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什么文化风俗?

灵灵128394922


西安的文化风俗其实你从“陕西八大怪”和“西安人的歌”中能体会到一点。

西安城四四方方,有城墙护城河。古老的西安城,西安人民比较保守,从这次疫情你就能看到,江西等地都解封了,西安现在还封着呢。

西安的小吃比较多,凉皮肉夹馍,糖葫芦,油泼面等

陕西大八怪: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第二怪:房子半边盖、第三怪:姑娘不对外、第四怪:帕帕头上戴、第五怪:面条像裤带、第六怪:锅盔像锅盖、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8、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文化风俗已经淡化了,如现在很少见到半边盖的房子,城里面就更难见到,想见还得去关中农村,秦腔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姑娘不对外更是说以前,现在的西安是开放的西安,包容的西安,西安的姑爷,姑娘都有外地的。

西安还有皮影比较出名,也算个文化遗产,吃的方面:面条像裤带,到现在一直还在,就是西安这边的biangbiang面,如果你来西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你可以品尝。锅盔辣子也有很多,基本上现在都在各个商场里面,有类似于马嵬驿这种民俗村的点可以吃到。

西安这边有很多回民,比较出名的就是钟楼西边的回民街,来了西安当然少不了羊肉泡馍之类的。

逢年过节的时候去灞桥赶个集会,很热闹,当然如果不是今年疫情影响说不定还能看到社火。

西安当地人喜欢吃面,特别是就着大蒜,话说是吃面不吃蒜营养少一半

陕西的历史博物馆里珍藏了很多文物,可以直接感官陕西的历史

有一句话说的好,到西安旅游就是扫墓,话粗理不粗,西安埋的皇帝多了。

所以来西安你可以看到富有历史感的古老城墙,也可以看到现代化气息比较厚的高楼大厦。。欢迎来西安


大侠是飞哥


人多吃饭的时候喜欢蹲着吃

在外面遇到老乡的时候会说:"乡党"

亲人去世的时候保持三天晚上"打怕怕"

常用叹词:美滴很,聊滴很,瓜滴很[捂脸]

对了酥梨猕猴桃,小时候还吃过"软枣",上次同事让我尝他买的柿饼,我瞅了瞅呵呵一笑,下次给你带几箱正宗富平柿饼[酷拽]


梦想的鹅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在西安生活了近20年,就文化风俗聊一下我的认识。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西安的部分景区、公园已经开放,欢迎小伙伴来西安旅游体验风俗文化。

西安的历史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的民间文化风俗

1、西安四色礼:

西安地区在过年期间还有一些独特的讲究,比较典型的就是四色礼。四色礼也称四样礼,是西安地区比较讲究的一种晚辈对长辈所行之礼。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是后辈对长辈的祝福。

2、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五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

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

3、五毒图案:

五毒图案是西安关中地区民间流传的一种辟邪图案。关中人认为,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种动物是最毒的动物,俗称"五毒"。人们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绣制五毒图,是按照"以毒攻毒,厌(古时厌字与压字形相近,意相通)而胜之"的原则,对伤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约。

经过长期的女工实践,关中妇女对五毒造型进行了修饰美化,逐渐失去了当初凶御凶的本意。80年代以来,随着西安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妇女们将五毒图案精心绣制于马夹背心,受到海内外旅游者青睐,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

4、戏曲

戏曲也是西安特有的文化之一。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在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公园、广场都有一批批的中老年人在吹拉弹唱,演奏秦腔戏曲。

5、花馍

过年蒸花馍,腊月低每家每户开始蒸花馍,形式各样,件件如艺术品,在宝鸡、西安渭南各博物馆经常能见到各式各样的面食花馍艺术品。

民进艺术,比如凤翔泥塑、剪纸等。

历史、艺术旅游文化,比如秦陵兵马俑、大唐不夜城、曲江池、华清池、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回民街、西安城墙、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等。

大唐不夜城

西安钟楼

兵马俑

西安及周边的饮食文化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众多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荞面饸饹、葫芦头、烤肉、粉汤羊血等等,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当地名吃。

西安回民街

闻名中外的西安,有古色古香的饮食街。饮食街经营着潼关的鸡蛋饼,华阴的脂卷,渭南的时辰包子、炉齿面、牛舌头烧饼,大荔的带把肘子、枣肉模糊,韩城的羊肉臊子饸饹,蒲城椽头蒸馍,白水的红烧肘子,富平的太后饼、石子馍、酥饺子,周至的藕粉,蓝田的粽子,礼泉的桩顶石馍,户县的大米面皮子、汤面疙瘩,武功的烧鸡、油酥饼,乾县的锅盔,陇县的插酥,三原的白封肉、甜浆、油塔、笼笼肉、水盆大肉,

岐山的臊子面、油炸豆腐,宝鸡的扯面、面皮,品种够丰富的吧。就这样还不算西安自身久负盛名的“八景宴”、“囫囵鸡”、“辇止坡老童家腊羊肉”、“牛羊肉泡馍”、“黄桂柿子饼”、“甑糕”、“海味葫芦头”、“樊记腊汁肉”、“徐记黄桂稠酒”等等。

肉夹馍

羊肉泡馍

臊子面

文化风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有的在加强,有的在削弱,有一些已经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文化风俗世代流传!


一笑万古春XD


1、西安兵马俑石榴节

兵马俑石榴节为每年9月中旬(一星期)在临潼举行。

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令海外游客赞叹不已,驻足不前。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在1991年举办的首届兵马俑石榴节中,身着石榴裙的16位石榴仙子给客人敬奉石榴的场面,曾倾倒万人。

兵马俑石榴节为每年9月中旬(一星期)在临潼举行。其主要活动为参观兵马俑、华清池贵妃浴旅游、万亩石榴园观赏及品尝、传统石榴节庆、骊山古烽火台点火仪式等。

2、西安四色礼

西安地区在过年期间还有一些独特的讲究,比较典型的就是四色礼。四色礼也称四样礼,是西安地区比较讲究的一种晚辈对长辈所行之礼。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是后辈对长辈的祝福。

3、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五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

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

4、五毒图案

五毒图案是西安关中地区民间流传的一种辟邪图案。关中人认为,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种动物是最毒的动物,俗称"五毒"。人们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绣制五毒图,是按照"以毒攻毒,厌(古时厌字与压字形相近,意相通)而胜之"的原则,对伤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约。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下辖11区2县并代管西咸新区,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905.68万。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吃五豆”的风俗,在陕西各地的农村,都普遍地流传着。具体的吃法,因条件不同,大同小异。

如关中平原地区,主要以大米或小米为主,配以五样豆熬成粥,每人早饭必须喝上一碗粥,再吃锅盔、馒头、油饼等主食。富裕人家还炒菜、喝酒,有荤有素,各显其能。铜川地区的农村,把腊月初五日,称“五豆日”,早饭做“大麦仁粥”,配以五种豆子,表示本年麦、豆丰收。




飞雪寻梦


一、西安风俗习惯

1、西安四色礼

西安地区在过年期间还有一些独特的讲究,比较典型的就是四色礼。四色礼也称四样礼,是西安地区比较讲究的一种晚辈对长辈所行之礼。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是后辈对长辈的祝福。譬如男女定亲以后,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必带四种礼品:烟、酒、肉、罐头或水果及其它东西,女方家也必凑成四礼品回送,如鞋、袜、钢笔、笔记本等,让男方捎回。

2、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五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

3、五毒图案

五毒图案是西安关中地区民间流传的一种辟邪图案。关中人认为,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种动物是最毒的动物,俗称"五毒"。人们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绣制五毒图,是按照"以毒攻毒,厌(古时厌字与压字形相近,意相通)而胜之"的原则,对伤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约。经过长期的女工实践,关中妇女对五毒造型进行了修饰美化,逐渐失去了当初凶御凶的本意。80年代以来,随着西安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妇女们将五毒图案精心绣制于马夹背心,受到海内外旅游者青睐,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

4.过年蒸花馍

过年蒸花馍,按照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成为工艺品。当地人以拥有它们为喜庆——陕西地区独特的主食“花馍”

5.民间剪纸。

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

6.西安兵马俑石榴节

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令海外游客赞叹不已,驻足不前。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生活五味豆


— 浓郁的人文风情

关中十大怪一般指“陕西十大怪”。是指陕西中部的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市)出现的十种奇特风俗习惯。可以形象地概括关中人的生活方式及民俗风情。它们分别是:

1、面条像腰带;2、锅盔像锅盖;

3、辣子是道菜;4、泡馍大碗卖;

5、碗盆难分开;6、帕帕头上戴;

7、房子半边盖;8、姑娘不对外;

9、不坐蹲起来;10、唱戏吼起来。

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秦、汉、隋、唐、宋、元、明历代发展日趋成熟。

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嗓。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西安民俗风情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中。从书法绘画、剪纸、雕塑、戏剧、歌舞、曲艺、杂谈,到工艺品的编织和制造;从热闹欢腾的社火,晃荡的秋千,高翔的风筝,到古城墙上马拉松比赛的人群,人们既可领略古代帝都传统文化的风采,又能感受到西北黄土风情的神韵。





明月十四楼


西安是一个现代中又有一些传统的城市,历史很悠久,有很多名胜古迹,鼓楼下的小吃街吃到很多地方特色,最著名的就是羊肉泡馍,老孙家的最出名,还有就是饺子宴了,回民街 从西安市中心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 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约2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西安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楼到北院门一线的南北向街,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到了西安的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回民街,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由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尤其是国外游客的喜爱。











福尔摩小黑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是陕西省省会城市。这里是大家熟知的关中文化发的发源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怕怕头上盖,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这《关中八大怪》是对西安民俗文化的总结。这里之说下西安最典型的。

首先就是唱秦腔,陕西人对秦腔的喜爱,就和北京人对京剧的喜爱一样。不同地方时,秦腔唱起来高昂激烈,强烈急促,作为花脸角色更是扯开嗓子大吼。老一辈的西安人都喜欢听这些,非常过瘾。

其次就是喜欢开“老碗会”。就是指关中的男子吃饭时,不喜欢呆在家里,都喜欢找暖和或者背风的地方好多人聚到一起边吃边聊天。有时候这种会,一开就是一两个小时。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最后,就必须提西安的牛羊肉泡馍。这是西安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常言道,来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就相当于没有来西安。作为西安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吃一顿牛羊肉泡馍,有煮的也有炒的,口味吃起来简直是美得很。


逛吃长安城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5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2、四色礼也称四样礼,是西安地区比较讲究的一种晚辈对长辈所行之礼。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是后辈对长辈的祝福。



咕噜猪8


西安的历史文化不用多说了,这里是中国十三个朝代的故都,是西北地区的文化经济中心。西安的环境就象就如秦砖汉瓦的颜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土,天是灰蒙蒙的,地也是灰蒙蒙的,如几千年沉积的文化,又似一首古老悠悠的秦歌。西安的人也是不错的,是比较中交的人。西安的名吃有老孙家羊泡馍、葫芦头泡馍、贾三包子等等,味道也是不错的。这些都不多说,今天就单说一下“西安八大怪”,也都很有意思。

第一怪:帕帕头上戴

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象中国西部片中演的那样。据说它有七大功用:防风、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惠,又实惠,一举多得。

第二怪:房子一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整个陕西省,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皆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那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怪:泡馍大碗卖

所谓“馍”,就是死面饼,用手撕碎了放进碗里,然后用汤煮一下。俗话说“南方人细致,北方人粗犷”,而西北人粗之更甚,单从饮食中即可见一斑。

第四怪:面条像腰带

就是说的面条长长的一根,宽的就跟裤腰带一样;面条既粗又厚,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再放些辣子什么的,好吃得很。陕西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主要以面食为主。面条的种类繁多,西安吃的面条有棍棍面、拉面、扯面、臊子面等等。

第五怪:烧饼像锅盖

这种饼做的时候要用很硬的面,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轧揉,然后放在直径二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烧制而成,它大如盾牌,外硬里酥,没有好的牙齿是啃不动的。西安人形象把这种饼叫“锅盔”。

第六怪:辣椒是道菜

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一般人都以为湖南人、四川人吃辣椒是强项,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第七怪:唱戏吼起来

是陕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即“秦腔”,也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秦腔最早起源于秦地先民的即兴歌舞,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它声调高昂激扬,强烈急促,几近于吼,而且无论什么人来唱,都带有一种悲壮肃杀之气,是西安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比如“风潇潇兮易水寒,将士一去不复返”。

第八怪:大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因为土地肥沃,以前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所以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后来,有些人就将这一怪改变成“大姑娘不对外,二姑娘三万块,三姑娘随便带,四姑娘嫁老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