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元廷的统治,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联盟的真正原因

元末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白莲教韩山童以一眼石人埋于黄河大堤中,并于其中刻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鼓动民众反抗元廷统治。一时间,各地群雄并起,而长江以南的主要割据势力,就是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人。那么这三个人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对付元廷呢?下面为大家一一分析三个人。

面对元廷的统治,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联盟的真正原因

一、张士诚!

张士诚贫苦出身,原先是高邮湖畔的一个私盐贩子,后来因为受不了元廷的盘剥,起兵谋反。张士诚以高邮为根据地,占领了江苏南部到浙江西部的大片土地。

但是,张士诚这个人没有什么远见(本来他就是个不法商贩,也不能强迫人家有什么大的理想),只想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想和其他人多掺和,而张士诚与白莲教红巾军也没有什么直属关系,没必要帮他们抗击元廷。

面对元廷的统治,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联盟的真正原因

所以,即使是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的关键时刻,张士诚也未发一兵一卒去帮忙。战后,朱元璋评价张士诚说:士诚器小,无长远打算。这样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根本不会去想着与他人联合,自己的灭亡也是早晚的事,果然,陈友谅没了以后,张士诚也很快被朱元璋活捉了。

二、陈友谅!

相比较张士诚,陈友谅走的是另一个极端。陈友谅胆大而有心机。他本是湖北一个基层的公务员,后来,湖北地区爆发了以徐寿辉为首的起义,陈友谅就投奔到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手下,凭借作战勇敢一路升官。但是,陈友谅的野心也在不断扩大,先是杀了倪文俊,夺了军权,又弑杀了徐寿辉,成了“汉”的皇帝。

而彼时的元廷,因为红巾军的三路北伐,主力都在北方迎战,无暇南下,陈友谅借机占领了湖广江汉大片土地,也是南方所有割据势力最强大的。但是,他的野心也与日俱增,他有谋略,敢于搏命,也很善于抓住时机。

面对元廷的统治,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联盟的真正原因

对于张士诚,陈友谅是看不起的,因为他也看出来张士诚是个酒色王公,花花太岁,而对于朱元璋,他知道这才是他真正的敌人,所以他一定要先灭了朱元璋。而他时机抓得也很准,在朱元璋主力救援安丰时,率领60万大军顺江而下攻打朱元璋。

可他怎么也算不到会在洪都城下被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挡了整整一百多天,在士气尽失的情况下与朱元璋爆发了中世纪最大的水战——鄱阳湖之战。无奈接连失误,最终力战身亡。而陈友谅,也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强的敌人。

面对元廷的统治,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联盟的真正原因

三、朱元璋!

朱元璋相比陈张二人,他可是根正苗红的红巾军,前期,朱元璋也跟着郭子兴打了很久的元廷。包括朱元璋的很多地盘(比如南京)都是从元廷手里夺下来的。元朝几次率兵讨伐,张士诚,朱元璋也都先后假意投降。

可北方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攻势太猛了,最远已经打到辽宁和内蒙地区,所以,江南的义军也就不怎么问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也开始在江南疯狂的抢地盘,形成南方三足鼎立之势(像方国珍,陈友定之流虽然当时没有消灭,但是实力太小,无法与前述三人相提并论)。

面对元廷的统治,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联盟的真正原因

后期朱元璋的主要对手是张士诚和陈友谅,但是在表面上还隶属于红巾军的部队。所以,在小明王被元军包围的时候,朱元璋还是不听劝告的执意去救援,也间接地引发了陈朱二人的决战。

四、朱元璋、陈张的活动范围,距离元朝太远,不可能舍近求远。

三人的活动范围都在南方,老巢也都在南方,距离元大都北京很远。谁也不可能扔掉根据地,纵兵深入,远袭元大都。谁都担心自己草率出征,以后回不了老巢怎么办。因此,地理位置也会限制他们想要联合攻打元朝的想法。倒不如顺其自然,先互相把对方灭了,最后一家独大,再水到渠成地进行北伐,元朝的覆灭不过风吹草低,指日可待,何必费事呢。

面对元廷的统治,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联盟的真正原因

历史小总结:

综上所述,陈友谅,朱元璋和张士诚三人,为何不一起抗击元廷呢?对张士诚而言是没必要,对朱元璋而言是,有老大红巾军帮我挡着,先收拾其他对手,而对陈友谅而言,元廷不过是冢中枯骨,朱元璋拿下了,至少长江以南就没人是他的对手了。而他们三人的势力范围又彼此犬牙交错,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不能指望他们联手打击元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