔的原則

當代是一個經濟社會,入局要評估經濟價值,破局要考慮經濟成本。在風險和利益之間,你選擇探險模式,還是保守模式,決定你這一生將有多大作為。如果在一個公司做一顆螺絲釘,就不會有什麼風險,當然也不會有多大收益,老闆的風險最大所以收益也最大,收益的比例往往與風險的比例成正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