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我感覺時間流逝越來越快,請問這只是心理作用嗎?為什麼?

相逢只是一首歌


感覺時間變快了,或者慢了,這屬於時間的相對論。因為從本質上說,時間一分一秒,萬年來都沒有走錯過。

如果說這個時間上什麼最公平,那就是時間,時間不會因為你情況緊急而給你走慢點,也不會因為有人生命垂危而走慢一點,跟不會因為空虛寂寞而走快一點。

時間是走在自己的節奏裡,從來沒有被打亂過,亂的只是我們的內心。

在一個人的生命了,對時間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小時候覺得時間很忙,總想著快快長大,然後自由飛翔。

等到真正長大了,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裡好多事情,揹負了好多壓力啊,同時處理這麼多事情,真希望時間可以慢一點。

等到老人時期,少了社會責任,家庭壓力,沒有了工作,變成了閒散之人,生活安靜了下來,突然發現時間又變多了,似乎怎麼也用不完了。

這就是我們對時間的感觸吧。對時間感知的快慢,與年齡段也不是必須相關,它主要還是和我們自己手裡的事情多少,腦子的思考多少有關係。

閒,則時間很多;忙,則時間很少。

打發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找點樂子,乾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時間多了以後,就去嘗試些新事物,年輕時沒有來得及做的事情現在剛好可以去體驗,可以學習插花、畫畫、唱歌、運動,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同的時間體驗不同的事情,接觸不同的人,感悟不同的人生。

時間就會顯得充實。


涵溪心靈小屋


跟心理有一定關係,但是更多是外界環境。

我們小時候覺得時間很慢,感覺每次過年都隔了很久,而現在則感覺轉眼就是一年。

小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一方面跟我們大腦發育未我完全成熟有關,另外一方面,我們的身體、學習等等都會隨著時間發生很大的變化。而成年後,特別是中年以後,生活變化不大,自然覺得時間越來越快,今年是這樣,明年還是這樣。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和生活。

如果有機會去陌生的國家遊玩個十天半個月,那時候,你又會重新找到小時候的感覺。


Kenji


我其實也有這種感受,高中畢業之前的18年感覺過得特別慢,上大學到現在8年感覺一瞬間就過去了。我覺得是我們自己長大了,每一天的事情多了 想事情的所佔的時間也多了,壓力也大了。因為人一忙起來就會覺得時間特別快。


行走的物流人VLOG


不是心裡作用是什麼?

時間不會誰覺得快就快,

誰覺得慢就慢。

時間幾億年都是該怎麼走怎麼走,

一分一秒都不會差,

覺得時間過得快,

百分百是心裡作用。

歲數越大,離離開世界越近,

這才是真理。

這個真理可以人為的改變,

比如,你老憂慮時間過的快,

心裡負擔太重,

反而會縮短逗留世界的時間,

這種憂慮不是適得其反嗎?

那怎麼辦呢?

想想怎麼過好今天,明天。

是旅遊還是吃紅燒肉,

是遛狗還是溜貓,

一邊吃一邊樂。

這比憂慮時間過的快有意思。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年紀大了,感覺時間流逝越來越快,這大概是除了渾渾噩噩混日子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其實,時間還是那個時間,只是人的感覺不一樣了。

從跨度上講,生命給予每個人的時間是一定的。年紀越大,也就意味著剩下的時間越少,相應的,對時間就會越敏感,是因為剩下的少了,不想失去而又不得不失去,便會覺得失去的太快,——還沒準備好呢,一天刷下就過去了,這是心理作用。

從人生上來講,歲數越大,肩上的責任越重,該做的事情越多,可是每天就24小時,還要吃飯、睡覺、應酬,這樣就不是覺得時間不夠用,而是真的不夠用。物以稀為貴啊,哪樣事情不需要時間?所以自然就覺得流逝的太快。

從性質上來講,時間不僅是有限的,而且是一維的,也就是說,過去就過去了,沒有人能夠讓時間停下來,也沒有人能夠回到從前——時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去了,就永遠回不來。這種無奈感永遠伴隨著人類,沒辦法,我們只能希望它的腳步慢一點,再慢一點。

感覺,終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古人云: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何況除了責任、事業,我們還有健康和精神需求,努力並快樂著,才是人生的真諦。


皎皎者何汙


有同感。一是人生已過半或者大半,“終點站”雖不能說是近在咫尺,人生無常,潛意識確有揮之不去的陰影。二是生活水平提高,都是衣食無憂,俗語說“好過”,讓你的感覺就是時間流逝快;如果是吃上頓沒下頓,住無定所,橋洞子是遮風避雨歇息處,俗語講“難過”,讓你感到的是度日如年,時間流逝快的感覺自然減少或消失殆盡。感恩和平盛世,珍惜當下光陰,豐富自己生活,少想沒用的,安度晚年,這才是智慧老年人應具備的。


熱點一家之說


室外風雪迷漫,室內“光腚拉撒”“溫暖如春”“豐衣足食”。倘若據此而不知足,那麼要怎樣的人生才能知足呢?

萬物皆是一瞬間的逗留,又匆匆走向死亡。死亡給予哲學家以靈感,如果沒有死亡哲學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蘇格拉底說哲學的定義是人類對“死亡的準備”,即是為此。低級的動物不知道有死亡,只是意識到自己的無限生存。所以它們至死都為種族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所有,它們享受的是種族不滅,因為不具備理性思維能力,所以它們絲毫沒有為自己的死去而感到絕望或悲傷。但是人類卻是具備理性思維的高等動物,在看到同類臨死前的痛苦狀和種種疾病的折磨後,就更加對死亡產生恐懼。由於認識到了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由此產生的自我反省,致使人類開始尋找一種宗教或哲學來解釋生命的這種現象,並在這其中尋找一種慰藉。反觀低級動物則無此必要,也沒有這個能力。人類創造的哲學以及宗教,主要就是為了解釋死亡這種目的而發,以幫助我們培養反省自己進而克服或減少對死亡的恐懼。死亡對人來說就像一劑毒藥,需要用哲學或宗教予以解毒。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極其各派的哲學雖然各有其不同,各有其特點,但它們的理論確實給了很多人平靜面對死亡的力量。在中國的佛教徒中可以發現很多安詳而死和輕視死亡的得道高僧。而就在同時也有一批沒有信仰的人,或者有著否定一切思想的人,他們陷入絕對的客觀現實中,他們實行一種吃吧!喝吧!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就什麼都享受不到了!後來人們稱這批人為現實獸慾主義,在我們國家這樣的人是不少的。


孫老蔫吧


人從出生至死亡就幾十年,這幾十年特別是60歲退休前,是成長,學習,工作,成家,立業,拼搏,擔當的前60年,由於事情多,壓力大,責任重,往往感覺時間不夠用,奮鬥的目標沒實現,因此考慮其他事不多,老是工作上的事情。但到了60歲突然退休了,沒事了,除了看孩子,遊玩沒有其他可想了,沒有了壓力,再加上過了60離終生越來越近,再加之身體越來越差,總覺一年不如一年,其實這是很正常現象,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須要走的路,不必太在意,保持一個好的心態,過好每一天。


津武馮


隨著年紀大,感應也變差;一天就那長,怎麼變快了;心理因素喲,別太在意它;暮年好時光,格外珍惜呀;安排甭太緊,儘量充實吧;別弄快節奏,已不適應了;只要心年輕,無論在幹啥;自我調節好,能夠放的下。



手機用戶jky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主要是把生命終點看得太重,總感覺過一天就少了一天,所以感到時間流逝特別快。應該反過來想,活一天慶幸一天就應該好好享受。認真過好每一天,莫想能活多大歲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