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一两年必死的病人,还想着让家人借钱卖房,有些做无意义举动救自己的人是什么心理?

花落微凉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什么心理?朋友你提这样的问题,让我感觉有些寒心,我觉得那些想要挽救家人的人、那些即便只有很小的可能,也想试一试的人,也会因为你的话而寒心。

在这里我并不想推测朋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会提出这样自私的、漠视生命的、淡薄情感的问题,只是把朋友你当作一个比较年轻、没有经历世事打磨的灵魂。

而既然朋友你提出了问题,我自然也要讲出自己的答案。


我一直有很喜欢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从《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中看到的出自《约翰福音》的“whereas I was blind,now I see”(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见了);以及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先知》里的一句台词“if it's my time,it's my time”(如果我的时间到了,那就到了)。

关于第二句话,放在这里我觉得是很合适的。因为在后面还跟着一句话“我已经准备好去见‘主’了”;而当时的情节是,凯奇给父亲打电话,告诉他要发生一些事情,让他去避难。

综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如果我的终点到了,我会坦然的接受这个结果”。


这句话之所以对我触动很深,是因为我从里面感觉到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就是一种坦然、真诚、勇敢的接受的力量。

我觉得这份力量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当我们不肯接受,那就会产生很多排斥、否定、很大的心理负担。

这不仅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影响我们的发展,同时也确实可能出现一些类似拖累的状况。


但我们只是普通人、普通的生物,我们从细胞到本能,都在贯彻一个目的,那就是生存。

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很坦然、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不挣扎。

所以,当朋友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我心里面最大的感觉就是,朋友你对“人”还是太缺乏了解。人都有本能,而这一点谁都不可能超越,而本能对我们有莫大的束缚力。

所以我很理解为什么在自己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一些朋友会失去理性,会想要争取希望。


只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朋友你提到的那样,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去做很多挣扎。也有一些确诊了绝症的朋友,选择了出院、选择了认真的过好剩下的生活。

这些朋友里,有些也经历过这样的挣扎。

或者这样说吧,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情时,内心出现挣扎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在修为的不同,有的人挣扎的时间非常长、有的人挣扎的时间比较短。而那些比较短的,就会慢慢接受。

这也就像,明明两个人在一起很久了,却因为一些事情分开,刚分开的时候内心也还是会有挣扎,随后慢慢的接受、慢慢的放下一样。


是的,我们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是分开,我们都会纠结这么久,甚至有些朋友花费10年才肯放下。更何况是朝夕相处的亲人,要离开人世呢?

在之前,我一位长辈在医院度过最后时日的时候,家里购置了白蛋白每天给他用。用医生的话说,就是在给他续命。

这个东西并不便宜,而且也不容易买到。但还是在坚持买、坚持给他用药,希望他尽可能的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些停留。

那时候这位长辈已经八十多了,意识也有些模糊,所以没有主动张嘴,但他的子女却还是这么做了。

所以,从有些角度来说,这不是无意义的,因为至少在亲人的婚姻中,他的生命存在的时间拉长了,子女内心也会好受一些。


当然这个问题,远不止这几个方面,但也至少说明了,看待这个问题要更加全面,而不是像朋友你这般过于片面。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如果他人愿意承担这个代价,那作为外人,给予尊重就可以了。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