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什麼文化風俗?

靈靈128394922


西安的文化風俗其實你從“陝西八大怪”和“西安人的歌”中能體會到一點。

西安城四四方方,有城牆護城河。古老的西安城,西安人民比較保守,從這次疫情你就能看到,江西等地都解封了,西安現在還封著呢。

西安的小吃比較多,涼皮肉夾饃,糖葫蘆,油潑面等

陝西大八怪: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來、第二怪:房子半邊蓋、第三怪:姑娘不對外、第四怪:帕帕頭上戴、第五怪:麵條像褲帶、第六怪:鍋盔像鍋蓋、第七怪:油潑辣子一道菜、8、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來

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文化風俗已經淡化了,如現在很少見到半邊蓋的房子,城裡面就更難見到,想見還得去關中農村,秦腔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了下來,姑娘不對外更是說以前,現在的西安是開放的西安,包容的西安,西安的姑爺,姑娘都有外地的。

西安還有皮影比較出名,也算個文化遺產,吃的方面:麵條像褲帶,到現在一直還在,就是西安這邊的biangbiang面,如果你來西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你可以品嚐。鍋盔辣子也有很多,基本上現在都在各個商場裡面,有類似於馬嵬驛這種民俗村的點可以吃到。

西安這邊有很多回民,比較出名的就是鐘樓西邊的回民街,來了西安當然少不了羊肉泡饃之類的。

逢年過節的時候去灞橋趕個集會,很熱鬧,當然如果不是今年疫情影響說不定還能看到社火。

西安當地人喜歡吃麵,特別是就著大蒜,話說是吃麵不吃蒜營養少一半

陝西的歷史博物館裡珍藏了很多文物,可以直接感官陝西的歷史

有一句話說的好,到西安旅遊就是掃墓,話粗理不粗,西安埋的皇帝多了。

所以來西安你可以看到富有歷史感的古老城牆,也可以看到現代化氣息比較厚的高樓大廈。。歡迎來西安


大俠是飛哥


人多吃飯的時候喜歡蹲著吃

在外面遇到老鄉的時候會說:"鄉黨"

親人去世的時候保持三天晚上"打怕怕"

常用嘆詞:美滴很,聊滴很,瓜滴很[捂臉]

對了酥梨獼猴桃,小時候還吃過"軟棗",上次同事讓我嘗他買的柿餅,我瞅了瞅呵呵一笑,下次給你帶幾箱正宗富平柿餅[酷拽]


夢想的鵝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在西安生活了近20年,就文化風俗聊一下我的認識。

隨著新冠疫情的結束,西安的部分景區、公園已經開放,歡迎小夥伴來西安旅遊體驗風俗文化。

西安的歷史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的民間文化風俗

1、西安四色禮:

西安地區在過年期間還有一些獨特的講究,比較典型的就是四色禮。四色禮也稱四樣禮,是西安地區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之禮。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終,完美、美滿等意蘊,是後輩對長輩的祝福。

2、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五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

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3、五毒圖案:

五毒圖案是西安關中地區民間流傳的一種辟邪圖案。關中人認為,蠍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種動物是最毒的動物,俗稱"五毒"。人們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繡制五毒圖,是按照"以毒攻毒,厭(古時厭字與壓字形相近,意相通)而勝之"的原則,對傷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約。

經過長期的女工實踐,關中婦女對五毒造型進行了修飾美化,逐漸失去了當初兇御兇的本意。80年代以來,隨著西安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婦女們將五毒圖案精心繡制於馬夾背心,受到海內外旅遊者青睞,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

4、戲曲

戲曲也是西安特有的文化之一。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於戶縣鍾馗故里的儺舞跳鍾馗,是中國戲曲舞蹈的活化石,儺是中醫的鼻祖。

在陝西,尤其是關中地區公園、廣場都有一批批的中老年人在吹拉彈唱,演奏秦腔戲曲。

5、花饃

過年蒸花饃,臘月低每家每戶開始蒸花饃,形式各樣,件件如藝術品,在寶雞、西安渭南各博物館經常能見到各式各樣的麵食花饃藝術品。

民進藝術,比如鳳翔泥塑、剪紙等。

歷史、藝術旅遊文化,比如秦陵兵馬俑、大唐不夜城、曲江池、華清池、大雁塔、小雁塔、鐘樓、鼓樓、回民街、西安城牆、碑林、陝西曆史博物館等等。

大唐不夜城

西安鐘樓

兵馬俑

西安及周邊的飲食文化

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著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眾多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肉夾饃、羊肉泡饃、涼皮、蕎麵餄餎、葫蘆頭、烤肉、粉湯羊血等等,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當地名吃。

西安回民街

聞名中外的西安,有古色古香的飲食街。飲食街經營著潼關的雞蛋餅,華陰的脂卷,渭南的時辰包子、爐齒面、牛舌頭燒餅,大荔的帶把肘子、棗肉模糊,韓城的羊肉臊子餄餎,蒲城椽頭蒸饃,白水的紅燒肘子,富平的太后餅、石子饃、酥餃子,周至的藕粉,藍田的粽子,禮泉的樁頂石饃,戶縣的大米麵皮子、湯麵疙瘩,武功的燒雞、油酥餅,乾縣的鍋盔,隴縣的插酥,三原的白封肉、甜漿、油塔、籠籠肉、水盆大肉,

岐山的臊子面、油炸豆腐,寶雞的扯麵、麵皮,品種夠豐富的吧。就這樣還不算西安自身久負盛名的“八景宴”、“囫圇雞”、“輦止坡老童家臘羊肉”、“牛羊肉泡饃”、“黃桂柿子餅”、“甑糕”、“海味葫蘆頭”、“樊記臘汁肉”、“徐記黃桂稠酒”等等。

肉夾饃

羊肉泡饃

臊子面

文化風俗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也發生著悄悄的變化,有的在加強,有的在削弱,有一些已經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文化風俗世代流傳!


一笑萬古春XD


1、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兵馬俑石榴節為每年9月中旬(一星期)在臨潼舉行。

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令海外遊客讚歎不已,駐足不前。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在1991年舉辦的首屆兵馬俑石榴節中,身著石榴裙的16位石榴仙子給客人敬奉石榴的場面,曾傾倒萬人。

兵馬俑石榴節為每年9月中旬(一星期)在臨潼舉行。其主要活動為參觀兵馬俑、華清池貴妃浴旅遊、萬畝石榴園觀賞及品嚐、傳統石榴節慶、驪山古烽火臺點火儀式等。

2、西安四色禮

西安地區在過年期間還有一些獨特的講究,比較典型的就是四色禮。四色禮也稱四樣禮,是西安地區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之禮。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終,完美、美滿等意蘊,是後輩對長輩的祝福。

3、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五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

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4、五毒圖案

五毒圖案是西安關中地區民間流傳的一種辟邪圖案。關中人認為,蠍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種動物是最毒的動物,俗稱"五毒"。人們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繡制五毒圖,是按照"以毒攻毒,厭(古時厭字與壓字形相近,意相通)而勝之"的原則,對傷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約。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並代管西鹹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戶籍人口905.68萬。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曆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也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吃五豆”的風俗,在陝西各地的農村,都普遍地流傳著。具體的吃法,因條件不同,大同小異。

如關中平原地區,主要以大米或小米為主,配以五樣豆熬成粥,每人早飯必須喝上一碗粥,再吃鍋盔、饅頭、油餅等主食。富裕人家還炒菜、喝酒,有葷有素,各顯其能。銅川地區的農村,把臘月初五日,稱“五豆日”,早飯做“大麥仁粥”,配以五種豆子,表示本年麥、豆豐收。




飛雪尋夢


一、西安風俗習慣

1、西安四色禮

西安地區在過年期間還有一些獨特的講究,比較典型的就是四色禮。四色禮也稱四樣禮,是西安地區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之禮。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終,完美、美滿等意蘊,是後輩對長輩的祝福。譬如男女定親以後,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必帶四種禮品:煙、酒、肉、罐頭或水果及其它東西,女方家也必湊成四禮品回送,如鞋、襪、鋼筆、筆記本等,讓男方捎回。

2、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五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3、五毒圖案

五毒圖案是西安關中地區民間流傳的一種辟邪圖案。關中人認為,蠍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種動物是最毒的動物,俗稱"五毒"。人們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繡制五毒圖,是按照"以毒攻毒,厭(古時厭字與壓字形相近,意相通)而勝之"的原則,對傷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約。經過長期的女工實踐,關中婦女對五毒造型進行了修飾美化,逐漸失去了當初兇御兇的本意。80年代以來,隨著西安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婦女們將五毒圖案精心繡制於馬夾背心,受到海內外旅遊者青睞,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

4.過年蒸花饃

過年蒸花饃,按照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開始蒸花饃,讓再普通不過的麥面饅頭,搖身一變,成為工藝品。當地人以擁有它們為喜慶——陝西地區獨特的主食“花饃”

5.民間剪紙。

以單色剪紙為主,造型簡潔質樸、注重誇張變形,傳承著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在內容上多以動物花草為主。

6.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令海外遊客讚歎不已,駐足不前。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





生活五味豆


— 濃郁的人文風情

關中十大怪一般指“陝西十大怪”。是指陝西中部的關中地區(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等市)出現的十種奇特風俗習慣。可以形象地概括關中人的生活方式及民俗風情。它們分別是:

1、麵條像腰帶;2、鍋盔像鍋蓋;

3、辣子是道菜;4、泡饃大碗賣;

5、碗盆難分開;6、帕帕頭上戴;

7、房子半邊蓋;8、姑娘不對外;

9、不坐蹲起來;10、唱戲吼起來。

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角色可分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鬚生、小生、大淨,毛淨,丑角等十幾種。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

明末清初盛行於南北各地,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嗓。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唱腔、道白、板路、臉譜、身段、角色門類自成體系。秦腔所保留的劇目達700多個,為各劇種之首。

西安民俗風情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和傳統體育活動中。從書法繪畫、剪紙、雕塑、戲劇、歌舞、曲藝、雜談,到工藝品的編織和製造;從熱鬧歡騰的社火,晃盪的鞦韆,高翔的風箏,到古城牆上馬拉松比賽的人群,人們既可領略古代帝都傳統文化的風采,又能感受到西北黃土風情的神韻。





明月十四樓


西安是一個現代中又有一些傳統的城市,歷史很悠久,有很多名勝古蹟,鼓樓下的小吃街吃到很多地方特色,最著名的就是羊肉泡饃,老孫家的最出名,還有就是餃子宴了,回民街 從西安市中心鐘樓向西100多米、穿過鼓樓門洞,就進入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區內有大小形態各異、 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約2萬名回民"依寺而居",維持著原有的宗教傳統和生活習慣。西安著名的北院門"小吃一條街"、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化覺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國三大城隍廟之一的西安城隍廟都在區內,以漢族和回族為主的多個民族於此居住生活,呈現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具有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樓到北院門一線的南北向街,不過有時也會把相連的化覺巷、西羊市還有大皮院一同算進去。到了西安的遊客一般都不會錯過回民街,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內涵。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大約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成蔭,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築,或餐飲,或器物,均由回民經營,具有濃郁清真特色,深受外來遊客尤其是國外遊客的喜愛。











福爾摩小黑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是陝西省省會城市。這裡是大家熟知的關中文化發的發源地。“板凳不坐蹲起來,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怕怕頭上蓋,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來”這《關中八大怪》是對西安民俗文化的總結。這裡之說下西安最典型的。

首先就是唱秦腔,陝西人對秦腔的喜愛,就和北京人對京劇的喜愛一樣。不同地方時,秦腔唱起來高昂激烈,強烈急促,作為花臉角色更是扯開嗓子大吼。老一輩的西安人都喜歡聽這些,非常過癮。

其次就是喜歡開“老碗會”。就是指關中的男子吃飯時,不喜歡呆在家裡,都喜歡找暖和或者背風的地方好多人聚到一起邊吃邊聊天。有時候這種會,一開就是一兩個小時。在農村地區這種現象更加普遍。

最後,就必須提西安的牛羊肉泡饃。這是西安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常言道,來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就相當於沒有來西安。作為西安人,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吃一頓牛羊肉泡饃,有煮的也有炒的,口味吃起來簡直是美得很。


逛吃長安城


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1、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5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2、四色禮也稱四樣禮,是西安地區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之禮。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終,完美、美滿等意蘊,是後輩對長輩的祝福。



咕嚕豬8


西安的歷史文化不用多說了,這裡是中國十三個朝代的故都,是西北地區的文化經濟中心。西安的環境就象就如秦磚漢瓦的顏色,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土,天是灰濛濛的,地也是灰濛濛的,如幾千年沉積的文化,又似一首古老悠悠的秦歌。西安的人也是不錯的,是比較中交的人。西安的名吃有老孫家羊泡饃、葫蘆頭泡饃、賈三包子等等,味道也是不錯的。這些都不多說,今天就單說一下“西安八大怪”,也都很有意思。

第一怪:帕帕頭上戴

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象中國西部片中演的那樣。據說它有七大功用:防風、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汗、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惠,又實惠,一舉多得。

第二怪:房子一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整個陝西省,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皆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只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乾旱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那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裡,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怪:泡饃大碗賣

所謂“饃”,就是死麵餅,用手撕碎了放進碗裡,然後用湯煮一下。俗話說“南方人細緻,北方人粗獷”,而西北人粗之更甚,單從飲食中即可見一斑。

第四怪:麵條像腰帶

就是說的麵條長長的一根,寬的就跟褲腰帶一樣;麵條既粗又厚,吃起來光滑、筋道,很有嚼頭;再放些辣子什麼的,好吃得很。陝西盛產小麥,所以陝西人主要以麵食為主。麵條的種類繁多,西安吃的麵條有棍棍面、拉麵、扯麵、臊子面等等。

第五怪:燒餅像鍋蓋

這種餅做的時候要用很硬的面,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藉助木槓子,用全身的力量來軋揉,然後放在直徑二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燒製而成,它大如盾牌,外硬裡酥,沒有好的牙齒是啃不動的。西安人形象把這種餅叫“鍋盔”。

第六怪:辣椒是道菜

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一般人都以為湖南人、四川人吃辣椒是強項,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西安城裡家家戶戶門前都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第七怪:唱戲吼起來

是陝西獨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即“秦腔”,也是我國民族戲曲藝術中最古老的聲腔藝術。秦腔最早起源於秦地先民的即興歌舞,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它聲調高昂激揚,強烈急促,幾近於吼,而且無論什麼人來唱,都帶有一種悲壯肅殺之氣,是西安的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比如“風瀟瀟兮易水寒,將士一去不復返”。

第八怪:大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因為土地肥沃,以前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所以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後來,有些人就將這一怪改變成“大姑娘不對外,二姑娘三萬塊,三姑娘隨便帶,四姑娘嫁老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