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241):武则天夺权,有两种人她是一定要抓的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34)


武则天手段高明,更多体现在第二点——拉人头上。

武则天拉人跟别人不一样,她要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皇上手里拉人。

虽说她是皇后,又是皇上派来办事的,底下人多少要给个面子。但你叫大家听招呼可以,叫大家听自己、而不是听皇上的招呼,这弯拐得有点急。

她办事都在李治眼皮子底下,自作主张一次两次可以、一天两天可以,搞多了性质就变了,到时候她就不是帮着李治夺权的功臣,而成了抢班夺权的敌人。

从这个角度,武则天的工作性质跟曹操有点象: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打着红旗反红旗’。

打领导旗号办自己的事,这活并不好干。曹操干了一辈子,东征西讨立下无数功劳,到死也没混上老大,照样把个无‘尺土一民’的刘协给供着。

武则天困难没曹操那么大,但碰到情况是一样的:人心向背不在自己这边。曹操要大家背个汉朝叛臣的罪名跟自己走,武则天要底下冒着得罪皇上的风险跟自己走,都不容易。

历史中很多猛人,办成了原本不可能办成的事。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她最终虎口夺食,不说挤掉皇上吧,起码混个平分秋色。而跟老大斗,平分秋色就是胜利。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和美军打成平手,从此中国人民才真正站了起来。

武则天办这事的过程中,有多少挖空心思的谈话、心领神会的暗示,又有多少勾心斗角的拉锯、惊心动魄的暗战,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史书中能看到的,只是今天李治到了这里,明天武则天出现在那里;朝廷今天任命这个宰相,明天又把那个宰相撤职,似乎一切都有章法,又似乎一切都暗藏玄机。

但再复杂的事,要害就那么几处。武则天夺权,有两类人她是一定要抓的。

一类是身边人:端茶倒水的、买菜做饭的、看病拿药的,驾车的、掌灯的、管钥匙的、管传达的,等等。这些人都属于皇宫勤务保障人员,具体又分作几个系统:‘殿中省’、‘内侍省’、‘宫官’,等等。这些人地位虽然不高,但管着皇上的衣食住行。谁控制他们,谁简直就控制了皇上的一举一动和人身安全。

大唐往事(241):武则天夺权,有两种人她是一定要抓的

太极宫-内侍省

勤务人员虽然重要,但搞清他们的事有个困难:宫禁深深,皇宫大内对外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禁区。别说现在,就是当日的史官也摸不清楚里头的门道。

摸不清也不要紧,因为结果是清楚的——武则天早已在这个小世界中,布下了天罗地网。

之前和王皇后、萧淑妃争宠,她在宫中广布眼线,‘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则已经建立起严密的情报网络;之后又不顾李治眷念虐杀二人,断去手足投入酒瓮,则又树立起可怕的威慑。恩威并施之下,谁敢违逆其号令?

不但宫中其他人要听她的,就是李治,多少也有所避忌,当你一举一动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再作什么决定,总是要先惦量惦量的。

武则天要抓的第二类人,是宰相。

宰相是百官之首,抓住他们,就抓住了干部队伍、朝政大局。对宰相的了解,比上面那些宫内人员要好一点,毕竟信息公开,查一下《宰相表》就知道。

但知道,并不代表清楚。尤其中央斗争复杂的时候,宰相跟走马灯似的换,你知道谁是谁的人?唐朝换宰相最多的就是武则天,官方统计七十三人,其实经她手的还不止这个数,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换宰相的一个记录。

当然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在与李治夺权这个节骨眼上,武则天对宰相班子的拉拢和控制。

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正式参与国家事务,到麟德元年(664年)终于成了气候,开始左右朝政。这五年间,唐朝计有宰相十人:

许敬宗、李义府、许圉(yǔ)师、上官仪、卢承庆、刘祥道、窦德玄、乐彦玮、孙处约、任雅相。

这里面,任雅相是武将,第二年就被派往辽东战场,次年病死于军中;卢承庆第一年就被免职,刘祥道、窦德玄、乐彦玮、孙处约最后一年才进宰相班子。所以真正起作用的,只有许敬宗、李义府、许圉师、上官仪四人。

对中枢权力的争夺,就围绕这四人展开。


本篇修订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